搜索

《闽都记》之长乐胜迹赏析

[复制链接]
楼主: 风儿飘飘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6: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爱尔兰来自: 爱尔兰
《闽都记》


天王寺 在县西北松石峰。唐大中七年,有天王阁、枕流轩、望江、乐寿台,多颓圯。
寺之西有金鸡山,若将军勒马。国朝万历间重修。 
宋连江尉林伯材


《枕流轩诗》
谁在红莲叶里行,泠泠飞玉抱轩清。
几看人世兴亡梦,千古云崖黯淡声。
春暖藓衣随雨到,夜深寒月落湍明。
倦怀一枕清涼水,抖擞尘埃羽翼生。


 蒋之奇
                     《松石峰》
晚向津亭泊画船,忽闻佳处在云烟。
松根化作千年石,山寺蒸为一涧泉。
祖意共看亭下柏,禅交同结社中莲。
明朝舆笋还跻岭,聊借禅房一觉眠。



 陈傅
                    《 望江亭》

山霭峨峨江岸深。望余亭影落江心。
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
思远解邀无巳句,流清宜写不齐琴。
仙槎一棹惊秋晚,此去银河尚几寻。





 明王恭
         《天王寺避暑》
炎暑不可度,端居日方永。
同袍四五人,共爱山中静。
飞阁轶氛埃,丛林逗萝迳。
潭静气已清,竹深午犹暝。
初沿双溪转,稍入空中镜。
婉婉柔鸟声,悠悠野僧定。
平生好幽玩,尽日惬隹兴。
山水发清机,风泉淡初性。
日夕徐徐归,云间响孤磬。





 林敏
            《游天王寺》
珠宫隐上方,载酒一乘兴。
雨歇瀑布涼,云归古松暝。
忘机野禽狎,发咏人鬼听。
坐对月上时,空山响烟磬。




 林鸿
             《金鸡山》
远公青莲宇,百折构云阙。
一迳入松萝,山泉濯苔发。
石房弹玉琴,清响在林樾。
夜来沧海寒,梦绕波上月。
微吟白云篇,高兴了未辍。
未能悟声闻,安得离言说。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爱尔兰来自: 爱尔兰
《闽都记》


三宝岩 

在县北。宋严学禁,里人刘砥、刘砺,从晦翁避地于此。
国朝永乐间,三宝太监郑和过此,名之曰“三宝岩”,后知县蒋以忠谓其名不典,改曰“晦翁岩”。
 明陈亮
《游三宝岩》
洞门壁立与云平,此日登临万古情。
野鸟向人如有意,山花随雨落无声。
仙坛草密春光晚,客枕钟残晓梦清。
此地由来可招隐,欲从林下解尘缨。




  六平山
 距县里许,蜿蜒六曲,故名。又二山,曰四明、曰石台。
 明王恭
《六平峰歌》
海上群峰屹相向,六平秀出群峰上。
绝□飞泉挂薜萝,遥天落日开平嶂。
华顶云归见大荒,鸿濛元气带扶桑。
清辉迢递近观德,空翠依微接太常。
百里人家花外静,数椽僧舍竹边涼。
石林萝径行人少,药院茅亭绝氛扰。
远涧秋声鹤梦寒,遥岩夜月猿声小。
黉宫才子日登临,踏阁攀林契赏心。
兴来挥洒兰亭笔,柿叶淋漓醉墨深。
谷口骊驹动行色,送君远赴金门客。
功成早赋归去来,重拂横琴苔上石。



 首石山 

在县北一都。山之巅有石岿然,高二十余丈,广数十步,中有泉穴,四面窥之见水。
又岩际一石,苔藓所蚀,自下望之,宛然白鹤也。“首石山鸣出太魁”益谶云。



 明王恭
《首石晴云歌》

首石峥嵘高际云,白云飞处长氤氲。
浮空霁色兼秋叶,拂树寒阴带夕曛。
寒阴霁色相辉映,绝胜巫阳梦中境。
出岫闲将一鹤飞,还山静人孤僧定。
青林迭嶂薜萝间,舒卷无心意自闲。
岩头仙客应常卧,陌上游人时暂看。
有时髣髴从龙去,大地弥漫不知处。
初将肤寸起盘陀,解使苍生得霖雨。
须臾敛尽遥天曙,但见清辉若岩户。
片片宁随雾雨消,孤光犹为山阴墅。
山阴书室寄云林,因向云中惜寸阴。
自笑青云空在梦,登高且赋白云吟。”



  王庆墓 
在首石山白鹿窟之麓。庆,字德余,宋江东提刑益祥之父也。

  赵以夫墓 
在县城东。正统间被废。有司修葺。以夫,宋宗室,居长乐,嘉定进士,终吏部尚书。

  五贤祠 
在县东门外六平山下。国朝正德五年建,祀朱文公,配以黄幹、李枅、刘砥、刘砺、初,宋禁伪学,文公避地吴航,刘氏四贤从之游,砥、砺,祖嘉誉、父世南、砺子子玠,并列儒林。


  太平港 
在县西隅。今水次吴航头是也。《闽中记》云:吴王夫差尝略地至此,作战舰,称吴航云。
国朝永乐十一年,太监郑和通西洋,造舟于此,奏改今名。
又建天妃宫一所,其东有十洋。古谶云:“十洋成市状元来”。
和时造舟贸易如云,未几。马铎、李骐大魁天下。



  鳌头山
 在县东南。今少司马陈省创别业,增饰亭馆,遂擅山川之胜。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爱尔兰来自: 爱尔兰
  太常山 
左按筹岩,右连首石,若为群山所尊,故名。太常山之阳有岭,曰从龙、曰风门,风籁日夜不绝声;其阴有岭,曰浮崎,北界于闽。 

宋董渊
《太常山》
势凌筹谷接苍苍,十二交龙绣作裳。
虎豹关中千树色,凤凰池上万花香。
白云路隔青云暮,金涧泉通玉涧涼。
圣代君臣忻际会,安知磐石镇无疆。


 明王恭
《登雁山望太常峰》
雁山青翠里,遥见太常峰。
胜概无期到,幽人何处逢。
仙源云缥缈,笤肥髅奢荨?
兴尽独归去,空林闻暮钟。



  芝山二潭 
大山之阳有白龙潭,其北有祥云潭。
相传有二龙从演江起,白者归山阳,为白龙潭;
黑者归山阴,为祥云潭。尝有人于潭侧获卵壳,大如斗。




  林贞女墓 
在岭头山。贞女莱姐,其妹仁祖,闽县人,参政舜道女。莱姐许嫁陈长源,中丞省之子也;于归有期矣。
长源死,莱姐欲奔丧,父母不可。
日夜号哭,矢志靡他。其妹友厥姐,寝兴与偕,积劳先卒,贞女益愤郁,呕血数升而绝,将死曰:“葬我必之长乐”。
时万历五年六月也,尚书林燫有词吊之。
发表于 2008-10-23 11: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初期赏析评论有可赏之处,可惜虎头蛇尾了些,后面的写不出来了。
发表于 2008-10-23 12: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古人对地理方位的理解可能有错,黑龙潭与白龙潭分别在潭头和鹤上境内,而芝山却在城关。应该说黑龙潭和白龙潭是在太常山的北南两侧,白龙潭就是今日的龙潭曉瀑胜景,黑龙潭在潭头大畲山(即太常山),据说潭深不可测,有毒龙居之,时常烟雾弥漫,唐朝在黑龙潭附近建有祥云寺,当时僧人为了驱赶毒龙,日夜在潭边念诵咒语。不知那毒龙有没有被赶走,反倒有人在潭边捡到大如斗的卵壳。前人记载的不够详细,也许那些卵就是恐龙蛋也说不定。白龙潭有瀑布胜景,黑龙潭的瀑布听说比白龙潭的更壮观更美丽,只是长乐历代的地方志上都没记载,以致知者寥寥,反过来也可以说,因为黑龙潭地处偏僻,知者寥寥,所以历代的当地志书都没记载上。太常山与越迁山应该是同一座山,至少它们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明朝诗人王恭是个值得研究的人物,他为长乐的风景名胜写下不少的诗作,而且流传至今,殊是难能可贵。他的《首石晴云歌》可以看作是第一首咏长乐古十二景之首的“首石凝云”的诗歌,也可以说王恭最早发现了这一胜景,并用文字把它描绘下来。王恭的《筹峰歌》《灵峰歌》《浮峰歌》《答梅江谣》等等都非常著名,他的《题无诸庙》一首更是千古传颂,“英雄哪可问,东逝更漫漫!”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23: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爱尔兰来自: 爱尔兰

回复 15楼 的帖子

首先难得在长乐论坛上有青红酒这样对长乐历史了解如此透彻的朋友,风儿在此表示感谢和敬仰!

请允许风儿纠正青红酒的一点错误:

黑龙潭与白龙潭分别在潭头和鹤上境内,的确在芝山阴阳两侧,古人对芝山的地理方位描写的是正确的!
据《长乐陈氏乡情》载:

在县衙之东,西接汾溪,毗六平山。俗谓山岩观音像后产紫芝,山以得名。山阳山阴有两潭,一白龙潭,一祥云潭。土人尝于潭侧获卵壳如斗大,传潭或有龙居之。邑进士陈大菠在芝山建有益草堂,标有"芝山楼十景"(12)。"益草堂一带,田皆傍溪,其稻香美胜雕胡故也!"邑人亦留有《汾溪十二景》(13)诗。

可以看出芝山西接汾溪,毗六平山,我们在地图上可以按“文”索骥出来:



又据《明弘治长乐县治》中祥异载:


唐大中间,今县治东一十里有溪流入演江。夏暑时迅雷烈风,俄有黑白二龙从演江飞起。白者处山之阳,因名水曰“白龙潭”,黑者居山之阴,因名水曰“祥云潭”。后于潭侧古木穴中,获卵壳大如斗,玄黄五色。


可以看出文中的“演江”指的就是发源于六平大埔尾流经芝山的这一条溪,我在GE图上标出:





我们再来看看长乐北乡各主要山峰的相对位置,如图: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00: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爱尔兰来自: 爱尔兰
风儿记回青红酒:


明王恭
《登雁山望太常峰》
雁山青翠里,遥见太常峰。
胜概无期到,幽人何处逢。
仙源云缥缈,笤肥髅奢荨?
兴尽独归去,空林闻暮钟。

王恭的这首登雁山望太常峰我们可以看出潭头的岭南的雁山和太常山的位置关系。

《闽都记》中的长乐太常山就是现在潭头的大寨山,山周围群峰围绕,为群山之主峰!

据《长乐陈氏乡情》中关于潭头岭南的风物描写:


雁山左峰有御风台。中窝有母梦井,南麓有灵液泉古井、龙潭石鼓诸景观。还有马铎故居、严光长者寺、文昌宫、大土庵、涌泉庵、福德观等名胜。北雁南飞,飞鸿落洋,展不尽的田园锦锈。北承西湖的鳌湖,湖滨除雁鸿两山,又有鱼、虾、蟹、鲎四山。晴日清波潋滟,湖光泻影,仿佛天上人间,美景尽萃岭前。

从以上文中,我们在GE地图上标出太常山,雁山,鸿山等等山峰的现对位置: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00: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爱尔兰来自: 爱尔兰
《闽都记》



二难乡
 在县西南,宋潘循兄弟并登科第,故名。

  紫阳楼 
在二都后湾、元应宫之东。宋严学禁,朱文公避地于此,故名。

  吴实墓 
在二都龙门山。实,字中美,永乐进士,时谓铁面御史,官终广东佥宪。实本慎思之裔,后复姓林。

  延祥湖
 在二都。凡两派,一自兴济桥而东,接岭柄港;一自桥南东折,直抵龟峰而尽。国朝正统间重浚,可通舟楫。

  马铎墓 
在龙台山。铎,永乐十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杨士奇志其墓。

  龙泉山 
县西南。有五峰,南连福湖,又横屿,亘二里,有峰曰狮峰,有石曰梯云。二山多奇,朱徽国之所游也。
福湖勒“魁龙二字,龙泉勒“朝阳”二字,皆朱手书。山之南为沙京,亦称胜。

  郑序宅
 在福湖之滨。序,正统七年进士,湖广少参,乞休家居三十余年,以上寿终。

  当阳寺 
在七都北山之麓,唐建。有山月堂、钓鳌石、又高亭在寺中,
宋苏舜元《钓鳌石》
未窮双佛刹,先到一渔家。
山雨已残叶,溪风犹落花。
汲泉沙脉动,敲火石痕斜。
应是任公子,竹间曾煮茶。

 户曹林诰诗
何处遇幽景,当阳绝顶寻。
云霞千古态,松竹四时阴。
岫列天边嶂,泉鸣涧底琴。
高人不游此,应负爱山心。

 明林慈诗
鸟道缘空碧,龙宫人翠微。
逢师持钵日,恰我到山时。
萝迳千林满,风泉百道飞
何年至城邑,惜别欲留衣。

  溪湄山
 在五都罗田。
山有十美,曰幞头石、曰笔架山、曰宝山云、曰瑚湖月、曰文笔峰、曰石涧泉、曰龙津钓、曰马岭樵、曰南阳耕、曰古崙牧。
珠湖在绝顶,广五亩,冬夏不竭。相傅湖中得蚌,剖之有珠,故名。
其旁诸山,曰七岩、曰郎官。
 
明吴海
《溪湄十美》
连山如波涛,高峰荡云日。
崒然孤杓耸,其势孰可匹。
危攀将欲飞,俯瞰觉自失。
罗田几聚落,端坐见纤悉。
南延川源深,北望海水出。
处高眡益远,缩地岂有术。
天寒霜落交,收获事已毕。
仍年蝗旱余,民物尽萧瑟。
遘兹得非幸,惆怅宁具述。

罗田众山中,七岩独高秀。
经营将半年,宿愿始得副。
绿云攀鸟道,十步九。
刚飚从北来,岩谷尽号曒。
促步赴层巅,依石避野烧。
郁然烟焰交,欻若雷电绕。
其势吁可畏,童仆尽惊走。
须臾得少息,方觉性命有。
列坐咸自庆,啖胾酌大斗。
阴阳忽变化,霖雨垂白昼。
癡云迷海屿,昏雾失林薮。
归途畏虎足迹,惨惨暝色厚
幽怀莫能写,造次宜自咎
述此成短章,聊用纪邂逅。
发表于 2008-10-24 11: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虽然认真却失严谨。

首先佩服风儿的认真处事的精神,也为风儿自如运用GE折服。但风儿治学却有失严谨的精神,地图上标出的许多山名都与事实不符,太常山非大寨山,太常山在岱西一带直到金峰的首峰台瑶一带,与越迁山在很大部分上是重叠的,而大寨山却是在边兰村后;首石峰并非大埔尾,两者相距相当远;在金峰蓝田一带的是凤山而不是鸿山,鸿山是在严湖北边,地跨大宏、元岱、石马、二刘几个村庄;雁山就在岭南村边,只是一座小山丘而已,不过山上古木参天,人文古迹颇多,上有母梦井、御风台、镜湖书室等等。芝山与太常山是相邻的两座山,白龙潭和黑龙潭(一作祥云潭)是在太常山上而不是在芝山上,如果如你所标示的地图那样,那北长乐的山川就要大挪位了,人们会搞不清,不禁要问到底太常山、越迁山、翠微峰、紫薇峰、凤门岭(非风门岭)、筹岩山在哪儿?
发表于 2008-10-24 11: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演江当在漳港境内的演屿一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