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转载】美国地震专家:短期临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

[复制链接]
查看: 1484|回复: 3
发表于 2008-5-21 18: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核心提示: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学家露西尔·琼斯日前表示,地震短期临震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精确预测地震的震级和时间目前还无法做到。
新华网华盛顿5月19日电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学家露西尔·琼斯日前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说,地震短期临震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精确预测地震的震级和时间目前还无法做到。

精确预测地震震级和时间尚难做到

对地震的精确预测,不仅要预报出准确的时间和地点,还应该预测出震级。琼斯认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技术。

科学界普遍认为,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因此断层的空间分布属于地震预测领域极为重要的信息。目前人类对于断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琼斯说,与大地震相比,地质断层会频繁发生一些没有大碍的小地震。因此,这就又对地震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预测时间,还须预测震级,这样的预测才有实际意义。当地震发生时,震中沿断层断裂,裂得越远,震级就越大。地震发生时震级的大小,和诱发地震的因素之间不存在关联。在地震开始之前,有关地震震级大小的信息是无法通过对地层的监测获知的。

在中国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国家,都有不少地震震前预兆的民间说法,比如动物的异常行为、奇特天象出现等。琼斯说,这些说法到目前为止,都缺乏十分确凿的科学依据。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即便这些异常迹象可以作为预报地震的参数,地震监测人员也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单独的异常事件做出地震预报,因其可能只对应极小的发震几率。一旦误报地震,损失往往同样惨重。

历史上唯一的强震临震准确预报仍缺乏理论依据

琼斯说,历史上迄今最准确的一次强震临震预报是1975年中国辽宁海城地震。但第二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说明,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经验仍缺乏理论依据。当年《美国地震协会公告》曾评价说,“海城地震的预测,是结合了经验主义分析、直觉判断和好运气,这是预测地震的一次尝试”。

琼斯说,从地震专业角度看,地震的长期预测是可以实现的,这主要基于地震学家对断层历史的研究。这种长期趋势性预测主要预报一个地区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内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和最大震级。长期预报的主要作用是指导该地区的建筑物抗震设防,假如预测未来50年内,某一地区可能会发生一次8级大地震,那么这个地区的建筑物基本上就多要按照这一抗震标准建造。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长期预报的研究工作居世界前沿,建筑物的抗震性都十分科学。美国也做得比较好。

琼斯说,“短期的临震预测十分困难,除非有‘前震’发生”。地震的发生通常都伴随若干次余震,具有“丛集性”。琼斯介绍说,在一系列地震中,震级最大的地震为主震,紧随主震且震级小于主震的地震都称作余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称为前震。不管是前震还是主震,只要从时间顺序上讲系第一发生的地震,就被称作“第一事件”。琼斯说,在“第一事件”之后,紧接着发生另外的地震事件的可能性要比通常情况下高得多。也就是说,余震相对而言有可能预测。

琼斯说,目前世界各国在余震预报技术方面相对要好得多,尤其中国在这一领域更为先进。而在美国,比如地质勘探局就有一个不断更新的专门网页,显示未来24小时内地震高发的加州全州发生“有强烈震感”的余震的可能性。

分析汶川地震损失惨重的原因

琼斯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已有25年。琼斯说,龙门山断裂带是中国西部断层系统中的一部分,在地质历史上,它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不断俯冲积压,青藏高原抬升,隆起的部分向东移动挤压。与附近的其他断裂带相比,长度要小很多,但长期的挤压隆升使它的纵深深度较大。断层间的接触面足以蓄积足够的应力产生地震。

琼斯说,龙门山断裂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断层带,“它被认为是中国境内最危险的断裂带之一”。而且龙门山断层带属于活跃断层,以每年若干毫米的速度在移动,今年的研究记录显示它今年来每年移动15毫米。从地质学上来讲,每年15毫米已经算是很快的。

琼斯说,像这次汶川大地震这么大震级的地震,能够在瞬间将一幢砖木建筑夷为废墟。砖块受到震动时,砖缝之间的灰浆就瓦解了,随之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琼斯说,在中国广大地区常见的砖木房建筑物是在地震中最易受损的建筑类型之一。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忠霞)
发表于 2008-5-21 18: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晕,狂晕!!!
发表于 2008-5-21 18: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崇洋媚外是没有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 事实上中国的DZ预测水品比美国老高多了~

在中国,一批(1970年代)年轻的中国地震工作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和“取象比类”的方法等),取得遥遥领先国际的科研成果。例如,耿庆国根据历代(包括1956-1970年)大旱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5年往往是旱区。旱区越大,干旱时间越长,相应的震级越高”的统计规律(公元512年-1879年中国大旱后2-3.5年,发生了7次7.5-8级大地震)。的确,去年2007年四川就出现了大旱年景。1972年耿庆国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根据这一规律,耿庆国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在1980年代出版了专著《中国旱震关系》(科学出版社)。这些成果触犯了地震界当权者的利益,耿庆国被调出预报队伍,去了地震报社。
发表于 2008-5-21 18: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短期临震预报------世界性难题

信专家不如信蛤蟆-------中国独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