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淳熙三山志》明代称为《长乐志》

  [复制链接]
楼主: 夜游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2: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絲麻
紬 桑葉小,不甚宜蠶,得絲粗,才可為紬。

  蕉 《大觀本草》:「閩人灰理其皮,織以為布。」舊嘗入貢。

  紵 其皮可以織布,一科數十莖,宿根至春自生,歲三四收。

  麻 諸邑有之。織其皮為布。連江以北皆溫之于溪旁,為坑藏火,(各本皆作「為坑藏火」。按:漚麻之法,當是以麻埋于灰坑之中,以水灌之。疑「火」為「灰」字之誤。)束麻內其中,石覆而水沃之,良久乃剝。今連江及福清、永福出麻布尤盛。

  葛 可緝為布,長溪等縣有之。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2: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果實
荔支 州,北自長溪、寧德、羅源至連江北境,西自古田、閩清,皆不可種,以其性畏高寒。連江之南雖有殖者,其成熟已差晚半月。直過北嶺,官舍、民廬及僧、道所居,至連山接谷,(底本、庫本皆作「連山接谷」,崇抄作「連江接谷」。)始大蕃盛。大觀庚寅冬,大霜,木皆凍死。經一二年,始于舊根復生。淳熙戊戌冬,大雪,亦多枯折。常時,霜雪寡薄,溫厚之氣盛于東南。故閩中所產,比巴蜀、南海尤為殊絕。(底本作「南為尤為殊絕」,據崇抄、庫本改。)蔡公襄譜之「其于果品,卓然第一」,非虛證也。(底本作「□虛證也」,缺一字,崇抄作「非虛語也」,據庫本補。)

   江家綠 皮大薄□薄而味少淡。(底本作「薄□薄」,庫本只存一「薄」字,不示缺,崇抄作「薄香薄」,皆存疑。)蔡公《荔支譜》云:「福州種植最多,(底本作「租植」,崇抄作「所植」,據庫本改。)品目至眾,惟江家綠為第一。」

   綠核 頗類「江綠」,色丹而小。荔支皆紫核,此以綠見異。

   圓丁香 它種蒂大、下銳,此獨體圓,與味皆勝。(各本皆作「體圓與味皆勝」,疑「與」字前原脫一字。)

   虎皮 紅色,絕大。繞腹有青紋類虎斑。

   牛心 以狀言之。長二寸余,皮厚肉澀。福州唯有一株。每歲貢乾荔支,皆調于民。主吏常以牛心為準,(底本、崇抄皆作「主叟常以」,據庫本改。)民倍直購之以輸。(底本作「倍值圓之以輸」,崇抄作「倍直償之以暫」,據庫本改。)嘗黜而不用。

   玳瑁紅 荔支上有黑點,疏密如玳瑁斑。城東有之。

   硫黃 色正黃而刺微紅,(底本作「白正黃雨刺微紅」,崇抄作「色黃兩刺微紅」,據庫本改。)亦小荔支。以色名之。

   朱柿 色如柿而扁大,亦云樸柿。

   ■〈艸滑〉桃 穗生(底本作「■〈艸滑〉桃體生」,崇抄作「蒲桃體生」,據庫本改。)一朵至一二百,附枝而生。樂天所謂「朵如蒲桃」者。

   蚶殼 殼為深渠,如屋瓦焉。

   白蜜 純甘如蜜。

   小丁香 核如小丁香,俗謂之醮核。

   大丁香 出天慶觀。蜃殼,(底本作「唇殼」,據庫本、崇抄改。)瓤多。

   雙髻小紅 每朵數十,皆并蒂駢首。

   真珠 剖之,純瓤圓白如珠。荔支之小者,止于此。

   十八娘紅 色深紅而絪□,(底本作「絪□」,庫本同,崇抄作「細時」。)以少女比之。俚傳閩王有女,第十八,好啖此品,因而名之。(崇抄作「因而名之」,崇抄作「因而得名」,小異。)

   將軍紅 五代間,有為此官者種之,后人以其官號其樹,而失其姓名。(底本作「有□□□□種之后人以其□□□□失……」,缺八字,崇抄作「有為此官者種之后人以其官呼呼之失……」,據庫本補。)

   釵頭 顆紅而小,可間簪翹之側,故名之。(底本作「□間簪翹之□故□之」,缺三字,庫本同,據崇抄補。)

   粉紅 荔支多深紅,(底本、庫本作「多深紅」,崇抄只作「深紅」。)而色淺者為異,故曰粉紅。

   中元紅 荔支將絕才熟,(底本作「將絕□□」,缺二字,崇抄作「既絕才熟」,據庫本補。)以晚重于時。

   已上,蔡公所譜。

   一品紅 于荔支為□品。(底本、庫本作「為□品」,缺一字,崇抄作「為一品」。)出州宅堂前。

   狀元紅 于荔支為第一。出東報國院。

   已上,曾公鞏所記。

   駝蹄 以其長大而甘柔也。

   金粽 上銳而下方,色深黃。

   栗玉 似金粽而圓實。其□味佳勝。(底本作「其□味□勝」,缺二字,崇抄作「其肉味大勝」,庫本作「其味佳勝」,據補一「佳」字。)

   洞中紅 出于宿猿洞,因以名之。

   已上,陳傅所傳。

   火山 《嶺上□□記》:(底本、庫本作「嶺上□□記」,缺二字,崇抄作「嶺表錄異云」,仍存疑缺。)「荔支,南中之珍果也。梧州江前有火山,上有荔支,四月內先熟,核大而味酸。謂之火山。」今州為盛,其佳者不減名品。

   星球紅 止一木,出靈岫里田間,枝條□□,大三倍。色紅而不絳,蒂根于臍。(底本作「帶根于臍」,據庫本、崇抄改。)銳者如瓜,扁者如桔,圓者如雞子,頎者如皂莢,形殊狀詭,核皆如丁香,亦有絕無者。大者挈不能盈,(底本作「契不能盈」,庫本作「器不能盈」,據崇抄改。)細者拳之頗重。甘脆而韻,蓋神品也。奪其氣者,竟莫能逮焉。     已上,近所稱。

  龍眼 一名益智。葉凌冬不凋,春末夏初,生細白花,七八月實成,殼青黃色,圓如彈,肉白而甘。有大如錢者,人亦珍之,曝乾寄遠。亞于荔支。

  橄欖 木端直而高。秋實,先苦后甘。脆美者曰碧玉。

  柑桔 柑類有朱柑、乳柑、黃柑、羅浮柑、鏡柑、石柑、沙柑、洞庭柑。桔類有蜜桔、朱桔、乳桔、踏桔、山桔、黃淡子、金桔、綠桔、宜母子。今懷安黃江多,亦有柚子。   橙子 類極多。佛頭橙、蜜橙、青橙、皺橙、欒橙、香綿橙。

  香櫞子 大者長尺余,香勝柑種。(底本、庫本作「香勝柑種」,崇抄作「香勝柑類」。)   楊梅 木似荔支,葉細陰厚。其實生青熟紅,無皮殼,南人多淹藏之。

  枇杷 其葉陰密,四時不凋。十月開花,四月熟。

  甘蔗 二種,短者似荻節而肥,長者可八九尺,似竹管。宋孝武送蔗百梃與魏太武。今閩人稱之為杖。(底本、庫本作「稱極為杖」,據崇抄改。疑是「稱梃為杖」。)

  蕉 葩如菡萏,媯紫而倒垂,左右挺弓,駢其間。味甘清媯者為佛指,舊極香美為牙蕉,(底本、庫本皆作「舊極者美」,據崇抄改。疑「舊」為「蕉」字之誤。)曝干可以寄遠。無實而花紅者為紅蕉,白者為水蕉。

  棗 種類非一。方者名骰子。尖長者名龍牙。不堅實者名麩棗。

  栗 外刺如猬,熟則罅發。永福諸山邑為多。(底本作「熟則罅簇永福謂山邑為多」。「簇」,崇抄、庫本作「發」,「謂」,庫本作「縣」,崇抄作「諸」,今取「發」、「諸」二字改之。)

  蒲萄 龍須蔓衍。水沃其本,須臾露泫藤杪,故根號「木通」。花細而黃白,實如馬乳,碧者葉差厚,此果之珍者。今州有之。

  蓮 《爾雅》及陸機《疏》:「荷為芙渠,華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其實蓮,其根藕。」

  雞頭 芡也。《埤雅》:「蓬樽似雞首,先實而后花,晝合而宵開,(底本、崇抄皆作「宵」,據庫本改。)與荷花相反。」蓋陰、陽之別也。今連江東湖亦多有之。

  芰 菱也。浮水上,花黃白,實則回向水中。

  櫻 四月熟。深紅者曰朱櫻,黃晶者曰蠟櫻。(底本、庫本作「蝟櫻」,據崇抄改。)

  木瓜 大者出長溪。

  瓜 城北下洋最多。其小者,謂之一握青,出福清。

  柿 有花柿,有卯柿,有烏柿,有朱柿。古田縣最多。

  杏 圓者名金杏,熟最早,扁而青黃者名木杏,外皮中實者名銀杏,即鴨腳也。州近亦有之。

  石榴 有黃、赤二色,近亦有白者,實亦甘、酢二種,甘者為果,酢者入藥。

  梨 鵝梨舊出近京。今州亦有之。皮薄而漿多,味差短于宣城乳梨,香則勝之。(底本作「香則謂之」,庫本作「香則如之」,據崇抄改。)其余:輕消梨、拒霜梨、水梨、赤梨、紫梨、煤梨之類,其糜者謂之綿梨。

  桃 有紅桃、白合桃,晚者為十月桃。

  李 有綠李、赤李、琥珀李、鵝黃李。

  林檎 一名來禽,有甘、酢二種,甘者早熟脆美,酢者差晚。

  胡桃 本出羌胡,今亦有之。

  柰 似林檎而青小,花白,其味苦。

  榅桲 味酸甘,似橙子而大。舊生北土,今亦有之。

  楊桃 《臨海異物志》:「楊桃,其色青黃,核如棗核。生晉安侯官縣,可密藏之,有五瓣,或謂之五瓣子。」

  王壇子 《臨海異物志》:「王壇子,如棗大。晉安侯官越王祭壇邊有此果,無知其名,以其生處遂名王壇,形小如龍眼。」王彪之《閩中賦》:「王壇、假栗。」《揚都賦》曰:「果則龍目、荔支、王壇、丹桔。」《舊記》又云:「相傳生于王霸壇側」。

  茨菰 葉如剪刀,草根,實大如錢而差長,方言謂之「蘇」。

  菩提果 自西域來,得名。夏實,中虛,味香甘而脆,核如枇杷子。

  金斗 實紅,葉似橄欖而長。

  新羅葛 根甚大,色青白。一名土瓜。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2: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菜蓏
菘 與蕪菁相類。莖葉不光者為蕪菁,莖短、葉闊厚而肥者為菘。

  芥 似菘而有毛,味辛辣,此青芥也。紫芥,莖葉通,葉多。作齏食之最美。白芥,子粗大,色白如梁水。(底本作「子粗大色白如梁水」,庫本無。崇抄先書「染」,復旁改為「梁」字,皆疑誤,暫無可校。)其余:南芥、花芥、石芥之類,皆菜茹之美者。

  萊菔 俗呼為蘿卜。

  蓴 葉似鳧葵,浮水上,采莖堪啖。(底本作「鳧蔡」、「采根」,據庫本、崇抄改。)花黃白,子紫色。三月至八月,莖細如釵股,名綵蓴,(底本作「彩蓴」,庫本、崇抄皆作「絲蓴」。)味甘。

  鳧葵(底本作「鳧菜」,據庫本、崇抄改。)即荇菜也。莖澀,根極長,花黃。水中極繁盛。

  白苣 如萵苣,葉有白毛。又有「雞苣」,亦堪作茹。

  萵苣 《遁齋閑覽》載:「王舜求云:萵菜,出■國,(底本、庫本作「■國」,崇抄作「萵園」。)有毒,百蟲不近。」

  蕓臺 香,可啖。散破結血。

  雍菜 蔓生,花白,堪為菜。南人先食雍菜,后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無害。(底本、庫本作「無苦」,據崇抄改。)取汁滴野葛即死。張司空云:「魏武帝啖野葛至一尺」。應是先食此菜也。一名甕菜,《遁齋閑覽》:「甕菜本生東夷。人用甕載其種歸,故以為名。」

  水鄞 音芹,生池澤中。可為生菜,亦可作菹。有兩種:荻芹取根,白色;赤芹取莖、葉。

  菠薐 劉禹錫《嘉話錄》:「菠薐出西國中,有自彼將其子來。如苜蓿、蒲萄,由張騫而至也。」

  苦荬 可傅蛇蟲咬。蠶蛾出時,不可取,令蛾赤爛;蠶婦亦忌食。

  莙荙 莖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

  東風菜 葉長,極厚軟,上有細毛,紫莖。先春而生,故有東風之號。

  茄子 有數種:紫茄、重茄、青水茄、白茄,一名落蘇。《嶺表錄異》記:「南中草菜,經冬不衰,故蔬圃之中栽種茄子,宿根有二三年者。」近城種,多出城西。

  莧 莧有六種,有人莧、赤莧、白莧、紫莧、馬莧、五色莧。

  胡荽 《湘山集》:「胡荽,即園荽也。人或謂之香荽。」《幼幼新書》云:「一名鵝不食草」。

  同蒿 令人氣滿,不可多食。

  蕨 《爾雅》曰:「蕨,鱉也。」郭注:「初生者可茹」。

  姜 出在城三縣,連江縣多。

  蔥 有數種:入藥用山蔥、胡蔥,食品用陳蔥、漢蔥。凡蔥皆能殺魚肉毒。

  韭 園人種蒔,一歲三四割之,其根不傷。至冬,壅培之,先春而復生。許云:「先種而久,(底本、崇抄作「□種而久」,缺一字,據庫本補。)故謂之韭。」

  薤 似韭而葉闊,多白無實,不可生啖,以其葷辛也。

  葫 大蒜也。每頭六、七瓣。主散癰腫。蒜為小蒜,以其氣類相似也。苗皆如葫而極細。   冬瓜 即白瓜也。生苗蔓下,大者如斗而更長。皮厚而有毛。初生青綠,經霜生粉。乃取藏蓄,彌年可作菜果。

  瓠 味甘,似越瓜,長者一尺余。夏時熟。

  瓠 夏末始實。取以為器,經霜乃堪。小者名瓢。

  白蘘荷 春初生,葉似甘蕉,根似姜而肥。其性好陰,在木下生者尤美。潘岳《閑居賦》:「蘘荷依陰」,是也。《荊楚歲時記》謂,可以防蟲。

  紫蘇 葉下紫而甚香。夏采莖葉,秋采實。一名荏。

  薄荷 葉尖,冬不死,夏秋采莖葉曝干。(底本、庫本作「夏秋采莖葉暴死」,崇抄作「夏秋采莖葉曝干」;又以「冬不死夏秋采莖葉曝干」十字重復接入前條「一名荏」之后。今只取「曝干」二字改之。)

  馬芹子 香似桔皮,花似芹花,子似防風,扁而大。

  茵陳 春初生苗,秋后葉枯,莖干經冬不死,春生新葉,故名因陳。

  海藻 葉大,生深海底。《〈爾雅〉疏》:「藻,水草也。」揚州人以當谷食。《埤雅》云:「善療瘤疬」。

  紫菜 附石生海上。生青,(底本、庫本作「生青」,崇抄作「色青」。)取干則紫。其莖纖而希,其味尤珍。出福清者佳。

  鹿角菜 生海中,亦能解面熱。

  芋 陶隱居云:「蜀川生者,形圓而大,狀如蹲鴟,謂之芋魁。(底本作「狀□□□□之芋魁」,缺四字,崇抄作「狀如蹲鴟之芋魁」,據庫本補。)閩中出者,形長而大。細者如卵,生芋魁旁,(底本作「細者□□□□魁旁」,崇抄作「細者生魁旁」,據庫本補。)食之尤美。」州北,下洋尤多。

  枸杞 春生苗。莖干高三五尺,秋生紅紫花,隨結紅實。(底本作「紅□□□□紅實」,缺四字,庫本作「紅實是時采紅實」,據崇抄補。)是時采紅實。春夏采葉,冬采根。《幼幼新書》云:「一名地骨,一名西王母杖。」(底本作「新□□□□池骨」,缺四字,據庫本、崇抄補、改。)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2: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末麗 此花獨閩中有之。夏開,白色妙麗而香。方言謂之「末利」。(底本作「妙麗□□□言」,缺三字,庫本作「妙麗嵇含草木狀」,據崇抄補。)佛經曰:「末麗花香」。又有番末麗,(底本作「又□□□麗」,缺三字,據崇抄補。)藤生,亦香。

  素馨 蔓生,白色,露浥愈香。蔡公襄詩:「素馨出南海,(底本、庫本作「素□□□海」,缺三字,據崇抄補。)萬里來商舶。團圞末麗叢,繁香暑中折。」(底本、庫本作「繁香□□□」,缺三字,據崇抄補。)

  牡丹 州舊無之。慶歷間,羅源林迥隱居南華洞,(底本、庫本作「隱居□□□」,缺三字,據崇抄補。)有《出山遇慈恩長老獻牡丹》詩云:「春晚花王在處稀,(底本、庫本作「春□□王在處稀」,缺二字,據崇抄補。)山中還信正芳菲」。蓋有之矣。(底本、庫本作「蓋有之□」,缺一字,據崇抄補。)熙寧間,(底本、庫本作「□寧間」,缺一字,據崇抄補。)程大卿師孟《詠福州》詩云:「芍藥牡丹難種處」,(底本、庫本作「芍藥□□難種處」,缺二字,據崇抄補。)謂城中也。今古田、長溪、羅源、連江多有之。

  芍藥 所產與牡丹同。

  紫玫瑰 亦名徘徊花。郡人翁承贊詩:「三株紅芍藥,一架紫玫瑰」。

  四時山丹 花紅色,葩英叢起如絳羅囊。林迥詩:(底本作「林迥□」,缺一字,據崇抄補。)「葉剪青油蕊渥丹,春風隨眾出欄干。(底本作「春風隨眾出欄□」,缺一字,據崇抄補。)碧桃黃菊凋零后,誰伴長松到歲寒。」

  長春 花亦四時有之。林迥詩:「洞門深不放春期,客到尋芳莫問時。遲日暖風花草麗,照人紅艷一枝枝。」(底本于詩首句作「放春□」,缺一字,第三句作「遲日暖風冰與客」,末句作「照□紅艷一枝枝」;崇抄首句作「放春歸」,「歸」出韻,據庫本補。庫本第三句作「遲日暖風冰與雪」,據崇抄改。末句亦據二本補「人」字。)

  真珠 有單葉,亦有百葉。許公將詩:「蔌蔌圓英淡粉妝,(底本作「春粉妝」,崇抄作「滴粉妝」,據庫本改。)肯隨桃杏媚韶光。金刀不到春風外,(底本作「金刀不到春風□」,缺一字,據崇抄補。)草密林深只自香。」

  酴醾 花白而香,春時極盛。葉公夢得詩:「東風吹麝入鉛華,未肯隨春到謝家。夜半粉香沾露泣,(底本詩第一句「東風麝入鉛華」脫一字,據崇抄補;第二句「未肯隨風到謝家」,「風」字與首句犯,據崇抄改;第三句「夜半粉香露注」,亦脫一字,崇抄作「夜半粉香和露注」,「和」字仍與末句「和」字犯,據庫本改。)定應和月怨梨花。」又有檀心而紫者尤香。

  梅花 又有紅梅、臘梅、百葉梅。

  瑞香 紫色。芬香。《舊記》:近州多有之。

  千葉石榴 花紅艷,不結實。

  薔薇 枝干有刺,花紅紫色,盛開如錦。亦有黃薔薇,(底本作「亦有□薔薇」,缺一字,據崇抄補。)如棠棣,金色。有淡黃薔薇,鵝黃色。(底本作「鵝黃□」,缺一字,據崇抄補。)   越桔 花如瑞香,葉干如黃楊,實如朱櫻。

  金林檎 花繁生,如郁李花狀差大。實如來禽而差小。

  半丈紅 花如御帶而差大,一名棠棣。

  袞繡球 色白,圓如球。

  海棠 色紅。以木瓜頭接之,則色白。

  斗雪紅 閩中近有之。花如玫瑰,而香色遜之,(底本作「而香色□□」,缺二字,據庫本補。)四時常芳,不隨群卉凋茂,亦名勝春。(底本作「亦□□□」,缺三字,據崇抄補。)   阇提 南海種,商人傳之。花皙白而香勝于素馨,(底本作「而香□□□馨」,缺三字,據崇抄補。)蓋巖桂之流品也。《仙書》曰:「阇提花香」。(底本作「阇提□□」,缺二字,據崇抄補。)

  玉簪 質素而香,形如玉簪,亦名白鶴。

  金沙 玫瑰之流也,香不及之。

  剪金紅 圓,無香,葉分數歧,如剪刀之狀。

  度年紅 干高而花難凋,自冬末涉春不少變。(底本作「自冬求涉春不少□」,缺一字,據庫本改補。)

  含笑 白花,有二種。小者,香尤酷烈,開盡則香微,故以含笑名。

  百合 莖特生而直上,亦名倒仙,花白。一種斑紅,謂之川百合。

  凌霄 藤蔓附大木而生。其花黃赤,夏盛。

  紫荊 木似林檎,花深紫可愛。

  罌粟 花有紅白二種,九月布子,春深乃生。實如小罌,子若細粟。

  葵 有數種。蜀葵出戎蜀。《爾雅》所謂菁莪。葵花白者,主咳瘧;黃者,葉尖狹,夏間花,淺黃色,主瘡癰。小花者,名錦葵,俗呼為胡燕脂。

  菊 紫莖而香,葉厚嫩。可食者,花微小,味甘,為真菊。又或莖青、根細、花白、蕊黃,其葉似同蒿,花蕊并黃者,俗傳為廣菊。狀似嬰兒者,俗呼為孩兒菊。《遁齋閑覽》:「南方花發,較北地常先一月,獨菊花開最遲。菊性宜冷也。」惟一種深黃色,名滴滴金,六月開。

  玉蝴蝶 色白如瓊花,中叢蕊,旁有八蝶繞之,謂之聚八仙;垂枝條而雙對者,名玉蝴蝶。

  朱槿 一名佛桑,一名佛日。色深紅,葉如桑,高者丈余。(底本作「高者大馀」,據庫本改。)一種色白,一種色紫。淡黃者,俗謂之金木蘭。純白而英間無紫點者,名舜英。

  雞冠 秋生,紫色。如繡畫雞冠之狀。

  山茶 花深紅色,冬盛開。

  御仙 似罌粟而小。

  金鳳 狀如飛鳳。有紅、白、紫、粉紅數種。

  金錢 深紅色,葉長細。

  拒霜 一名木芙蓉,秋開,色淡紅。一種百葉,朝開純白,午后則漸紅如醉。謂之醉芙蓉。

  巖桂 其葉兩兩相向,粟結其間。及開,清馥斷續而遠聞,俗呼為九里香。木紋如犀,可以為器,亦號木犀。數種:有四時開者、紫者、鞓紅者,深紅者曰丹桂。凡色勝則香薄。   鷹爪 藤生,夏開。末銳似鷹爪,薄暮方開。香如爛瓜。

  鳳尾 有二種。大者花白蕊黃,穗生,長僅尺,若鳳尾然;一種差小,花疏而香勝,亦名七里香,可以避蠹。

  玉屑 藤生,花白色,如碎玉之狀。(底本作「如辟玉之狀」,據崇抄、庫本改。)

  玉籠松 藤生,花微紅而圓。一種「醉楊妃」,花相類,葉尖。

  寶相 藤生,花類長春。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2: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地黃 葉生布地上,有皺文。根如手指,通黃色。

  牛膝 春生苗,莖高二三尺,青紫色,有節如牛膝狀。今州人單用土牛膝根,治血塊。   薯蕷 根如姜芋,土人單呼為藷。生于山間石罅者良。

  天門冬 春生藤蔓,大如釵股,高至丈余,華如茴香,極尖細而疏滑,有逆刺,根大如指,長二三寸。《爾雅》謂之蘼。一名釁冬。

  麥門冬 葉青似莎草,長及尺余,四季不凋。根如連珠,形似穬麥顆,故名。

  黃精 三月生苗,高一二尺。葉如竹葉而短,兩兩相向。莖梗柔脆,頗似桃枝。根如嫩生姜,黃色。八月采,蒸熟啗。《博物志》:「天姥謂黃帝曰:‘太陽之草,名黃精,餌之可以長生。’」

  細辛 其根細,而其味極辛,故名。

  香子 亦名茴香。葉似胡荽,疏細作叢。花頭如圓蓋,(底本作「花頭如□蓋」,殘一字,崇抄作「花頭如蓋」,據庫本補。)黃白色。實如麥而小,北人呼為土茴香。

  茯苓 生大松下。望松赤者,下有之。作塊如拳,大者至數斤,似人形、龜形者佳,(底本作「龜形者使」,崇抄同,據庫本改。)假松氣而生,不附著根上。其抱根而輕虛者為茯神。《淮南子》曰:「下有茯苓,上有兔絲」。

  茱萸 葉似椿而闊厚。實似椒子,嫩時微黃,熟則深紫。

  石韋 叢生石生。葉如柳,背有毛,面斑點如皮,故名。一名石皮。州自有一種,三月有花,采葉可煎湯浴。亦有生古瓦上者。

  決明子 葉似槐,花黃,子如綠豆而大。

  香薷 陶隱居云:「似白蘇而葉細。」一作香藥,(底本作「一作香藥」,庫本同,崇抄作「一作香葇」。)俗呼香茸。霍亂、轉筋,煮飲服之。(崇抄作「煮飯服之」。)

  連翹 南方生者,葉狹而小,莖短,才高一二尺,花亦黃,房實黑,內含黑子如粟粒。

  香茅 四季常有。苗葉而無花。其根謂之茅香。

  何首烏 春生苗,葉葉相對如山芋而不光澤,其莖蔓延竹木、墻壁間。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赤者雄,白者雌。本名交藤,因何首烏服之,故名。

  半夏 獨莖生,莖端出三葉,淺綠色似竹葉,根下相重生,皮黃肉白。

  使君子 蔓生,花紅白相間,形如梔子,而棱瓣深。

  天南星 苗似荷梗,莖高尺余,葉兩相抱,花黃,子作穗生,根如芋而圓。

  蓖麻子 音卑。莖有節,秋花結實,殼上有刺,仁白有油,如大麻。

  牽牛子 蔓生籬落間,葉有三尖,花帶碧色,實作球,內有黑子。一名鼓子花。

  子 其木似樗,莖間有刺。子辛辣如椒。

  石蠶 草根之似蠶者,出山石上,四時常有。其苗青,亦有節。

  土紅山 味甘苦,大者高七八尺。葉似枇杷而小,無毛,秋生白花,如粟粒。州生者作細藤,似芙蓉,上青下白。根如葛,治勞瘴。

  車前子 《爾雅》云:「芣苡,馬舄。馬舄,車前。」郭璞注:「江東人呼為蝦蟆衣。」今閩中亦然。

  栝樓 一名天羅藤,亦名天瓜。退之所謂:「黃團掛門衡」者。治夙熱。(崇抄作「治風熱」。)土人取瓤研,和酒飲之。方家搗其根為粉,入劑。

  獨腳仙 生山林,傍陰泉處多有之。春生苗,至秋冬而葉落。其葉圓,上青下紫。夏采根葉,連梗焙干,治人血塊。

  石益 生山中,子治蠱毒。

  赤孫施 葉如浮萍草,一名歲寒漿,一名酸漿。《離騷》云:「薋菉葹」。

  紫金牛 味辛,葉如紅花,上綠下紫,實圓如丹朱,根微紫色。八月采牛心,曝干,頗似巴戟。

  小青 生搗其葉,可治癰瘡。

  菴 狀如蒿艾,可以避蛇。

  鹽麩子 葉如桔子,秋熟為穗,粒如小豆。上有鹽似雪,食之酸咸,止渴。蜀人謂之「酸桶」,吳人謂之「烏鹽」。

  桑螵蛸 螳螂子也。多在山木及荊棘間。桑上者,以得桑津氣,故佳。市之者,以附枝為驗。

  蒴藋 輕虛無心,主續筋骨,一名接骨方。

  覆盆子 苗短不過尺,莖葉皆有刺,實如佛螺而旋。

  石菖蒲 陶隱居士云:「生石磧上,概節者佳。下濕地大根者,名昌陽。」惟真菖蒲葉脊如劍。今黃檗山龍湫崖下,瀑布飛度,卻濺可數步,(底本作「卻□可數步」,缺一字,據崇抄補。)生其間者絕佳;非神全不為濺悸者,莫能采。溪蓀,根形氣色極似,但葉無脊耳。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2: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淳熙三山志/卷42
物產
山海天地之藏。郡封所至,林煙蓊薆,橫屬數百里,滄波彌漫,下極無涯,物產萬殊,可得而盡名耶?鳥、獸、草、木,要欲多識;矧屬吾境,亦恥一物之不知。姑以所聞見纂其可書者,附于篇。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2: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松 四時不改柯易葉。《史記》曰:「松柏者,百木之長也。」蔡密學襄知州日,令諸邑道旁皆植之。又,自大義渡夾道達于泉、漳,人稱頌之。詩曰:「夾道松,夾道松,問誰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萬古搖清風。」樹既老,愚民多穴取其松脂以燒,(底本作「松明」,據崇抄改。)以至枯折。尉司雖嘗籍記,或令補種,未能禁絕。舊隸憲司,近亦申嚴云。又元祐中,道士顏象環自東門植松,抵鐵塔、康山之巔。陳傅贈詩云:「初與田蔬一樣平,一千年后插天青。行人息蔭涼風下,應說栽松道士名。」

  柏 葉扁生而香。

  相思 木堅有文,堪作器用、幾案、碁局、書筒、拍板之屬。子冬實,名紅豆。《吳都賦》曰「相思之樹」。

  𣗋 木高大,枝有刺。子似茱萸而香,味辛如椒,殺腥物。

  椒 木有刺,子朵生而熱,味辛。生蜀都名蜀椒,西戎名胡椒,本土者名土椒。

  樟 高大,葉似柟而尖長。彌辛烈者佳。為大舟,多用之。

  檜 柏葉而松身。《詩》曰「檜楫」者此。

  金荊 木堅有文彩,可為床榻。

  黃楊 葉細,皮薄。歲長三寸,至閏年則縮一寸。東坡詩:「惟有黃楊厄閏年」。木堅實可為器用。

  檗 木枝、葉與石榴無辨。皮黃。子赤如枸杞子,兩頭尖。枝可剉以染黃。生山石間。

  槚 《爾雅》曰:「苦荼也」,注云:「似梔子」。

  木槵 葉似橄欖而小,實可以浣衣,子可貫為數珠。佛經:「貫木槵子一百八個」,(底本作「貫木橞木」,庫本作「貫木槵木」,據崇抄改。)是也。

  槦 州以南為多,至劍、建,則無之。以其擁腫不中繩墨,名以「槦」。或曰:其蔭覆寬廣,宜以「榕」名。慶歷中,王守逵詩云:「清陰隨日遠,翠影共煙浮。廣蔭均榮賤,安人異品流。(上句底本作「□蔭均榮賤」,缺一字,崇抄作「蔭物均榮賤」,據庫本補;下句底本作「安人異而流」,亦據庫本、崇抄改。)幄帷臨大道,冠蓋俯高樓。避暑疑無夏,當風別得秋。」熙寧中,程大卿師孟命多植此,自為詩:「三樓相望枕城隅,臨去重栽木萬株。試問國人行住處,(底本、庫本作「試問國人行住處」,崇抄作「試問國人來往處」。)不知還憶使君無?」

  桂 葉似枇杷,花白,叢生巖嶺間。冬夏常青。唐大和四年夏,天降桂子,散落人家,芬馥異香,圓如珠顆。

  樸 葉如「加條」差小。其皮粗,故名。

  柟 材堪棟梁,根生瘤。《吳賦》云:「楠瘤之木」。

  楮 皮有斑花。其皮可以為布,亦可搗以為紙。實如楊梅。

  楝 高丈余。葉密如槐而長。三四月開花,紅紫色,實如彈丸,熟則黃,即金鈴子也。

  椿 葉似橄欖,芽香可啖。

  樗 木形,干類椿,葉脫處有痕,如樗蒲子,(底本、庫本作「葉脫處□□□□□□」,缺六字,據崇抄補。)故名。然無用。《莊子》所謂「匠者不顧」者。(底本、庫本作「匠者不□□」,缺二字,據崇抄補。)

  梓 似桐而葉小。花紫。《爾雅》云:「椅梓」。郭璞云:「即楸也」。(底本作「花紫□□云付梓郭璞□即是也」,崇抄作「花紫爾雅云付梓郭璞云即是也」,據庫本改、補。)陸機云:「梓者,楸之疏理、(底本、庫本作「楸之疏□」,據崇抄補。)白色而生子者。」

  橡 高可二三丈。三四月開黃花。八九月結實,名皂斗,(底本作「結□□皂□」,據庫本補,崇抄「斗」作「角」。)其殼可以染皂。即櫟梂。《爾雅》云:「櫟,其實梂」。郭璞曰:「梂,盛實之房。」(底本作「即□□爾雅云櫟□□梂郭璞曰□盛實之房」,崇抄作「即爾雅云櫟其實郭璞曰梂盛實之房」,據庫本參照《爾雅》改、補。)其實橡也。

  石南 葉如枇杷,有刺。凌冬不凋。人多植庭中間,陰翳可愛,不透日氣。其木堅硬,可為斧柯。

  桄榔 木似棕櫚,有節,葉亦如之,實外堅中虛,內有面,大者數斛。紫黑色,有紋理,可以制器。

  櫸柳 皮似檀、槐,葉如𢬵正生溪旁。(各本皆作「葉如……旁」,疑是「葉如柳止生溪旁」,待質。)

  檉 《〈爾雅〉疏》曰:「檉,一名西河柳」。郭璞云:「今河旁赤小楊也。」(底本作「河旁赤小□也」,缺一字,據崇抄補。)陸機云:「皮赤如絳,一名雨師,枝葉如杉」。(底本作「如杉」,庫本作「似松」,崇抄作「似杉」。)

  樧木 生山中。葉□,子似茱萸。(底本作「葉□子似茱□」,缺二字,據庫本、崇抄補「萸」。)

  加條 葉有毛,作磨犀、象、牙、角□用之。(底本、庫本作「葉似□作磨犀象牙角□用之」,據崇抄改、補。)

  青剛 葉似石南,木紋如黃楊,堪作鞍橋。

  棕櫚 亦曰栟櫚,高一二丈,旁無枝條,(底本作「旁舞枝條」,據庫本、崇抄改。)葉尺余,中包如魚子,(底本作「中包」,崇抄作「中色」。)鵝黃色。然根浮。土人植時,先磐石其下。

  檀 葉似槐,可以為床榻器用。(底本作「為□床縜經」,崇抄同,據庫本改。)

  楓 似白楊,葉圓而歧,有三角。二月花,色白。取其脂,可以為香。

  杉 木類松而勁直,葉附枝生,若刺針然。

  桐 有四種。青桐,皮青;赤桐,皮赤;梧桐,皮白微青俱有子;(底本作「青桐皮□□□□□子梧桐皮白□青而有子」,崇抄作「青桐皮葉俱青而無子梧桐皮白葉青而有子」,暫據庫本改。)白桐,有花無子,一名椅桐,又名岡桐。岡桐似白桐,惟無子,可為琴瑟。(底本作「又名□□桐崗□似白桐惟□無子可為琴瑟」,暫據崇抄改、補。)

  槐 葉細而青繞尤入。(底本作「葉細而青繞尤入」,崇抄同。庫本作「葉細而青花黃」。)有葉大而黑者,名棕。

  皂莢 有雌雄。雄者不實,鑿木干方寸,以雌木填之,乃實。

  櫧 郭璞云:「此木似柞,子可食,為柱不腐。」

  白牙 最白潔。可為器玩。

  水楊 葉圓而闊。枝條短硬。多生水岸。

  柳 柯條與北土無異,但飛絮者稀。

  桑 與柘為二種,皆可以蠶,亦可為鞍橋。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2: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慈竹 叢生。任昉所謂「子母竹」。蔡公襄嘗賦之。

  斑竹 生永福縣鶴洋,差及湘江者。又有紫竹。今山邑皆有之。

  鶴膝竹 生古田縣,似靈壽藤。不須琢削,自合杖制。

  箭竹 可為箭干。生長在古田山中。

  苦竹 筍味甚苦。又有苦伏竹,筍冬生,掘而食之,味尤珍。

  淡竹 肉薄,節間有粉,南人以燒竹瀝者。

  石竹 連江等縣為多。節疏而平,可為器用。

  麻竹 大至徑七八寸,葉亦大,筍夏生。

  江南竹 粗大而堅直。

  秋竹 甚小,以為篾用。

  蟲竹 叢生如蘆。每節生蟲,如新蟬之未翼者,□無竅隙,隨竹而長。竹將枯,乃穴其旁而出。

  豁竹 節長細,可為笛材。筍味最美。

  筋竹 肉厚而竅小。可為弓弩材。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2: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萱 《詩》曰:「焉得蘐草」。《埤雅》謂:「一名鹿蔥,草之可以忘憂者。」夏開者,梗高葉大;秋開者,短而葉細。別有鞓紅而百葉者,有鵝黃而香者,非一種也。

  蘭 一名水香。顏師古云:「即澤蘭也」。生水旁,葉光潤尖長,花蠟色六出,一椏敷蕊,(底本作「一椏敷□」,缺一字,崇抄作「三椏敷生」,據庫本補。)聳若鼠耳一卷,而紫暈、檀心,氣清遠,蓋國香也。春秋兩種。《楚詞》云:「春蘭兮秋菊」,又云:「秋蘭兮青青」。或云:「一干一花而香勝者蘭;一干五七花而香薄者蕙。」

  剪刀股 葉如剪刀,苗甚軟嫩。色深青綠,每叢十余莖,內一莖分枝,開小白花。

  瓊田 春生苗葉,無花。三月,采根葉焙干,土人用治風。

  建水 枝葉似桑,四時常有。土人取其葉焙干碾末,治走疰風。(崇抄作「走㾏風」。)

  雞項 葉紅,花葉上刺青色,亦名千針草,根似小蘿卜,枝條直上。三四月,苗上生紫花,八月葉凋,十月采根。

  火杴 春生苗,葉似紫蘇大而尖長,白花。州人呼其葉為火杴草。

  馬蘭 葉類苦荬菜,(底本、崇抄作「苦益菜」,據庫本改。)土人連根采之。(底本、崇抄皆作「土人連□采之」,缺一字,據庫本補。)即《爾雅》所謂「箴馬蘭」是也。治䲅魚毒。

  石龍蒭 叢生,俗名龍須草。今人以為席。

  莎草 根名香附子。

  燈心 生澤地,叢生。莖圓細而長直。人以為席。

  雞腸 一名蘩𧃒。葉似荇菜而小,其莖梗作蔓,斷之有綠縷,細而中虛,似雞腸,因名。

  鱧腸 即蓮子草也。一種,葉似柳而光澤,莖似馬齒莧,花細而白,其實如小蓮房。一種,苗頗似蓮花而黃色,實亦作房而圓,可以止血,方言謂之斷血草。

  羊蹄 禿菜也。葉狹長色深,莖節間紫赤。采根醋磨,涂癬速效。

  通草 一名通脫木,葉如蓖麻。(底本、崇抄作「草麻」,據庫本改。)中虛,有軟白,可為輕花。出長溪。

  紫背 解一切蛇毒。

  佛甲 多附石向陽而生,似馬齒莧,細小而長。

  仙人掌 多于石壁上貼而生,如人掌,故名。治腸痔,瀉血。

  蒲 生陂湖中,嫩者可食。漢嘗以裹輪。

  蕢 生有三棱。《爾雅》謂之「蔧」。江生者為淡蕢,近海者為咸蕢。土人以為纜、為席、為屨。

  莣 似茅。可以為繩索、履屨。

  虎杖草 《爾雅》曰:「似紅草而大,可染赤。」煎以為飲,色如琥珀。   戒火草 人家用瓦缶植之,以警火。

  獨掃草 《爾雅》曰:「馬帚」,注云:「可以為帚」。

  茭 生泥浦中。葉如蒲葦,人縛為薦蓆,(底本作「薦□」,缺一字,崇抄作「薦藉」,據庫本補。)謂之菰。又有白色者,其根可食,謂之茭郁子。中有黑點,歲久長白臺,如小兒臂,謂之茭手。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2: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丁公藤 生依南木,故號南藤。(底本作「生□南木□號南藤」,缺二字,據庫本補。)莖如馬鞭,有節,紫褐色。(底本作「馬鞭□□□褐色」,缺一字,據庫本補。)《南史》:「解叔謙,(底本作「南史□叔謙」,缺一字,據庫本補。)母有疾,夜于庭中禱告,(底本作「庭中□告」,缺一字,據崇抄補。)聞空中云:‘得丁公藤,治即瘥’」。(底本作「□丁公藤治即瘥」,缺一字,據崇抄補。)即此藤也。

  千金藤 主一切血毒,(底本作「血□」,缺一字,據崇抄補。)生南土者黃赤如細辛。(底本作「赤□細辛」,缺一字,據崇抄補。)

  紫金藤 生山中。初春生,(底本作「初□生」,缺一字,據崇抄補。)葉青色,至冬凋落。其藤似枯條。采其皮,曬干。治腎氣。

  石南藤 其苗蔓延木上,四時不凋。

  含春藤 其苗蔓延木上,冬夏常青,治風。

  感藤 如雞蛋大,汁甘美如蜜。(底本作「□甘美如蜜」,缺一字,據崇抄補。)生研傅蛇蟲咬瘡。一名甘藤。甘、感聲近耳。又名甜藤。

  吉釣藤 亦名烏理藤(底本作「烏□藤」,缺一字,庫本作「美龍藤」,據崇抄補。)色紫老者,可帖雙陸局。道家呼其根為降真香。或以為簡。

  金剛藤 方言謂之菠頡,根赤色,可以染鴨子。(「鴨子」即「鴨蛋」。)

  薜荔藤 緣木而生。

  香藤 緣木而生,其氣馨香。又有南藤,人取以釀酒。

  王孫藤 可供作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