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连载(百家姓的由來)

[复制链接]
楼主: 九狮七条龙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23: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梁姓的老祖宗是黄帝族


在炎黄子孙的姓氏当中,梁姓的人数不算少,他们几乎都是伯益的后人,他们的始祖是叔鱼公。如果再追溯上去,梁姓的老祖宗是黄帝

族的“赢”姓,这个姓氏已经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

黄帝的后裔颛顼帝,别号高阳氏,他继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天下。他的后人伯益擅长畜牧狩猎,后来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

为侯爵,他在“赢”这个地方居住,所以赐封“赢”姓。

大约在公元前820年周宣王的时候,伯益的后人秦仲大夫征讨西戍有功,周平王即位(公元前770年)时,赐秦仲的第二儿子康(名庆)

为忠孝伯爵的官衔,封地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南部),他就在梁山建立了“梁国”。

到了春秋战国,梁国被秦国所灭,梁国国君的后代,沿用原来的国名“梁”作为为姓氏,所以,康就成了“梁”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称

他为“叔鱼公”。

不过,梁姓还有另一个来源,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个地方叫“解梁城”(今山西临猗西南)。晋惠公用5个城贿赂秦国,解梁城就是其中之

一。解梁城被秦国并吞后,解梁城居民的后人就以“梁”为姓。

此外,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融合到梁姓来的,那是在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当中,有个叫“拔列兰”三个字为姓氏的民族,

这个民族到了北魏时,就改为单姓“梁”。

自叔鱼公以后,梁氏族人人才辈出,如女中豪杰的梁红玉,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当宋代江山危在旦夕时,她协助夫婿韩世忠

奋勇作战,在黄天荡一役中,她亲自上阵击鼓助战,激励将士的士气,击退金兵。韩世忠在楚州创立军府时,她亲自织帘为屋,鼓舞士

气。直到今天,梁红玉击鼓退金兵这段历史仍然是各地方戏曲剧种的题材。

近代维新运动领袖之一的梁启超(1873—1929)是梁氏族人的杰出人物之一。他是广东新会人,12岁就考中秀才,17岁考中举人。后

来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提倡变法维新,光绪廿一年(公元188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和康有为一同发动“公车上书”,1300多个赴

京考试的读书人签名要求朝廷改革政治,励精图治,由积弱走向富强。

1898年梁启超与康有为等协助光绪皇帝发动“戊戌政变”,这场“百日维新”被慈禧太后镇压下来,他逃亡日本。梁启超在学术方面也

很有成就,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也曾担任北京图书馆馆长,他的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一门俊杰,他的长子梁思成(1901—1972)是中国杰出的建筑学家。他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科学研究工作,曾任东北大学、清华大

学建筑系主任、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并参与中国国徽和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对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研究工作

做出巨大的贡献。他的儿子梁从戒是一位研究历史的学者。

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1904—1954)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对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的贡

献。曾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著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等。

梁启超的幼子梁思礼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30多年来,他亲自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研制试验。他

荣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此外,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梁丘贺,唐代天文仪器制造家兼画家梁令瓒,唐朝文学家梁肃,南宋画家梁楷、明朝戏曲作家

梁辰鱼,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协助林则徐禁烟的清代文学家梁廷楠等都是梁氏族人中的佼佼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0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廖氏闽粤大姓 源出三大主流

廖氏,自唐末五代以降的1000多年以来,一直是闽、粤一带的名门著姓。这个南方的名门著姓,跟其他的姓氏一样,最初也是从黄河以

北的地区逐渐播迁而来的——先是晋朝末年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使他们离开中原的老家,落籍于长江以南。到了唐朝末年的黄巢之

乱,他们又辗转入闽,在福建各地繁衍成为庞大的家族。宋朝末年蒙古人自北方长驱南下后,又使他们再度转徙于广东。

关于廖氏家族自黄河以北节节南下的经过,在他们的族谱上都记载得源源本本,脉络分明,譬如:《兴廖氏族谱》指出:“祖居汝南,

因五胡云扰,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复迁江南。唐时,其祖由法西雩都,避黄巢之乱,迁于汀州宁化石壁寨。后子孙因乱,又迁顺

昌,廖氏居于闽者益众。至宋末,复由宁化经长汀、上杭、永定,而入广东——大埔、梅县、兴宁、五华等各地区。”

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廖氏,当初又是怎样来的?根据考证,组成廖氏家族的一支出自上古时期的廖叔安;第二支出现于距今3100多年前的

商纣之时,是缪、颜二姓所改;第三支则系出周朝的姬姓,是周文王之子伯廖的后裔。

对于廖氏家族的组织情形,历来姓氏学者的考证结果,可以下列三项文献作为代表——《风俗通》指出:“占有廖叔安,左传作飕,盖

其后也”;《小溪廖姓视祠房谱廖姓考源》指出:“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迨殷纣无道,缪、颜同隐于黄河西产,改姓曰廖”;

《姓氏考略》则指出:“周文王子伯廖之后,望出钜鹿”。

这三支主流,多年以来亲爱精诚,团结一致,终于使廖氏在不计其数的姓氏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人人知名,个个尊重的名门著姓。生

而能为廖氏家族的子孙,更是每一个都深感荣幸。

在悠长历史中,廖氏一向大名鼎鼎,早于东汉时,就有一位“北郭先生”廖抉,以满腹浩瀚如海的学问而垂名千古。根据古籍《方术

传》的记载,廖抉不但习诗书,满腹经纶,而且精通天文,谶纬风角推考之术,跟从他学的人经常达数百人之多,可见当时他在学术界

所享的盛誉之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00: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廉姓是老资格的中国姓氏

廉姓的确是一个十分老资格的中国姓氏,其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根据《姓纂》一书的考证。廉姓的姓源是这样的:“颛顼

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赵有廉颇。”这个古老的姓氏,也是最正统的黄帝后裔。

在《史记》的七十列传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篇。廉颇,是战国时代赵国的神武大将,他的一生,多采多姿,在

司马迁的笔下尤其栩栩如生。

廉颇的精彩表现,不但使他的大名永垂不朽,还有一个更积极的意义,就是使他所姓的,“廉”氏,成为了一个中国人所熟悉的姓氏,

同时,更证明了廉姓的古老。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00: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连姓发祥山东 始祖连称大夫


这个姓氏的历史十分古老,先秦时期名登《左传》的连称,即为最显著的例子。

连称,是当时齐国的大夫,曾经风云一时。他的事迹,《左传》是这样记述的:“襄公使称与管至父戍蔡丘,瓜时而王,曰,及瓜而

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遂作乱,弑襄公。”

这位连称,据说便是后世连姓的始祖。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便采认这个说法:“左传齐大夫连称之后。”根据这派考证,则连

姓家族是发祥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推算起来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

不过,关于连姓的源流,过去的姓氏学者大多认为并非仅仅只有《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说的2000多年,而将之推溯到更为遥远的上古

时期,认为他们是陆终的第三子惠连所一脉传留下来的。这派说法,《姓氏考略》一书最足以代表,该书指出:“出自陆终三子惠连之

后。”

惠连,是陆终6个儿子当中的老三。陆终,则是祝融氏吴回之子。吴回,又是颛顼帝高阳氏的曾孙。高阳氏,则是黄帝的裔孙。

连氏家族除了上述源自惠连和连称的两支之外,至少还有三四支不同成员。《姓氏考略》:“又楚连尹、连敖,皆官名,连姓必有

以官为氏者。望出上党。又,鲜卑有连氏,《见汉书》”。《魏书官氏志》曰:“是连氏、太连氏,皆改连氏”。

由此可见,连氏家族,至少是由五支不同的“人马”所组成。一支源自上古的颛顼高阳氏。一支为齐国大夫连称之后。一支来自楚国连

尹、连敖等官职的后人。一支出于鲜卑族。一支则为通古斯族的后裔所改。像这样复杂的情形,目前连姓人士要正确地找到自己的真正

出处,恐怕就困难重重了。

《姓氏考略》上所谓的连尹和连敖,都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官职之名。连尹,依照《左传》的注疏,是一种射官,后来楚国的确有人以

“连尹”两个字为姓。譬如,在《通志氏族略》上就有一位叫作连尹襄老的楚国人。连敖,也是类似连尹的一种职位不甚高的官职,当

年韩信亡楚归汉时,就曾委屈地担任过这种小官。“以官为氏”,是古人得姓的主要途径之一。连氏家族之中有一部分是先秦时期连

尹、连敖的后裔,虽然详细的情形无可考,但却是顺理成章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00: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利贞饥食木子 脱险变姓为李

根据《姓篡》的记载,李姓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了大业。大业生了女华。到了女华的儿子咎繇,当了尧帝的理官。理官

是专掌狱讼之事的。当时,社会上盛行着以官为姓的风气,于是,咎繇也以“理”为姓了。

这个姓氏传到了殷代暴君纣王的时候,他们的家长理徵因事得罪于纣,立刻使整个家族大难临头。理徵有一个儿子叫做利贞的,就逃到

伊侯之墟避难,废墟中无以为食,最后才找到一种长在树上的“木子”充饥,而保住了性命。因此,当利贞脱难后,就变姓为“李”,

一方面逃避暴君的追缉,一方面也对曾经救了一己之命的“木子”表示感谢之意。据后世考据,当时利贞所食之“木子”,就是李树的

果实。

到了北魏和唐朝时期,李姓的组成分子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不但有外族加入,连许多其他的姓氏,也因功被皇帝赐姓而改姓了李。于

是,李姓在血缘上已不再单纯。

李姓在日益庞大之后,大体上分成了两大支系,一支在陇西(今甘肃省),一支在赵郡(今河北省)。根据朱彝尊李氏族谱序的记载,

建立唐朝的李渊这一家人,是来自陇西,盛唐之后本支日繁,一共有三十九房。赵郡的那一支系,又分为东南西三个组,族人非常之

多,在河北一带,人数多过当地的望族张、王、刘、赵诸姓。

也许是由于族大人众的缘故,李氏在历史上的名人,真是多得不胜枚举。从著《道德经》的李耳开始,到早期的抵抗匈奴名将李牧、在

四川凿都江堰以灌溉诸郡的水利工程学鼻祖李冰、汉代名将李广、以及以一篇“陈情表”迄今仍脍炙人口的晋朝太子洗马李密等,都是

人人耳熟能详的杰出历史人物。

到了唐朝,是历史上声威最为远播的一个朝代。对外则四夷来贡,唐太宗被四夷尊称为天可汗;对内则政治修明,文教发扬,人民皆能

安居乐业。贞观、开元之治名垂史册。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00: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雷姓系承方雷 养蚕嫘祖同宗



关于雷姓的来源,见《姓纂》一书中所说的:“方雷氏之后,女为黄帝妃,生玄嚣,盖古诸侯国也,后汉有雷义,蜀有将军雷同,望出

冯翊,豫章。”另外,《通志氏族略》也有同样的著述。

那位为黄帝妃的方雷氏女,有人说是她发明养蚕织布。嫘祖是黄帝的正妃,不过,也有人说,嫘祖是西陵氏之女,究竟孰是孰非,由于

年代久远,不得而知。

雷姓最多的地方,根据《姓纂》的记载,是冯翊和豫章二地。冯翊,就是现在陕西省大荔县;豫章,则是现在的江西省南昌县,各地的

雷姓人家,主要是从陕西或江西分支出去的。

然而,雷氏实际上并非仅仅是传自方雷氏的一家,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到了东汉末年以及五胡乱华的时期,还有“潳山蛮”和

“南安羌”改姓为雷的,由此可见,早在1800年以前,居住在南方的蛮族、羌族,就有了以雷为姓的人。

在历史上,雷姓的知名人物也相当不少,譬如,大家所熟悉的一个成语“如胶似漆”,就是出在东汉时的一位雷义的身上。唐代的雷万

春是张巡的偏将,因与张巡并力死守睢阳,而备受后人的尊敬。安禄山之变,令孤潮围攻雍丘,雷万春站在城上督战,敌军向他连发了

六矢,而面不改色,一动也不动,使敌军怀疑他是一个木刻的人,后来探知原来是一个真的人,令孤潮禁不住赞美张巡说:“向见雷将

军已知足下军令矣!”最后,这位连敌人都赞美的勇将,终于与张巡同时死难,英名传流千古。

清代的雷以鍼,更帮了清朝廷很大的忙,著名的“厘金制度”就是他所推行的。他是道光年间的进士,太平军起,奉办江南军务,其幕

府中有谋士钱江,主张收厘捐助饷,开创了厘金制度。以后各省效尤,收效甚钜。雷以鍼因而声名大噪,曾高官至光禄寺卿。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00: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黎氏家族组成 帝尧后裔为主



九黎和三苗,都是在中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5000年以来,跟中华民族的关系至为密切,到了今天,更早已彼此融合为一体,不

分彼此。

  九黎后裔

所谓“九黎”,根据考证,是少昊金天氏之时的诸侯。《国语》《楚语》的一段记载,可资参考。《楚语》指出:“少皞之衰也,九黎

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这段记载的注解上并且说明所谓“九黎”是:“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

自古以来,九黎的名气既然如此之大,那么,黎氏家族究竟跟九黎有没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根据《风俗通》的记载,

九黎的后裔之中的确有人以黎为姓。然而,整个黎氏家族,最主要的组成分子仍然是上古圣君帝尧的后裔,绝大多数的黎姓人,都是炎

黄子孙。

原来,距今3000多年以前,在殷商的众多诸侯之中,有一个黎国。这个国家到了周代初年被西伯所灭,变成周天子名下的领土。当时,

周武王把这个地方分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沿用黎国的名称。因此,黎侯的子孙后来也就“以国为氏”而姓了黎。

关于黎氏的这段古老源流,许多有关的姓氏古籍都有记载。譬如,《姓纂》指出:“黎侯,殷周时国,周初为西伯所平,后武王封帝尧

之后于此,因氏”;《路史》也指出:“西伯勘黎,武王后以封汤后,黎候丰舒之后有黎氏,犁氏”。

  当初黎国的所在地,根据考证,是在现在山西省长治县西南。

  有鲜卑人后裔

到了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时期,黎氏除了帝尧和九黎的两支血缘之外,又有了第三支“人马”的加入,那就是《魏书官氏志》所说的:

“素黎氏后改为黎氏。”所谓素黎氏,是当时自北方入据中原的鲜卑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00: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乐氏源于春秋时的宋国



这个在我国早期历史上神气万分的姓氏,是出现在大约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乐氏源于春秋时的宋国,跟后世以宋为姓的人,算起来

是血脉相同的一家人。当时的宋国,是由殷商纣王的长兄微子所建,这个地方,原来是封给武庚的,可是武庚在周成王时叛变,后来被

讨平,周成王就把包括河南省丘县以东至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大片地方,封给了微子,并封他为地位最高的宋公,以奉商汤之祀。后

来,宋戴公的后代,又以王父字为氏,于是就出现了“乐”这个姓氏。宋国于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三国所灭。推算起来,中国的乐

姓最少也已经有了2200年以上的历史。

春秋末期,魏国大将乐羊子的事迹,像“谤书”以及“食子肉之羹”等,皆有史明载。原来,魏文侯曾命乐羊子攻打中山,而其子正在

中山做官。中山君因此把他的儿子捉来杀了,极为残忍地以他的肉做成羹,派人把送去给乐羊子,意思不外恫吓与报复。没想到乐羊

子,收到自己儿子的肉做的羹后,不但丝毫没有慌张失色,反而很神色自若地把这羹统统喝完。这么一来,中山国的残忍企图和手段是

彻底地失败了,而表面上对失子之痛装作毫不在乎的乐羊子,就此更加紧的攻城,最后终于拔下中山,以实际行动为爱子报了仇。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00: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郎氏原来姓费



郎不但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中国姓氏,而且其始祖是出自具有光辉历史的春秋鲁国,是曾经“制礼作乐”,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贡献的周公

后裔,当然,更毫无疑问是组成中华民族的黄帝子孙之一。

关于郎姓的姓源,《姓纂》上面记载:“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居之,子孙氏焉。”第一个以郎为姓的人,是大约3000年以前的鲁懿公

的孙子费伯,他原来姓费,迁到郎城居住之后,子孙才以邑为氏,纷纷改姓了郎。

从这段记载,更可以看出“费、郎一家”的一段渊源,因为,郎姓的始祖是费伯,后来他的子孙有的以郎为氏,有的却仍然沿用原来的

费姓,3000年前他们本是一家人。

这一个传自3000年前周公旦的姓氏,跟其他姬姓后裔比较起来,后来繁衍不算很广,所以历来的郎姓人士也并不十分多见。

我国江西的磁器,为古今中外所闻名,其中以康熙年间的郎窑,最为珍贵。而郎窑是由当时的江西巡抚郎廷佐所造。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00: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赖氏以国为姓 望出颍川南康



这个著名姓氏,根据考证,是来自春秋时代周天子名下众诸侯之一的赖国。他们的古老源流,在《姓氏考略》一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风俗通》曰,春秋时有赖国,其后以国为氏,望出颍川、南康、河南。”

春秋时代赖国所在的位置,大致不离现在的河南省境内,因此正如《姓氏考略》一书所说,最早的赖姓家族,是出现于河南的颍川一带。换言之,赖氏长久以来虽然是称盛于南方各地,但他们的祖先,却统统都是来自

中原地区的河南。追本溯源,全都是最足以自傲的炎黄子孙。

赖氏,真是一个最为幸运的古老家族,自得姓以后的2000多年来,整个家族的脉络分明,所有的子孙都可以源源本本地找到自己的来龙去脉。

南北朝的长时期兵荒马乱,逼得中原衣冠纷纷南渡避乱,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赖氏的先人,当时也参加了南迁的庞大行列,并且很快地在所落籍的江西出人头地,挣得响亮的家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