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著名长乐籍导演陈怀皑.陈凯歌父子

[复制链接]
查看: 8825|回复: 18
发表于 2004-6-19 16: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著名导演陈怀皑(中)、陈凯歌(左)

 
  陈怀皑先生,福建长乐首占人,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北京病逝,享年七十四岁。为纪念这位我国新时期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以及他热心关心家乡的文化事业,和笔者的一面之缘,特作此文以记之。   

  那是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七日晚上七点半,我冒着雨来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八号宿舍楼,叩响了陈怀皑先生的宿舍门。陈导在电话上知道我是第二天将离京回乡,破例约定在晚间接见我这位家乡来客。门开了,走出一位中等身材,和蔼可亲的长者,直觉告诉我,他就是陈导。果然,他还没听完我自我介绍,就热情地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一边说:“请进,请进!”一边把我让进他的书房。走进里屋一眼瞥见北墙上挂着一幅条幅。上书醒目的“执著”二字,笔力道劲;东墙上挂着一面彩色京剧剧照,两边装饰着神态各异的京剧脸谱;两大书橱里摆满了书籍,写字台上堆放着几叠厚厚的资料,显示着主人的拥有与追求,兴趣和爱好。陈导热情地招呼我坐定,接着我们就谈起了电影《霸王别姬》。我告诉陈导:“家乡人得知《霸王别姬》获奖非常高兴。”边讲边拿出长乐报纸《吴航乡情》第三期,指给陈导看。报头版登了长乐籍中国导演陈凯歌《霸王别姬》获大奖的消息。”陈导高兴地边看边喊他的儿子:凯歌,小张带来了家乡的报纸,登了《霸王别姬》的消息,你来看看!”陈凯歌走进书房,向我点点头。他,一米八的个子,高大魁梧目光深邃。父子俩饶有兴趣地看完那则消息。接着他俩仔细地向我询问了家乡建设、文化事业发展情况,当我向他俩介绍了长乐首届民间闽剧艺术节的盛况以及家乡观众对电影的评价时,父子俩显得格外高兴。在友好亲切的气氛中,两代著名导演欣然接受我的建议,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照相机里胶卷用完,陈导还拿出他的照相机,除了三人合照外,还单独与我合影一张,后来特从北京寄给我,这对于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家乡影迷,是多么值得记忆的啊!   

  一九九二年十月,长乐“撤县设市”期间,长乐电影公司特举办长乐籍著名导演陈怀皑、陈凯歌作品展映,让我再一次欣赏到陈怀皑先生执导的《虎穴追踪》、《青春之歌》、《大河奔流》、《双雄会》、《平原作战》等影片。我做为一个普通的影迷,对他执导的《青春之歌》、《野猪林》、《杨门女将》、《知音》、《铁弓缘》等影片,尤为熟悉和喜爱。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部部称得上精品,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已成为我国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

  陈怀皑先生一直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事业。八七年夏天,为了长乐闽剧团的《遗恨姑苏台》送省调演,当时六十七岁的陈导,冒着盛夏酷暑亲临长乐剧场,精心指导排练……一九九三年还应邀担任长乐首届民间闽剧艺术节的艺术顾问,并从北京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

  陈怀皑先生,这位对电影艺术的执著追求者,如今离开我们一年了。然而,在我珍藏的录像带里,永远留下他题词的身影和对家乡影视观众的话语:“我从小就在长乐演戏,那是刚有一个剧团的时候,那时我才十几岁,就在长乐新剧场演闽剧。所以知道我们长乐老乡,都是戏剧、电影、电视的热心鉴赏者,当然你们观在,鉴赏之前要好好选择;现在有些节目不怎样,要谨防伪劣产品,不要上当,浪费时间,浪费钱。所以电影可以选择观众,观众更可以选择电影,我们现在电影家也在选择观众,部分电影有时也不能适合所有观众,所以要两头选择。”这精辟的分析,谈谐的语言,以及他为家乡影视迷俱乐部的题词,将永远鞭策和鼓励我为繁荣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您虽然走了,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今年的10月5日,我将真诚地为您献上100朵红玫瑰……我只想说“您安息吧!”,但您的精神永远是激荡于天地之间的一股正气!

      
 楼主| 发表于 2004-6-19 16: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陈凯歌和陈红的爱情故事

 ?被列为中国影坛第一对夫妻的大导演陈凯歌和超级美女陈红,终于在新世纪之初携手合作,共谱三国中最惨烈的吕布与貂蝉的爱情故事。

 ?随着媒体对《吕布与貂蝉》的密切关注,陈凯歌和陈红的生活故事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焦点。不过陈凯歌一向低调。陈红虽是美女,头脑却也不简单,和陈凯歌配合默契,放弃众多免费宣传机会,除了工作之外不会多谈其它。记者因与陈凯歌陈红相识日久,才体味到陈凯歌陈红之间与其他众多普通的幸福夫妻一样的情深意笃,和他们鲜为人知的各自的独特个性。



相识于《风月》 无缘谈“风月”

 ?1994年11月,被誉为超级美女的陈红,被《风月》剧组相中,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陈红最终与《风月》失诸交臂。当时,在《风月》的导演陈凯歌眼中,陈红只是一个适合出演剧中角色的女影星;而在陈红眼中,陈凯歌也只是一个著名导演。虽然,从上大学开始,从《黄土地》开始,陈红就知道了陈凯歌,而且《黄土地》带给她的像火山一般要喷薄而发的感觉,令她至今难忘。但是,1994年冬天的陈红,这个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的性格率直的美少女,却怎么也没想到日后自己会成为陈凯歌的妻子,和他一起经风历雨。

 ?轻松一聚会 成就两人情

 ?告别了《风月》剧组的陈红,悠然自在地拍着内地和香港的剧,陈凯歌则忙着自己的电影。如果有人说他们一见面就相爱了,那绝对是假的。

 ? 1995年初春的一个晚上,一个电影圈内人的普通聚会,有陈凯歌、有葛优,也有陈红。那个时候,就不像当初想要竞争《风月》中的角色的感觉了,陈凯歌就只是陈凯歌而已,也不是什么著名的导演;陈红就是陈红,也不是想要争取角色的演员,大家就特别放松,喝酒,玩。那次,陈凯歌发现陈红的性格跟男孩子似的,特别爽快,说话也是直来直去,和其他女孩很不一样。陈凯歌觉得很好奇,问:你们家是军人出身吧,陈红就说:一半吧。我妈妈家都是军人。

 ? 后来,北京有许多演出,陈凯歌就会约陈红去看演出。两个人聊天,都觉得挺过瘾的。

 ?一方轻松 一个严肃

 ?公平地讲,陈凯歌喜欢陈红,绝不只是因为陈红漂亮、年轻,更多的是因为陈红的性格:做事什么都不怕,没什么负担,不管不顾地往前走。而陈凯歌却是个特别有责任感、有负担的人,和陈红在一起,陈凯歌会觉得轻松。

 ? 陈凯歌和陈红的相识相恋,简直是太自然,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在他俩之间,甚至都没有相互约定:噢!你就是我的男朋友,你就是我的女朋友。自然而然地,两个人就走到一起来了。

 ?关键是在性格方面相互吸引,陈红说长得比凯歌帅,比他有钱的人多的是,而比陈红年轻漂亮的人也多的是,按照这种条件来挑选另一半的话,一定不会长久。

 ?他俩对情感有相同的的追求,就是一定要找一个自己爱的人,对方也爱你的人。

 ?只有结婚 才是亲人

 ?不能绝对地说不同的出身对感情没有影响。在和陈凯歌陈红相处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想,他们对人对事的认真和传统态度,应该是他们相知相恋的基础,而这个态度的形成,和他们都是出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背景,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陈凯歌母亲是高级编辑,父亲是著名导演。因为父亲经常不在家,母亲对他的影响比较大,精通古典文学,近乎苛刻的自律,以及对工作的狂热迷恋,对自己言行的极度负责等等,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男人的要求;与此同时,在江西的信江之滨,一对高级知识分子,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了女儿率真、负责、好学的个性,在外努力求上进,不惹事生非,在家温良相夫教子,这一切,对他们在影视圈这个爱情动荡的氛围里,都是很好的稳定剂。

 ?对现在许多年轻人来说,相爱可以相处不可以。陈红却说,只有结了婚,才能享受到亲人的感觉,你会觉得你和他是亲人,很亲很亲的亲人,没有结婚,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

 ?一双袜子一句“抹油” 几人羡慕几人惭愧

 ?貌似严肃的陈凯歌,其实有非常细腻的心,对新婚的妻子,在陈凯歌满脑子的艺术创作中,他经常会分神体恤入微。

 ?一次,冬天,还是在《刺秦》剧本讨论阶段,陈红洗完澡,赤脚跑到楼下听他们如火如荼的讨论,在如此投入之下,陈凯歌会忽然对陈红说:“红红,你把袜子穿上,会感冒的。”当时听得在场的女人们都羡慕不已,男人们都惭愧不已。

 ?还有一次,大家在长桌边讨论问题,陈红坐在陈凯歌旁边,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陈凯歌会突然说:“你去抹点油,冬天皮肤容易干。”

 ?这些小小的细节,让陈红真切地感觉到不善表露感情的陈凯歌的深情。

 ?在拍《大明宫词》的时候,剧组给陈红配备了司机,陈凯歌却每天坚持晚上来接陈红。陈红有时心疼他,叫他别接了。陈凯歌的理由是:“你那么辛苦,我一点表示也没有,说不过去。”

 ?在陈凯歌希望和对方感同身受的最传统却最真挚的情感中,陈红一直庆幸自己的婚姻选择,认为陈凯歌是做丈夫的最佳人选。

 ?拍戏六亲不认 平时体贴入微

 ?如果说生活中陈凯歌有细腻体贴之心的话,那么在电影的拍摄现场,但凡与拍摄无关的人和事,陈凯歌完全视而不见、目露“凶”光,包括对自己的妻子和妹妹。

 ?凯歌和妹妹凯燕的感情很好,凯歌在拍《刺秦》时,艰苦非常,耳朵都冻变色了,凯燕心疼哥哥,去看望,哪知陈凯歌不仅熟视无睹,而且凯燕和他说话,他也不搭理,完全把她晾在一边。凯燕气坏了,找陈红告状,已经熟知丈夫这种情况的陈红,虽然知道无法帮妹妹讨回这个“公道”,但是想起自己也老是受此“款待”,所以,等陈凯歌回来时,还是向他发难了。陈凯歌一脸无辜。陈红问他:“你在那儿想什么?”陈凯歌就急了,说:“我能想什么?我在想我的电影!”

 ?现在,陈红这种永远也赢不了的发难差不多绝迹了,和任何一位深爱自己丈夫的女子一样,陈红理解并接受了这些;而陈凯歌也一如任何一位深爱自己妻子的丈夫一样,尽量体贴妻子,当然,拍摄现场还是例外。

 ?虽然没有问过陈凯歌,在电影和妻子中间挑选,他会选哪个。不过,估计他会选工作。而陈红,也会理解并且支持他。

 ?执子之手 共同进步

 ?刚结婚时的陈红,一直在《荆柯刺秦王》的现场陪着陈凯歌,不多言。聪明的陈红要求自己的不仅仅是妻子的助阵,她还是一个有上进心的演员。当时《荆柯刺秦王》剧组荟萃那么多天皇巨星,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

 ?现在夫妻双方共同合作拍摄《吕布与貂蝉》,也可算是陈凯歌第一次必要而且必须指点陈红了。陈红如孩子一般兴奋,她盼望得到丈夫的指点。在现场,陈凯歌一只手插在裤口袋里,满脸严肃,用另一只手牵引着身体,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地告诉演员和工作人员该如何表演,如何拍摄。

 ?当陈凯歌有事飞往国外时,就每天和陈红通话,大半谈工作。陈凯歌告诉陈红,身为主演和制片人之一,关心每天完成的质量和数量是否和原计划相同是非常重要的,而陈红,就能迅速地接受并运用。

 ?“原野”里怀孕 第一次历险

 ?陈红拍《原野》的时候,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拍戏的环境不太好,是冬天,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起床,一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而且常吃冷饭。陈红特别担心这些情况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会不健康,而且这个戏还要拍3个多月。陈红希望不要这个孩子,她专门为这事从上海回到北京。回忆及此,陈红说:“当时陈凯歌的脸色特别特别难看。”陈凯歌担心的是如果陈红现在不要这个孩子,还要马上回剧组拍戏。那时是南方最冷的三个月,戏服非常薄,鞋子也很薄,这样的话陈红势必会留下病根。这个孩子的去留成了他们的生活面临的最大的抉择,犹豫再三,还是陈凯歌下了决心,叫陈红留下了孩子。

 ?如今,陈红和孩子母子平安,也算是造化助人的一个案例吧。

 ?陈红略施小计 凯歌“真相大白”

 ?陈红曾经和陈凯歌开过一个玩笑,是关于男孩还是女孩的问题,结果陈凯歌的“封建思想”立马暴露无遗。

 ?当时陈红第一次去做B超,结果是男孩,陈红在电话中告诉陈凯歌说可能是女孩,陈凯歌说:“是吗?我就是喜欢女孩,我太喜欢女孩了!可算是了了我的心愿。”陈红告诉他是骗他的,是男孩,陈凯歌开心地说:“真的?简直太好了,太棒了!”在陈红的追问下,陈凯歌才承认还是男孩子好,并“强词夺理”地说明理由:“老大还是男孩好,长子嘛!”

 ?陈凯歌对孩子亦是关心非常,而且细心。对此陈红还常常反省自己,说自己还不如陈凯歌心细,经常不经意间,陈凯歌就会发现孩子的指甲长了,然后就拿了指甲剪给孩子剪指甲。  ?

 ?此时此刻 才是永恒

 ?陈红在许久以前,曾经听到过一句话,是说“此时此刻才是永恒”。陈红说,这句话一下子就说到她内心里去了。依了陈红的心性,她永远都在期盼着未来比现在更好,过去的事情就永远过去,未来呢,也不要天天去预计。在这一点上,陈红和陈凯歌也是非常地相像和统一。陈凯歌自认为自己是个性之所至的人,从不老谋深算。不知道是两个人生性的接近,还是陈凯歌对爱妻的影响力巨大,这就无从查考了,不过,言情小说上说,爱一个人,才会改变。

 ?两个人从来就把每一个今天都看作他们的新开始,努力地建设着未来,一种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未来。
发表于 2004-6-20 10: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知道联村的影视公园吧,那儿就有陈氏父子的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0: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那个影视公园建的太烂了,好象花了40多万(需要这么多钱吗,我看实际也话就30万,剩下的..........)[emb13][emb13]
发表于 2004-6-26 01: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首占的?我还不知道啊~~原来我们首占出了个大导演耶~~~~~~厉害~~~~[emb5][emb5]
发表于 2004-6-26 02: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真的很惊讶哎,原来陈凯歌是我们长乐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4-6-26 10: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不过他从不承认自己是长乐人,他的个人介绍,只说明自己的出生地是中国北京,没说自己的籍贯[emb11][emb11][emb4][emb4]


而且他50多年来,从来没回来看看家乡[emb11][emb11]



他不配做我们长乐人[emb11]
发表于 2004-6-26 15: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越是有钱人越是这样,害怕别人揭他 的老底~~~~~~~~[emb10]


我是长乐人呵呵我可以大声讲出来,他 可以吗? [emb13]
发表于 2004-7-1 13: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好象是有听说他不承认是我们长乐人,真晕`
 楼主| 发表于 2004-7-1 14: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可能他认为我们长乐是小地方不配做他的家乡吧,,相比冰心...郑振铎老人家,他可以说是数典忘宗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