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代长乐人物传

[复制链接]
楼主: 无事一身轻
发表于 2009-5-3 22: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发表于 2009-5-6 22: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郑天挺(1899.8.9~1981.12.20)
  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庆甡,字毅生,笔名攫日,原籍福建长乐。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
  1907年入北京闽学堂,1908年改入江苏学堂。1909年入闽学堂高小部,1911年考入顺天高等学堂中学一年级。1912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本科国文门,周末到贵州学者姚华家中听讲文章、金石文字。1919年“五四”运动,积极参加北大学生会工作。同年冬,积极参加抗议日本登陆福州的活动。1920年毕业,不久应聘为厦门大学国文教授,兼任厦门大学图书部主任,1921年到任,同年夏辞职回京,任《京话日报》编辑,同年秋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研究古文字学。1922年加入北大“清代内阁大库档案整理会”,参加明清档案整理工作,奠定日后从事明清史研究的基础。同年曾任“法权讨论会”“秘书上办事”,曾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同时兼职于北京法政大学、市立一中等校。1924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讲师,教授国文。1928年任浙江大学秘书兼文理学院文科讲师。1930年任教育部秘书,同年底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讲师兼校长室秘书。1933年任北大秘书长,后兼中文系副教授,讲授古地理学、校勘学。1936年兼历史系课程,讲授魏晋南北朝史。 1937年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抗战全面爆发后,不畏强暴,保护北大师生安全离校,后与罗常培、魏建功等辗转至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至昆明,任北大历史系教授兼秘书长,兼任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1939年任北大文科研究所副所长。 1940年兼任西南联大总务长。抗战胜利后,奉北大命至北平筹备旧校址开学事宜,任北大史学系教授,系主任,并任秘书长。同时兼任文科研究所明清史料整理室主任。1949年北平解放后,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副校长,其他仍任原职。1952年院系调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中国史研究室主任,1963年起任南开大学副校长。在南开期间创建明清史研究室,主持校点《明史》。1961年参加教育部文科教材选编工作,任历史组副组长。1979年担任《中国历史大辞典》主编,1980年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1981年任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执行主席。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组负责人,中国档案学会顾问等。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
  郑天挺教授治学严谨,精于比证。早年受老师黄侃、刘师培等的治学方法的影响较大。主张研究历史应从客观事实出发,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求真、求用,认为只有更多地占有资料,才有说服力。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史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为明清内阁档案的整理研究做出了贡献。此外在隋唐史、魏晋南北朝史、音韵学、历史地理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也有突出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清史探微》、《探微集》、《清史简述》、《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与翦伯赞合编)、《史学名著选读》(主编)、等;主要论文有:《杭世骏“三国志补注”与赵一清“三国志注补”》、《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清世祖入关前章奏程式》、《清代皇室之氏族与血系》、《发羌之地望与对音》、《清代的幕府》、《清代的八旗兵和绿营兵》。
发表于 2009-5-6 22: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林天齡
林天齡字受恆,又字錫三,長樂人。光緒四年十有一月,以翰林院侍讀學士,提督江蘇學政,卒於官。朝命賜次子開棻為舉人。宣統三年,奏准入祀名宦祠、國史館立傳。民國三年,由清室追謚「文恭」。清代著名的翰林,曾为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老师。就连徐世昌也是他的门生。
发表于 2009-5-6 22: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潘炳年  潘炳年(1844~1919年),字耀如,晚号退庵,长乐县江田邦上人,后迁居福州。清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光绪八年(1882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后任国史协修、功臣馆修撰、总纂。光绪十年(1884年)八月,联合在京闽籍官员,弹劾在中法马江战役中直接责任者张佩纶、何如璋。张、何终被遣戍。光绪十五年(1889年),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又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文渊阁校理,以京察一等记名道府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特授四川夔州府知府。夔州经常发生教案,炳年据理力争,维护国家尊严。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夔州夏旱秋涝,田园、房屋毁坏甚多,炳年号召百姓建筑附城堤坝,日夜监守,防止大水泛滥。四川有野生橼树,百姓多砍作柴烧,炳年认为橼叶可以饲养山蚕,重金聘请贵州人传授饲养法,未及一年,百姓获利。他重视教育,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创设四川第一所中学。后调署龙安府知府。3年后,复任夔州知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调署成都知府,政绩卓著,被举荐入京,他称病告老回福州。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隐而不出。遗著多散失,仅存《使粤日记》2卷。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3: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img][/img]
发表于 2009-5-21 23: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


陈 容(生卒不详)

陈容,字公储,自号所翁,西隅人,博学善画。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授温州平阳县令。他在任期间辟道路,通沟渠,议赈籴,修学宫。嘉熙年间,任通判临江州事。宋理宗闻 ...
无事一身轻 发表于 2009-4-24 13:56

陈容(1189-约1258),南宋画家,字公储,号所翁,长乐江田镇石门村人。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土,官至莆田太守。他诗文豪壮,以画龙著称,也画虎,作松石,学南唐后主铁勾画法,传世作品很少。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1: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文化名人辈出,,但是缺少了宣传!!!!
发表于 2009-5-26 22: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名人辈出啊
发表于 2009-5-27 10: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对啊,怎么没人写朱熹啊
发表于 2009-5-27 11: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没几个大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