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江口水师旗营的档案

[复制链接]
查看: 7630|回复: 12
发表于 2008-10-12 11: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这里和满族的发祥地遥隔千里,本土文化和满族文化相去甚远,却奇异地保留着一个满族村落  福建满族村   首里街是琴江保存得最完好的“旗人街”。昔日的大清水师军营现在成了安静的华侨村,全村三分之二的人家有亲人流散海外   官宦世家的大宅院仍保留着北方民居的一些特点  
  
   琴江原是一座兵营,按太极八卦格局建成,适合巷战  琴江是福建长乐市航城镇的一个村落,因流经这一段的闽江宛若一把古琴而得名。琴江离福州不远,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途经长乐,同行的福建朋友说,这是冰心的原籍,当地有一座冰心纪念馆。学文学出身的我不禁肃然起敬起来,想象着这位中国现代文坛的祖母级人物,如何跟随父亲———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度过了她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  

   江流淙淙,如琴如瑟。《六里志》记载:“琴江,在江左里洋屿前。”古人有诗云:“一片清辉月满舟,水天相映夜光浮。耳边似觉琴音奏,韵出空江听水流。”琴江,诗意的名字,让人想象一种诗意的栖居。

  一点点接近琴江,没有在路上看到着宽袍大袖旗人装的女人,除了悠悠江水,但见村口高高矗立的古牌坊在晨曦中熠熠闪光。进了村子,路边朱红色的古戏台上聚着一群乘凉聊天打麻将的老人,我努力从他们的眉宇间寻找满族祖先的影子。

   村里的街道排列立刻让我理解了琴江为什么被称为“旗人八卦城”,每条街都极其相似,两排房屋相对而列,小街尽头宛如死胡同,尽头的两边却有小街横过。  在这迷宫中拐来拐去,总算是找到了隐藏在将军楼里的村部。这将军楼是琴江著名的古迹,我来之前听说它要被开发成一座博物馆。村党支部张书记的普通话中掺杂了一点东北口音,先是让我吃了一惊,同时也让我这个来自满族发祥地的北方人倍感亲切。原来,在琴江,人们都会说三种语言:普通话、福州话和满族“旗下话”。张书记一句“家乡来人了”,立刻拉近了我和琴江的距离。  村部里的沙盘模型恢复了琴江村的原貌,270余年前的那段历史渐渐清晰起来。

  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为监视和牵制驻防闽江口要镇的绿营,缉查民间走私,在地处长乐太平港口、与马尾对峙的琴江设立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清征南将军赖塔奉旨挑选513名旗兵进驻琴江,建了500多座兵营,全城分设12条街4条直巷,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整个营地建设呈“回”字形。这是福建最早的八旗水师,比马尾的福建水师早150年。  这些没有田产、没有丰厚俸禄的旗兵,一代一代戍守在琴江,他们远离亲人、远离故乡来到边南一隅,曾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怎样的心灵炼狱,今天已无从考证,有据可查的是,这些满族将士曾经浴血奋战在抗敌的沙场。  
   
     1884年农历七月初三,中法马江海战爆发,驻防三江口的水师旗营官兵以火枪、土炮、木帆船抵抗法军的坚船利炮。据张书记介绍,当时水师右翼佐领黄恩禄率三营旗兵赴三江口,以大屿岛为屏障,利用法军不谙地形的弱点,在琴江水道上设下埋伏,待法舰经过时,点炮轰击,重创法舰。但海战最终还是以清兵的失败告终,整条江水都被鲜血染红,琴江人冒着生命危险捞起五百多具烈士遗体,葬于江畔西山,并在山顶建起忠烈祠。阵亡烈士中有七八十名琴江人。此后,为了纪念先烈,每年农历七月初三,村人自发来到江边,放漂水莲灯超度忠魂。年复一年,这成了琴江人的一个特定习俗。
  
   琴江众多海军的世家至今仍留守在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大宅院里  琴江满村遍布海军世家,其中以贾、黄、许三家最为有名。贾家连续九代有人参加海军,是中国目前已知的连续代数最多的海军世家,黄家连续八代,许家连续七代。  黄中极家族出过四代三江口水师旗营的指挥官。黄中极是黄家出的第一位水兵,1786年11月,黄中极任三江口水师旗营佐领,四品。次年5月,他率领174名水师旗兵跨海前往台湾平乱,荣立一等军功。此后,黄中极的后人也有三位出任旗营指挥官:黄怀仁,黄中极长子;黄禹门,黄中极孙子,黄怀仁侄儿;黄恩禄,黄中极曾孙,黄禹门的儿子。此外,黄家还连续七代出了不少海军英才,其中最有名的是黄恩浩和黄廷枢。在中法马江海战中,黄恩浩虽为举人,但也随其弟黄恩禄驻守下塘寨,因其作战有功,被赏戴花翎,授抚州知府。黄廷枢,黄恩禄曾孙,抗战时出任海军布雷队中队长,率队在长江口布雷,阻击日寇西进。此举获得新四军军长陈毅的肯定和支持,并把心爱的一把左轮手枪和一支佩剑送给黄廷枢留念。解放后,黄廷枢任大连海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他首创我国海商法研究,是我国《海商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外交部法律顾问。  

    贾、黄、许三个海军世家的大宅院至今保存完好,每个大宅院里必有表现中国水兵威武不屈精神的标志。像许家大院二进房屋两旁风火墙的墙头牌上,就塑有水师旗营士兵的形象,许家的门匾还是冯玉祥题写的。许家的后人许辉至今保留着与历次海战有关的文物:指挥水师旗营与敌作战的飞虎旗,皇帝的嘉奖令、功牌及清廷赏戴的蓝翎,乾隆年间跨海作战用的罗盘等。  几座大宅院已无人居住,推开那一扇扇吱呀作响的房门,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高高的院墙,森然的院门,立刻把喧嚣的世界隔在了外面。

  在官宦世家赖氏的大宅院里,我见到了赖通照的后人赖锦华和她的先生。在琴江的历史上,赖通照是位功德无量之人,孝亲爱友,为人称颂。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为褒奖赖通照,皇帝下诏在村中建立孝友坊。如今,孝友坊已成为琴江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赖锦华和她的先生如今静静留守在赖家大宅院里。两位老人以前是教师,言谈举止间透着儒雅的书卷气,现在退休了,在先人的老宅里过着怡然自乐的生活。走进这座百年老宅的幽深庭院,听到的竟是悠扬的风琴声,弹琴的是赖锦华的先生,一个戴着眼镜的瘦瘦的老人,穿着一身闲适的麻布衣服,在布满素描、国画、书籍、石膏像的书房里边弹边唱,自我陶醉着。赖宅称不上奢华,却是一派大家风范,厅堂里供奉着赖通照的牌位,灶堂、餐厅处处带有满族的特点,炉台上是一口大大的铁锅,让人勾起关于北方的记忆。弹琴、养花、画国画,是两位老人每天必修的功课,清净却不寂寞。周末的时候,老宅会热闹起来,在城里工作的儿女们都回来了,其乐融融。

  蓝希龄先生是赖锦华的表哥,蓝家也是海军世家,蓝赖两家在历史上有很深的渊源。蓝先生是我在琴江遇到的最热心、最让我感动的一位老人,他已经八十一岁了,每天帮我找资料,又带我去各处拍摄。老人个头不高,常常露出真诚的笑容。他身体还很结实,腿脚灵便,每天骑着自行车跑来跑去。知道我是从东北来的,蓝先生觉得特别亲,经常问我东北现在是什么样子,他说他这个满族后裔一直都没有回过自己的故土,很遗憾。蓝先生也喜欢弹琴,从蓝先生家门前经过,常常听到琴声。蓝先生的房间里堆满了书,尤其多的是英文书,八十的老人了,至今每天学习英文。

  栖居  “永不投降”的琴江现在成了华侨村,村民中以老人和“美国崽”居多

  首里街是琴江保存得最完好的“旗人街”,街道和整排的房屋都保持着最初的样貌。街上最有特色的是家家户户的房门。整排的土木结构房子,门窗都有雕花刻画,做工精细,最独到的是临街的三扇门。中间的那扇是门上套门,在一人高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小窗孔。据说这道门是整座房子的脸面,称作“喜第门”,非婚丧喜庆不开此门,就是卖了房子也要把门带走。要是有人踢了这扇门,会被认为是奇耻大辱,非同他拼命不可。门上还有一孔,据说是满族女儿相亲用的。在满族的习俗里,未出嫁的姑娘是无缘和心上人相见的,父母做主定下了婚事,只有洞房花烛夜才能见到新郎,所以这些羞涩的姑娘们只能通过门上的孔来偷看自己未来的丈夫。  让我不解的是,琴江村每户人家都有一扇“六离门”。《六离门》是一出著名的闽剧,剧情是:明末蓟辽总督、福建南安人洪承畴兵败降清,后委任高官,衣锦还乡,其母耻其没有气节,不准儿子进屋相见,只让他在屋前的矮门外隔门听训诀别。这座门就是“六离门”。村中老人说,从前琴江村是兵营,气节教育非常重要,因此户户都有“永不投降”家训。家家置一扇六离门就是为了随时教育家人宁死不降。贾家后人贾承福说,村中长者每遇有儿孙去当兵,必在六离门前郑重嘱咐:“若投降或当逃兵就不要回来,家里就当没有你这个人!”

  晨曦中的首里街像一幅亦古亦今的世俗风情画。起早去菜场的女人,拎着装满新鲜青菜的菜篮或匆忙或悠闲地走过首里街,回家去准备早饭;摩托车的一声启动震撼了整条街,去城里上班的人出发了;家家户户敞开临街的木门,天井里女人们忙着家务,小孩子忙着上学,老人们有的疏活疏活筋骨,有的抱着孙子在街上站着望天,有一句没一句地和熟人闲聊;甚至还有裹着小脚的九十岁老太,也到街上来凑个热闹,老人的衣着和发式都保持着传统的满族风格,在年轻人中难得一见。

  在琴江村张书记家小住,晚餐很丰盛,女主人特意买了鱼虾,还准备了福建著名的鱼丸。张书记家的二层小楼收拾得极干净,女主人虽年近半百,但看得出年轻时是个丽人。所以张书记说起老婆来,总是笑眯眯的,一副自豪的样子,让人想象当年有一个美丽的凤求凰的故事。乡村的夜晚悄无生息,太静了反而睡不着,到天井里望月亮,呼吸清甜的空气,听街上的狗吠……

  宁静恬淡的琴江,一方面承载着历史的衣钵,一方面又跟中国最现代的乡村生活相连。“旗人街”以外的生活和福建普通的乡村生活无异,富庶、闲散,甚至有些无聊。张书记的二儿子和我闲聊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太无聊”,他刚从日本打工回来,每天在屋顶放鸽,觉得生活很无趣。

  无聊吗?也许吧。琴江是个华侨村,全村三分之二的人家有亲人在海外。村民们早已是衣食无忧,村里常见的是建得极其豪华的二层小楼,大多是西式风格,多半是出去的人给家乡的亲人建的。村中常常会碰到被称为“美国崽”的小孩,他们的父母都在国外为生计奔波,他们在美国出生后就被送回国内交给爷爷奶奶们抚养。田不再有人种,每天早上各家的主妇提着篮子去菜场买菜,已和城市人无异。太富裕了就会无聊吧,所以北欧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地区,所以琴江街道上听得最多的是搓麻将的声音。
发表于 2008-10-12 12: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永州来自: 中国湖南永州
头都看晕了
发表于 2008-10-12 12: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琴江八旗水师旗营历任职官及(官职)
一、协領(正二品)
顾洪玉‧何君玉‧颇景耀‧安致中‧李学文‧克兴额‧彝灵阿‧阿尔逊布‧色楞海兴阿‧窝仁布‧花尚阿‧乌尔滚‧文哲‧得音布‧伊星阿‧成祥‧霍隆成‧裕康‧富迩逊‧蔼浑布‧荣贵‧恆安‧成存‧恩连‧得尔精额‧恩均。
ニ、左翼佐領(正四品)  
颇景耀‧周良梓‧朱元灿‧贾遂‧任珖‧李华‧王兴俊‧黄中极(号紫垣)‧蓝廷栋‧刘永溥‧李国富‧刘淳‧李芬‧黄震鳞(号禹门)‧李国通‧刘青藜(号乙齐)‧祁源麟‧赖以权‧宋荫禄(号鹤亭)‧李九泽(号仲享)‧杨新铭‧祁德周(号品刚)‧张大选(号允铭)。   
三、右翼佐领(正四品)
马元章‧杨廷龙‧李学文(同协領同姓名)崔联英‧崔联捷‧宋钢‧杨向中‧黃怀仁(号和珍)‧李宗崀‧张廷樑‧张廷松‧许正魁‧孙乔年‧陈朝澜‧杨安‧黃恩禄(号彝卿)‧黃恩深(号锡庶)‧李九标(号仲雅)李维枢(号慎之)。
四、防御(从四品‧不分左右翼)
裴应瑞‧陈世贤‧王拱宸‧杨向贵‧冯清‧周朝标‧栾钟海‧张锦焜‧贾开森‧张勋‧赖溶‧张国珍‧沈懋森‧杨定平‧董受凎‧董连泮‧张朝镇‧黄曾同‧杜锡龄。  
五、骁骑校(正五品‧不分左右翼、杨长荫以下不分先后任)
王廷凤‧黃璟‧李純信‧袁弘基‧毛豫元‧高雷‧高朗‧贾遴‧朱雯‧张锦荣‧王璋‧张国柱‧李信果‧甘土杰‧陈世宣‧何鼎‧王朝柱‧原夲‧陈锡勇‧崔联壁‧张巍‧陈文瑶‧张()‧王景澄‧陈文春‧刘钦‧黃秉智‧宋世雄‧李朝瑄‧刘正学‧张国鑑‧施德安‧董士澄‧李澎‧杜长安‧贾开极‧王荣‧蓝飞骥‧王佳德‧王荣焜‧高介龄‧刘启鹏‧张阳春‧高庆禄‧孙江‧张朝铭‧许国昌‧杨长荫‧陈懋官‧祁德树‧甘守信‧李九鑑(号仲钟)贾长禧‧刘天健‧杨新鸿‧杜炳辰‧黃恩泽‧王承瑞。
发表于 2008-10-12 12: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六、指发外官
黃怀仁‧黃恩贵‧黃恩泽‧黃承源‧蓝瑚玉‧蓝成玉‧李锡寿‧李九铭(号又新)‧黄运恆‧李为铎‧曹定基‧李九盛(号仲昌)‧刘元陛‧李九烈(号又承柳村)‧张朝法‧张潮杰‧张潮弼‧黄运尧‧张登甲‧黄曾源‧张蕃春‧李夲邺‧李锺膺‧李存诚(号坦如)‧祁德烈‧李存信(号善庆孚如)‧张大祝‧李存穀(号善述秀实)‧祁德润‧王钦‧蓝开第‧赖丰灿‧宋天成‧李廷迎(号亮功鹤山)‧黃孝平‧黄运全‧许赞勋o
发表于 2008-10-12 12: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黄恩浩(军机记名道‧授抚州府)黄曾源(掌五城监察御史‧知济南府)赖安(大挑一等‧护开归陈许兵备道)黃运昌(知府衔‧署云霄厅‧字特举)黄运昭(知府衔‧署永春州)黃曾煦(度支郎中‧字念劬)李九铭(翻译中书)黄恩贵(授遂溪县)李犹龙(授怀远县)张朝锡(授永安县)黃曾益(署杭洲理事分府福建候补知府)赖以彬(署两淮盐运判)郭建勋(授石埭县)贾钜(授德安县)黄连乾(福建即补同知)李九烈(授大同县)张朝法(署宁化县)张朝禄(署海澄县)张朝杰(署临邑县)李九盛(署建宁县)李九颖(署西平县)黄曾冕(署寿宁县)王佳鸿(署管陶县)赖以森(授海澄县)王化璋(署信丰县)赖丰照(署吴县)刘元陛(署新竹县)赖丰杰(署汜水县)曹士元(署惠安县)蓝灿然(署宁阳县)李九波(授古浪县)李存谷(署云霄县)贾凝禧(署荣城县)赖丰煦(署龙泉县)张勤益(署随县)o
发表于 2008-10-12 12: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以下十员皆知县(所得某差均不赘)
陈显亮‧宋天策‧张朝弼‧李钟膺‧黃运恒‧赖丰熊‧黄曾传‧李钟秀‧宋天锡‧黄曾谟o
以下三员皆州同  
蓝成玉‧张登高‧曹定基o
黄学(通判)
以下十二员皆盐场(所得某差均不赘)
张长春‧唐以梁‧张登云‧蓝瑚玉‧陈葆树‧黃运享‧张延益‧贾焘‧黄曾达‧李存初(号心耕)黄恩高‧张鸣春o
  
以下十员皆巡检(所得某差均赘) 
李九山(授雁石公司)贾琳‧蔡集春‧黄曾惠‧黃曾唯‧黄曾让‧李九泰(号仲周静山)‧李九英‧黄廷辉‧黄廷相o
发表于 2008-10-12 12: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宋振钓(典史‧署石浔司)沈承禧(授桃源公司)黃恩隆(授延平右翼守备题陞都司)星世昭(福宁千总)李祥福(宁德营千总)张有福(汀州镇标右营把总)杨生生(把总)贾迨(守备)刘占礼(把总)李九骏(把总)张禄(把总)董受冠(千总)董受魁(千总)董受诚(把总)陈大善(千总)郑开玺(千总)倪时泰(千总)李光勋(把总)马国栋(把总)邱克(把总)黄启泰(把总)林惠(把总)  
以上ニ十四员由残册查出不分先后o
发表于 2008-10-12 12: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琴江旗营历代武举人
愚按:披甲后便可应试武举、故无武生员。  
李纯森、嘉庆二十一年丙子。李祥福、ニ十三年戊寅。张耀仁、二十四年已卯。
张有福、道光二年壬午。董铨魁、五年乙酉。宋桂森、八年戊子。杨安、十一年辛卯。董受诚、十二年壬辰。于开基、十四年甲午。王隹照、十五年乙未。董受冠、十七年丁酉。淡元勋、十九年已亥。张录、ニ十年庚子。王隹琳、ニ十三年癸卯。张良恭、二十四年甲辰。杨恩、ニ十六年丙午。黃恩隆、二十九年已酉。  
王兆鹏、咸丰元年辛亥。贾铨、ニ年壬子。张国寿、五年乙卯。张介麟、杨锦苞、同中九年已未恩科并补行戊午正科。
李则龙(号*光)、孙联森、同中同治元年1862壬戌恩科并补行辛酉正科。杨生生、四年乙丑补甲子正科。杨新铭、六年丁卯。刘占举、九年庚午。
李春龙、(号阳光)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
张维麟、光绪元年乙亥。李九鼎、(号仲*)二年丙子。刘占礼、五年已卯。张人骥、八年壬午。杨望发、十一年乙酉。蓝苾然、十四年戊子。锁寿椿、十五年已丑。李九骏、(号仲*)十七年1891辛卯。蓝萱然、十九年癸巳。李霈、二十年甲午。张大澄、二十三年丁酉。
发表于 2008-10-12 12: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周恩來评清朝三段话
周□□:满族不过几十万人口。但是它建立的清朝统一中国长达二百多年,正说明它是一个有本领的民族,是值得佩服的。今天我国的版图这样广大,就是从清朝继承过来的。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应该承认清朝对此是有贡献的。   
《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1957年3月25日)、《民族政策文选》第111-112页   

周□□:满族建立的清朝政权,统治了中国近三百年。清朝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清朝起了统一的作用。另一件事就是繁荣了人口。中国人的增长,在清朝是相当大的。这是它有功的一面。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957年8月4日)。《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62页  

周□□: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它做了许多坏事,所以灭亡了。但也做了几件好事:第一,把中国许多兄弟民族联在一起,把中国的版图确定下来了,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第二,清朝为了要长期统治,减低了田赋,使农民能够休养生息,增加了人口,发展到四万万人,给现在六亿五千万人口打下了基础。第三,清朝同时采用满文和汉文,使两种文化逐渐融合接近,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清朝在确定版图、增加人口、发展文化这三方面做了好事。   
《接见嵯峨浩、溥杰、溥仪等人的谈话》(]961年6月10日)。《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20页
发表于 2008-10-12 12: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三江口水师旗营的档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