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郑和航海节(2004.07.11)

[复制链接]
查看: 7142|回复: 13
发表于 2004-4-5 14: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大家认为怎样才能使首届长乐郑和航海节(7月11日)举办更加成功呢?大家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东南早报讯记者获悉,2004年省旅游局推出百姓生活游主题年。这些活动有:

  1—2月,各地举办百姓生活游开幕式、第三届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暨元宵花灯展、闽清古民居文化旅游节、闽西客家文化旅游节;

  3—4月,福州青芝山文化旅游节、第二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闽西百姓生活“黄金之旅”活动、永安杜鹃花观赏节、三都澳旅游节;

  5—6月,福鼎太姥山文化旅游节、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漳州斗鸡表演赛、南武夷旅游文化节、光泽万人攀登九里峰活动、霞浦纪念空海大师入唐1020周年庆典活动、三明首届生态文化旅游节;

  7—8月,福州(海坛)国际沙雕节、长乐郑和航海节(7月11日)、鼓浪屿家庭音乐会汇演、大金湖首届文化旅游节、周宁中华鲤鱼文化节;

  9—10月,福建鹭岛博状元活动、厦门美食节、莆田白塘湖赏月活动、湄洲妈祖升天纪念活动、永安笋竹观光节、宁化客家山歌演唱会、第二届古田陈靖姑文化旅游节、枯荣九九重阳登山文化旅游节;

  11—12月,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沙县小吃文化旅游节。
[RM=280,230]rtsp://202.101.139.210:554/tv/ky/ky032.rm[/RM]


        永樂的三峰寺塔,建於北宋政和七年
         


                                 “郑和宝船”将重现
          由海内外福州人携手建造,拟于2005年建成,同年从长乐扬帆出发


 本报讯记者昨天从长乐市旅游局获悉,海内外福州人将携手建造福建省第一艘仿古“郑和宝船”,拟于海峡两岸纪念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活动中从长乐扬帆出发。

  1405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从长乐出发,首次下西洋,开始了人类航海史上“七下西洋”的壮举。长乐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驻泊基地和出海开洋计程起点。眼下,海峡两岸已开始筹划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今年的国际招商月期间,长乐市推出了建造仿古“郑和宝船”招商项目,众多海外客商跃跃欲试。由榕籍华侨掌控的美国长乐国际控股公司与长乐市达成意向,将投巨资与长乐市共造“郑和宝船”。

  作为仿古豪华游船,“郑和宝船”集郑和纪念馆、星级饭店、郑和游历30国微缩景观、郑和游历30国风味美食城于一船,是流动的中国航海教育基地。它建成后将畅游于祖国江河湖海。

  “郑和宝船”由福建省船泊和海洋工程设计院设计,总体规划方案现已完成。前些时候,省造船协会、长乐市旅游局、长乐市郑和研究会和美国长乐国际控股公司联合举行研讨会,中国造船学会科技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郑明等一批著名造船专家到会。据了解,“郑和宝船”拟于2005年前建成,同年从长乐出发,驶往上海参加郑和首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重头戏———上海国际海洋博览会。
            

[emb2][emb2][emb2]




  郑和诞生地                                                           

郑和起锚地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4-7-5 15:47:59 修改过][/COLOR][/ALIGN]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4-7-5 16:15:35 修改过][/COLOR][/ALIGN]
 楼主| 发表于 2004-4-5 14: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我们长乐一定要后来居上,要办的更加有特色!   

      
                           

                   南京、 太仓上演“抢郑和” 资源大战

        打特色牌,是眼下各地唱响经济、旅游戏的首选之招。随着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江苏省南京、太仓争相打出“郑和牌”。

      南京白下区9月7日宣布,今年9月20日举办“中国南京第二届郑和节”暨白下金秋经贸洽谈会。鼓楼区正在挖掘当年郑和庞大船队的造船遗址,下关区开始兴建郑和船队远航归来祭祀的天妃宫。太仓市也宣布将于10月份举办首届“中国郑和航海节”。一场“郑和”资源开发战正在展开。

      两大节展炒热“郑和”品牌

      白下区旅游局局长王明华告诉记者,白下区是郑和府邸所在地,举办“郑和节”有“郑和故里”这一独特优势。白下区靠近明故宫的马府街是郑和72间府所在地,马府也称郑和府因郑和本姓马,后赐姓郑。现在的郑和公园其实就是当年的后花园,郑和公园里建有全国最早的郑和纪念馆、郑和研究会,每年接待上万海外华侨。白下区还有郑和遗迹中保存最完好的家庙净觉寺。第一届“郑和节”曾有200多名海外客商和投资者涌向白下,去年白下招商引资45亿,居主城六城区之首,“郑和节”功不可没。本届“郑和节”仍和金秋经贸洽谈会联动举办,除邀来郑和出生地的云南晋宁郑氏后裔代表,在朝天宫广场举办大型文艺晚会外,还在郑和公园首次推出郑和遗迹微缩景观展,以及“重走郑和路东南亚风情游”等活动。

      太仓“抢郑和”是因为该市的刘家港曾是郑和1405年首次下西洋的起锚地和进港地。太仓市委书记程惠明介绍,刘家港所在浏河镇上的天妃宫建于宋朝,已有一千多年,是江南现存历史最长的妈祖神庙,郑和船队出海前曾在此祭祀。刘家港早在元朝就有“六国码头”之称,是当时国际航运贸易中转站。如今的太仓拥有25公里深水岸线,18个生产性泊位,吞吐量1500万吨。“以港兴市”的太仓打“郑和牌”,就是让五湖四海的宾朋了解太仓,吸引各国资本。太仓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周群斌介绍,郑和和刘家港是太仓最宝贵的人文资源,当地台商密集,他们对郑和和妈祖文化极具认同感。目前,太仓已着手恢复天妃宫,开发浏岛,规划建设郑和宝船遗址,重建浏河镇明清一条街。首届郑和航海节适逢太仓撤县建市10周年,他们将举办郑和书画展、重走郑和路、“江河海三鲜”美食节、郑和博物馆奠基等活动。

      郑和旅游资源开发正热

      南京至今仍存有10多处与郑和有关的历史遗迹,差不多遍布各城区。除白下外,江宁区是郑和的衣冠冢,郑和墓位于牛首山风景区内;鼓楼区的龙江宝船厂是郑和巨大舰队的建造地;下关区筹建的天妃宫是郑和第三次归来酬谢“天妃”保佑而建的;秦淮区内大报恩寺琉璃塔是郑和下西洋期间,回来后断断续续监工完成的;雨花台区象东村的渤泥国王墓,是当时的文莱国王随郑和航海慕名来到中国,客死南京的墓冢。这些都成为南京开发郑和旅游的宝贵资源。

      白下区已投资300多万元整治郑和公园,并筹建郑和航海博物馆、郑和遗址公园,力争把白下区建成郑和的纪念中心、研究中心和游览胜地。

      鼓楼区宝船遗址公园的考古挖掘,正搜寻船坞地下文物。目前遗址公园的规划已经完成,建成后的公园集中展示船队途经国家的史料、民情、工艺品,并按原有规模建设一条126米长、52米宽的古船,竖立高达77米的郑和塑像,整个投资将达4.5亿元。

      江宁区的郑和墓、雨花台区的渤泥国王墓也已整修一新。下关区除在静海寺恢复郑和部分史迹外,正对天妃宫地块拆迁改造,重建天妃宫。秦淮区的大报恩寺塔规划也已完成。

      联手打造国际性郑和旅游品牌

      南京郑和航海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孔令仁笑称,已难以招架“郑和热”中各地对自己的邀请。他评价说,“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一件重大的航海事件,更是中国对外交往史上的大事,已成为对外开放、开拓进取的象征。2005年我国将在北京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推出介绍郑和七下西洋壮举的电视剧、各种研讨会、竞赛及交流活动,并在南京、上海、福建三个分会场开展主题纪念活动。

      孔令仁认为,“郑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但眼下许多与郑和关联不太密切的地方都在修妈祖庙,仿造宝船,建遗址公园,重复建设多,显得急功近利,既分散了宝贵的史料资源,也难以形成旅游开发价值,浪费了人力物力。

      孔令仁说,白下区在开发郑和资源上带了个好头,但从全市来看,各区还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且重景点建设轻旅游联动,郑和品牌和影响力没有充分发挥。孔令仁认为,南京和太仓合作开发郑和资源空间很大,可将郑和生平、造船、港口、远航连成一片,极有可能形成我省一个国际性旅游品牌。  
[emb6][emb6][emb6]
发表于 2004-4-5 14: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楼上的很爱国,也很爱长乐...哈哈哈..真积极..加油,支持你..[em4]
 楼主| 发表于 2004-4-5 14: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以后还可以举办漳港海蚌节,来吸引世界各地的食客。驰名中外的漳港海蚌是国宴中首席名菜。 据悉,长乐漳港是世界仅有的两处优质天然海蚌生殖海域之一(另一处在北欧)。 漳港海蚌,原名车蛤,多年生天然野生海产,属双贝壳类蛤蜊科。贝壳大,略呈三角形,壳表是黄褐色外皮,顶部为淡紫色,壳内面呈淡紫色。蚌肉色白,因其腹足从壳中仲出时尤如人舌,加之肉味鲜美,自古以来又有“西施舌”之美称。 漳港海蚌为长乐市漳港乡独产。漳港乡西接漳江,东临东海,恰好是咸淡水交汇处,泥沙经海潮筛洗,洁白晶莹,形成一处平坦浅海沙滩。这里出产的海蚌每个约100-200克,肉质脆嫩,味鲜无腥,被列为国宴特需品,驰名中外。据说世界上唯有意大利蚌可与之媲美。 漳港海蚌具有很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色美味香,营养丰富,能滋阴补肾,化痰润肺,历来就是酒席上的珍品,素称海错珍馐 福建漳港海蚌面临灭顶之灾 长乐漳港是世界仅有的两处优质天然海蚌生殖海域之一(另一处在北欧)。然而,漳港海蚌现在却面临人为海域污染、电拖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滥捕等的严峻考验。市面上常见的漳港海蚌大多在七八厘米长甚至更小,价格却高达200~400元/公斤,致使恶性循环产生——海蚌愈来愈小,价格愈来愈高。


漳港海蚌壳薄,肉质鲜美细嫩,是当地特有的优质海洋资源。在古代,漳港海蚌是给皇帝的进贡品,名扬国内外。漳港海蚌生长在近海,而电、毒、炸鱼多在近海进行,电、毒、炸鱼给漳港海蚌带来毁灭性损害。漳港海蚌从幼苗到成蚌的生长期需要3~5年时间,遭破坏后恢复难度大。为保护漳港海蚌这一珍贵的资源,早在1992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关于福建省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管理规定》。《规定》详细划定保护区和增殖区的范围,强调在增殖区内禁止采捕海蚌和从事各种有碍海蚌增殖的活动;在保护区内采捕均需经主管部门批准并领取《海蚌采捕证》;体长不足9厘米的海蚌不得捕捞;禁止电、毒、炸以及其他破坏海蚌资源的行为;禁止向保护区、增殖区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同时还设定每年5月20日至7月20日为禁捕期。


然而,在长乐市漳港镇漳光村海边,不仅看到海湾边停泊了80多艘电拖网捕鱼船只,而且不少船只正在进行以非法方式捕捞的海产品的交易。据一位在海湾边专门收购海产品的林老板介绍,他在岸边挖有数口水塘,里面养着收购来的几种海产品,其中就有海蚌。林老板说前几年当地渔民还只用锄头手工捞海蚌,一天一只船仅能捞取几十公斤海蚌。如今渔民用起了电拖网捕捞,漳港海蚌大大小小统统落网;而且是不分季节地捕捞,结果是越来越少,有时一只船一天只能捞到几粒海蚌,符合采捕规定9厘米以上的已很少见。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漳港海蚌会成为稀世珍品。


据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尽管有了《规定》,但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确保实施。 不过现在长乐的漳港海蚌还很少,可能还要等上几年。2008?希望多办一些养殖厂. [emb2][emb2][emb2]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4-4-18 11:19:04 修改过][/COLOR][/ALIGN]
 楼主| 发表于 2004-4-5 19: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永樂時期的福建長樂太平港

明初鄭和船隊出使西洋的中國最後一個停駐港口是福建永樂港。鄭和出使西洋時,船隊常在此停留候風。永樂七年(1409年)鄭和為祈求往返航行平安,奏請皇帝改名為太平港。隨著幾百年來的泥沙淤積,近百年已成為平坦農地。本人今年4月訪時,這一片農地又變為千百棟三、四層樓以上的住家樓房。現在永樂市內鄭和所建天妃宮所處山腳下附近,只剩下一條不到十公尺寬之小河通海--「滄海桑田」此之謂也!



(圖一)永樂的三峰寺塔,建於北宋政和七年

“長樂縣地處福建省東南部,位於閩江口南岸,土地肥沃,嚴冬不寒,氣候宜人,山川靈秀,物產豐富,瀕臨東海之濱,海疆遼闊,港口優良,海岸線長達113公里,水陸交通稱便,古稱海濱鄒魯之邦,素以魚米之鄉聞名於世。據《八閩通志》記載:「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曾略地至此作戰艦」。相傳三國時代,鳳凰甲午三年(274年)吳主孫皓遣會稽太守郭涎作船航海于此,並由此啟程,為紀念吳主航程起頭之處,取名吳航的,因之長樂遂有”吳航”之別稱。”



(圖二)鄭和史跡陳列館,後為三峰塔

“由於長樂的地理條件的優越,是福建最早造船航海的地方,當時居住在沿海一帶的人們已素習航海,發展海上交通運\輸與貿易的往來,後來長樂成了福州十邑,素有「海員之鄉」的美稱。所以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均在長樂駐泊,成為他的船隊離國啟航計程的起點。據《明史‧鄭和傳》、《明實錄》、《閩都記》、《瀛涯勝覽》及《天妃靈應之記》碑、《長樂六里志》、《長樂縣志》諸書記載,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舟師往返時,先至閩江口的長樂、五虎門港停泊:一則等候東北順風開洋;二則招募水手和修造船舶;三則祭祀海神以求庇佑,停泊時間少則數月,多則半年以上,給長樂縣留下了不少文物遺跡和傳說,這些都為我們研究鄭和航海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在此短文裡,我們只能簡述較重要的鄭和時代遺跡。在永樂縣城南面,有一座約46公尺高之小丘稱三峰山。北宋時(1102-1106年間)在山頂建有一高約25公尺,八角形七層石砌、仿樓閣式的寶塔(原名聖壽寶塔)。內有石梯,可登至第七層(圖一)。鄭和利用此塔可俯瞰遼望駐泊太平港裡之大船隊。

本人訪永樂「鄭和史跡陳列館」時,由館長陳遲先生盛意陪同,登臨此塔之最高層(圖二)。遙望山下閩江及一大片樓房之後,閉上眼精神遊,一棟棟的樓房,仿佛成一艘艘之高大風帆寶船,也頓時幻覺「統領數萬水師,百艘巨舶,揚威異域」之不可一世之雄偉歷史情懷。但再展開雙眼,在昭昭之白日之下,不禁油然興起一股「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賦),「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杜甫詩)之長嘆!

第四次出使前鄭和在永樂之南山,聖壽寺塔之左,興建了一座天妃宮,以酬謝「海神天妃保佑」,以為船隊官員祈報謝神之處所。以後,鄭和每次往返西洋,停駐太平港時,都繼續修建此宮。在清朝乾隆初年,把此開始朽壞的天妃宮,加以修理,改為「吳航書院」。在抗日戰爭時,此院傾頹被毀,今僅存基址。「鄭和史跡陳列館」於1984年建造時,發掘出天妃宮之圓柱石二個。由此鄭和所親建之「天妃宮」之滄桑史實,可見「鄭和下西洋之歷史」從明代中葉(約1600年),至1940年約共350年間,朝庭、政府及民間,都不甚關懷了!



(圖三)鄭和、王景弘等所立之「天妃靈應之記碑」(1431年),高162公分

大部份華人(包括大陸及台灣的同胞)常在口頭上談中華有四千年之歷史文明,但事實上,對於此歷史及文明遺產,不很關心,所知亦很淺\薄。近年更由於兩岸政治制度之相異及隔離,有些台灣同胞甚至倡言台灣之歷史只有四百年。荷據及明鄭以前之歷史與台灣無關!舉一特例,現任之考試院院長姚嘉文先生,在年初訪問海洋大學時(當時他尚是國策顧問),反問本人「鄭和歷史與台灣有什麼關係?」對此學法律之智識者,本人故意以默默無語回覆。不是本人無能無法回答此問題,而是對這種「小家子氣」之意識心態,能說什麼呢?多說無益,免談。



(圖四)鄭和第七次下西洋(1431年)所鑄銅鐘,高69公分,重77公斤

上述之「鄭和史跡陳列館」在四月間本人訪問時,內部正在全部整修及粉刷,所有陳列物(除了正中陳列之「天妃靈應之記碑」(圖三)都暫時移存他處。連鄭和之銅鐘(圖四)也沒得見,對於本人之訪問而言,當然至為遺憾,但從另一角度而觀之,比起去年6月間,本人在南京及大倉兩地所訪見之鄭和紀念館內部之淒涼殘破之情景,真可謂耳目一新。也許去年本人對南京鄭和紀念館之落淚及「中國海洋報」陳榮發記者之特寫,終於一年後產生了一點效果。本人相信,下回再訪南京及大倉時,此兩地之鄭和紀念館必然也煥然一新。





參考資料

1.  「鄭和研究文集」陳明清主編,鄭義潤,陳和棟副主編,福建省長樂市鄭和研究會籌備會。2001年7日出版。(贈閱本)本文特別參考並引用陳明清先生之兩文,「鄭和在長樂的史跡」及「滄漁海宇拓新路、九洲萬國仰先驅—參觀長樂鄭和史跡陳列館」。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4-4-18 22:46:49 修改过][/COLOR][/ALIGN]
发表于 2004-4-9 13: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郑和研究

台湾岛 国立成功大学

郑和研究站 (长乐篇)
http://www.nm.ncku.edu.tw/personal/cjh/cheng-ho/su/su-9.html
http://www.nm.ncku.edu.tw/personal/cjh/cheng-ho/
 楼主| 发表于 2004-4-17 14: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省长乐市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元宵文艺晚会主题歌










我当时在北区4排18号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4-5-19 20:39:08 修改过][/COLOR][/ALIGN]
发表于 2004-4-17 15: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哈哈,真棒。

我们的长乐发烧友[emb6][emb6]
发表于 2004-4-17 15: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emb2][emb2][emb2]
支持~~
长乐的骄傲啊~~~
一定要办得有特色~~~~
发表于 2004-4-17 20: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真是骄傲啊 !长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