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古诗探源 尧舜时代〈击壤歌〉〈南风诗〉浅考 》 唐風(纽约)

  [复制链接]
查看: 21929|回复: 4
 楼主| 发表于 2023-3-8 21: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QQ图片20230308210411.jpg

《 古诗探源   尧舜时代〈击壤歌〉〈南风诗〉浅考 》
唐風(纽约)
日前有友人微信交流,说他学诗不久想了解:诗歌的起源?华夏第一首诗何时出现?第一位诗人是谁?
这问号太深,我虽学诗多年,但非文史专家,手头又缺乏资料,不能确切回答。但我喜欢探索辨微求古寻论,这倒引起兴趣,花点时间和精力一探究竟也是值得的,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楼主| 发表于 2023-3-8 21: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 律 呂 起 源 〉
回答第一个问题,先要弄清诗是什么?综合各种文本,通常的解答是:诗歌是一种有韵律有节奏,表达凝练,结构多样,用于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诗歌起源于劳动号子,男女欢爱,宗庙祭祀等日常生活。先于文字出现在人类社会,以口语形式流传并与音乐舞蹈共生。未入乐是为诗,合乐而为歌,俗称诗歌。
华夏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泱泱大国巍巍中华,自古便是诗的国度。文明之发展犹小儿之成长,先呀呀学语,再识字懂事长大成熟。仓颉造字之前,氏族部落已经形成,语言表达逐步完善交流范围逐步扩大。为了劳动号子的响亮整齐,必须有协调的节奏;为了祭祀的虔诚恭敬,必须有庄重的语言;为了爱意的真忱表白,必须有优美的词句;为了风气的朴实淳厚,必须有健康的声音。于是诗开始从原始单调脱胎,寻找一种含蓄有韵律,能朗朗上口的最佳方式。
约公元前2700余年,轩辕黄帝成为天下共主,华夏人文始祖。史书记载他「命伶伦自大夏之西,阮瑜之阴,取竹于解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长八寸七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凰之鸣,生六律六吕,候气之应。立宫、商、角、徵、羽五音之声,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变。又命铸黄钟太簇十二钟十二律,以和五音,立天时,正人位焉。」这是音律起源的最早记载,且把诗歌与音乐律吕,阴阳节候,社会人位相提并论。故司马迁的在《史记》中有此定论:「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听说黄帝常借狩猎访贤,曾遇一耕夫边锄禾边放歌,声音嘹亮节奏悠扬,一股充盈内蕴之气发自丹田:
上天圆圆,下地方方。
生逢斯世,得遇明王。
黄帝闻之知此必大贤,遂下辇相问,果然是欲求而未得的隐士风后。帝大悦,即封为上相。这是信史前的传说,此诗当为后人伪托,但声律铿锵,节奏明快,开四言诗的先河。
自黄帝始,黄钟太簇铸就,六律六吕形成。音乐语言声调节奏渐趣清晰明朗,宫商角徴羽五音又促使声律萌芽。宫音使人温舒广大,商音使人方正好义;角音使人恻隐爱人;徴音使人乐善好施;羽音使人整齐好礼。圣人知道音乐诗歌可以作为礼教以淳风气感人心移风易俗,都会极力提倡。这就出现了: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礼乐乃兴的盛世。后人有「诗是无声乐,乐是有声诗」说法。西彦也有:「诗歌发源于上帝的胸怀,是一切知识的精华,是最高的艺术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23-3-8 21: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 击 壤 歌 〉
那么哪一首诗歌是中国最早的诗歌,诞生在哪个时代呢?有说是诗《大雅·公刘》记叙后稷之孙率周人开疆拓土奠定西歧基业;有说是诗《大雅·緜》讲叙古公亶父南迁並颂扬文王威徳;有说是诗《商颂·玄鸟》祭祀商高宗武丁的乐歌;也有说是诗《周颂·酌》歌颂周武王克殷功业。这些都是诗经早期的作品,出现在公元前十世纪左右,已经很古老了,但其实当时还有早于诗经的诗歌在民间流传。
中国历史将三皇五帝列入远古传说时代,把夏商周三代的前半部分列入半信史时代。约公元前1200商朝武丁时期出现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符号,下启西周文字,这时中国才进入信史时代。之前虽传仓颉造字,但缺乏载体,且木叶易朽,没有留下实证文物,致有一千多年的文明空窗期。甲骨出现后,因材料贵乏,只能是朝廷专属,用于记录攸关家国命运的战争、祭祀、祈祷、朝政,诗歌虽可记史,但还是靠口口相传。诗经时代赶上好机遇,那是西周开辟了一个新世代,金石简牍开始广泛应用,淳朴民风和乐官釆诗得以部分保留下来。
人总爱寻根溯源,慎终追远是一种美德。那些刻骨铭心的事情总会留传久远,那些仁德之君仁民爱物,四海绥靖风调雨顺,社会风气良好百姓安居乐业,总会让人向往怀念。而反映那个时代百姓心声,语言朴素哙炙人口的诗歌,就会成为永恒经典,不受时空限制穿越文史空窗直至信史时代。《击壤歌》就是其中之一首,请看歌词是怎么写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诗歌创作背景是帝尧在位68年,约公元前2270年。正史记载,尧是一位「其仁如天,无所不覆,其智如神,变化莫测。如日之照耀,人皆依之可爱;如云之密布,人皆望之可喜。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唯恐有一毫不到之处。见一民饥,曰:我饥之也;见一民寒,曰:我寒之也;见一民有罪,曰:我陷之也!百姓戴之如日月,亲之如父母。仁照而义立,德博而化广,不赏而民功,不罸而民治,天下无不欢心。」这样治理下的社会,还不像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他在禅位前经常到各处巡视体察民情,有次驾至襄陵通衢,见一九十岁老者正在击壤。这是一种上古游戏,用木制如鞋状,玩时将一壤置地,另一壤在三四十步外击之,中者为胜。本来是儿童的玩具,九十老人也玩之,足见当时民风及人们普遍康乐长寿。尧帝闻之心中大悦,嘉之曰:此朕之老师啊!命左右引见并赏以绢帛,老人不受而去,帝益赞其贤。这就是《击壤歌》的由来。
诗歌内容通俗写实,今天读来仍觉得明白如水。描写的是上古帝尧时代太平盛世,人们过着安逸舒适无忧无虑的生活:
太阳出来就去耕耘劳作,
太阳下山就回家休息睡觉。
凿一口井就解决了饮用水资源,
耕一块土地就能够丰衣足食。
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啊,
皇帝是谁与我有什么关系。
诗歌用上古习惯语法四字句结构写成。句末嵌入作、息、饮、食四字,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韵脚节点用息、食两个入声字,声调铿锵,节奏明快。结句「何有哉」平声语气助词转调,自然舒𣈱,平缓悠长,为全诗增色。歌词虽短,但展示场景阔大,为后人留下一幅帝尧时代社会动态,田园风光,生活环境和普通百姓精神面貌的风情画卷。特别是结句「帝力于我何有哉!」虽有各种解读,但基本可以肯定当时朝廷能顺应天心民意,轻劳役重民生,百姓安和乐利没有恐惧感。作者创作过程中心情是愉悦的,笔调是轻松的。诗歌能在当时广泛流行,并穿越结绳记事,土陶刻符,竹木简牍一直被保留下来。并被东汉思想家王充收入《论衡》,西晋史学家载入《帝王世纪》,足可说明体现民心的经典作品之生命力。清代诗论家沈德潜曾经说过:「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娥皇》《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看来,将《击壤歌》列为华夏第一诗,应该没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23-3-8 21: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 南 风 诗 〉
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谁是史上第一位诗人?有说是尹吉甫,号称诗祖。尹氏谁呀?少为人知。其实尹吉甫也是历史上的大人物,约公元前840年时周宣王的重臣。据说诗经最先由他搜罗结集,不少篇章还是出自他的手笔,是诗之集大成者。东晋才女谢道韫曾赞叹「吉甫作颂,穆如清风。」有说是屈原,当然屈原是首屈一指的大辞赋家,文学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他创作的楚骚与国风并称,「**」一词由此而来。但称屈原为诗人是近代的事,若论年代,屈原比尹吉甫要迟500余年,诗经也比楚辞早近600年。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让我们穿越到4200年前,去欣赏《南风歌》和它的作者吧:
南风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要说《击壤歌》作者是无名氏,或集体创作。那么《南风诗》的作者就是有图有真相,唐尧的继承人,五帝之一的虞舜。
舜在史上与尧齐名,后世称那一时期为『尧天舜日』,据说舜是黄帝第八代孙,生活在公元前2187一2067年间。其父愚顽,娶后妻生象。象傲母嚣,每加害舜。舜尽孝悌,有百灵助。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皆𡖖云缭绕。尧察其能,妻以二女,禅出大位。舜继统后,自察璇玑,广直言路。作米廪以藏帝藉,立两学以教国士,戴其功以加四海,恭己无为而天下治。元人郭居编撰《二十四孝图典》首篇『孝感动天』说的便是舜事,成为儒家推崇的道德楷模。但许多人有所不知,舜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音乐家、和教育家。上古第一文献《尚书·舜典》有如下记载: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察,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论,神人以和。
什么意思?翻成白话文是这样:舜帝说,夔,现在任命你主持乐官。教导国人,使他们明理,正直而温和,宽大而坚强,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咏唱抒发的,声要依据内容而定调,六律要与五音调和。八类乐器演奏要协律和谐,不要高低错落乱次序,这样天上的神地上的人就能和谐相处了。把诗歌的正风气兴教化作用,诗歌的基本要素和创作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来,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第一次,也是第一人。这篇简短演讲,应该是史上第一篇诗歌论文。伟哉,有虞氏!
舜自登基以来,勤政爱民废寝忘餐,无日不以苍生为念。五岁一巡狩,全国走透透。在交通落后的远古,舟车劳顿确实不容易。所到之处播恩布泽,宣仁扬德,最好的方法就是演绎韶乐。什么叫韶乐?就是能触动心灵,感人肺腑,优美动听的德音雅乐。舜自己作曲自己填词,自己调五弦之琴,弹二十五弦之瑟领奏,「萧韶九成,有凤来仪」;万方和唱,天下归心。据说春秋时代的孔子听过韶乐后,「三日不知肉味」。他在湘潭南山演奏,这座山就被命名为韶山;他在南岭的庾关演奏,这座关就被命名为韶关。人以地传,地以人名。他奏过韶乐的南岳余脉两座山峰,一被称为虞山一被称为舜山。这首歌《南风诗》,就是在南巡途中创作并演绎的。
芬芳的南风哟,
可以吹散我百姓的烦恼;
及时的南风啊,
能够增加我子民的财富。
诗人的心啊,与百姓拉近了距离,休戚与共,一起博动。习习的薰风,染绿了田野吹醒了万物,及时的南风带来知时节的好雨,百姓等待耕田播种的焦虑愁云一驱而散。他们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后,财富就会堆积如山。多淳朴的语言,多深厚的爱心。诗以南风为意象物,以吾民为抒发对象,为后世开「托物寄兴」之先河。这种充满仁民爱物祥和气象,且内涵丰满崇高唯美的诗歌,也只有像舜这样天纵之才的仁德明君才能咏出。而诗歌四句的句脚,皆用兮字这一语气助词,这是远古湘楚一带民间口语特色,说明舜是在南方巡视期间,手抚五弦脱口而出的一首带有乡土气息的诗歌。
这首诗传开后一直为人们所推崇,直到千余年后的春秋战国仍广为人知。战国时期的《尸子.绰子篇》已见首两句。《孔子家语·辩乐解》有完整记载:「昔者舜弹五弦琴,造南风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解吾民之愠。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史记·乐记》也有相似记载。《韩诗外传》录的是「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治。」唐都长安城曾建『南薰殿』,王维还为之赋诗:「陌上尧尊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白居易的《太平乐词》写道:「湛露浮尧酒,薰风起乐歌。愿同尧舜志,所乐在人和。」近代学者王力先生认为:从音韵学上看,此诗用时、财作韵,这种古韵决不是汉以后的人所能伪造的。由此可见南风诗为虞舜所作,所传不虚。

QQ图片20230308210402.jpg
〈 结  语 〉
诗歌起源于民间,流行于市井,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五音的创立律吕的发明,为诗歌调匀了。


 楼主| 发表于 2023-3-8 21: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唐  風
著名格律诗人,作家
纽约华文作家协会,美洲中华书法学会,中国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现为冰心文化传播诗词顾问兼撰稿,纽约中华诗词研究班导师,上海格律诗词社专家委员会委员,无邪诗社社长。喜探索辨微,求古寻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