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福州膳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8: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第096页(已加水印).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8: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第097页(已加水印).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8: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第098页(已加水印).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8: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第099页(已加水印).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8: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第100页(已加水印).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8: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第1000页.jpg


说“点心”


  我国的习惯,以午餐、晚餐为正餐,早餐叫“早点”。在两餐之间吃一些少量填腹食物即叫“点心”,因此福州有句俗语:“三食两点心”。而现代人你的“夜宵”,福州人也称“点心”。以后发展到正餐中点缀的“甜羹”和“面果”等食品也叫“点心”。

  “点心”在福州还有一层含意。即“心意”,一点心意。来福州人家里做客,遇上用餐时间,福州人会毫不客气地请客人上桌用享。当客人在两餐之间来访,福州人就会捧上“点心”或煮一碗“点心”。前一“点心”多为糕饼类,后一“点心”多为汤类。福州人重“汤”,汤即是“情”。福州人戏言:“食汤即是做人,不喝汤者无情人也”。因此在福州做客时,一定要把“汤”喝得一干二净,这才有情有义,这也是一种餐饮文化在伦理上的体现吧。

  “点心”之称,唐代已经有了。南宋吴曾撰的《能改斋漫录》记载了唐代的一个故事:“郑傪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顾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可且点心。’其弟举瓯已罄。俄而女仆请饭库钥匙备夫人点心。傪诟曰:‘适已给了,何得又请?”这里的“点心”指早餐。

    宋代庄季裕的笔记《鸡肋编》记载:“宣和间有孙卖鱼者,馆宝箓宫道院,上至院,微觉馁,孙出怀中蒸饼云:‘可点心。’”王明清的《挥麈录》也记载:“童贯谓贾谠云:‘匆匆未能小款,翌午朝退,幸见过点心。’”这两处的“点心”,都是指两餐之间随便吃点东西垫饥。

   把专门制成的小面食称点心,始于宋代。周密的《癸辛杂识》记载:“阜陵谓赵温叔曰:‘闻卿健啖,朕欲作小点心相请。’”这就是今天糕饼称点心的来源。

    “点心”这个名称,给我们很大的启发。烹饪有两个主要任务:一个是果腹,一个是品味。早期的熟食是以果腹为主,品味在其次。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充裕和精神文明的发达,果腹渐渐变成一种低要求,而品味则成了高标准。果腹是生存手段,品味是感官享受,而由腹由口至于心,把烹饪的目的又提高了一步。所谓“点心”,只在心中微微一点,量愈少,质愈精,做法更为繁多,实在是烹饪在正餐之外的又一发展呢!

    值得注意的是,《鸡肋编》以“点心”用作动词,《挥麈录》则用作名词。“点心”大概是由动宾词组发展成的双音节名词。北京话里,“点心”可以重迭成“点点心”,也证明它原来是动词。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8: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第0页.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8: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第00页.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第000页.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8: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第0001页.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