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研考:清朝满~蒙~汉大臣称“奴才”和称’臣“

  [复制链接]
查看: 6900|回复: 4
发表于 2021-4-26 01: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引文:
鲁迅先生在杂文《隔膜》里写过一段话,实际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却称‘臣’就好。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锡以佳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原来,“奴才”是满洲人主奴之间的“自家称呼”,非“自家人”的**是没有资格这样称呼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4-26 01: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研考:
“奴才”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创始者刘渊就曾经因成都王颖不用其言而导致兵败,而大骂其为奴才。这种用法一直延续了很长的时间,直到明清时期,“奴才”的用法才逐渐扩大为某些人的自称。
清朝入关之前,奴才本来是满族属下对上级的自我称呼,属于民族专用词汇。在清代,旗人臣僚对皇帝自称奴才,汉臣则称臣。不过,在旗人看来,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并无卑贱低下之意,因为它带有满洲传统属主和奴仆之间的亲近色彩,反映了一种政治隶属关系。

而在**眼里,“奴才”是宦官和家奴的自称,地位相当卑下,另在**文化里,皇帝与臣僚之间仅是君臣关系,而没有主奴关系,因此不称“奴才”。但是也有部分汉官自称自己是奴才,这部分人是旗官(包括满洲旗、蒙古旗、汉军旗)都称奴才。他们是皇帝的家奴,也是汉军旗人。
所以满族大臣和入旗的汉族大臣面对皇帝才会自称奴才,而没入旗籍的汉臣却不自称奴才,即使官职再大,也不敢贸然自称奴才,只能称臣。可见,“奴才”一词虽含鄙意,却在清朝典章制度上有着一个特殊的位置。

 楼主| 发表于 2021-4-26 01: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到了雍正朝,“奴才”与“臣”两个称谓之间的争论开始趋于缓和,不仅仅当时汉族官员年羹尧在上呈皇帝的奏折中自称为“臣”,就连雍正时期的大红人,满族官员的代表——鄂尔泰,在奏折中同样以“臣”自居。
等到乾隆皇帝即位的时候,又有人开始乱用“臣”和“奴才”的称谓了。比如当时的贵州总督张广泗在写给乾隆的奏折中,将自己称呼为“臣”,而将他的儿子称呼为“奴才”。
这样混乱的称谓自然让乾隆皇帝十分不满,不过他与自己的父亲雍正皇帝不同之处在于,乾隆皇帝更偏爱与满人的习俗。于是在臣子称谓这件事上,他做出了如下的一番规定:臣子在公事、奏折之中,一律要自称为“奴才”,但是满族、蒙古族官员在平时谢安、谢恩的时候,可以自称为“奴才”。
1907年,晚清汉臣联名向皇帝呈上了“满汉平议”的奏折,要求今后无论汉满蒙,都不得再用“奴才”的称谓。
虽然这道奏折在四年后得以实行,但没过多久清朝就灭亡了,无论是“臣”还是“奴才”的称谓都不复存在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4-26 06: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s1.jpg
奏折中奴才与臣并列


发表于 2021-4-26 09: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清朝很多人以奴才为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