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古建筑概况(十二):石桥

[复制链接]
查看: 8169|回复: 2
发表于 2013-6-24 19: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南北朝至民国间,长乐建造166座石梁桥,其中南北朝1座、唐代4座、宋代58座、元代3座、明代27座、清代19座、民国2座,不知年代52座。
  太平桥 位于吴航镇东关汾阳溪上,上接六平山,下通普照桥入于浦。唐上元元年(760),梅花坊人林巨卿捐资建造,名永泰桥。明弘治圮,署县事姚祯重造,名丰泰桥。嘉靖间复圮,隆庆四年(1570),知县蒋以忠重建,上建三楹亭(俗称观音亭),改名太平桥。桥长13米,宽3.8米,石构,单孔,桥栏柱雕琢石狮,两边各两尊。清雍正、乾隆年间均有重修。亭已圮,桥犹存。桥东北碑刻“太平桥”,上款“皇明隆庆四年庚午春月吉日”,下款“赐进士知县事苏州蒋以忠立”,背刻“太平桥碑阴记”,记述太平桥的历史沿革及重建经过,文字清晰可读。1986年4月29日,经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橹桥 在市政府东,古时桥下通舟楫,在此下橹。宋治平二年(1065),里人陈毅造。桥长4米,宽2.3米,石构,上接阜民桥溪(资圣溪)水,下通永济桥,入文洽浦。清乾隆九年(1744)邑诸生陈鹤鸣倡捐重修。桥栏石刻“下橹桥”,民国间,为拓宽街道,移置今址。下橹桥、太平桥、岭口亨平桥原都是县治通往南北乡的要津。
  红桥 又名普照桥,位于南门外河头浦,新红桥之西。宋治平间僧光觉造。旁有泗洲小塔夜点长明灯,故名。上接太平、九溪诸水,下通永宁桥(即奎桥),后圮。明嘉靖间乡民集资重建。万历二十七年(1599)里人陈省重修,桥梁两边刻“万历己亥春兵部侍郎陈省重修”。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县贺世骏重修。1964年以桥建闸,蓄水溉田。至今桥闸完好。
  永济桥 在孔庙前,又名达道桥。宋元祐间,里人郑君等造。长约4米,宽约2.3米,上接下橹桥溪水。今存。
云龙桥 在潭头镇二刘村,石构,三墩四孔,桥长30米,宽2.15米。宋宣和五年(1123)里人刘震造。古时此桥接岭前古道,通斗门桥。明嘉靖、清乾隆年间均有重修,基本保留原貌,桥首立有宋张镇书“云龙桥”碑刻。1986年4月29日,经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锦桥 在仙岐村,宋淳熙十二年(1185)里人陈惟大、张涣章造。上接元祐港水,下通漳港。其桥石栏镵纹如锦,故名。又名石梁桥。1975年“农业学大寨”时拆毁,石料用于三营海堤砌护坡。
  七间桥 在集仙村。宋绍兴二十年(1150)里人李进造。长约20米,宽1米。南接三间桥,北通西沟。清乾隆间重修。今名集仙桥。
  取青桥 位于鹤上镇青桥村。宋嘉泰二年(1202)里人陈德初造。两墩三孔,长10米,阔3.3米,横跨龙溪。上接董奉山桃涧水,下通桃枝湖。宋尚书张镇应试过此桥,曰“取青紫如拾芥”,后立石碑,勒“取青”,因呼青桥。清咸丰间里人陈际治重修。桥两侧建有溯源亭、碧云亭,两边设座椅栏杆。
  三溪大桥 三溪村有五座宋桥:大桥、小桥、平桥、当桥、下桥。
  大桥长30米,宽2.6米,墩高4.4米,石构。桥面石板刻有“宋咸淳己巳(1269)秋重修”。桥栏缺损,保留宋代桥梁风格,是研究古代桥梁建筑的珍贵实物。1986年4月29日,经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宁桥 位于古槐镇中街村龙溪畔。因长乐建县初称“新宁县”,故名“新宁”桥。明弘治年间重造,桥长9.5米,宽2.8米,石构二墩,桥栏古朴。明里人陈莆书碑“新宁桥”。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嘉庆十二年(1807)里人陈扩重修。“文化大革命”时碑被砸为两段,近年觅得,复原立于桥头。桥基本完好。
  坞前桥 在市府西300米,上接花嵋台金斗坑太史泉之水,下通柿浦入于马江。
发表于 2013-6-28 10: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没有白石桥?
发表于 2014-7-2 16: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来自: 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三溪那几座桥出名点,现在去看那些桥,还感觉带着些许古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