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福州的“福”字源自城郊的福山[董奉山]

[复制链接]
查看: 5116|回复: 4
发表于 2012-11-16 09: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福州,是福州这座城市的最好名片----福州城市名称趣考
前些日子,互联网上发起了为福州评选城市十大名片的活动。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林则徐、三山两塔一条江、鼓山、闽剧、温泉、寿山石、昙石山文化遗址、青云山,最终入选。我以为,这些著名景观人物特产,固然能够从一定的角度解读福州这座滨海城市的特色,却同样有着视角的局限。其实,城市的名称,是城市的一张古老而又永远的名片;福州,是福州这座城市最好的名片。
  
    中国的城市名称,与中国文字相同,直观而形象,形、音、义相谐,字面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汉唐古都长安,长治久安的寓意,寄托了刘邦对子孙万代江山永固的期待;三国东吴定都建业(今南京),寄托着孙权建立千秋社稷伟业的抱负;成吉思汗的子孙将他们的指挥中心定立于大都(今北京),他们的梦想是建立一个覆盖欧亚的庞大帝国的首都。
   
    但是,没有哪一个城市的名字象福州这样,将那么多吉祥的祝福,那么多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那么多对居住地的自豪和感恩,完美地融合在一个词汇之中;近一千三百年来,运载着和平和安祥,运载着宁静和美丽,佑护着一代又一代的福州人民。
   
    福州这个名字,得自唐玄宗的开元年间(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这个名字所蕴含的吉祥福祉,很快得到了验证:不仅开元盛世时,福州人民能够尽享太平岁月的安乐,即使到了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开始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中原山河破碎,生民涂炭,“乾坤含疮痍,寒月照白骨”(杜甫《北征》)。而地处东南的福州,依然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青青”([唐]杜荀鹤《闽中秋思》)。风景如画,男耕女织,俨然一派桃源气象,成为北方士民南迁避乱的洞天福地。
  
    时光流转,又轮回了两个甲子,天下再次大乱。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黄巢军队兵临福州,节度使韦岫弃城。顺利进城的农民军,并没有传说中那样屠城杀戮,却在城内四处张贴告示以安抚民众。三坊七巷中著名的安民巷,就是福州人民为纪念农民军善政而命名沿用至今的。黄巢为东入福建开拓的仙霞岭五百里山道,本来似乎是一条带来兵荒马乱的灾祸之路,却成为福州第一条连往外省的通道,促进了福州的繁荣。黄巢起义中起兵的河南光州农民王审知兄弟,受了招安,率军入闽,竟当上了福州的威武军节度使,被晚唐的昭宗皇帝封为闽王。从唐末到五代,皇帝好比戏子登台那么短暂,朝中每更换一个皇帝,就给中原带来一轮新的杀戮,中原的战火多次从江北延及江南。而闽王治下的福州,总能够偏安一隅,遇难呈祥。
  
    也许,这只是地势使然——从春秋直到唐朝,中原人士都把地处东南一隅的福州看作九死一生的蛮夷之地;也许,这不过是一种历史的偶然巧合;但是,深怀感恩之心的福州人,总喜将这种历史的巧合,解释为“福州”二字所包含的某种化外天机——唐朝以后,福州曾经有过三次短暂的更名,但三次改名给邑人带来的是三次惨烈的灾难: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王审知的儿子王延均将福州改名为长乐府,并在这一年登基称帝。此后不到两年,横祸迭起。王延均之子王继鹏杀父篡位!又四年,王继鹏被殿前都指挥使朱文进所杀,王审知的另一个儿子王延曦被立为闽王;再五年,朱文进杀了王延曦自立为闽王。
  
    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九岁的益王赵昰南逃入闽,被推上帝位。福州再次更名为“福安”,成为临时国都,设在开元寺的临时皇宫中的龙椅还没有坐热,元兵铁骑已飞逼福州,赵昰南逃从泉州入海,辗转广东。在海上遭遇飓风,死在了途中。
  
    明末清初,清兵相继攻陷北京、南京,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唐王朱聿键逃到福州称帝,改年号为“隆武”,福州又一次被易名为“天兴府”。南明的这个小王朝只生存了一年多,就被福建总兵郑芝龙出卖,隆武帝被清兵砍了脑袋。
  
    城市名称的演变,聚合着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年轮,映射出城市兴衰变化的车辙轨迹。福州在被唐玄宗敕名之前,还有过冶城、冶县、候官、晋安等名字,各有来历。
  
    福州最早成为都市城邑,称为冶城,与战国七雄中的越国有关。越国灭于楚国,越王后裔南奔入闽,到了福州依山而居,自立为闽越王。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福州成为秦代四十郡中的——“闽中郡”。但因为秦始皇的仓卒死去,这个“闽中郡”,是否真正行使了一个郡的行政权,成为了历史悬案;后人所能听到看到的,除了文人诗中偶而提及之外,并没有多少秦闽中郡历史的蛛丝马迹。但秦始皇设立的这个闽中郡,倒是激怒了削王去国的越王后裔无诸加入了推翻秦二世的行列。
  
    公元前202年,在楚汉之争站在刘邦一边的无诸,得到汉朝廷的诏封,名正言顺地成为闽越国王,并在冶山之上,正式修建了闽越的第一座都城——冶城。冶山古时是屏山南麓的一座主峰,当年体势雄伟,林木葱笼,涧水淙淙。春秋时期,越族铸剑名匠欧冶子看中此地的灵山秀水,在此冶铜铸剑,冶山以故得名。青铜的冶炼与铸剑,是当时的高科技产业,由此见得,冶城,这个在今人听起来土得掉渣的名字,在当时的闽越人听来,却比现在美国的硅谷或北京的中关村还要响亮。后代的福州人,称自己的家乡为闽越古都,最早可以溯源到这个汉代的冶城。
    在如今距省gov-ern-ment不远的中山路附近,有一处几乎被现代的建筑群完全淹没的小石山,就是当年冶山的“遗迹”。山崖石壁上 “无绪故城”四个大字,在默默地告诉人们:它,见证过二千多年来这座古城全部的岁月沧桑!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汉武帝时期,无诸的后代因谋反叛乱被镇压。幸存的闽越人,或被汉军强行迁往江淮;或作鸟兽散逃入周边的深山密林。福州一度弃为荒蛮,直到汉昭帝时期,走出山林的闽越族的遗民渐渐多了,才在原来的治城,设立了县级的行政机构——冶县,隶属于会稽郡(今浙江绍兴)。
  
    汉末的建安元年(195年),冶县易名为候官县。候官是古代武官的一个职名,其职责是协助郡城都尉负责军事防务。冶县虽只是会稽郡下的一个县治,但它的辖地比今天的福建全省还要大一些。所以,汉光武帝刘秀,曾为会稽都尉增配一个武候官专管冶县防卫,候官府设在冶县。这个把军事职官直接称作地名的诏令,可能出自曹操。因为建安元年正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一年,曹操也许正是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孙策后院中的要地。尽管曹操的眼光了得,孙策也不是阿斗。候官这个军事味道十足的名字引起了孙策的警觉,同年,孙策派大将贺齐攻下会稽郡,并沿闽江东下,一举将闽地收归囊中。此后,因为由于地临江海之利,候官成为东吴的造船基地。明清时代,时人改称候官为侯官。
  
    公元280年,晋武帝攻陷建业,生擒吴主孙皓。两年后,福州升为郡治,取名晋安。晋安晋安,晋代天下永远平安。郡名中同样蕴含了晋朝天子趋吉避害的期盼。晋安郡城就设在候官县。晋安郡首任太守严高,是一个永远值得福州人民记忆的好官,他请了晋代的大文学家兼风水大师郭璞规划新城,挖掘了防旱排涝的东湖、西湖。郭璞为新城取名“子城”,子城形如鸾凤,凤头枕着雄峙福州北面的屏山南麓,凤身从秦汉的治城向南伸展直至今天的鼓楼东街。由于城形的美丽,民间将之誉为“凤城”——一个好听的别名。
  
    除了凤城、闽都之外,福州的别名还有三山、榕城、左海等别名,也有各自的来由。
    三山之名,与闽王王审知有关。王审知治闽期间,福州城范围两次南扩,南城门建到了现在的南门兜外,原来子城南郊外两座秀丽可人的青山——乌山和于山也被圈进了城内,与屏山成鼎足之势。从那时起,福州就有了“三山”的美称。宋人陈轩的诗:“城里三山旧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赞的就是福州烟雨楼山的秀丽。
    榕城,是今天福州人最喜欢的一个城市别称,源于北宋的福州太守张伯玉。张伯玉任内力倡植榕,于是满城“苍烟巷陌老榕髯”,亭亭树荫,暑不张盖。清代以后,福州文人称乡邑又喜以“左海”自谓,概因福州地处东海之左,有海纳百川之势而称之,爱国英雄林则徐就被邑人称之为“左海伟人”。
   
    福州的福字,缘自城郊的福山(现属长乐,又称董奉山)。故福字之中,有山存焉;州字的本义就是水中可居之地,《诗》曰“在河之州”,可以为证。古人选宅卜居,讲的是避风聚水。福州二字,寓含山水,山能避风,州可聚水,如陈章汉先生《闽都赋》所赞:“灵山秀水,形胜一方;有福之州,斯之谓也。”
    福字在国人传统中蕴涵深远。《尚书》中说福有五义:“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韩非子》则简洁为一句话:“全寿富贵谓之福。”可见一个福字,包含了中国人一切美好的心愿,律动着所有中国人的终极企盼。
   
    人们对生活的期待,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画家们用他们的画笔,诗人们用他们的诗篇,文人们用他们的文赋,政治家们用他们的理论构想。但那些汗牛充栋的诗画或者文章,无论怎样的美仑美奂,总有笔已尽而意未休的遗憾。而我们的城市名称——福州两个字中,可供想象的内涵空间,却远远涵盖了古往今来的圣哲文豪们思所能及的水准。
     
    福地居福人,福人建福州。无论我们是否出生在福州,只要我们在这一块土地上生活,只要我们认真解读福州这张城市名片中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就没有理由不为拥有这样一张城市名片而自豪,我们就没有理由不为这个城市的繁荣而努力工作!

  



发表于 2012-11-16 10: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董奉山不就是青山村那个山•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1: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信者得爱@ 发表于 2012-11-16 10:35
董奉山不就是青山村那个山•

对啊,说起来福州的“福”字就起源于这座山。
发表于 2012-11-16 12: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来自: 中国福建
{:soso_e17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0: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福人居福地,福人建福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