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潭头泽里村:警民鱼水情 和谐新泽里

[复制链接]
查看: 5913|回复: 0
发表于 2012-7-30 06: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泽里文化中心十分气派
  福州新闻网讯 长乐市潭头镇泽里村是远近闻名的爱民固边模范村。近年来,泽里村与潭头边防派出所密切合作,通过设立警务室、成立护村巡逻队、共建党支部等一系列举措,促进了村与边防所的共同发展。“八一”建军节前夕,本报“党报记者乡村行”与市边防支队联动,共同走进泽里村,感受警民鱼水深情。
  乡村新视点
  警民联手促和谐
  “爱民固边好,警民一家亲”……走在泽里村宽敞的村道上,随处可见类似的拥军标语。还未到村部,记者已经感受到了潭头边防所与泽里村之间浓浓的鱼水之情。在温馨祥和的拥军气氛中,记者来到位于泽里村村部一楼的泽里警务室,探访边防所与泽里村和谐共建的历程。
  警务室进村:贴近服务 警民更贴心
  泽里警务室虽然面积不大,但办理大厅、调解室等场所一应俱全。警务室责任区民警林志坚告诉记者,旧的边防所位于潭头村,2007年搬至现在的地址。由于新所距离泽里村较远,潭头边防所便与村里商议成立警务室,并于2010年正式建立泽里警务室。
  泽里警务室与泽里村便民服务中心相连,既有利工作又方便群众。警务室把警务工作的重心从单纯强调打击犯罪为主,转移到打击犯罪与预防犯罪相结合、以预防为主上来。潭头边防所副所长郑亮说:“潭头边防所有3个警务区,每个区设立一个警务室,泽里警务室专门管理泽里村。警务室成立以来,寻求帮助的村民还真不少。”
  今年4月,村民曾礼平因养女小陈的户口问题,前来警务室寻求帮助。曾礼平早年在村内捡到一名女弃婴,一直抚养至今。由于曾礼平已有2个儿子,如果想为养女报户口,需要交高额的罚款。林志坚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曾礼平身患癌症,与丈夫离婚多年,年迈的父亲中风瘫痪在床,家中已无力承担巨额罚款。在潭头边防所的努力下,镇里减免了部分罚款,并于7月份解决小陈的户口问题。
  据统计,警务室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860余人次,解答群众咨询240余次,进行各项宣传教育50余次,解决矛盾纠纷11起,为群众办实事15起。警务室不仅为泽里村平安建设保驾护航,也拉近了警民距离。
  护村巡逻队:火眼金睛保平安
  28日上午,记者在泽里警务室,巧遇护村巡逻队员陈丽贵。老陈笑着说:“等下准备回家吃饭了,吃完饭睡一觉,晚上还要巡逻呢。”
  2010年,在潭头边防所的指导下,泽里村成立了巡逻护村队,共有3名队员。其中陈丽贵59岁,陈金宝42岁,陈金官俤60岁。陈丽贵告诉记者,他们每晚6点至第二天4点都在村内巡逻,“边防所的干警们每晚都跟我们在一起,指导我们怎么巡逻,如何处理紧急情况,有他们陪着我们一起巡逻,我们心里很踏实”。
  今年2月11日,巡逻队员在与林志坚一起巡逻时,发现了一辆可疑的小车。这辆车后备箱盖子高高翘起,看见巡逻队,小车立刻加速离开。当天,村民陈先生就报案,称其旧房子内的古床床板被盗。
  案发后,林志坚立刻带领巡逻队员们展开调查。经了解,又有两户群众反映,他们的旧房子内也发生了类似案件,作案手法如出一辙。据受害群众回忆,案发前几日,一外地男子曾经到家中询问有无古董家具出售,行迹十分可疑。根据受害人的描述,这个外地男子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经查这名外地男子叫做王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2月29日,当王某再次现身时,林志坚带领潭头边防派出所的官兵一举将其擒获,王某对盗窃事实供认不讳,并供出另外2名同伙。
  潭头边防所官兵根据王某的供述,积极联系上级公安部门,于3月7日将另外2名畏罪潜逃的犯罪嫌疑人申某和施某抓获。发生在潭头镇泽里村的系列入室盗窃案告破,边防官兵和巡逻队员也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泽里警务室警务室不仅为泽里村平安建设保驾护航,也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共建党支部提高凝聚力
  28日,泽里村党支部的30多个党员开民主生活会,穿着警服的林志坚也在其中。原来,泽里村是爱民固边村,村党支部很早就和潭头边防所开展了共建工作。民警林志坚从2007年开始就担任泽里村的综治副书记,共同参与党支部建设。
  作为责任区民警,林志坚每个月都要到村民家中走访。“群众有什么意见建议,跟他提了,他会及时向村党支部提出。”泽里村党支部书记陈春江说。
  泽里村村口是个三叉路,车多人多,此前曾发生过几次车祸。在村民家走访过程中,有部分村民表示,孩子们放假了,村口交通安全状况不容忽视,能否想个办法改变这种状况。这件事林志坚记在了心上。村党支部开会的时候,他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后来经过大家商量,村里在村口设置了交通凹凸镜,还设置了减速带和提示牌,有效解决了交通安全问题。
  “这几年,潭头边防所和村党支部搞了不少共建活动。”陈春江说,每年他们都会在村文化中心篮球场举行篮球友谊赛,组织村民举行登山活动,鉴于村里老人多,还协调潭头卫生院定期到村里开展义诊活动……
  基层看民生
  村文化中心:给村民生活加点“料”
  白色的外墙、气派的罗马柱,精致的喷水池……在泽里村村口,一幢气派的六层欧式建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是泽里文化中心,加上楼前广场,一共占地1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于2008年建成。”村党支部书记陈春江介绍。记者看到,两层的演出大厅可容纳855名观众,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会议室一应俱全,中心周边配备有灯光篮球场、儿童游乐园等设施。
  “这虽然是村级文化中心,但不比大城市里的礼堂差。当时村里说要建一个像样的文化活动场所,海内外的相亲们都纷纷解囊,一共捐助了近1400万元,建成了这个活动中心。为了设计这个文化中心,我们还专门去欧洲和美洲考察。从正面看,这个建筑像不像白宫?我们的文化中心从四面看都不一样,都很壮观。”陈书记说,这个文化中心不仅外观气派,也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陈书记指着篮球场说:“我们村经常和其他村在这里比赛,每到晚上,这里都围了一大堆人,进球时的喝彩声传到老远。”
  为了丰富村民们的生活,泽里村还在文化中心设立了农家书屋,每个月都请人到村里放电影或者表演闽剧。“学习有书屋,健身有去处,每月还有电影看,日子越过越滋润了。”村民老陈喜滋滋地说。


陈本灼卫生所虽然不大,但守护着泽里村几代人的健康
  乡村故事会
  在泽里村,提到陈本灼,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1970年做赤脚医生开始,陈本灼用42年的时间,守护着泽里村几代人的健康。28日上午,记者在泽里村卫生所见到了陈本灼。
  不到40平方米的泽里村卫生所里,诊室、治疗室、药房一应俱全。由于年轻时被石头砸伤一条腿,陈本灼走起路来不很方便。但过去的42年里,他的足迹遍布了方圆3公里的泽里村。无论刮风下雨、夜半三更,只要村民需要,陈本灼总会背上药箱,去给村民看病。
  “是陈本灼救了我老伴的命啊。”对于陈本灼,陈端琴老伴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去年夏天,78岁的陈端琴突发中风,老伴焦急地找到陈本灼。陈本灼来到陈端琴家后,发现老人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并伴有头痛症状,已经神志不清。“不行,得赶紧送到福州的大医院。”陈本灼心里清楚,陈端琴的病单靠他一个人治不了,不能再耽误一分钟!
  陈本灼立即带上氧气瓶,全程护送陈端琴赶往福州总院。老人抢救过来后,陈本灼却未收一分钱。“类似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会出现几次,我都会陪着病危的村民去长乐或是福州,也不会收人家一分钱。”陈本灼说。
  行医之难,如履薄冰,作为赤脚医生更是如此。乡村卫生所里设施简陋,如果单凭满腔热情,没有过硬的技术肯定不行。为此,陈本灼除了看医学书充电,每年还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几十年来在农村基层工作,陈本灼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如今他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得心应手,还为村里700多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眼下,陈本灼却又遇到了一个难题。今年64岁的陈本灼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多数在外闯荡,很少有人愿意留在村里做“赤脚医生”了。陈本灼已在寻找自己的接班人,但他说,暂时也没有歇下来的打算。
  “我已经干了42年了,只要村民们愿意,只要我自己身体允许,我还愿意为村民们服务下去。”陈本灼说。
  泽里村简介:
  泽里村是长乐市著名的侨乡,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约326户938人,境外有2600余人,主要从事餐饮业。近年来,泽里村先后获福州市文明村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长乐市平安先进村等荣誉称号,还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爱民固边模范村。
  (福州日报记者 刘复培 王元锴 祝健 任思言 徐小杰 孙漫 龚莹/文 池远/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