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百年来福州九大风云女性

[复制链接]
查看: 3391|回复: 5
发表于 2007-11-27 09: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百年来福州九大风云女性 (转自天涯)

百年来福州九大风云女性
  野史家 2007.11.15
  
  

声明:本文有些地方文字直接摘录《福州地方志》的描述,在此鸣谢。
  
  福州这地区有个很鲜明的特色,就是女性的强势。这里说的强势并不是说她们很泼,而是说她们的性格里面有强烈的张扬因素,这样的性格在晚清以来风云激荡的岁月里体现得尤其明显,这些女性名字绝大多数至今在全国仍然如雷贯耳,但有几个可能由于年代久远渐渐被人遗忘,但当时,她们绝对是时代的弄潮儿。野史家今天按她们的影响力搞个排行榜,不同意的请举手。

  第九位:方君璧(1898-1986),闽县(今福州市区)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方声洞胞妹,她和丈夫曾仲鸣一起替汪精卫夫妇挨了蒋介石派来的杀手的子弹。
  1912年,方君璧随姐方君瑛等赴法国求学,喜美术,后在波尔多、巴黎学画。1924年方君璧的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当时巴黎各报竞相刊登她的照片和作品,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同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拈花凝思》。君璧画风稳健、简洁,融汇中西画技法,注重人物传神与山川自然景色诗韵。1925年回国在广东大学执教,其艺术极为岭南艺术界所推崇,国民政府以巨金购得她的作品,挂于中山纪念堂。她丈夫曾仲鸣是汪精卫的铁杆崇拜者,汪晚年一失足成千古恨,曾仲鸣为表愚忠跟随汪到越南。汪发表“艳电”后震惊华界,在全球华人的痛斥声中,汪在越南陷入彷徨之中,但蒋介石却派来了杀手。就在蒋的杀手到来之日,方君璧带着儿子来看望丈夫。方声洞烈士跟汪是至交,方君璧之姐方君瑛和汪的妻子陈壁君作为同盟会刺杀团的干将是很好朋友,方君璧的名字则是汪精卫起的,两家都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所以关系很好。方君璧到来后,汪氏夫妇将自己的卧室让给方君璧夫妇。方君璧夫妇对于汪氏夫妇的这种安排并没有谦让,可见两家关系之亲密。当然顺带说一下,汪当时发表艳电后虽然激起华人愤慨,但在越南期间还没有更进一步的卖国举动。就这样,蒋的杀手误杀了曾仲鸣,方君璧也身中三弹受重伤。汪精卫对曾仲鸣被杀非常悲愤,但蒋介石的这一做法也将汪精卫彻底推向了日本人一边,不久,汪就跑到上海,正式开始了他一厢情愿的“曲线救国”。我们的方君壁女士,在治愈后继续坚强的活着,抗日胜利后,方君璧举办了轰动上海滩的大规模个人画展。1949年去了法国,后移居美国。1972年回国,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她。1978年她作为第一个海外的中国画家被邀请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1980年10月,她以八旬高龄回福州举办个人“中国画展”。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画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后来定居美国,以画为业。她还曾任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学校顾问。这其中最让人唏嘘的是她曾赴台湾举办画展,蒋介石知道她来台湾后,说以前政治恩怨,过去便已过去了,不必再提,知道君璧乃一个艺术家,与政治并不发生关系,况且她又是方声洞烈士的胞妹,今以华侨身分来台展画,理应表示欢迎,并予以各种方便。还让行政院院长张群负责安排妥当。实际上,方君壁来台办展,也充分说明了她的高姿态,作为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福州方氏家族的一员,对于当时特殊环境下杀死她丈夫和让自己身受三枪的蒋介石,她的表现已经充分说明了她是个坚定的爱国者。这个百分百的福州女子,在中国历史的因缘际会中,和她的家族一起留下了浓浓的一页。
  
  第八位:庐隐(1899~1934年),原名淑仪,自名黄英,笔名庐隐,闽县(今福州市区)人。福州文坛三大才女之一。
  1913年春,自名黄英,考进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民国6年夏,毕业后在北京、安徽、河南等地执教。1919年春,回京,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被推为学生会干事。同年11月,旅京闽籍学生组织福建学生联合会,黄英作为女高师代表,被选为学联副主席兼《闽潮》编辑。此后以“庐隐”为笔名,撰写短篇小说、散文、杂文和戏剧等。1921年1月,参加新文学研究会,并为会刊《小说月报》撰稿人,成为中国最早塑造系列女性形象的作家。翌年8月毕业,应聘于安徽宣城中学,发表短、中篇小说。同年,与郭梦良结婚。民国14年夏,第一部小说集《海滨故人》出版,其中《或人的悲哀》被译为德文连载。翌年春,到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写了短篇小说《时代的牺牲者》和《房东》。暑假后,携女飘泊上海。1927年,辗转北平,发表《醉后》等散文及小说、诗歌、论文,出版两部散文兼小说集《灵海潮汐》和《曼丽》。1929年春,黄英与北京大学于庚虞教授合编《华严半月刊》,发表中篇小说《归雁》、散文《夜的奇迹》等作品。又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生、诗人李唯建发表他们的68封信函,两年后结集时更名《云鸥情书集》出版,并被译为法文印行。1930年暑假,与李唯建结为伉俪,携女东渡,寓居东京郊外,完成《东京小品》11篇。1931年初,回国后到上海工部局女中任教,完成长篇小说《玫瑰的刺》和寓言体中篇《地上的乐园》。1932年初,日军进犯上海,黄英写了反映淞沪血战长篇报告文学《火焰》,发表《一个情妇的日记》等反映抗日主题的短篇小说。1933年7月,发表杂文《丁玲之死》、《监守自盗》、《代三百万灾民请愿》等针砭时弊的杂文近20篇。并自编《庐隐短篇小说选》。1934年因难产在上海去世。主要著作还有《庐隐自传》以及后人编的各类选集和《格列佛游记》等译著。
第七位:伍哲英(1884~1960年), 福州长乐县人。“中国护士之母”。
  青年时期就读于福州南台保福山女子书院,毕业后在该院任职一年,后因家贫,母亲患病无钱医治去世,遂立志学医,考入江西九江丹福德医院护士学校半工半读。1913年,赴美国彰慈浩补勤医院琼斯•霍普金斯护士学校攻读护理。1919年回国,1921年,在上海创建第一所由中国人办的中国红十字总会第一医院护士学校,伍哲英除担任校长和护理主任外,还亲自承担五门课程及实习指导。后又相继创办南洋护校、济民医院附设护校,并担任校长。后又在上海私立伯特利医院附属护校任校长。1925年和1929年曾先后代表中华护士会分别在芬兰、加拿大参加国际护士会员代表大会,并代表中国红十字会赴日本东京参加第二次远东红十字大会,当选本届大会副会长及护理委员会主席。1928年,被选为护士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她积极倡导护士学校推广普通话和学习英语。抗日战争爆发后,伍哲英带着无家可归的一批学生到上海第八伤兵医院为抗日伤病员服务,抢救了不少伤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哲英仍担任上海六所护士学校顾问。她退居二线后,仍十分关心护理事业。她为中国护士事业奋斗不息,终身未婚,被誉为“护士之母”。这位福州女子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士,中国的“南丁格尔“。
  
  第六位:林宗素(1877~1944年),原名易,闽县(今闽侯县)人。中国最早的女权运动者之一,中国最早的女记者之一,传媒先驱林白水之妹。
  1902年,随胞兄林白水赴杭州,寓居求是书院,协助创办《杭州白话报》。同年四月,应蔡元培、章太炎邀请,随兄嫂到上海。十一月间,在登贤里兴办“爱国女校”,担任该校教员。不久,蔡元培等人创立“爱国学社”,宗素兼任学社教员。1903年二月,东渡日本,参加拒俄运动。同年十一月,回到上海,在《中国白话报》任编辑主任,兼任《俄事警闻》、《警钟日报》的编务,成为上海报界著名女记者、女编辑。1905年三月,入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同年秋,革命党人黄兴在日本横滨设立制造弹药机关,宗素与秋瑾、方君瑛(排名第九的方君璧姐姐)等参加,被誉为“苏菲亚式女杰”。这个机构就是专门负责回国刺杀的。十二月十六日,宗素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不久,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愤而退学回国。辛亥革命后,一部分同盟会会员在上海组成“中国社会党”,宗素成为该党主要成员。在社会党内成立“女子参政同志会”,并任会长。1912年1月5日,代表“女子参政同志会”拜会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恳切阐述女子参政的迫切要求,得到孙中山认可。民国3年6月,应新加坡侨商黄亦舟之邀赴星洲,创办华人学校,自任校长。不久,又参与黄亦舟商业活动,成为当地富商之一。曾多次汇款资助其兄办报。1922年3月,一家回到北京。1926年8月6日,林白水被北洋军阀杀害,宗素料理完后事,回到南方定居。抗日战争期间,携家避居云南,后病逝于昆明。
第五位:方君瑛(1884~1923年),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方声洞胞姐。同盟会暗杀团主持人。
  1902年,方君瑛与其弟声涛、声洞等东渡日本留学。1906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方君瑛一生最辉煌的经历就是作为女性竟然主持同盟会专司暗杀的部门,并与曾醒、汪精卫、喻培伦、汪壁君等组成暗杀团,参与谋刺摄政王载沣(宣统父亲)。虽然刺杀载沣没有成功,但却轰动全国,对整个新亥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期间,又奔走于广州、桂林、香港之间,从事联络和秘密运送军火。武昌起义、福州光复后,回榕任福建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民国成立后,方君瑛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觉,1912年,她带上妹妹方君璧赴法国留学,攻读数学;1921年,获法国波多铎大学硕士学位,为中国留法女生第一人,遂在大学执教。后受汪精卫邀请,拟前往主持广州执信学校校务,于1922年12月回国。后因车祸后遗症,加上见社会腐败,无力挽回,时而愤慨,时而消沉,在上海寓所服下大量吗啡死亡。此女虽然刚猛,但因为专业为数学,所以名气反倒不如胞妹和林宗素、秋谨这些显学方面造诣深的女子,但作为一介女子竟然主持同盟会专司暗杀的部门,手下猛将名人如云,所以将其影响力排名第五。究其性格之刚烈,才是福州女最典型的代表。这女子的一生传奇不亚于胞妹。
第四位:李林(1917~1940年)。著名抗日女英雄,因勇猛被载入教科书。
  原籍闽侯县,幼随父亲侨居印尼,1930年回国。1935年,入北平民国学院政治系,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12月12日,为抗议蒋介石逮捕救国会“七君子”,北平市学联组织第五次大示威游行,李林担任游行队伍的旗手。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到太原参加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军政干部训练班,担任军训班临时组织“特区”宣传委员兼女兵连党支部书记。同年7月底,任雁北工委宣传委员。11月,组建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任政委。民国27年,大同日军纠集汉奸伪军攻打晋西北根据地,第八支队掩护机关、团体出城向平鲁靠拢,在撤退途中被敌人冲散。李林依靠抗日群众,顺利完成撤退任务,把队伍转移到晋西北和大同之间的洪涛山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同年7月,八支队改编为一二〇师雁北第六支队骑兵营,李林任骑兵营教导员,兼晋绥边区工委宣传委员、干训班主要负责人等职,指挥突破日军的第七次扫荡、奇袭岱岳、解救洪涛山之围等重要战役,成为驰名长城内外的抗日英雄。民国29年1月,晋绥边区第十一行政专署成立,李林任专署秘书主任。在晋西北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同年4月26日,日军对晋绥边区发起第九次扫荡。地委机关转移时,李林担任后卫。部队被日军包围,李林坚持拚杀,终因寡不敌众,于是日上午8时在朔县郭家沟窑子壮烈殉国。中央妇女委员会为李林专门发了唁电,称李林是“全国同胞所敬爱的女英雄”。此女是又一位刚烈福州女的代表。
  


作者:紫苏东鱼  回复日期:2007-11-15 21:58:00  

  回车太强了!
  十分准确滴找到了沙发的位置并稳稳坐下!


作者:野史家马甲  回复日期:2007-11-15 22:06:00  

  第三位: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州长乐。
  冰心奶奶的生平,这个地球人都知道。不过还是要提一提她在福州的故居,就是现在杨桥路边上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故居。黄花岗起义后,林家怕受株连,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所以这幢普通的房子竟成了三个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的祖居,这其中便有我们排名第二的林徽因女士。可惜的是这套大房子还是被开发商给破坏了一大半,如今只留下一小部分。即便如此,作为走出林徽因和冰心的祖居,又是千古绝唱林觉民《与妻书》的主角们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仿古建筑自然成了婚纱照拍摄的热地。
第二位:林徽因(1904~1955年),原名徽音,闽县(今福州市区)人。著名建筑家、文学家,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留下无数传奇和话题的女子。
  她的家族为中国可谓是披肝沥胆。她的人生经历实在是绚烂多姿。少时已经聪明过人,又天生丽质,让在伦敦留学的徐志摩惊为天人,冲动之下,与结发之妻离婚,转而苦追林徽因,毫无疑问,代表徐最高水平的在剑桥的爱情系列诗歌,是为林徽因而作。但这场爱情竞赛,最终胜出的是却梁启超的儿子、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1924年泰戈尔来华让作为泰翻译的林徽因大出风头,为欢迎泰戈尔而举办的由林徽因主演泰戈尔的抒情诗剧《齐德拉》,则将这幕爱情活剧推向了高潮。剧中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林徽因父亲林长民饰春神法森塔,而梁思成则作为幕后人员担任布景设计,他虽然没在舞台前出现,但在幕后,他未必就不是男一号。此剧演出让林徽因声名大噪,也将美女追逐战推向了最高潮,一时间关于谁将抱得才女美人归的话题不时见诸报端。这个题材也成了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但仅仅一个月后,林徽因就和梁思成双双赴美留学。这个新女性,在婚姻上还是选择了稳定。
  但是一切还远未结束。他们婚后,中国现代哲学和逻辑学的开山宗师金岳霖成了座上宾,三个人的人生背景很相似,所以很有共同话题。据梁思成续弦回忆,梁思成曾告诉她:“我们住在总布胡同的时间,老金就住在我们家后院,但另有旁门出入。可能是在1931年,我从宝坻调查回来,徽因见到我哭丧着脸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她和我谈话时一点不像妻子对丈夫谈话,却像个小妹妹在请哥哥拿主意。听到这事我半天说不出话,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紧紧地抓住了我,我感到血液也凝固了,连呼吸都困难。但我感谢徽因,她没有把我当一个傻丈夫,她对我是坦白和信任的。我想了一夜该怎么办。我问自己,徽因到底和我幸福还是和老金一起幸福?我把自己、老金和徽因三个人反复放在天平上衡量。我觉得尽管自己在文学艺术各方面有一定的修养,但我缺少老金那哲学家的头脑,我认为自己不如老金,于是第二天,我把想了一夜的结论告诉徽因。我说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了老金,祝愿他们永远幸福。我们都哭了。当徽因把我的话告诉老金时,老金的回答是:‘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从那次谈话以后,我再没有和徽因谈过这件事。因为我知道老金是个说到做到的人。徽因也是个诚实的人。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三个人始终是好朋友。我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难题也常去请教老金,甚至连我和徽因吵架也常要老金来‘仲裁’,因为他总是那么理性,把我们因为情绪激动而搞糊涂的问题分析得一清二楚。”
  老金的第三者终于没有当成,但至此却选择和她们夫妇成为终身邻居,不管她们到哪,只要有机会,都会选择比邻而居。甚至到了晚年,老金竟然直接搬到林徽因儿子梁从诫家里去住了。老金甚至学会了说福州话,八十年代曾有福州学者造访老金,老金一句标准的“福州人”把那人吓了一跳。最让人吃惊的是,老金就此终身未取。林徽因去世后,老金曾于某日在京置席宴请好友,到席后朋友们问是什么原因,老金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在座无不落泪。落泪既是对老金的同情,更是对一代才女在郁闷中去世的伤感。林徽因不仅参与了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还和丈夫一起成为北京规划的主要负责人。两位大师为保护北京的建筑不遗余力,然而天真的她们失败了。她们曾向罗斯福总统请求不要轰炸京都,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她们的意见;然而,当她们意图保护祖国这个没被战火摧毁的千年城墙时,她们失败了。她们的坚持还得罪了人,当时,搞了个对梁思成复古主义建筑思想的批判,吊诡的是,冲在批判第一线的居然是我们今天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名字——何祚庥,搞怪的是,他当时是个学物理的小屁孩。这样的批判造成的伤害对于一辈子心高气傲、只听到表扬声的林徽因而言是致命的,她的肺病加重了。1955年4月1日,旷世才女林徽因在当局批判丈夫的舆论中郁闷的告别了多姿多彩的人生。2001年底,北京当局对仅存一公里长、十二米高的明城墙遗址进行修复和保护,据报纸报导;“这些工程完成以后,将会成为展示北京古都风貌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标志性景观,令人振奋不已。”
 林徽因的话题说上几天都说不完.
  前面提到的林宗素女士,野史家着墨不多显然委屈她了.作为中国女权主义的先驱,她同样留下了精彩的故事.为争取女权三次大闹民国参议院则是她人生最出彩的篇章.
  辛亥革命后,一部分同盟会会员在上海组成“中国社会党”,林宗素成为该党主要成员,她极力主张女子参政,在社会党内部成立“女子参政同志会”并被推为会长。此后,她还组织“女子参政研究会”,在宗孟女校中增设“法政女学”的课程,她极力提倡改良女子教育,参与结社等政治活动。由于中国长期封建思想影响,未能取得社会舆论广泛支持,连革命党内部的多数人也不赞成女子参政。因此,当时女权斗争是在极其艰苦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林宗素深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历来是主张男女平等的,为求得孙的支持,她于民国元年(1912年)1月5日,专程由上海奔赴南京,代表“女子参政同志会”拜会孙中山,恳切地阐述女子参政的迫切要求,取得孙中山的认可与赞同,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曾先后披露于上海《民主报》、《申报》上。
    但是,在3月11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临时约法》中,却只字未提到男女平等问题。为此,林宗素与唐群英等20余名代表五次上书临时参议院,但均无结果,以致激起她们发生三次大闹参议院事件。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不久,参议院北迁。4月8日,她们在南京成立全国“女子参政同盟会”推举唐群英、张汉英为正副会长。4月24日,林宗素与唐群英、吴木兰等到上海举行秋瑾烈士追悼大会,她在会上提倡以秋瑾为榜样,鼓励妇女们为国家振兴、为取得男女平等权利而战斗。此后,她又在上海成立“男女平权维持会”,为妇女的彻底解放进行不懈斗争。
  她曾多次汇款给国内哥哥林白水,资助其独立办报。由于林白水经济上有了MM的支持,更是成立独立的报人,深刻尖辣的文笔不断挑战强权者的神经.这一点比起用了无数笔名的鲁迅来讲,林白水的勇气显然更让人欣赏.
  作为一个福州女子,在女子地位相对较高的地区,又处在当时思想最先进的地区,诞生一个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实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一位:叶群(1917~1971年),原名宜敬,叶瑾,闽侯县沪屿乡叶厝村(今属闽侯青口镇)人。继慈禧、江青后最有权势的中国女人。从登上权力中心起就话题不断的政坛八卦女王,关于她的八卦旧闻从来没有降温过。
  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去延安。抗日战争后期,与林彪结婚,追随林彪参加解放战争。1955年,授解放军大校军衔。1967年后,历任“全军文化革命小组”成员、副组长,林彪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1969年4月,九大以后,任中央委员会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办事组主任等要职。1970年,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伙同林彪等人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阴谋败露后,指使其子林立果组织制定武装政变计划——“571工程纪要”。1971年9月,与林彪合谋,图谋发动武装政变。阴谋败露,于9月13日随同林彪驾机叛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
  关于叶群,现在人们最热衷的是她的私生活。她的对手和好事者留给人们的是她和黄永胜以及秘书甚至书法老师等等的暧昧话题。这些八卦是否捏造不是本文的重点,因为本文的中心是影响力排名。不过正因为本文的中心是影响力,才不得不说说叶群的私生活。正是叶群的私生活问题,直接导致了文革的正式爆发。——看清楚了,是叶群的私生活问题而不是那个姚文远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直接导致了文革的正式爆发。
众所周知,文革的正式爆发是通过〈五.一六通知〉,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发出这个通知的这场中央会议,最主要的批判对象是陆定一,陆定一倒霉就倒霉在她老婆严慰冰几年来不间断侮辱叶群的匿名信身上。严慰冰和叶群从延安时代就相识,那时两人关系就不好。据叶群的对手们的回忆,不外乎叶群从延安时代就如何飞扬跋扈,而严氏又如何的正义凛然看不惯她,矛盾就此积下。但从叶群站在周恩来、邓颖超中间那张非常阳光的笑脸以及周氏夫妇亲切的笑脸来看,叶当时应该在延安非常受欢迎。据有关人事回忆叶群很爱笑,而且大大咧咧,小女孩还招人喜欢,这是典型的福州女子性格了。这样的回忆应该是可信的,这女孩要不可爱,以林彪当时的风头和眼光也不会选择他了。
慰冰的匿名信主要内容:一是说,叶群在与林彪结婚前已经不是处女; 二是说,叶群是个假党员。信多是用明信片方式寄的,内容经手人都可以看得到。该信除了侮辱叶群本人,更糟糕的地方是故意栽赃给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据王光美回忆:“她在有的匿名信上署名‘王光’,信里说‘咱俩是同学,谁也知道谁’,还把发信地址故意写作‘按院胡同’。按院胡同是我母亲办的洁如托儿所的地址。这不是有意让人以为写信人是王光美吗?我原先完全蒙在鼓里,好几年都不知道,一直到破案,才大吃一惊。”还有更夸张的,据刘少奇儿子刘源回忆:“还有的信署名‘黄玫’。南方人黄、王的读音不分,也是有意让人往王光美身上联想。匿名信还挑拨叶群和女儿豆豆的关系,说豆豆不是叶群亲生的。这也罢了,可是在给豆豆的匿名信里竟说:你没发现你和刘家的平平长得特别像吗?弄得豆豆疑神疑鬼,常往我们家跑,看平平的长相,还抱着平平哭,闹自杀。”为了能确保林彪能够看到明信片,严甚至将这样的信寄到上海曹荻秋那里。基本上林彪走到哪里,这些明信片就到那里。这些明信片伴随林彪夫妇多年,却无法破案,能够如此确切知道林彪夫妇行踪,说明此人定是中央人士圈子的人。但几年过去了,却一直揭不开这个谜。(转至福建论坛)
发表于 2007-11-27 11: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还是我的母亲比较伟大点``
发表于 2007-11-27 12: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敬礼
发表于 2007-11-27 14: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汗,这个偶最早在天涯上看到
是直播贴
一直等不到第一名
居然在这找到了
多谢
不过这个作者有时言论比较偏激
发表于 2007-11-27 16: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原来林彪老婆叶群是福州地区的
发表于 2007-11-27 20: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女同胞们 闯天下不容易啊
向他们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