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世界怕美国,美国怕长乐---长乐居民不再向往美国?

[复制链接]
查看: 7587|回复: 10
发表于 2007-11-23 22: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纽约时报9月7日发自福建长乐的报导说,10 年前「金色冒险号」货轮在纽约皇后区海域搁浅事件,凸显了福建省长乐县偷渡客热中偷渡来美现象。当时船上满载 286 名偷渡客,大多来自有「偷渡之乡」称号的福建长乐,其中有 10 名偷渡者落水死亡,成为轰动一时的国际新闻。  
    事过境迁,纽约时报的报导说,美国对很多中国人的诱惑力正在减退,越来越多的福建人不再想偷渡到美国。目前福建的偷渡潮已在放缓,许多人已明显不再像以前那样迫切要冒险偷渡出国,这种心态还是第一次。  

 世界周刊针对上述报导,访问了美国长乐公会和近 20 位在美从事各行业的较具代表性的长乐人,他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包括旅美长乐人的「美丽与哀愁」、艰辛的打工生活、成功的快乐;何为「长乐精神」?长乐人的特质是什么?他们为何不惜花费 6 万美元钜款偷渡来美?  

 最新统计在美的长乐乡亲人数高达 20 万,每年仅是从合法途径就至少汇款三亿美元返乡资助家人生活。为何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危险的地方,他们就越往那里讨生活?为何长乐人自称是「华埠经济消费的重要支柱」?他们未来计划是「落地生根」还是「叶落归根」?他们为何断言「金色冒险号」的悲剧不会重演,却预言长乐人将继续以各种途径络绎不绝於来美之途......  

20万长乐人 互助又团结  
 1998年在纽约注册成立的美国长乐公会,虽然是华埠社区新兴社团,但因「人多势众」,并且拧成一股绳互助友爱,凸显团结的力量,短短几年迅速崛起,成为在美福建侨团中最具影响力的侨团之一。  

 长乐公会主席石水妹在接受访问时指出,在美的福建长乐人究竟有多少?以前一直众说纷纭,由於很多人是非法移民,若在美进行统计,很难得出确切人数。直到最近长乐市侨务办公室,发动人手在全县挨家逐户进行海外人口普查,得出约有 20 万人侨居美国的数字,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大纽约地区,包括纽约附近的康州、新泽西州及费城等。  

 在偷渡成风的福建,过去流传一句话:「台湾怕平潭,日本怕福清,美国怕亭江,英国怕长乐,全世界怕福建。」意谓平潭人偷渡的目标是台湾;福清人偷渡的目标是日本;亭江人偷渡的目标是美国;长乐人偷渡的目标是英国。但曾几何时,时移势易,目前在福建最新流传的一句话是:「世界怕美国,美国怕长乐。」因为英国早已不是长乐人偷渡的「最爱」。  

 一位目前正在美国的长乐前外事办负责人指出,美国是全世界最多长乐人的地方,在英国的长乐人估计不超过 5000人,与美国的20万长乐人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长乐公会多位创会元老、骨干成员异口同声表示,纽约时报报导长乐居民不再向往美国,偷渡热潮已退,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当初我们的偷渡,哪来今天长乐的繁荣!」  

 纽约时报指出,长乐的发展是促使人们改变偷渡观念的重要因素。几年前,拥有 65 万人口的长乐县城简直破烂不堪,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但现在,长乐到处是拔地而起的高层公寓、时髦的商店和一条新的大马路。  

 石水妹等人自豪表示,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改变,有旅美长乐人一份汗水和功劳,所谓前人种树,后人遮荫。没有他们的美金外汇,长乐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根据长乐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每年收到的美国汇款不少於三亿美元。长乐公会常务副主席高柱指出,这还不包括通过地下钱庄、黑市兑换或亲友回乡探亲等各种途径带回的款项,他估计,其余途径带回长乐的款项,应是正常汇款的数倍。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长乐别称吴航,因三国时东吴孙浩在此地屯兵造船得名,历代人才辈出,唐宋以来出过陈诚之等九位状元,以及近、现代文坛泰斗郑振铎和冰心等。长乐位於福建福州沿海、闽江口南岸,与台湾隔海相望,相距仅 140 海里,地域面积 658 平方公里,人口约 68 万,现辖 16 镇两个乡,1994 年长乐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县升级为市,但仍属福州市管辖。  

 长乐公会创会主席陈 (人弟)等人表示,长乐人具备勤劳、吃苦、俭朴、善良的天性和冒险犯难、英勇顽强的精神,无论在任何环境都能迅速站稳脚跟,打开局面。但由於近年长乐籍一些不肖子弟的劣行,经过一些报章片面报导,「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造成外界对长乐人的负面印象,「以为长乐人大都是作奸犯科之徒」,但这不代表真正的长乐人,在美的长乐人大多是脚踏实地、刻苦耐劳、辛勤工作的一群。高柱说:「我们以身为长乐人为荣。我无论走到那里,都大声说我是长乐人!」  

 现在华府经营餐饮业的长乐公会骨干陈荣华指出,长乐人文荟萃,素有「海滨邹鲁」之称,长乐人「富有理想,勇於拚搏」,但在美国华人社区,有些人对长乐人有某种偏见和歧视。他不否认在美国数以万计的长乐乡亲中,难免有害群之马,「有那么极少数人不务正业,逍遥浪荡,鱼肉乡里,横行一方,搞绑架、抢劫、勒索、凶杀等,使华人社区一度笼罩在恐怖阴影中,这一小撮败类毁坏了长乐人的声誉,使许多无辜的乡亲蒙受其冤」。  

 陈荣华引用长乐一句俗话说:五指伸出有长短。好比一片森林,既有参天大树,也有枯枝败叶。但长乐人的形象却因此被扭曲,提起长乐人,就联想起偷渡,「如谈虎色变,长乐人真是这般无赖、野蛮、可憎、可怕吗?」  

 他理直气壮地说,其实偷渡并非长乐人发明,更不是长乐人的专利,第一代移民大多是循非法途径而来,闯关的、跳船的、跳飞机的,或持合法签证入境逾期不归的,都是非法的,「甚至连那些白人、黑人的祖先,大多也是从外国进入美国。美国本来就是移民国家,没有外国移民的难苦劳动,哪有今日发达的美国?」  


从负数开始到零的突破  
 陈荣华说,偷渡是十分艰辛的旅程,需要胆略和勇气,要随时准备被抓受辱、挨打以致付出生命代价,有人偷渡不成弄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即使侥幸成功,摆在眼前的事实往往令人失望,有人来美前对实际情况不了解,来美后才发现昔日想像中的天堂如泡影尽数破灭,不禁萌生「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悔意。回家吧,背著数万美元的债务,有何颜面再见父老乡亲;认命吧,在餐馆、衣厂拚命干活,从此踏上不归路,尝尽人世间的甜酸苦辣,个中滋味非亲身经历者难以想像。  

 为了还清「猪仔债」,偷渡客不得不忍辱负重,在乡亲开的餐馆、衣厂和建筑工地等,起早摸黑拚命干活,天天如此,拿到工资就往家里汇款及还债,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全然不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压力不言而喻,此时此刻,他们才深切体会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在水深火热」、「挣扎在无底深渊」的真实含义。  

 陈荣华形容,如果说初抵异邦,入乡随俗从零开始,那么长乐人则是从负数开始,他们身负繁重的债务,尤如在地平线下挣扎,在急流中逆水行舟,需花多年时间埋头苦干,才能还清欠的一屁股偷渡债,那时才是零的突破。  

 从福建偷渡抵美的费用,已从八○年代的二、三万美元,增加到目前的六、七万美元。外界许多人一直不理解,有这么一大笔钱,为什么还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偷渡?以在福建一个普通工人每月仅挣 40 美元的工资来说,六万美元相等於一个工人 125 年的薪水总和,而且,以当地的生活水准,六万美元约折合人民币 50 万元,在大陆可以生活得很好了,为何他们还要不惜举债偷渡来美?

人来钱就有否则无分文  
 石水妹对此问题回答得很乾脆:「人来钱有;人不来,一分钱也没有。」高柱解释,其实偷渡者的费用大多不是自己的,一般是从亲戚朋友处帮忙筹措,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海外亲友的借贷;也有的是讲好偷渡成功后,由海外亲友把费用付给蛇头「赎人」,再打工赚钱还债。但如果人留在家乡不来美,即使再穷也没有人愿意借钱。一旦决定来美,亲友们就会纷纷解囊相助,大家凑个三、五千美元就解决不少问题,其余部分再借高利货。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认为帮助「后来者」义不容辞,而且深知欠债人来美后,一般捱个三、四年,很快就会还清借款。  

 高柱说,长乐自古就有出门闯天下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盘根错节的海外关系,互相之间寻求一些帮助并不困难。以他本人来说,1985 年通过「跳机」来美,18 年来他先后帮助过十多位亲友来美,他自己也先后把父亲、妻子、儿女一大家人接来美国团聚,儿子在美取得药剂师资格,目前在纽约皇后区开设药房,大女儿在佛州开餐馆,小女儿念大学。  

 那么,美国近年经济不景,九一一后更是收缩移民政策,这么多的长乐人偷渡来美,没有合法身分,如何找工作讨生活?对此,长乐公会一众干部,都认为对长乐人来说,这不是问题的问题。  

 原来,旅美长乐人重乡情,团结互助,先来的人创业有成,大多愿意聘请没有身分的同乡工作,而受雇者亦知恩图报,勤奋工作,这就形成了一个互惠双赢的供求纽带关系。所以高柱斩钉截铁地说: 「在美国只有懒惰的长乐人,没有找不到工作的长乐人。」甚至他的许多老乡开设的餐馆,经常出现急需人手却请不到人的情况。

偷渡客之乡蛇头非贬词  

 外界用来形容偷渡组织者的贬义词「蛇头」,在偷渡客的故乡长乐并没有贬义。数年前英国多佛港,曾在冷冻卡车货柜中发现 58 名福建偷渡者的尸体,其中大部分为长乐人。尽管遇难的偷渡客家人非常悲痛,其他人却把冒险和死亡看作预料中的事情。他们甚至认为,相对长乐 20 万成功的偷渡客来说,死亡的人简直不成比例。这也是造成偷渡者前仆后继的原因之一。  

 研究中国大陆偷渡现象的加州州立大学圣玛科斯分校副教授张晓东指出,在福建省长乐、连江和福州市一带,是偷渡人口的大本营,而偷渡人口以年轻男子居多,造成当地的青壮年男子少,老人、妇女和小孩多的「三多一少」现象。  

 张晓东说,虽然六万美元偷渡费不是个小数目,但大部分偷渡客不会赖帐,一来是中国人讲究信用;二来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很多偷渡客在国内都有家人,也不愿连累亲友。在大部分偷渡案件中,蛇头与偷渡客各取所需,最后双方都以皆大欢喜收场。  

 他说,一旦偷渡成功,偷渡客对蛇头「感激」都来不及,很少会与蛇头发生争执。其实蛇头也不傻,他们通常先过滤偷渡客,确定偷渡客有能力偿还偷渡费才「接案」,毕竟这是「高风险行业」。

从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  

 长乐公会的骨干成员,都是在美奋斗多年事业有成人士。他们不讳言,即使年老了也没有计划「叶落归根」,因已习惯及适应美国生活,他们也没有听说周围的亲友想回长乐定居的。郑允邦表示,即使有心想回去终老天年,也不再习惯老家潮湿炎热的气候和生活环境了,他本人特别喜欢纽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他说,老一辈华裔移民追求叶落归根,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他认识的一位老年人,就害怕回大陆,因在美国他申请到老人医疗补助,不但看病吃药不要钱,每周还定期有专人上门照顾,大陆没钱不但不给看病,有钱看病还要给医师和护士送红包。  

 郑允邦的四名子女在美各有所成。他说目前在大陆读书不容易,美国为少数族裔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只要学业成绩优秀,就不怕念不到好大学,但在大陆,读书要走后门,靠人事关系。  

 郑允邦等人均认为,在美生活时间越久的人,就越会喜欢美国,反而新来的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甚至产生不如归去的念头,但真正付诸实际行动的人少之又少。  

 高柱也以自身经历表示,最初抵美的几年,他非常排斥美国,一直不肯学英文,也不愿融入美国社会,经常有想回去的冲动。从事建筑工程的他,为此一度回大陆投资,以便为回去定居作准备。后来,他渐渐发现美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我不是不爱自己的母国,但我的确越来越热爱美国。」  

 高柱认为,中国开放门户让人民以各种方式移居海外,「有百利而无一害」。许多人通过合法和非法途径移民外国,可以缓解中国两大问题:即降低人口增长和收到大笔外汇。以旅美长乐人来说,他们在美结婚生子,为了生活打拚,不得不将小孩送回家乡给父母照顾,如此不但增进祖孙感情,也可让小孩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和学中文。孩子在美的父母,由於将孩子送回老家托养,也会寄更多的钱回大陆。  1971 年「跳船」来美的石水妹说,早年来美的长乐人,绝大部分都在美国社会的最底层挣扎求存,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开店,吃的苦比今天新来的人多得多,第一天抵美时,「今晚我睡在那里?」,那种旁惶凄凉,至今记忆犹新。  

 石水妹当年在西餐馆做厨师,逐渐熬到自己开中餐馆,为几十位长乐乡亲创造就业机会,如今是一位事业有成的餐饮业者。  

 陈 (人弟)说,长乐人人情味浓,喜欢照顾同乡,像石水妹这样一个个滚雪球似的帮助乡亲安居乐业者不乏其人。他认为,长乐人在美落地生根,既享受权利,也要尽义务。希望公会在这方面加强对新一代移民的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美国,学习美国好的一面。  

 陈 (人弟)说,自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新一代移民与他们这一代当年为了生计出走他乡的动机不大相同,现在的人来美,是为了求得更大发展空间,赚更多的钱,并希望下一代有多一点选择空间,但新一代移民不及老一辈移民较肯吃苦。许多人初抵美国,发现现实生活与理想有很大差距,难免产生「美国有什么好?」的念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以陈 (人弟)来说,当初来美,为了创业,在人们对纽约哈林区尚谈哈林色变的年代,他身入「险地」开设中餐馆,「那时每天都听到枪声」,可以说是「在枪口下讨生活」,但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容易赚钱。  

 1987年,陈 (人弟)将餐馆开到治安不靖的布朗士地区,结果有天餐馆被非裔打了八枪,其中一枪,洞穿防弹玻璃嵌入炉灶内,幸亏有惊无险,无人受伤。「那一次,我倒是有点害怕了。」长乐人就是抱著这种冒险犯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才能在短短时间内迅速站稳脚跟,开创新局。  

 尽管美国在九一一后收缩移民政策,但由於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对移民不管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都有一种包容心;而且美国政府在制定移民政策时存在不少漏洞,美国也是全世界户籍管理最宽松的国家,美国没有户口制度,也没有全国统一的身分证。在美国,可以随意转换工作、搬迁住所。这些都是吸引偷渡者如潮水般从世界各个角落涌向美国的原因。  

 在美长乐人创业有成,自成一体,衍生出互相关联、同荣同枯的各行各业,形成在美华人独特的社区生活型态。他们采取各个相关行业产、供、销一条龙作业的模式,「肥水不入外人田」,各种生意都关照自家人。在美国近年裁员失业风四起、人人自危的情况下,偷渡来美的长乐人却不愁失业没饭吃,这就为他们提供了生存及发展的空间。  

 陈 (人弟)等人认为,1993 年「金色冒险号」的悲剧不会重演,「投奔怒海」将成历史陈迹,但今后偷渡将可能是「零风险」,不管有钱没钱,人们仍会源源不断来美,只是选择的途径更安全可靠,甚至持著合法证件,以商务考察或旅游探亲等各种名义进入美国。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 收起 理由
福建一家亲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1-23 23: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南充来自: 中国四川南充
他说,老一辈华裔移民追求叶落归根,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他认识的一位老年人,就害怕回大陆,因在美国他申请到老人医疗补助,不但看病吃药不要钱,每周还定期有专人上门照顾,大陆没钱不但不给看病,有钱看病还要给医师和护士送红包。

郑允邦的四名子女在美各有所成。他说目前在大陆读书不容易,美国为少数族裔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只要学业成绩优秀,就不怕念不到好大学,但在大陆,读书要走后门,靠人事关系。


这些就是差距啊!!!!!!!:lol
发表于 2007-11-23 23: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美金贬值了~:lol
发表于 2007-11-25 00: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美元贬值并不代表什么,毕竟在发达国家纳税健全,交上去的钱知道未来能回报,在中国到底做啥了想问还得低声下气,而且还问不到,过去想偷渡出去是穷怕了,现在不想是因为家族里亲戚间都富足了,不想遭那份罪。社会福利与奢华生活不能划等号,起码在长乐一些大富人想法里不能。
发表于 2007-11-25 12: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好贴,刚刚上网研究了一下跳机和跳船,原来这两个词的意思差好多。
发表于 2007-12-1 14: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呵呵,,,好帖。
发表于 2007-12-26 04: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瑞士来自: 瑞士
感动。。。明天会更好,希望在欧洲也有这样的长乐团体出现/
发表于 2008-1-20 00: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美国是有钱人读书要钱的看病有钱的,穷人没钱的看病不要钱读书不要钱,美国对小孩老人是全世界最好的,不过刚出来没适应的确很苦
发表于 2008-1-20 10: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是呀,美国不在吃香,现在很多美国侨胞都回来创业了
发表于 2008-1-20 11: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来自: 加拿大
原帖由 新人小猪 于 2008-1-20 00:17 发表
美国是有钱人读书要钱的看病有钱的,穷人没钱的看病不要钱读书不要钱,美国对小孩老人是全世界最好的,不过刚出来没适应的确很苦


加拿大的福利比美国还要好.   加拿大万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