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拗九”的传说

[复制链接]
查看: 3622|回复: 3
发表于 2012-2-23 21: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正月廿九日,是我们福州地区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送穷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送回娘家,孝敬父母;特别是娘家的长辈中,有岁数逢九的,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还要送太平面、蛋、猪蹄等,称之为“送九”。其他人有岁数逢九的,也像过生日一样,都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如今“拗九节”已演绎成了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究其来历却有个传说:
  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福州语系中“九”与“垢”谐音)看守认为这粥很脏,就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另说源出送穷,明代学者谢肇氵制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清代学者多赞成此说,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诗:“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发表于 2012-2-23 22: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今年逢9
发表于 2012-2-24 17: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尊重老人,从你我做起
发表于 2012-4-15 12: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清远来自: 中国广东清远
谢谢,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