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竞猜:大山深处,是谁升起这一面鲜红的国旗?(答案已揭晓)

  [复制链接]
查看: 16647|回复: 73
发表于 2011-12-6 11: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
本帖最后由 11111 于 2011-12-10 23:41 编辑


这一面崭新的国旗升起于崇山峻岭间一栋小屋屋顶上,在冬日午后的阳光下,在山间凛冽的寒风中猎猎飘扬。

你猜猜看:在物欲横流、拜金为上的长乐,还有谁会如此虔诚地将共和国的尊严与自豪,升起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小山村——高浮潭?!

国旗的背后又有怎样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进山的脚步,欣赏着长乐山间的一路风景,慢慢走向国旗的主人,挖掘一段尘封已久的极不平凡的往事,感知国旗主人的一片赤子情怀,探寻也许出你意料之外的问题答案。

评分

参与人数 6经验 +230 收起 理由
pan3 + 50
雨禾 + 50 很给力!
文心雕龙 + 30
妹特思棒威 + 50 很给力!
林郎 + 3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
本帖最后由 11111 于 2011-12-6 22:40 编辑


难得一个暖暖的冬日。


天,瓦蓝高远;树,浮青叠翠。

翻越第一重山,暂离喧扰尘污的闹市,仿佛进入天然的氧吧。

无边舒快一下子包裹住全身,令人心怡。

这是山间简易公路——里金线(里仁至金钟湖)的一段,也是我进山的主要路线。


路边崖壁高处,有一株高高的苦楝树退尽了黄叶,枝柯纵横地突兀着,预告着岁序如流已阑珊。

蓦然间,想起一句有点悲情的古诗:乡关千里暮,岁序四时阑。


空山静谧,甚至闻不到一声鸟啼。

只有一山融融的冬阳。



在山道上,恰逢一对身子看似极硬朗的老夫妇挑着担子,从山下相携而至。

老人告诉我:他们是闽清池园人,租住在对面这个叫“石门里”的小山村里。平时种点菜蔬,闲时采些竹笋等山货到城里出售。过得清闲自在。

我忽然羡慕起他们来:这样的晚年生活,何尝又不是一种极致的幸福!



山里的日子也不是绝对的宁静。山下人大选举的“热风”,也无孔不入地吹进了这一方桃花源里来。

仅存二十多个老少生活的石门里自然村村口,也扯起了又长又红的选举横幅。



在村中这棵大榕树下,张贴着一张大大的红底黄字的候选人公告。

三个还是两个候选人,我匆匆一眼瞥过,大体记住了其中一位基本信息:女,50多岁,筹岐村人氏,家务。

民主政治的阳光已普惠至最底层的子民了!

可歌可舞兮,且喜且贺乎?


政治似乎无法唤起山民“当家作主人”的兴趣。

他们眼下最享受的,是坐在家门口小椅子上,晒着冬阳,慵懒于大自然暖乎乎的恩惠。


石燕小学早已停办多年。

人去校空的围墙上,有一幅“和谐社会”的主流大标语。

正午阳光朗照,在蓝天翠树映衬之下,红底刺目,白字晃眼,似乎多了一种无声的喧嚣。


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是我心底的响往。

可是,俗缘未了,尘世难离。想归来,做归做。

我自知是根本无法做一个归隐山林的高人。

无力亲为,只能坐观,徒有一份“羡渔情”呀。



所幸的是,蓝天纤尘不染,绿树青翠欲滴,引领我走向一路的好风景;

如此,也能暂且忘却曾经的滚滚红尘,庆幸浮生又多了半日的闲逸。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收起 理由
美猴王 + 3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
本帖最后由 11111 于 2011-12-7 14:08 编辑



天台山村历史并不长,以山名为村名。

民国五年(1916年),马尾亭头村富商李忠叶携家眷来到天台山办林果场。1948年李去台湾,留下家眷五人在此落户,加上林果场工人,便形成了这个山间小聚落。

如今天台山人,有的迁回亭头,有的搬至长乐市区。只留下两列砖土木结构的排厝,一列已墙颓梁摧破旧不堪,一列被耕山人租用修葺一新。


燕洋旧称“燕洋境”,原是闽县旧辖地,1934年才划归长乐。

发源于高浮潭的大王溪从村前潺潺而过。旧时,长乐与闽县以溪为界,溪北为闽县,溪南属长乐。


转过这间小庙,豁然开朗,一块数百顷大小的山间盆地突然出现在眼前。






土地平旷,阡陌交通,有三两个山外驴友穿行其间。


天,更高更蓝了。


风,明显地猛烈了,有一种彻骨的寒意。

山里山外,气温至少有三四度之差。


在张朱村的村道上,只遇到两个晒太阳的山民。

他们说,绝大多数村民都搬到山外住了。




有一条花狗迎面向我跑来,一直冲着我猛摇尾巴,极其友好。

可能它也太寂寞,也可能它太单纯,对我这样偶尔到访的山外来客,也没有丝毫的敌意和戒心。

傍晚回程又路过此地,它又跟着我,一直送我到村庄外。

在山外或城里,心与心之间总一种无形的隔膜,人与动物之间更有一种相互的戒备。

越来越发达的物质文明,是一种进步呢,还是一种退化?



龟七村同样也是萧疏的。
陋巷里荒草没膝,难得有熟悉的足音再响起。





虽是人去了,但旧屋还在。

即使在城里或国外结了婚,终还是要回山里,把鲜红的喜联贴在旧家的门楣上。

家山旧梦是永不褪色的记忆。



很多房屋就这样空置着,门上的锁头早也锈迹斑斑。


一任风吹雨打,一任蒿棘上墙头。


有一栋建于1967年砖石小楼。

听山民讲,它的旧日主人非常节俭,靠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财力才建造起来的。

如今外表依然很别致,但透过殘损的窗棂,可以看到屋外的青空,屋面已塌了一大半。

“不过,早已移居香港的后人,每年还是会回来一两次看看老屋,但不知为何没有加以修缮。”说话的山民有点儿遗憾。



村头,有一棵奇异的树,在冬日还是一树的红红艳艳。

你千万别以为这是花满枝头,其实这是满树的累累红果。

有一位上年纪的老者告诉我:他儿时树就这么高大了,后来树势衰弱,慢慢少花少果了。这几年,村民给它砌了花台,施了肥,它又恢复了元气。


它叶极少,果极多。

果实如珍珠大小,一长串一长串的挂满树冠,数不胜数,殷红若玛瑙珊瑚,煞是好看。

不知它点缀过多少思乡人的梦境。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收起 理由
美猴王 + 3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
本帖最后由 11111 于 2011-12-7 19:22 编辑


龟七村周边有连片的高山茶园。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这儿海拔高,喇叭样的山谷直抵闽江口,吐纳海上紫气,因而常年云封雾锁,具有出产高山云雾茶的绝佳天然条件。

十数年前,有一位至亲收到龟七朋友托人捎下山的一包茶叶。品之,惊呼“旷世佳茗也”。

那时,我特意驱车到访过此地,山间茶树多呈半野生状态,零落生长于草地林木之间,每一株都高过人头。

有山民介绍,这些茶树大多是五八年办林场时种植留下的。

当时,社会上品茗之风并不盛行,茶也不太值钱,因而就荒废了。

如今,喝茶成时尚,名茶更是身价不菲,这里茶园也管理得相当不错了。



茶园下临一条大山谷,顺山谷而下,就到了闽江口的浮岐村。


在山谷之上,面海远眺,隐约可见海上的琅岐岛。

长乐有一句老话,叫“长乐头,闽县尾”。想来,说的就是此地。



山谷之右,旧时属长乐。


这就是“长乐头”——龟七村。



山谷之左,是旧闽县管辖。


这是“闽县尾”——闽县村。

闽县坐落于一座分水岭上。

往西南而流者,叫“大王溪”,至五竹桥汇入下洞江;朝东北再折北而流的,不知其溪名,在山下浮岐村附近流入闽江。



闽县与龟七同出一枝,村民皆卢姓。


闽县是由龟七迁衍而来的,两村只隔百步之遥,旧时却分属两县,也算是历史趣话了。



如果你认为,山里一定都是旧房破屋的话,那只能说你是过去固化的思维在作祟。

富裕起来的长乐人已把如此豪华别墅建到山里来了。

转过闽县村后一个小山包,眼前一亮,惊见此豪宅。

山寨一下杜少陵的话,就是“眼前突兀见此屋”。


山民告诉我,这别墅耗资愈百万,主人是长乐古槐人氏。

如此在僻远山间散去千金起华构者,想来必是非富即贵,且是有一定风雅的生活格调。

对于如我这样好食人间烟火,又欲坐享山野之趣的幻想者而言,此屋足以羡煞吾辈之一生也。钱哪,真是实现梦想的好东东。

即近观之,又见高墙森森,屋上屋下墙里墙外探头密布,一副戒备森严的样子。

我想:真让我坐拥此屋的话,睡在其中,也不一定很安稳很踏实。惯于自由散淡的我,也许不啻于一只金丝鸟笼。

我想起多年前漫游日本长野大山时,见到散落翠谷枫林深处朴素的度假小木屋,也许它们更适合于我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收起 理由
美猴王 + 3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
本帖最后由 11111 于 2011-12-12 08:54 编辑


长长的山道斗折蛇行于山脊之上,联缀着闽县村与高浮潭村。


这也是山顶台地,坡度平缓,视野开阔。东北望岛翠海蓝,西南则可极目吴航。

惠风自东海徐徐而来,清泉在石间潺潺而流。

筹峰积雪冬可赏,满山满谷匝地的绿阴暑来定然不必张盖。

如此好风好水,当然引人觊觎,山民说不少山外有钱人已打算在此修造别墅。

森林间,草甸处,或大或小新挖的地基,红红黄黄的,像刚剥去皮肤的新伤痕,在夕阳下格外刺眼。



这处山梁,也是旧时闽县与长乐县交界处的分水岭,泉脉暗伏,有一个叫“地一”品牌的矿泉水水源地就设于此。

我傍晚到高浮潭村里,看到山民在露天支一口大铁锅,煮着大块大块的蕃薯,准备酿造“蕃薯烧”。

村人自豪地说,山里水质绝佳,“蕃薯烧”风味独特,有别于其他村庄。

这话我相信——好山好水出佳酿。

史上一个大酒鬼也说过类似的话:“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高浮潭村北山头有一片高大的古木,遮挡着北来的烈风,庇护着小小的山村。


山民说:村庄陈姓,祖上迁自筹峰山下的名村——岭南。如今,常住人口只有七八个了。

村舍大多破旧,甚至倒塌,但村头的一间小庙却修葺如新。

只要庙里香火不灭,族系的根脉还是会一直延续下去。



山道尽处,一扇柴门半掩。

竹树环合,一座小砖楼掩映其间。

天蓝蓝,山青青,一面鲜艳的红旗高高飘扬在屋顶之上,格外醒目。

数声犬吠过后,从坡上透过竹篁下望,正见主人仰脸笑盈盈地对我招手:“来山里玩的呀,下来坐坐!”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来自: 中国福建三明
本帖最后由 11111 于 2011-12-10 23:27 编辑

难却主人盛情,下行十数级石阶,来到主人小楼前。

这里住着一对鬓发染霜的夫妇,他们极热情地招呼、让座、递烟。

山里人特有的纯朴与善良一下子感染了我。

夫妻俩的言谈举止,弥漫着一见如故的亲和。

脉脉斜晖里,坐在一张旧八仙桌前,与这位和蔼的61岁男主人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

我把话题引到了他屋顶的那面崭新的国旗上。


走过不少城市和乡村,极少看到在平常日子有国人会在自家房顶上插一面国旗的。

说实话,我很好奇。我问:您对国旗好像有特殊感情?

男主人用一只手轻轻按着胸口,说:祖国在我心中。

这句话,如果出自一个官员与党棍们嘴里,不管是真心还是做作,我一点也不会惊讶。此时,出自大山深处一位上了年纪的山民口中,的确出我意料之外。我没有理由不相信他对国家的忠诚。

男主人又补了一句:我参加过西沙海战。

闻罢,我立即起身致意,并征得老兵的同意拍下这张照片,以表达对这位征战老兵深深的敬重。

那场震惊中外的战役,距今快四十个年头了,但岁月的风烟掩不住他心中那段峥嵘往事——

老兵说:1974年1月19日,我们海军与南越打了一战,击沉敌舰护卫舰一艘击伤驱逐舰三艘。之后,我所在的海军陆战队机动排奉命进驻永兴岛与敌人对峙。当时,岛上天气极其炎热条件非常恶劣,没有淡水,只能靠补给船不定期补给;没有青菜,只能从大陆运些黄土种一点点;没有房子住,就用椰树叶来搭窝棚;特别是台风天气,缺粮缺菜缺水,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补给得上……

老兵自豪而又点伤感地告诉我:直接参加西沙群岛保卫战的长乐人,连我只有三个。可惜,其中一个霞州村的战友已过世了,只剩两人了。不过,趁现在走得动,各地活着的老战友还会时不时回老部队聚一聚。战场战友亲过兄弟哪。

老兵退伍后回到深山的高浮潭村,过起了清贫的农家日子。1993年去德国谋生,直到2006年才回国。他说:官员、政 府并不等于国家和祖国。在国外那是多么想念自己的祖国啊,多么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是没有去过国外生活过的人所无法理解的。

老兵的话引发我深深的共鸣,他不知道我也曾多年负笈异域羁旅天涯。

致敬:老兵不老,祖国永在心中!!!

归国后,老兵在城里买了公寓,子女也都各有事业家庭了,按理说可以在城里怡养天年了。

但他还是迷恋山里清静的生活,老夫妇回到高浮潭,养鸡养鸭养山羊。偶尔,也有山外客人特地来这里品尝农家土菜味,也可挣点贴补家用。

谈话间歇,老兵嫂子爱怜地看看丈夫,笑骂道:他就是闲不住,在山里一天也是忙到晚不肯歇。

我知道,这是一对情深的多年伉俪,相濡以沫着平淡隐逸的山中岁月。

夫妻之道至此,夫复何求?


夕阳坠山,不得不告辞老兵夫妇。


老兵问我是不是徒步下山。我说,是。

他极诚恳地挽留我再坐一会儿,说:等一会儿他表弟开车进山送东西来,让我搭顺风车下山。

我谢绝了他的好意,因为我不想错过山间夜晚的良辰美景,这是进山驴友常有意无意略过的另一番景致呀。


归途路过龟七村里,天色已暗。半轮山月,清冷地挂在萧疏的林梢之上。

初九夜,月色淡淡。朦胧蜿蜒的山道上,只有我清晰而又孤单的足音,还在月下匆匆的身影。

此时,触景而想起李白名作——《静夜思》。有人考证说,原作应为“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我认为甚有道理,“山月”比之“明月”, 突出了荒凉偏僻之所在,更能烘托出诗人寂寥孤独的心境。

想着想着,竟默诵起多年前自己的一首旧作——

异国的酒杯
浸泡着残缺的诗句
酒精的烈焰
焚化着无端的思绪
向着诗国涅盘
漂泊的诗魂能否找到归依?

骑上比秋天更瘦的马
我在夕阳里悲泣
古道上刮来一阵西风
竟连人带马卷进宋词
听罢过雁悲鸣
看过黄花堆积
然后
提一轮峨眉山月
醉影压断一根根松枝
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一路踉跄到汩罗江底
问过江之鲤
那颗屈死的诗心
可否漂回故里
问岸上雎鸠
《诗经》里的淑女
是否依然美丽

酒醒
正夜雨纷纷涨秋池
索性让我的生命
从此化作一首读不断的相思绝句
诗首拴住故乡
诗尾系在异域






不觉间,山下已万家灯火……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100 收起 理由
家在何方 + 50
快乐泡泡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2-6 11: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也占楼,
发表于 2011-12-6 11: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坐等答案
发表于 2011-12-6 11: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来自: 新加坡
占楼  广告位出租
发表于 2011-12-6 11: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解放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