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人在英国】

[复制链接]
查看: 11589|回复: 18
发表于 2004-6-19 11: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英国
发表于 2004-7-9 21: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回复:【长乐人在英国】



感受“中国城”

邰尚贤

  “中国城”(CHINATOWN),也叫“唐人街”,是华人在美国创业的“纪
念碑”,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背井离乡远渡重洋的艰辛与其奋斗的业绩。
我曾两次到过美国,去过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华盛顿、费城……发现都有
“中国城”。在这里到处可见中国人、汉语、方块字、华人衣着、华人食品、
华人的生活方式、华人的文化传统;与华人生活相关的所有行业都是齐全的,
有中文报纸、中文电视、中文电影院、超级市场、百货商店等等,充分体现
着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浓烈氛围。《不见不散》的许多镜头
都是洛杉矶“中国城”的景色。
  在纽约,亲戚陪我逛“中国城”,他告诉我,在纽约居住着近三十万华人,
分为三个大区域,其一是“中国城”,基本上是福州人的“天下”;其二是“
八大道”,基本上是广东人的地域;其三是“法拉盛”,居住主体是台湾人,
称之为“小台北”。
  漫步在“中国街上”,街道两侧的商店一家挨一家,招牌上的方块字一般
都比英文字大、显著,有的招牌干脆就不写英文,店铺的名称,显示着十足的
中国文化特色,举目所见什么“百合”、“永顺”、“恒昌”等,顿时觉着我
是逛北京的“大栅栏”或是逛西安的东大街啊!
  我逛“中国城”,深深感受到它在美国的国土上,记载了一代又一代的华
人艰苦奋斗、苦心经营的历史,可以说“中国城”(“唐人街”)的每一个店
铺都曾有催人泪下的故事。在华盛顿国立历史博物馆中,我就看到一个很大的
展室陈列着华人在美国奋斗、发家的史记。展出的史料记载,十九世纪后半期,
很多华工被当成“猪仔”送到美国当苦力,也有少数“淘金者”来美国的,尤
其是在美国西部开发过程中,在美的华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说,有一
百多年历史的纽约地铁,就有许多华工参与了修建;开发西部横贯东西的铁路
也是华工参与修建的。这些华人在异国他乡聚集在一起,繁衍生息,逐渐形成
了一个又一个的华人区,就是今日的“中国城”、“唐人街”。

http://www.Chinatown-online.com


http://www.nychinatown.net/
http://www.people.com.cn/GB/tupian/index.html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4-7-9 22:41:38 修改过][/COLOR][/ALIGN]
发表于 2004-7-9 22: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走访伦敦唐人街
黄兴伟

    英国一本导游手册是这样描述唐人街的:伦敦的华人社区出现于19世纪,最初集中在东部船坞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迁移到位于市中心的苏豪区。在那里,中国餐馆林立,出售东方物品的杂货商店散发出神秘的气息,每年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舞龙舞狮表演极富东方韵味,值得一去……

    一位在英伦生活多年的华人朋友说,唐人街是一剂妙药,可以暂时消除你无尽的乡愁,令你产生回归故里的幻觉。

    印象

    伦敦的唐人街并不大,由一条大街和几条横街组成,但却地处黄金地段,距离英女王白金汉宫和唐宁街10号首相府都不远。它的3个主要入口处都耸立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牌楼,匾上题有“伦敦华埠”、“国泰民安”等字样,两侧则是镶嵌式对联。

    漫步唐人街,令人仿佛置身于香港或广州的小街:道路两旁的花柱街灯和瓦檐画亭极富中国民族风格;林林总总的店铺和餐馆招牌上写的是汉字,人们相互讲着汉语(主要是广东话),餐馆经营的也多是烹调得很地道的广东风味菜式和点心;大小杂货店里出售中国的蔬菜、水果、肉食和琳琅满目的调味品。在这寸土寸金之地占有一席的还有旅行社、中国银行、理发厅、中药店、律师事务所,以及专门出售中文报刊和音像制品的书店。

    据统计,在英国生活的华侨华人大约有16万人,其中近一半生活在伦敦。唐人街地处市区中心地段,租金昂贵,真正在此生活居住的华人并不多。

    作为华人经商和消费的重要区域,唐人街成为华人社交聚会的场所,多日不见的朋友常常会在电话里相邀:“去唐人街喝下午茶去。”一杯香茗在手,再佐以虾饺、肠粉、小笼包之类的小吃,海阔天空地神聊一通,花钱不多又备感惬意。而生活在最底层的大陆打工仔也有他们的聚会方式:星期天,三三两两地聚集在唐人街的中国式凉亭旁,与老乡拉拉家常排解乡愁、交换打工信息、兜售电话磁卡……已成为唐人街一景。

    每逢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伦敦华人都要在唐人街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燃放烟花爆竹,举行舞龙舞狮及歌舞杂技表演,华人商店家家张灯结彩、贴春联、迎财神。农历新年那一天,唐人街熙熙攘攘、人流如潮,充满节日气氛。在震耳的锣鼓声中,“舞狮游龙”挨家挨户“恭喜发财”、讨要红包,由英国白人扮演的“洋财神爷”则身穿中国传统服装向街上的儿童大派“利市”。许多英国人和外国游客也前来体验东方情调,还学着用发音不准的广东话说“恭喜发财”,让人忍俊不禁。

    2000年春节,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曾特意来到唐人街与华人共庆节日,还饶有兴趣地为“沉睡的狮子”“点睛”。唐人街如今已成为伦敦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旅游观光好去处,许多外国游客慕名前来,感受东方文化,品尝中国佳肴。

    中餐馆生意兴隆,也招致一些白人的不满,不时有一些无赖在中餐馆蓄意滋事、吃“霸王餐”。为保障中餐馆业正常营业,附近警察局同餐馆老板协商后想出一个新招:派便衣警察到餐馆值勤,装扮成顾客用餐但条件是不许饮酒.得知有此等美差,既免去夜晚在露天值勤之苦,还可大饱口福,警官们报名相当踊跃,争先担当此“重任”。

    史话

    伦敦唐人街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历经了诸多艰难.据史料记载,19世纪80年代,早年受雇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中国海员流落并聚居在伦敦东部的船坞区,渐渐形成伦敦最早的唐人街。他们大多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经过赤手空拳的打拼,开始靠经营洗衣店为生.后来由于洗衣机的发明,洗衣行业逐渐没落,华人只好另谋生计,以餐饮为业。20世纪50年代,英国经济渐趋繁荣,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加上部分英军从远东归来,爱吃中国菜,中餐业终于有了发展机会。一些华人开始在已是伦敦娱乐中心的苏豪区开办中餐馆,进而生意红火,吸引更多华人前来英国创业.随着餐馆越开越多,华商陆续进驻,唐人街逐渐扩展到今天的格局,街内商店也开始多元化起来。

    毋庸讳言,华人最初移居英国时大部分在船坞区当劳工,不但工资极低,而且备受歧视。华人苦力到酒吧喝酒,须把酒杯也买下来,因为“东亚病夫”用过的酒杯,白人是不会再用的。否则,酒吧老板会当场将酒杯砸碎。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涌入英国的香港新界移民,也有不少人因文化程度不高难以融进社会。

    随着华人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得到承认,今天华人的社会地位已大有提高。但也不可否认,不少英国人至今还对居英华人缺乏了解,存有一些错误观念。例如,他们把中餐与“杂碎”食品混为一谈,把华人与黑社会、毒品、赌博、偷渡联系在一起。这些错误观念根深蒂固,给居英华人定了性,成为漠视华人社区权利的潜在原因。

    最近英国爆发口蹄疫时,一些英国媒体将中餐馆当成替罪羊,声称是中餐馆从亚洲地区非法进口带有口蹄疫病毒的肉制品,而英国农场的生猪食用了中餐馆提供的泔水,使口蹄疫病毒传播开来。此类消息使中餐馆生意下降了大约30%,华人社区形象严重受损。值得欣慰的是,在危机面前,居英华人社团紧密团结起来,向政府提出抗议,并组织800多人参加游行示威,迫使农业大臣布朗公开表示,口蹄疫并非由中餐馆传播开来。

    客观地讲,非法移民和华人赌博问题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人街的整体形象。近几年,来自福建的中国移民人数急剧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蛇头偷渡到英国的,唐人街自然成为这些不通英语的人寻找工作和聚会的场所。去年6月,58名福建非法移民殒命多佛港之后,唐人街一时成为英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或许是因为语言不通难以融进英国社会,不少华人因感生活枯燥而迷上赌博。光顾苏豪区赌场的顾客,华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平时精打细算,在赌场上却常常失去理智,辛苦挣来的血汗钱结果却血本无归,真是让人觉得既可恨又可怜。虽然真正称得上赌徒的华人还为数不多,但赌博问题确实应该引起众多华人的重视,不仅自己不嗜赌,最好还能帮助沉迷其中的同胞戒赌,一些热心的社区工作者也正是这样做的。

    精英

    唐人街历经风雨发展到今天,一批华人社区工作者功不可没。唐人街的华人社区与教育联络主任陈伯火先生,就是一位深受华人爱戴的政府官员。这位1967年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移民,为沟通英国政府和华人社区联系尽心尽力。他替无家可归的华人申请入住政府资助的房屋,帮助生活困难的华人子女申请免费入学,还联系律师给华人提供无偿法律援助。他常说:“华人要立足英国社会,首先要自己争气,要组织起来。”每逢中秋、春节等华人传统节日,陈先生都积极参与和支持唐人街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借此弘扬中华文化。他动员沿街店铺的老板集资将唐人街装扮得五彩缤纷,使之成为吸引各国游客的旅游胜地。

    华侨华人虽然身处英伦,却仍然“心系神州”,密切关心祖国建设,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当中国遭遇1976年唐山大地震、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1998年特大水灾时,他们都积极捐款赈灾。当香港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时,他们更是出钱出力,筹办大型庆祝晚会。“山王”饭店老板、扬州同乡会会长陈俊在英国居住30多年,有着深刻体会:祖国是海外华人的靠山,只有祖国强盛,海外华人的腰杆才能挺直,说话才有分量。

    老一代居英华人以餐饮业起家,最终在异国他乡扎下根来,他们当中不乏成功者,而英国最大的华人超级市场荣业行董事长叶焕荣可谓是杰出代表。1959年,21岁的叶焕荣只身从香港乘船来到英国,靠在一家中餐馆打杂工而在两年内与朋友合资开了一家餐馆。从中可见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拨的信念。不仅如此,叶焕荣还极为精明,抓住了英国餐馆打烊早的特点,实行“你关门,我开门”的经营方针,天天营业至深夜12点。短短10年间,他开了3家餐馆和1家专卖店。

    当中国餐馆和外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在英国涌现,需要购买大量中国食品和调料品时,叶焕荣又另辟蹊径,在交通发达的伯明翰投资开设了第一家“荣业行”超级商场,并一发不可收地在曼彻斯特、伦敦西北部和南部分别开设了3家“荣业行”分行。分布于英国繁华区域的4家“荣业行”,形成了完整的格局。像叶焕荣那样努力奋斗而事业有成的人士,在唐人街不胜枚举。有资料显示,在英国年轻人中,华人子女受教育程度和工资收人远远超过英国同年龄组的平均水准。

    唐人街并未老去也不会没落,新一代移民正把它装点得更加美丽,经营得越发红火。它是一些新移民赖以生存的劳作之地,也寄托着他们的梦想和希望!

    摘自《参考消息》

发表于 2004-7-30 05: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楼上的是荷兰的吧??
发表于 2005-1-7 12: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似乎很少人去英国吧`
呵呵`英镑好英镑好,
发表于 2005-9-27 21: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我也很想去国外生活生活.可是我不喜欢做那些繁重的工作.太辛苦了.生活得像四川人一样.[emb3]
发表于 2006-12-10 23: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在外面辛苦了半辈子,最后还是想回来安家。
安家就需要买房子,我是麦田房产小林,偶也是长乐人,如果有长乐的想在福州买房子就找我吧!
是长乐人买房子一定帮你们找到最好的。
麦田资源无限,欢迎来电。
林燕青  联系电话 15959099901。email :fjlyq7@163.com
发表于 2007-1-15 04: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有个金峰女孩叫张小雨的也在英国,如果大家知道的话代我向她问好~~~
发表于 2007-2-10 21: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传递民族文化薪火
我的空间http://hi.baidu.com/%B3%C1%D7%ED%D6%D0%B9%FA[em2]
发表于 2007-8-25 21: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emb2][emb2]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