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爱如春水\"冰心与吴文藻

[复制链接]
查看: 1956|回复: 2
发表于 2007-8-21 23: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爱如春水\" 冰心与吴文藻

文章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07年08月21日
  1925年3月的一天,美国东北部的新罕布希尔州,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尽,群山环绕下的达特默思学院里,许多留学生正夹著书本三三两两地走著。这其中,有一位身著西服,相貌俊朗的年轻中国男子,手中拿著一封信,走到校园里一个僻静的角落,在一张石椅上坐下後,小心翼翼地拆开了信封,这是他刚刚收到的,一个在数百公里之外的年轻女子给他寄来的信件。里面除了信纸,还附著一张演出的入场券。信中说,在美国的波士顿将要公演一出中国戏剧,写信的女子要饰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她非常希望这位男子能来观看这次演出,於是特地写信邀请。


这位年轻的中国男子就是日後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学奠基人的吴文藻。而写信的女子,则是中国文坛上著名的女作家,谢婉莹。但是,人们往往只记住了她的另一个名字,冰心。

面对冰心的邀请,此时还是留学生的吴文藻却处在犹豫之中。因为路途实在是遥远,加上学业很重,思虑再三,吴文藻写信谢绝了冰心的此番好意。

冰心1900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州隆普营的一个大户人家,父亲谢葆璋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曾担任清朝海军的副舰长。冰心从小就是这个家族的掌上明珠。13岁时,冰心随父母迁往北平,後就读于燕京大学。1919年,初入文坛的冰心发表了她的两部小说《两个家庭》和《斯人独憔悴》。三年後,又发表了新诗集《繁星》和《春水》,这使冰心一夜成名,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初期,文坛上最富生命力的女作家。她清澈美妙的笔锋,清新婉约的诗句,被誉为\"春水体\"。冰心,这个名字也从此载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

(《冰心传》作者)卓如:冰心啊,意思就是谢宛莹的莹字的含义,然後呢,又是一个笔划比较简单好写,就取了冰心。第一篇小说用冰心的笔名,以後呢就一直沿用下来,反而取代了她的真名了。

给吴文藻写完信後的冰心,正在离达特默思数百公里以外的威尔斯利女校里,排练她即将上演的戏剧。

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提前获得燕京大学学士学位以及学校颁发的金钥匙奖,并获得了去美国波士顿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的机会。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始建於1875年,19世纪末,学校的董事会就通过决议招收中国留学生,首批赴美的女留学生就是进入这所学校就读的。1913年到1917年,宋美龄也曾在威尔斯利女校留学。6年後,冰心又为这里的中国名人录添上了一笔。

1923年,在赴美留学的轮船上,冰心与吴文藻开始了他们的爱情之旅,两个人的相识却似乎是上天有意的一次安排。

(《冰心传》作者)卓如:冰心自己说过,要不是那段阴差阳错,他们两个人不可能走到一起,因为一个在(美国)东部,一个在(美国)西部,两个人,就是,即使碰上了也不会有更深的交往,不可能成为夫妻的。

1923年8月17日,随著一声汽笛的长鸣,开往美国的\"约克逊号\"邮轮,徐徐驶出了上海黄浦江。这艘邮轮上有一百多名中国留学生,他们暂别了祖国,怀著理想和抱负,准备横渡太平洋,赴美留学。这其中就有23岁的冰心。这个月,冰心发表了她的一首新诗《纸船》,诗中写道: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著,迭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大海里……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从1906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女学堂章程》解禁\"女学\"开始,女子教育开始被纳入了义务教育体系。民国成立後,女子留学开始呈现逐年递增之势,从20世纪最初的10年,每年不足10人,到1925年,总数2500人的留美学生中,女生就有640人,冰心便是其中之一。

1923年8月18日这一天,\"约克逊号\"缓缓地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冰心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冰心与吴文藻之女)吴青:我母亲有一个同学叫吴楼梅,正好他的弟弟吴卓是清华的应届毕业生,也要坐那个船去美国,那麽当时她就托付我的妈妈应该照顾他。因为我妈妈自己去找不合适,就通过许地山去找清华的一个姓吴的,那麽许地山就找到了我的爸爸,吴文藻。

(《冰心传》作者)卓如:当时就,看到他来了,她就当做是同学的弟弟。冰心就问他,就问他说是,你姐姐来信说让我路上照顾你。可(吴文藻)他就讲家姐文化程度低,不知道她什麽时候给你写信哪。後来呢,就说著说著就不对头了,後来他就告(诉)她,我不是吴卓,我是吴文藻。

发现自己找错了人,冰心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身材魁梧的吴文藻,也因此愣在了冰心的 面前,但是他却发现窘态中的冰心显得格外动人。

(冰心与吴文藻之女)吴青:我爸爸觉得妈妈很漂亮,这一点。有时候他要跟我们说的时候,他还有一种特别的一种笑。

为了缓和尴尬的气氛,冰心和吴文藻开始倚在甲板的栏杆上聊天。

吴文藻,1901年出生在江苏江阴县夏港镇,十六岁时考入清华大学。这次留学美国,是要到新罕布希尔州的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

在交谈的过程中,吴文藻问冰心,有没有读过评论拜伦和雪莱的书,冰心回答没有,吴文藻就直率地说:\"你学文学的,这些书你都没看。这次到美国,你要多读一些书,否则算是白来了!\"

(《冰心传》作者)卓如:冰心听了这话觉得,我从小到大,都是在那种,这种赞美声中长大,老师父母从来没有这麽严厉地说过这麽重的话,这你第一次跟你见面,怎麽说我白来美国留学,心里非常的七上八下,心里很不平静。

(冰心与吴文藻之女)吴青:我爸爸是唯一的一个人,跟我妈妈这麽说过的,所以就给我妈妈留下了其实挺深的印象。


对於当时的感受,冰心後来回忆道:\"我从来还没有听见过这样的逆耳忠言,我在出国前已经开始写作,诗集《繁星》和小说集《超人》都已出版,这次在船上,经过介绍而认识的朋友,一般都客气地说`久仰、久仰',像他这样首次见面,就肯这样坦率地进言,使我悚然地把他作为我的第一个诤友、畏友!\"。《冰心全集》

冰心给吴文藻信中提到的这次戏剧演出,是由波士顿的中国留学生组织的,演出剧目是《琵琶记》,冰心将要出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她很希望自己的这位畏友能来观看。於是,冰心按照刚到美国临下船时,吴文藻特意留下的通信地址,给吴文藻寄去了邀请信和入场券。但这并不是冰心第一次给吴文藻写信,第一次写信是在两年前刚刚来到美国的时候。

(福建长乐冰心文学馆馆长)王柄根:冰心到波士顿,就收到很多的来信,很多来信呢,有的是表示了好感,有的是表示了在船上认识你非常荣幸。但这个时候唯独是有一个人不给他写信,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吴文藻。他就写这个明信片给冰心,冰心面对著信件,一大堆的信件和一个明信片,她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所以,给她写信的人她都用了明信片回答他们,只有这个写明信片的人,写了一封信回答他。

同样刚到美国的吴文藻,接到冰心的第一封信後,感到有些意外。他对冰心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想起自己在船上跟冰心说过的话,便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给冰心买了几本书,然後寄到波士顿,作为对冰心第一封信的回应。

(冰心与吴文藻之女)吴青:我们都说我父亲到底是学社会学的,很狡猾,他懂得是怎麽来做,所以书下面爱情的句子他都用红笔把它标出来,那麽,实际上是通过寄书来表达对我母亲的爱。

波士顿与新罕布希尔州相隔很远,两人很少有见面的机会,虽然常有书信往来,对彼此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但一开始,还只是保持著普通文友的关系。

《琵琶记》的演出,在经过精心地准备後终於要开幕了,尽管吴文藻已经明确表示不能前来观看,但冰心依旧不住地盼望著,她希望吴文藻能像一年多前自己生病的时候那样,突然意外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1923年的耶诞节,吴文藻想趁放年假的机会好好游览一下纽约,当他路过波士顿时,却意外地听到了冰心生病住院的消息,

(冰心与吴文藻之女)吴青:我母亲因为到了美国以後不久,她就是吐血,是支气管炎,所以一下病了以後,妈妈就疗养去了。

冰心生病的消息让吴文藻立刻改变行程计划,前往疗养院看望冰心。

病中的冰心见到突然出现的吴文藻,十分欣喜,但因虚弱而面色苍白的冰心让吴文藻非常担心。

(《冰心传》作者)卓如:吴文藻给她讲了要多保重,跟医生配合,要按时吃药,什麽的,就讲了这类的话。但这个事情,因为他不是在波士顿,(而是)路过波士顿来看她,所以冰心她还是很有感触的。

(福建长乐冰心文学馆馆长)王柄根:这一次的上金山疗养院去看冰心,对吴先生来说,是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冰心从另外一个角度就开始接受他,而不是作为一个一般的同学,或者一般的留学生之间的友谊。她有考虑到另外一层的意思了。

在吴文藻的安慰和鼓励下,冰心生病期间,不仅没有耽误学业,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泉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可以说我们中国的原创儿童文学是一片空白。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後,我们就开始有了现代意义上面的,中国作家所创作的原创儿童文学,譬如说在童话的特殊成果,是叶圣陶创造的短篇童话集《稻草人》,那麽,散文特殊的原创成果就是冰心1923-1926年写的《寄小读者》。

冰心把自己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感受以及对童年往事的回忆,陆续写成了29封寄小朋友的信,发表在北京《晨报副刊》的《儿童世界》专栏,并结集为《寄小读者》于1926年出版。这是冰心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她的散文比小说和诗歌有著更高的成就,在当时被称为有魔力的\"冰心体\"。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泉根:《寄小读者》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它的美学的品格,不但深深地感动了,打动了我们中国几代的小读者,一直到今天,还在深刻地影响著我们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

经过半年的疗养,冰心终於在第二年的夏天病愈出院,又回到了令她朝思暮想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几个月後,梁实秋等人决定在波士顿公演一部中国戏剧《琵琶记》,并邀请冰心出演一个角色。

(福建长乐冰心文学馆馆长)王柄根:那时候的美国对中国也是不了解的,很神秘的。那麽中国的留学生呢,他就要找一切机会向美国人宣传中国文化。所以他想我们演我们中国的这个戏,给他看。用什麽演,用英文演。

当冰心得知自己要饰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後,心情颇感激动,这时,她第一个想邀请的人便是吴文藻,於是冰心寄出了那封邀请信。

(《冰心传》作者)卓如:吴文藻他收到这票的时候他就很高兴。他又想呢,这一去呢,要花时间,还有呢,还有路费,所以感到就耽误了功课了,耽误了时间了,自己很矛盾,但他当时还没有,(没)有那个勇气去往爱情这个方面去想。

1925年3月28日,《琵琶记》在波士顿美术剧院公演。演出开始的铃声响过後,没能等到吴文藻的冰心沮丧地把目光从剧场的大门口挪开,转身走向了後台。

(《冰心传》作者)卓如:她当然觉得很失望了,本来很希望他能来参加,大家能够见见面,聚一聚,他不能来,她很失望。

舞台的大幕徐徐拉开,英文《琵琶记》正式开始演出。这出戏讲述的是东汉时候,陈留县秀才蔡中郎,告别了父母和妻子赵五娘,进京赶考。高中状元後,牛丞相看中了他,强迫招赘为婿。随後他的妻子赵五娘独自一人身背琵琶卖唱度日,进京寻夫的故事。这出戏中,梁实秋饰演蔡中郎,冰心的同学谢文秋饰演赵五娘,而饰演牛宰相之女牛小姐的便是冰心。刚一上台亮相,冰心突然发现看台里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福建长乐冰心文学馆馆长)王柄根:一看,吴先生,说他怎麽来了,吴先生在写完那封信之後就觉得不对劲。谢冰心,谢婉莹寄来了票请你去看演出,你竟然因为说学习很忙而不去,他想想这个不对劲,所以赶快自己又赶到了,在开演的时候赶到了剧场。

《琵琶记》的公演,在波士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美国观众被台上富丽堂皇的布景和花团锦簇的中国服饰所吸引,对剧中所表现的中国古代生活,感到非常新鲜,留学生们也把剧中的悲欢离合表演得极为动人。这次演出後不久,英文《琵琶记》在纽约由美国人再次搬上舞台,饰演赵五娘的则是日後的美国总统里根的夫人南希。

波士顿美术剧院的演出结束後,冰心悄悄地走到吴文藻身边,轻声细语地对他说道:\"上次生病你来看我,我很高兴\"。说完转身羞涩地离开了。

(《冰心传》作者)卓如:这时候吴文藻听她这麽说,就觉得冰心对他还是很在意的,觉得,因为他跟好多人一块去看望她,她特别这麽关照他,他觉得自己,有点感受到了冰心对他的感情。

此前的书信往来和几次短暂的接触,冰心与吴文藻各自都已开始心生爱意,但是,两人都生性矜持,始终没有互吐心迹。直到这一年的暑假,又一次意外的相遇,才使他们的爱之繁花彻底绽放。

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规定,学生除了掌握本国的语言外,还必须掌握两门外语才能毕业,冰心选修了法语。於是1925年的夏天,冰心来到康奈尔大学暑假学校补习法语。在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回头,冰心看见了衣著乾净整齐,面带笑容的吴文藻。

(《冰心传》作者)卓如:冰心感到很惊喜,就问吴文藻,你怎麽也来了呢。吴文藻就说我也需要补习第二门外语,所以我为了取得第二门外语的通过,我是赶这个,利用这个暑期来这里补习。两个人一笑,两个人都觉得(是)一种会心地笑。

(冰心与吴文藻之女)吴青:在冰心与吴文藻之间,有了太多的偶然,以至於两人开始相信这就是一种情感的缘份。

那年暑假基本上就是他们两个二人世界。他们早上上课,下午就在一起,有时候划船什麽的。我记得妈妈一直到最後,她笑著跟我说,她说其实那时候我们俩谈恋爱,我的法语是越来越不好,她说我都没好意思问你爸爸,到底他分降了没有。

刻尤佳湖是康奈尔大学附近的湖泊,1925年的暑假,湖中经常会出现一叶小舟,舟上载著一对年轻的中国男女,他们任小舟随风飘荡,沉醉在一片美景之中。一天,吴文藻和冰心又一次荡开了双桨,静静地漂在水中,但吴文藻再也无心流连这湖光山色,他欲言又止,反覆数次,最终鼓起勇气,郑重地对冰心说:\"我们可不可以最亲密生活在一起。做你的终身伴侣,是我最大的心愿,当然,你不一定立即回答,请你考虑一下\"。

(《冰心传》作者)卓如:冰心听了他的表白以後,她觉得非常地激动,她感到自己心在咚咚咚地乱跳,自己脸都烧得红了。当时她一句话没有回答,就那天晚上,她一夜没睡。

第二天,吴文藻约冰心在深涧旁的林中漫步,冰心经过一夜的反覆考虑後,对吴文藻说:\"我自己没有意见,但我不能最後决定,要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最後定下来\"。面对冰心谨慎的态度,吴文藻表示理解。

获得爱情後的冰心写下了她生平难得一见的爱情诗:躲开相思/披上裘儿/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小径里明月相窥/枯枝 /在雪地上/又纵横地写遍了相思。 上字幕

1926年的7月,冰心顺利完成了在美国的学业,并接受了司徒雷登的邀请,决定回国,到燕京大学任教。吴文藻则决定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冰心回国前,吴文藻特地赶到波士顿,交给冰心一封长信 这是吴文藻的正式求婚信,但却不是给冰心的,而是请冰心带回中国,呈报给冰心的父母,请求得到谢葆璋夫妇的应允。

在这封求婚信中,吴文藻用一句话概括了他对冰心的理解:令爱是一位新思想与旧道德兼备的完人。

1929年2月,吴文藻获得博士学位後回国,马上到上海拜见了冰心父母。两位开明的老人非常尊重女儿的选择,也很喜欢吴文藻的博学和朴实,欣然同意了两人的婚事。这一年,冰心29岁,吴文藻28岁。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的临湖轩举行婚礼

1985年9月24日,吴文藻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999年2月28日,冰心逝世,享年99岁,死後两人骨灰合葬,他们美满的爱情故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佳话。

发表于 2007-8-21 23: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哇   `````````````````````````````   字好多   没去看  看题目就懂什么东西了  抢了沙发先
发表于 2007-8-21 23: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太长了[emb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