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选手摘世少赛男子跳远金牌 7米83第二最好成绩

[复制链接]
查看: 2170|回复: 2
发表于 2011-7-8 09: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新华网法国里尔7月7日电(记者 舒适)第七届世界少年田径锦标赛7日在法国里尔展开了第二天的争夺。中国选手林清在男子跳远比赛中以7.83米的个人最好成绩摘得男子跳远金牌。这同时也是世少赛历史上的第二最好成绩。

    中国队本届比赛已经赢得2枚金牌,在奖牌榜上暂居第三。美国队则以2金3银2铜的成绩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夺得2金1铜的牙买加队。

    林清的第一跳成绩并不理想,仅以7.16米名列第八。但在第二跳中,林清以7.83米的成绩拉开了和其他选手的差距,并最终凭借此成绩夺冠。来自瑞典和意大利的选手分别获得了亚军和季军。

    林清在赛后说:“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这次比赛就是冲着冠军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09: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少年强则中国强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08: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邹振先:中国田径少年阶段需要进行全项目训练

新华网法国里尔7月7日体育专电(记者 舒适)第七届世界少年田径锦标赛7日继续在法国里尔进行,中国代表队总教练、前男子三级跳亚洲纪录保持者邹振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田径运动员过早定项划分专业,不利于其长远发展,中国田径少年阶段需要进行全项目训练。

  邹振先说,中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条件较其他田径运动强国并不差,同时田径训练和教育水平也很好,完全有能力培养出优秀的田径运动员。但遗憾的是,我国田径运动员往往在少年时期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到了成年比赛时却逐步落后于先进队伍。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运动员培养机制中,过早地定项并实行专业化,导致运动员能力过早被掏空,阻碍了运动员整体运动素质的提高。“中国的少年田径运动员往往刚开始训练就被定项,而这种定项是不科学的。体育运动需要全面的运动素质,而这种素质是因人而异的,不能简单地根据体型和体质来判断,比如长得强壮的人不一定就最适合铅球、铁饼等力量型项目。而现阶段在我国的运动员培养机制中,最初的定项往往是根据运动员的基本体型和体质特点来决定的,这样的挑选不足以保证科学地因材施教,”邹振先说。

  结合田径运动先进国家的经验,邹振先指出,中国应该在少年运动员中推行全项目训练,在全方位的训练和比赛中发掘运动员的潜力,并在发现运动员真正的特长之后最终决定其适合的项目。这样的选拔和定项方式有利于运动员的持久和健康成长,延长其运动寿命。

  邹振先说,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国内过早定项的主要原因是竞争过于激烈,各学校过于注重比赛成绩,盲目追求冠军。冠军不应该是强拧的,而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学校不宜给少年运动员过多的指标要求,而应该减少其压力,帮助其不断进步,眼光放长一点才能保证运动水平持续提高和发展。

  邹振先指出,多参加世界少年田径锦标赛这样的国际少年田径赛事有利于少年运动员开拓眼界,锻炼心理素质,从而减少其今后在国际比赛中紧张的情绪。中国不仅应该多派运动员参加,而且还应多鼓励运动员参加多个项目或全能比赛,锻炼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发掘其在不同项目的潜力,帮助其在比赛中找准自己的项目定位。

  “近几年的趋势来看,虽然新的年轻运动员往往都是独生子女,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在培养机制上做出适当的改革,科学地进行训练和指导,中国田径将有可能培养出更多世界级的高水平运动员,”邹振先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