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农村116座祠堂礼堂变文明殿堂

[复制链接]
查看: 2070|回复: 3
发表于 2007-6-7 07: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长乐农村116座祠堂礼堂变文明殿堂

--------------------------------------------------------------------------------
福建之窗 www.fujian-window.com   2007-06-07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中午。当记者走进长乐市首占镇赤屿村黄氏祠堂时,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屋中央,几位戴着老花镜的老人三三两两围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切磋着棋艺;阅报架前,几位年轻人正专心致志地翻看着新鲜出炉的报刊;不远处,几十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正悠闲地看着电视……村民们告诉记者,这样的场景在这里天天都能看到,黄氏祠堂已经成为他们日常休闲的主要场所。
  过去香火缭绕,如今书声琅琅。2004年底,一场轰轰烈烈的“先进文化进祠堂(礼堂)”活动,把文明新风吹进了长乐市各个乡村,那些昔日香火旺盛的庙堂,现在已悄然变成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和农民的“新文化乐园”。

  从“六he彩”投注点到村文化中心

  每天早上5点,长乐市首占镇礼元村文化中心的管理员就得起来为文化中心开门,因为一大早就有许多村民要来这儿“报到”。他们中有关心时事的老人,有渴望致富的青年,还有寻求知识的学生。他们可以在这里读书看报,下棋聊天,各得其乐。

  这个村民热爱的文化中心的前身是礼元村先贤卢氏支祠。村里老人告诉记者,这里原来非常破旧,曾一度成为“六he彩”的投注点。农闲季节,村民们常聚集在这里搞封建迷信活动。2004年9月,礼元村被长乐市确定为“先进文化进祠堂(礼堂)”活动第一批试点村后,村里投资3万元对祠堂进行了整修装饰,添置了各种文化设施,使之摇身一变,成为村民“俱乐部”。

  对于祠堂的改变,村民林良国深有感触。以前这里是“六he彩”投注点时,他是这里的常客;如今这里成了村文化中心,他来得更勤了。林良国说,过去村里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大家每天没事干就聚在一起赌博、投“六he彩”。他因经常投“六he彩”,输了不少钱,老婆看不过,天天和他吵架。现在,祠堂变成了文化中心,他改掉了赌博的恶习,天天来中心下象棋、读书看报,老婆再也不和他吵架了,日子过得舒坦多了。

  自从旧祠堂改建成文化中心后,礼元村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了,社会风气改变了,家庭纠纷少了,社会更加安定了。村民们在文化中心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显著提高,村里人均收入从2004年的4940元增加到2006年的5900元。

  有了钱之后,许多村民都积极捐资修建村里的公共设施。文化中心里设立的“五榜”( 爱心榜、新风榜、成才榜、能人榜和寿星榜)更大程度激发了村民的热情。村民纷纷以“榜上有名”为荣, 3年内,村民捐资新修了公路、建了小公园,使礼元村面貌焕然一新。

  300多万元“请”先进文化进村

  把旧祠堂(礼堂)改建成文化中心,并不是礼元村的“专利”。在长乐市农村,这样的文化中心有116个。与礼元村一路之隔的赤屿村就有一个更大规模的文化中心,是由该村的黄氏祠堂改建的。

  说起这个文化中心的来历,长乐市委文明办副主任刘文豪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2005年初,有几位老人跑到她的办公室,自称是首占镇赤屿村的村民,要求长乐市在该村开展“先进文化进祠堂(礼堂)”活动,把他们的老祠堂改建成村文化中心。当时,“先进文化进祠堂(礼堂)”活动刚在长乐市农村推开,文明办正在到处寻找试点村,“没想到竟然有村民主动找上门来”。

  61岁的黄云祥就是当年主动跑去长乐市委文明办申请的老人之一。作为村里敬老院的负责人之一的他回忆说,当时,村民看到礼元村把祠堂改建成文化中心,都非常羡慕,希望自己村也有一个那样的文化中心。于是,村里敬老院就积极与镇党委和长乐市委文明办联系,要求帮助赤屿村改建文化中心。

  在村民的积极申请下,长乐市委文明办将赤屿村列入了第一批开展“先进文化进祠堂(礼堂)”活动的10个试点村,开始推进赤屿村黄氏祠堂改建工作。村民们知道了这个好消息,主动送来了改建款。3天时间,赤屿村村民就集资到300多万元用于祠堂改建。

  一年之后,古香古色的赤屿村文化中心终于建好了。天天都有一两百人聚集在文化中心里从事各种文化娱乐活动。64岁的黄金伙老人是文化中心的常客。他告诉记者,每天早上7点多,他就要来中心“报到”,下棋、聊天、读书、看报,中午回家吃个饭,下午还要来,一天超过8个小时,他都呆在中心里。“有了文化中心,日子真好过!”黄金伙高兴地说。

  扔掉麻将跳起舞

  每当夜幕降临,长乐市潭头镇大宏村华侨广场上,总是热闹非凡。三四百名村民随着音乐在广场上翩翩起舞,那壮观的场面就是在城市也不多见。令人惊奇的是,每天的同一时间,相隔几里地的菊潭村文化中心广场上也在上演百人激情舞蹈秀。

  原来,自从修建了文化中心,潭头镇的几个村就兴起了跳舞热。以前天天在一起打麻将的村民,如今推倒了麻将桌,走进文化中心,跳起了文明舞。

  由于华侨较多,大宏村和菊潭村的村民生活比较富裕。以前,每到农闲时节,很多人沉迷于打麻将、赌博,由此引发的夫妻吵架、婆媳不和、酗酒、偷窃等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家庭生活和邻里关系。

  2006年,大宏村和菊潭村被定为长乐市开展“先进文化进祠堂(礼堂)”活动新增的30个试点村之后,村干部动员村民打消了修建祠堂的念头,改建村文化中心,把文化中心前的广场变成了露天舞场。村里特地请来老师教村民们跳舞。舒缓悠扬的乐曲和翩翩舞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不久,不少麻将迷都变成了“舞痴”,此前热闹的麻将桌逐渐冷清下来。

  菊潭村村民黄飞燕告诉记者,过去一吃完晚饭家家户户都在打麻将,现在只要一听到广场音乐响,村民们就都跑到广场来了,会跳舞的在场子里跳舞,不会跳舞的在场子外看跳舞。夫妻吵架的少了,酗酒打架的少了,偷盗现象少了,邻里之间因跳舞而和睦了许多。

  昔日旧祠堂,今日“靓”中心。随着“先进文化进祠堂(礼堂)”活动的不断深化,一个个古老的祠堂(礼堂),变身传播先进文化的殿堂,在长乐245个乡村尽情播撒先进文化的种子,把先进文化“种”进了村民的心里。

  (福州日报记者 林靖)

  短评:

  在希望的田野上劲吹文明风

  读了《文明新风吹进长乐农村——116座祠堂(礼堂)变成文明殿堂》这篇报道后,我们仿佛置身于长乐市乡村农户,处处见到村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处处沐浴着劲吹的文明新风,处处听到先进文化的种子在破土抽芽……这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许多乡村把祠堂改建成文明殿堂。

  祠堂原为旧时供奉、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建筑。有些乡村的祠堂,由于疏于管理或其他原因,很容易变成搞封建迷信、聚众赌博或传播低俗风气的场所。近年来,长乐市在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根据“乡风文明”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先进文化进祠堂(礼堂)”活动,在全市245个村庄中,把116座祠堂改建成村文化中心、新建了129个文化中心,使它成为缔造“文明乡风”、传播先进文化、学习科学技术、开展健康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阵地。于是,有的祠堂就从“六合彩”投注点变成了乡村“俱乐部”,从封建迷信活动的场所,变成了“新文化乐园”,从香火缭绕变成了书声琅琅。“赌徒”丢掉了赌具,“麻(将)痴”变成了“舞痴”……尤其是有的村庄文化中心里还设立了“五榜”(爱心榜、新风榜、成才榜、能人榜和寿星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结合实际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村民们以“榜上有名”为荣,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热情。

  实践证明,长乐市农村把祠堂改建成文化中心、新建文化中心,是实现“乡风文明”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有力地促进家庭和睦、乡村和谐,对促进乡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农民思想品德的提高大有裨益,极大地促进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他们的经验值得推广,我们衷心希望在其他县(市)区有更多的祠堂(礼堂)变成文明殿堂,让文明之风在希望的田野上劲吹!


[来源:福州新闻网]
发表于 2007-6-7 12: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不错,  潭头的菊潭确实不错,白天晚上都有不少的人在广场那里活动[emb2]
发表于 2007-6-8 07: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这只是好的一面,仅仅是好的一面.可曾想到,村民有的出不起建\"文明'祠堂,户口捐献款,人口捐献款,借下高利贷?曾经背后有多少村与村攀比啊,长乐人还有许多生活尚在贫困之中啊.走出古祠堂,迈步兴建\"村文化中心\",可是所谓\"与时俱进\"这一点只是政府的宣传好的资料而已(真正的应是村民自觉,与政府宣传无关).还有许多\"村文化中心\"被私人承包搞变相地下赌场可知?希望能有正反的报道.
发表于 2007-6-8 12: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应宣扬健康的文化,使农村的老年人快乐\\幸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