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有没江田南阳陈族谱上传

[复制链接]
楼主: 南阳陈
发表于 2011-10-2 17: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有陈实之名,但他们的后裔却不同,显然是同姓同名的两人。同时可知,固始陈氏才是真正的陈国派。
    第1种。此说矛盾较多,很难令人信服。一是湣公越至翔的传祚世系是阳武陈氏,而实公之后裔却变成了颍川陈氏;二是东汉御史中丞陈翔与东汉颍川太丘长陈实是父子关系之说,与正史明显不符;三是唐以来的各类姓纂诸书,诸家经典均无注,历史名人认可较少。持此说的人,主要依据在唐朝时留传下来的陈氏族谱资料,特别是族谱中的《汉曲逆侯上谱表》、《东汉太丘公上谱表》和《受姓源流考》(唐台州刺史)。先看一看这几种资料的可靠性如何。
    陈道久《家谱浅说》:"考诸史乘,西周已有家谱的存在。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谈到:'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此处之谱牒即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史籍,也可以说是帝王、诸侯的家谱。从现存《陈氏历代纂谱名》,陈氏家谱最早有周朝所修的《宛邱谱》和汉代所修的《户牖谱》、《颍川谱》。汉惠帝二(公元前193)年孟夏,'诏天下索诸谱,品量分别姓氏',曲逆侯陈平将周朝纂修的《宛邱谱》呈与皇上刘盈(见曲逆侯上谱表)。陈平还亲自纂修家谱,因其领授户牖侯,故名其谱为《户牖谱》。"
    从以上资料看出,同在汉代,却存在《户牖谱》和《颍川谱》两种,说明这两种谱是同源异流的两支陈氏家谱,即阳武陈氏和颍川陈氏。这两种谱都是在原《宛邱谱》基础上续修,由于始分祖和聚居地不同,则谱各名。作为阳武陈氏,陈平的支系有正史为证,故《曲逆侯上谱表》可信。然作为颍川陈氏的《东汉太丘公上谱表》,竞言"臣十三代祖平公加曲逆侯"云,既不符史实,又无旁证,似有牵强附会,攀附名人和作伪之嫌。至于唐台州刺史《受姓源流考》更难使人相信:一是不知在唐朝何年代又何人所撰;二是没有得到当时的《元和姓纂》、《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诸书认可;三是与比其早500年左右的《后汉书》所记载的陈实公出身卑微、家境贫寒相矛盾。除族谱以外,此说者至今未找到证明翔与实是父子关系的旁证材料。
    此说的核心,是自认东汉御史中丞陈翔与东汉颍川太丘长陈实是"父子"关系,由此将阳武陈氏变成了颍川陈氏,殊不知阳武陈氏和颍川陈氏是有区别的。当今学者孙敬明指出,田氏代齐之"陈"字下缀加"土符",不啻是为了与淮水之陈(阳武陈氏)相区别,亦与陈完子孙改姓田氏有关。那么,翔与实真是父子关系吗?根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答案是否定的。一是《后汉书》中翔与实的列传没有承认翔与实是父子关系。同一书中,陈翔官居东汉御史中丞,翔子"实"却出身卑微、家境贫寒,这符合实际吗?二是从东汉年间坐党事的人的生年比较(以史家认定的为准),竟无一人比实公的生年大,因翔与实同受党锢之祸,实父翔生年应比其子实大。从坐党事人的生年比较,翔比实年龄小,翔能是实父吗?三是生长地相矛盾。东汉御史中丞陈翔,字子麟,汝南邵陵(今河南平舆县北)人。此说中的陈翔,是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北)人,而且也官御史中丞。根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官为御史中丞的陈翔只有一人,就是汝南邵陵人陈翔。而山阳瑕丘人陈翔,绝对没有做东汉御史中丞的官。同时,根据《后汉书》关于御史中丞陈翔"卒于家(邵陵)的记载,他并没有迁颍川。由此可见,此说就这样牛头对马嘴,把颍川陈氏之翔接上了阳武陈氏之翔了,因而阳武陈氏与颍川陈氏就合二为一了。由此可知,东汉时名陈翔者不止一人。以上表明,东汉御史中丞陈翔,与东汉颍川太丘长陈实不存在父子关系。
    细看此说的多部颍川陈氏族谱(包括义门和非义门)谱序,在唐朝台州刺史《受姓源流考》以前(《东汉太丘公上谱表》除外),连陈氏自己也未明确东汉御史中丞相陈翔与东汉颍川太丘长陈实是父子关系,如三国魏明帝壬子(公元   232)年陈佐、陈宣帝五(公元573)年陈少游、唐朝陈楷等人为陈氏族谱作的序就是证明。只是到了唐朝不知姓名不知年代的台州刺史《受姓源流考》后,才使东汉御史中丞陈翔与东汉颍川太丘长陈实变成"父子"关系了。而此说,不但当时的《元和姓纂》、《名贤氏族言引类稿》等诸书就未认可,以后的宋《大宋重修广韵》、欧阳修《新唐书》、清张澍《姓氏寻源》、当今《姓氏大全》等诸书亦未认可,当今历史学家何光岳、陈瑞松、陈大络等同样不认可。陈佐、陈少游、陈楷的陈氏谱序还证明,《东汉太丘公上谱表》和《受姓源流考》两文都是在唐朝时或唐朝后才出现的伪作,因他们的谱序均未谈到实父翔的问题。
    此说绞尽脑汁,极力维护翔与实是父子关系的错误。在清朝,请出了乾隆进士陈宏谋为江右作《陈氏辨真序》来辨真。要说辨真,从唐朝起的gov-ern-ment史书就已经辨真了。至于历史名人来辨真,南宋朱熹不比陈宏谋晚,朱熹在《陈氏族谱序》中指出:"满谥胡公,公生犀,犀而下传十世(指陈完时代),子孙散处遂以国为氏。"就在清朝,学者张澍也对陈宏谋《陈氏辨真序》进行了辨真,他在《姓氏寻源》中指出:"舜后胡公妫满之后,公子完奔齐为陈氏。"
    由此看出,此说以《东汉太丘公上谱表》(伪作)混淆了颍川陈氏与阳武陈氏的区别,以同名的另一个陈翔代替了东汉御史中丞陈翔,同时承认东汉御史中丞陈翔为颍川陈实公之父(实公之父亦名陈翔,但不是东汉御史中丞,详见前面),还以唐《受姓源流考》(伪作)和清陈宏谋作《陈氏辨真序》来继续固执错误。这些做法,在颍川陈氏族谱中造成了极大混乱,现该是经过讨论而正本清源的时候了。当今历史学家指出,在我国续修家谱时,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郡望,习惯于拉名人作祖先,因此就使血统本身的意义并非真的那么确实可靠,个别家谱还专门写上"辨真伪",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此说的伪造者和维护者是否有这种情况,盼自审而知吧。
    综上所述,颍川陈氏实公先世出自春秋敬仲完之说,证据较为丰富,理由较为充分,其间传祚世系为:完裔建子良,良子疾祚,疾祚子岳,岳子牟,牟子延,延子渊,渊子征,征子平,平子丰,丰子恢,恢子显,显子翔,翔子实。实字仲弓,东汉颍川太丘长,为颍川陈氏一世祖,亦即颍川堂始祖。

祁阳陈氏用宾公派下嗣孙
铜梁  彰模抚庶氏沐撰
祁东  祖亮
南充  德润在中氏
潼南  有祥橹合氏
祁东  祖辉端生氏  同参稽
公元2003年岁次癸未孟冬之吉                                                     用宾公第22世嗣孙  有钢摘自陈彰模前辈主编的《陈氏家乘记(续)》
彰模先生考论甚力。梳理陈寔以上世系各种歧说凡2派7种,极为详备。
对彰模先生所主张的齐王建三子良一说(以下简称"良说")多加拷问,应该还是有益处的。
良说与其它各种说法一样,"于史无证"仍是它的致命伤。
良说的依据是所谓"台湾宋以前《陈氏族谱》",参校广东《平远姚氏族谱》和四川《威远姚氏族谱》。则问题有二:
1、"台湾宋以前《陈氏族谱》" 据说是"隋大业三年(公元607)陈棱任虎贲郎将,于大业五年(公元609)与张镇周率万余人(陈贻超《中华陈氏3000年》),而陆续从大陆迁往台湾居住的。他们随带入台的陈氏族谱",是否如此?我等未能亲见,只好存疑。但同时彰模先生所否定的其它说法也都有"宋以前《陈氏族谱》"作佐证,看来所谓"宋以前《陈氏族谱》"的可靠性是有问题的。
2、姚氏族谱中据说有从齐王建至显之间的世系,但对"显—翔—寔"似无提及,须知颍川陈寔一系自汉末以来即为第一等名门高族,即不为攀附名家,为存史也当记下一笔。且“田丰—姚敷”为姚姓渊源之通说,大约非惟广东《平远姚氏族谱》、四川《威远姚氏族谱》所独有,则良说旁证可扩大至百千种。于是进一步想,如果我现在从胡、袁或其它姓的旧谱中截下一段世系(且不论真伪)为我陈寔以上世系,是否也可依彰模先生逻辑证明此世系为真?
良说中陈寔之父为陈翔,彰模先生尽力撇清其与汉御史中丞的关系,避入历史硬伤的窠臼,此举可谓高明。
本人初见楼主首帖,反应过激,实乃孤陋寡闻,不谙姚姓渊源所致,不知歧说纷纭,竟有此一正确而未见之说,抑"真理在少数人手中"?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歧说是否穷尽,也未可知。


-------------------------------------------------------------
                    陈、田、王三姓分姓祖齐王建简介
                              ——珙 璐

一、齐王建的先祖本姓陈,是陈完的后代:
    公元前707年,陈国发生宫廷内乱,厉公被杀。厉公的儿子完不能当太子,被列为大夫。后来宣公太子御寇,被宣公宠妃谋杀。完和御寇相好。御寇被杀,完怕祸及自身,因此出走,投奔齐国,史称“完公奔齐”。完公不忘故国和先祖,以国名的“陈”为姓,史称“陈完”,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以“陈”为姓的人。
    陈完奔齐后,齐桓公要拜他为卿,陈完推辞说自己是做客的小臣,不敢接受高贵的官位。齐桓公就封他为“工正”(管理百工的官),并赐给他很多田地。为了感恩答谢而改姓“田”(在古代陈、田同音),所以陈完的后代以田为姓,他又成为田姓始祖,这也是“陈田一家”的由来。
齐懿仲给陈完算命卜卦,说陈完五代以后昌盛,子孙并列为正卿,八代以后官高位尊,因此懿仲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陈完为妻。事有巧合,自完公传五世而为大夫,八世而为正卿,十世代齐而为诸侯王,并使齐国成为战国七强之一。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十九年)田建即王位,史称齐王建。所以说齐王建先祖本姓陈,是陈完的后代。
二、秦灭齐贬齐王建到共,他的后代以陈、田、王为姓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十九年)田建即王位,史称齐王建。齐王建在位44年。公元前221年庚辰(齐王建四十四年)秦兵攻打齐国。齐王建听宰相后胜的计策,不抵抗而率师投降了。秦俘虏了齐王建,把他迁贬到共邑(今河南辉县市),灭亡了齐国,把齐国改成为秦国的郡县,齐王建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骂秦而死,其后代以田为姓;二儿子避难中以王为姓,意思是我是王室之后;三儿子迁颍川,恢复陈姓,至陈寔形成望族,据人口统计,颍川衍派后裔5000多万人。由于上述原因,齐王建便成了田、王、陈三姓的分姓祖
发表于 2011-10-2 17: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希望大家看看这几篇文章,辩辩家谱中的真伪,最终弃伪存真
http://bbs.chens.org.cn/showtopi ... 407&Forum_ID=11

http://bbs.chens.org.cn/showtopi ... 597&Forum_ID=11

http://bbs.chens.org.cn/showtopi ... 442&Forum_ID=11
发表于 2011-10-2 17: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