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长乐五年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系列报道之四

[复制链接]
查看: 1591|回复: 3
发表于 2007-3-1 19: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长乐五年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系列报道之四  
   
长乐新闻网讯:
林化栋/文 陈武/图
核心提示
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长乐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寻求经济发展新定位的重要举措。5年来,长乐牢固树立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科学设计并适时调整城市规划;大力倡导生态经济,积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发展转型;广泛开展能源节约,实现资源集约利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坚持生态优先和协调发展原则,统筹兼顾综合效益,自觉进行生态修复;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了全民的生活品质,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2002年来,长乐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努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积极开展生态伦理教育,维护生态安全,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长乐特色和模式创新的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

  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长乐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寻求发展新定位的重要举措,意味着长乐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的创新,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升华,以及“以人为本”公共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生态文明,为长乐建设5年来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为海西省会“窗口”城市增创新优势、体现新作为搭建了新的平台,也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乐的发展,是综合平衡环境、资源、自然承载力前提下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以来,长乐在城市人口、经济和建成区面积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为长乐长期、稳定、高速发展提供了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2006年与2001年相比,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标准煤下降13%,耗电下降8%,耗水下降11.6%。同时,全市环境质量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业项目大量增加、资源能源消耗成倍增长、污染物产生量直线上升的情况下,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了优良水平,饮用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区域环境噪声和主要交通干线噪声基本保持在功能区标准范围,生态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加强。其中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空气污染指数达标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均达到10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列。
  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动因和根本保证。长乐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和发挥生态环境优势,通过不断建设和发展环保项目,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使长乐成为现今基础设施较为齐全、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增长了2.1倍,建成区面积扩展了近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长了10万多人。去年末长乐人均生产总值为3300美元,在2006年的福建省县市综合竞争力报告中,长乐排名第6位,突显了长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成效。
  提升了全民的生活品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直接提升了全市民众的生活品质。2002年来,长乐坚持加大环境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通过实施“蓝天、碧水、青山、绿城”四大环保工程,致力于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了全市空气、水环境和城乡生态环境质量的逐步好转。为了满足市民亲水、近山的需求,全面开展了中国长乐城市森林公园、南山公园、长山湖公园、郑和广场等30个主题公园的综合整治与开发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使我市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小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5%。城乡主干道和旅游景点的绿化美化工作得到全面改造,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达403.8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4.25平方米,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造林工作先进市”、“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大规模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使长乐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市容整洁、环境优美,而且充满了现代气息。长乐也因此被海内外客人誉为“最温馨、最适宜居住的地方”。
  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它对社会事业发展既是一种需求,更是一种推进。5年来,长乐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物质积累与社会文化繁荣、短期飞跃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以创建国家级环保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城市、平安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为抓手,增强了中心城市功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人民生活品质,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使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文明的氛围,吸引了全国、省和福州市重大的文化、体育盛事在长乐举办。近年来,成功举办了福建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举重比赛、第八届福建省民间剧团调演、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系列活动开幕式暨中国长乐郑和开洋节活动,长乐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与层次不断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5年来,长乐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以建设生态城市、全面提升和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统筹考虑,促进和保障全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树立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科学设计并适时调整城市规划。长乐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充分体现了长乐人思想观念的不断创新。200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形势和要求,适时转变发展观念,逐步提高发展质量。2003年,市委全面总结长乐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建设魅力长乐,全面打造“生态型的硬环境、亲商型的软环境和平安型的美环境”。2004年提出实施“绿色家园工程”、“夜景亮化工程”、“拆墙透绿工程”等。2005年又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目标和任务,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正确引导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了生态城市建设理念。2006年市第三次党代会,市委审时度势,在更高的站位思索长乐的发展方向,在经济和社会建设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持续关注如何维系长乐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滨海旅游城市和海西省会“窗口”城市的战略目标,并围绕这一城市定位,要求“集中民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适宜人居、山川秀美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倡导生态经济,着力推动发展转型。大力倡导生态经济,积极构建全面涵盖三大产业的生态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外延型向集约内涵型转变: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针对我市农业少而精的特点,重点对农业主导产品实施区域化布局,培植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生产,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持续发展的路子。二是重点推进生态工业。在工业生态化建设进程中,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乡镇工业向产业分工明确的工业区转移和聚集,引导企业运用先进的前沿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引进光电、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低消耗的项目,并提出把电子产业发展成为长乐工业的第四大支柱产业,着力推动生态工业建设。
  广泛开展能源节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努力突破资源缺乏的制约,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全面发展:一是加强水资源合理利用。面对工业项目大量增加,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用水数量急剧上升的严峻挑战,建立优化配置的水资源供给体系和完善有效的水环境保护体系,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我市把2007年定为“水资源生态年”,并从十个方面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全面加强供水系统建设,把水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具体目标落实到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之中,充分体现了一种创新精神和科学的发展理念。二是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针对土地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市情,我市着力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粗放型用地行为。实施“零地技改”和旧城旧村改造;制定盘活存量土地措施,通过采取限期动工、收取土地闲置费、异地置换、收回等不同处置方式盘活和消化闲置的存量用地;整合工业园区用地,按行业对工业项目规定了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建筑容积率、绿地率、建筑系数等控制指标,进行土地使用的合理调节。
  坚持生态优先和协调发展原则,自觉进行生态修复。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改变自然生态,但我市比较好的处理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关系,自觉进行生态修复:一是开展莲柄港治理工程。莲柄港是长乐的“母亲河”。但长期以来,由于忽视环境保护等历史原因,莲柄港水道淤积、水质污染,防洪排涝能力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200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莲柄港水道综合环境修复方案和总体目标,增加财政投入,加快港道清淤治污步伐,在河岸两侧设置保护带,依法拆除违法建设,加强生活垃圾和废水排放的监管。二是开展“青山挂白”专项治理整顿工作。针对发展建设中一些山体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行全面、有计划的对裸露山体的绿化工作,坚决关闭和取缔一批不符合要求的小矿点,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促使裸露山体恢复植被,改善景观,美化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长乐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是对发展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文化自觉逐步上升到理论自觉的过程,是符合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要求的有益探索,其实践经验富有创造性、体现系统性、反映规律性、具有示范性。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观念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精神作为前提条件,坚决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陈旧思维,从消极被动的“亡羊补牢”变为积极主动的“未雨绸缪”;从消极被动的生态修复转变到积极主动的生态安全预防;从单一的政府管制转变为多元的各方参与,将生态文明的观念贯穿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文化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文化创新为先导,建构人地和谐发展理论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必须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道德意识,树立尊重自然、热爱生命、勤俭节约、人际和谐的生态社会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适应生态要求的执政方式、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必须深入挖掘传统生态精神资源,注重对“天人合一”等古代哲学思想的辩证吸收,在借鉴西方生态文化优秀成果的过程中寻求文化创新。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制度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关键是要进行制度创新,从制度上解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长期性与不可逆性问题。一方面,要建立生态战略规划制度,真正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纳入到国民经济与宏观决策中,依据长远生态目标来规划发展步骤、发展速度、发展结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确立新的以绿色GDP为指标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着眼于“善治”,建立以社会公平为核心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现生态社会共同责任的履行和生态利益的共享。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科学的态度,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科学布局和高新技术手段的研发运用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各种手段,确保资源的再生速度大于资源的耗竭速度,生态压力不超过生态承载力。(长乐市政府网-斌)


发表于 2007-3-1 22: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我市生态建设,我想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不错:1、市区的环境总体不错,主要是街道规划较宽敞。2、加强公园建设,体现长乐的城市职能——滨海旅游城市,同时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存在的问题:1、市区自来水取水口周边环境需要进行治理,如煤码头、钢铁厂等均近在咫尺,这些对水源的污染不容忽视。2、许多农村尚未用上自来水。3、山区绿化工作还留有死角,如六平山的绿化就不够好。
其他的,等有空再说。
发表于 2007-3-4 16: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好文章!长乐人是有福的!
发表于 2007-3-4 22: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及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对长乐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建设一个山青水秀、经济繁荣、城乡和谐、人居环境优美的新长乐,应该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也是长乐人民所期盼的。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中国长乐”的美称!
希望政府更加关注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关注绿化与生态建设的空白点,提升长乐人的生态环境品质,使“中国长乐”在2015年成为联合国认定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一个拥有658平方千米土地的生态型城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