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三年回顾

[复制链接]
查看: 2058|回复: 0
发表于 2007-1-18 16: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三年回顾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三年回顾
一路铿锵揽硕果
核心提示:
  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三年,吴航儿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新发展,人和业兴开创新局面,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年来,长乐经济发展持续位居全省“十强”县?市?、“十佳”县?市?行列。先后荣获“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平安城市”、“省双拥模范城”、“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省级园林绿化工作先进市”等称号。


经济实力明显提高
9个乡镇入选全省“百强”
滨海工业集中区年产值超百亿
据初步统计,2006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工业总产值45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7。7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57.3%、93.7%、80.6%,年均分别增长16.3%、24.7%、21.8%。
  园区经济进一步夯实提升,空港工业集中区初具雏形,滨海工业集中区2006年实现工业产值120亿元,成为首个产值超百亿元的福州市级工业园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4家,其中工业产值亿元以上企业65家、10亿元以上6家。
  支柱产业垒大做强,纺织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基本形成集棉纺、化纤、织造、印染、服装为一体的纺织产业链条,金峰镇、松下镇分别荣获“中国经编名镇”、“中国花边名镇”称号;冶金业产值首次位居全省县级首位,初步形成冶炼、热轧、冷轧、制品成龙配套的发展格局,列入省冶金产业集群试点市。
  企业名牌创建和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红梅网具获评国家行业名牌产品,吴航不锈钢、聚泉食品等10项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东龙经编、小黑子饮料被评为省著名商标,泰源纺织、恒益纺织等125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12家企业列入福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点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发展,新组建和健全规范13家农产品专业协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三年累计投资8792万元,新增灌溉面积3800亩,造林更新28063 亩,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玉田土地整理工程竣工验收,灾毁耕地57.43公顷全部复耕。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市建成区12.8平方公里
提前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
新修编《长乐市城市总体规划》,首占新区完成广场南路、会堂南路等主干道拆迁前期工作,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2.8平方公里,城区公交线路顺利开通。
  加快旧城改造建设,解放路一、二期改造工程顺利建成,金峰旧区一期改造工程基本竣工。全市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22.63亿元,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地下人防工程2.42万平方米,城区现有高层建筑94幢,形成51个居民生活小区。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三年累计投入2.35亿元,建成市博物馆、人民会堂、广电大楼、金源科技大厦、图书文献中心等公建项目。
  加强市政道路、公用事业和内河整治工程建设,累计投资1.4亿元,完成奎桥、市标、罗马环岛排洪涵洞、芝山溪改造等防洪排涝工程,建成西洋南路、郑和西路、龙景路、郑和三桥等主干路桥,新增道路面积20.4万平方米。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车里生活垃圾处理厂投入运营,城区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新扩建长限、漳港等13座11万伏变电站和江田22万伏变电站,完成50.3公里的供水主干管网铺设工程,提前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
治理“青山挂白”,保护炎山水源,整治工业污染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居全省县级市前列。推进工业企业节能,金源纺织、山力化纤等5家企业被评为省节能先进企业,华意建材、原德建材等5家企业被列为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全市每万元GDP能耗下降至2.8吨标煤。实施“绿色家园”工程,城区绿地面积达385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7.3%,人均绿地面积13.5平方米,位居福州市前列。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实现农民税费零负担
签约内资项目215项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公务员登记顺利完成,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全面实施。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乡镇?街道?分税体制、会计集中核算、政府集中采购等制度不断完善,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和教师工资收归财政统一发放。
  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有效发挥,城市公交、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项目实现市场化运作,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国有资产、采矿权出让全面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挂牌交易。三年共成功出让土地17幅43.69公顷,成交总额 15.02亿元,高出底价5.43亿元;出让采矿权7宗,成交总额267万元;65个公建项目节约资金7164万元。
对外经贸合作和交流更加密切,形成域内、域外和海外“三个长乐”互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借助开洋节、“9.8”投洽会、中国?长乐?纺织服装博览会等招商平台,积极拓宽引资渠道,利用内外资质量稳步提高。设立福州检验检疫局长乐办事处,通关环境得到改善。三年累计签约内资项目215项,总投资160.4亿元;签约外资项目49项,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出口总值?海关口径?4.3亿美元。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通过 “双高普九” 省级验收
南山公园评上全国优秀健身点
“教育推进年”活动深入开展,实施“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工程,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完成新侨中搬迁,三年共撤并30所中小学校,改造中小学危房面积1.94万平方米,新扩建校舍面积3.87万平方米,顺利通过省“双高普九”工作验收。
  文化建设丰富多彩,成功举办“吉祥长乐”、“中国长乐郑和开洋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吴航书院开办全省首个“国学讲堂”;文化精品创作力度加大,创作大型诗歌舞乐《大爱暖千秋》,市闽剧二团荣获“全国服务农村服务基层先进民营演出团体”称号,向阳闽剧院成为全省首家民间闽剧院。文博工作水平提高,三峰寺塔、显应宫泥塑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建成院士馆、影视馆、文献馆、美术馆、文化馆、音乐馆、巾帼馆等一批展馆。
  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市第六届运动会,梅花镇、金峰镇分别被评为“全国农村体育先进乡镇”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南山公园被评为“全国优秀全民健身点”。市科技文体局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以“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村?居?民自治和计生协会作用,建立健全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实施计生奖励扶助制度,三年发放各类计生补助资金570万元,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集体”。
推进“平安长乐”建设,三年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15个镇乡?街道?、182个村居分别通过“平安镇乡?街道?”、“平安村居”考评。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为民办实事48件131项
新农合参保率全省最高
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0元。城乡再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吸纳安置再就业对象893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36%以内。
  三年累计按时足额发放失业职工失业保险金295万元,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84亿元;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员7327人,参保人数达26303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849人。成功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财政投入1758万元,参保率达到94.9%,为全省最高。建立农村困难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医疗救助制度。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和贫困生“两免一补”,财政投入 1525万元。强化低保动态管理,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镇低保标准适时提高,低保总数达到7331人。
成立市慈善总会,社会福利、救济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实施了“助学、扶贫、解困、助行、复明”工程,环山地区实现有线电视联网,对午山、西社等19个经济欠发达村实行挂钩帮扶,促进了农村稳定。


文字整理:林 亭 摄影:王秀霖

(长乐市政府网-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