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代宗师琴江人黄孝纾

[复制链接]
查看: 5869|回复: 3
发表于 2004-5-25 09: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我总想提起笔来为先生写点什么,三十六年过去了,始终未能成篇,这其间的原因,人们是能够想到的。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通知我,决定出版我1964年寄给他们的一部书稿 《秋谨诗文选》,其时我正在一穷乡僻壤教中学语文。在《前言》的结尾我加上了这样一段话:
    这本小书写成于一九六四年初夏,当时我正在山东大学中文系教中国近代文学史,在先师冯沅君教授的指导下学习注释秋谨诗文;许多疑点几乎都是先师口授手教。书写成送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前,冯先生又为我审查了除词选注释外的全部稿子;当时远在青岛休养的我的老师黄公渚教授抱病审查了词选注释的稿子。岁月不居,时间过去了十五年,今天当承蒙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力帮助再次修改这个小选本时,两位先生已远离人间;而我在十年浩劫中因反对四人帮,也颇有不幸的遭遇,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借此书出版的机会,谨在此向先师冯沅君教授、黄公渚教授表示我最真诚的悼念!
    这大约是三十年来在公开出版的书报中唯一的一点纪念文字了。先生身后之凄凉于此可见。
尤其可悲的,作为全国著名的词赋家、书画家、学者,山东大学中文系的教授,现在不必说山大文学院的学生,就连文学院的许多教师也不知黄孝纾为何人了。
    黄孝纾 (1900-1964),字公渚,号 厂(音qióng han ),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先生天资颖慧,自幼好学,又有家学渊源,学业进展很快。青年时代即结识名流,与陈三立、朱祖谋、李详、李拔可游。后应我国著名藏书家刘翰贻之聘,主持嘉业堂十年,校雠古籍,编写书目,因能遍读刘氏所藏书,以是奠定了先生深厚的国学根基。此后四方贽请业者接踵而至,“隐然为东南大师”(李宣龚:《 厂文稿 •序》),时先生尚不到30岁。
    黄先生自幼喜爱古典诗词,学养丰厚,又有名师指点,造诣很高。他不仅是古典诗词的研究专家,又是古典诗词的创作家。先生于诗、词、赋、骈文,样样精通,出口珠玉,华章连篇,成就很高,这已有近现代许多著名诗人、词人,如陈三立、李宣龚、朱孝臧、况周颐、
叶恭绰等前辈的评论,不必我辞费。特别是先生的赋和骈文更是拨戟天外,自成一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南社诗人周子美老先生曾在信中告我:黄先生青年时代曾步庾信的《哀江南赋》韵写成 《哀时命赋》,此文一出,传诵大江南北,有洛阳纸贵之誉,以是先生有“江南才子”之称。近现代著名词论家冯煦谓今世能为六朝文者,黄孝纾与李审言 (详)、孙益庵(德谦)鼎足而三。先生其时只是二十几岁,故钱基博先生在他的 《现代中国文学史》(增订本,1936年世界书局出版)中将黄孝纾列为骈文四大家之一 (另三人为刘师培、李详、孙德谦),从而确立了黄先生在骈文史上的地位。后来陈柱 (1890-1944)又著《四十年来吾国之文学略谈》(1936年交通大学出版),全书分五章,在 “骈文”、“诗”和“词”三章中均论及先生。不必多摘章引句,即可见黄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令人遗憾的是,过去我们对黄先生在词赋创作上的成就、价值并不大了解 (包括我在内的一些自称为研究古典文学的人),更谈不到研究了。我想只能有一种解释:黄先生的创作本属阳春白雪,我辈只是一些下里巴人而已。曲高和寡,自古亦然。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黄先生的讲课。正因为黄先生有丰富的古典词赋创作实践,故他对古诗词的内蕴、意境、音律均有很深的体味,亦精于鉴赏。但先生的鉴赏主要是涵咏、品味,殊少滔滔宏论。1956年,我读大二,先生为我级 (1955级)讲魏晋文学,其作品选课极具特色。然先生之讲授诗词,主要是吟诵、品味和圈点。如讲谢灵运《登池上楼》,讲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时,先生赞叹品味多时:“这两句好,这两句好”,“啊,圈,圈,圈”;讲陶渊明的《归园居》,讲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先生亦是如前一样赞叹圈点。赞叹中包含着品味,往往数分钟之久,极具感情色彩。但请君且莫误会,以为黄先生这样讲授,学生恐怕很难领会吧,其实不然。先生讲的魏晋南北朝诗文,同学们感受很深(作品选讲义注得很明白,学生均可看懂其字面义)。至今先生讲课的声容笑貌,仍宛在眼前。后来我给学生讲授古诗词时,由于自己学养不足,又缺乏对古典诗词的创作体验,就很难像黄先生那样通过吟咏,将诗的奥妙、韵味表达出来。
    黄先生是山东大学的老教授,早在三十年代就已是国立山东大学的教授,主讲“古今体诗及习作”、“词及习作”、“汉魏六朝文及习作”、“唐宋文”等课程,抗战胜利后又在山东大学讲诗词及“目录学”。先生治学广泛,著作很多,除他的诗文创作专集《 庵文稿》、《崂山集》外,共编著尚有《秦汉金石文选》、《天问达诂》、《楚辞选》(与他人合作)、《欧阳永叔文》、《欧阳修词选译》,以及论文《清词纪事序言》、《关于词匠问题》等。
    在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中,冯 (沅君)、陆 (侃如)、高 (亨)、萧(涤非)、黄(孝纾),人称 “五岳”,他们都是解放后山东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的奠基者。








发表于 2004-5-25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琴江出了不少名人啊[emb2][emb6][emb6]
发表于 2004-5-25 18: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udb318319 你那里有
琴江满族话的资料么,我只记的他们管番薯叫苕根,[emb6]
 楼主| 发表于 2004-5-26 07: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我手上有一本琴江志与琴江人的手稿还有琴江文物的光盘大家想要什么资料我都可以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