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琴江文化是长乐最好

[复制链接]
查看: 3596|回复: 7
发表于 2005-11-17 20: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O古印有南孟祭尊、上官祭尊等字。按《汉书》吴王赐号为刘氏祭酒,如淳曰:祭祠时,惟长者以酒沃则似祭尊,为宗老、乡老之称。又洪武间给致仕官诰敕,有异姓无官者相见则以官礼谒见,其尊贵也至矣。况协佐防校,皆吾乡之本管官,较宗老、乡老及致仕官尤当式故序地理营制后,自当及之。O忠孝节义不可一日绝于天壤问,吾乡义夫节妇指不胜屈,而可贵者也,叙本管官以下,当便书之。O介子弃觚,祖生击楫,至于弃绪投笔,皆书史所艳称。吾乡立功戎行者颇不乏人,叙忠孝节义后,当纪武功。O值此天演淘汰,国家存亡,于人民之智愚。北美智而存,印度愚而亡,有明徵也。欲开民智,端在读书。吾乡科甲鼎盛,与民智有莫大关系,武功既叙,当纪科名。O围墙外,人材代不乏人。编集是书,是我为主而彼为宾,叙科名及官阶,理宜先宾而后主。O指发外官及娴翰墨者,皆足徵,人材之蔚起,叙科名后,便宜及之。O白香山自序世系,以春秋白公胜为祖,以白乙丙为宗。考《左氏》白乙丙乃鲁僖公时人,白公胜乃鲁哀公时人,相隔二百年矣。岂有宗乃在前祖反生后之理乎?至于班孟坚远引斗毂于菟,沈休文远引实沈台骀,均不免于附会。是书赘某系某之祖、若父,均经调查确切,其未查明者以@为号,庶不至如熊安生之认熊光,郭崇韬之哭子仪也。()是书初名《琴川琐谈》,改今名。故体例殊多舛误,阅者谅之。O志中姓名有重见者均属个人。如佐领有杨安,武举又有杨安,非两人也。余皆仿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7 20: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川之毓秀  吾乡属闽邑辖内,离省水程七十里,在县界之左。东起马鞍山,俗云马腰山,山高数十仞,由乡登山顶,计六里许,为通乡发脉之要点也。南隔长邑十里,西控马江北带琴川。自马鞍山脉,北达后安村,而大屿,而剑屿,而小马,而大马。大屿、剑屿者,江中浮岛也;小马、大马者,江中巨石也。至大马,又达乡之西山,即鲤冈。鲤冈生于陆地,环绕西南两城。此由马鞍抵南城,右向环绕地脉也。又由马鞍透古泰山,而大珲,而鹤岭,鹤岭亦名云门山。山之颠,有寺颜曰“云门寺”,是云门山之寺,非寺名云门也。寺外有阳石,矗立高丈余,十余块,镌有前人诗句。阳石下为后门山,山下至乡之中心点平地起堆,名曰“炮山”,此由马鞍至砘山之地脉也。每善堪舆者,到乡皆云c马鞍右向,环绕南城及直透孢山,为双龙并气也。至于北城外少右,直抵东面左向,皆围墙外居民。南城外田亩数千顷,西城外为鲤冈,鲤冈以外亦俱田亩。又北城外琴江流脉,直透鲤冈外,田中港汉萦纡。抵南城外,直向咫尺之地。此吾乡山水毓秀之大略也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7 20: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三斗芝麻官之讹  乡中俗语云:“吾乡地灵,出三斗芝麻官。”若然,则顶戴与恒河沙数相比拟矣,肿语非也。相传,郑文靖师事朱文公,文公善青乌术,曾至吾乡云;“起祖类马鞍,剑佩与雄冠,两峰文笔秀,山走指发官。”愚按:剑佩者,剑屿也。雄冠者,首石山也。山脉直向长邑,由吾乡视之,酷类雄冠,乡人因呼为皇帝帽。由霞洲乡视之,则乖耸不伦,该乡民又呼为贼头山也。两峰者,马鞍山左之五埕楼山,北城外对面之洪山也。山走云者,马鞍左脉蜿蜒,窜至芹山,芹山又窜至首石,而直达长邑也。指发官者,谓服官于外者,多于本管官也。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7 20: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立营之原始  雍正六年,福州将军蔡奏请设立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三江者,闽江、琴江、乌龙江也。经议政大臣会议复奏照准。旋于雍正七年间,将军移咨藩司,札委福建同知沈创修围墙,周围二里零三分,及衙署兵房。其经费均由藩库存帑拨用。限是年十月二十一二十五两日,着在省老四旗之汉军分派官丁及眷属来营。老四旗者,当未人关时,只有正
四旗,后又增镶四旗,故名“八旗”也。本营兵额有由老四旗派充,有由京、由浙及绿营陆续调充。如老四旗有兵额出缺,亦有将本营壮丁调令回省,充补马甲。马甲之饷银,每兵每月大料八两四钱,小料七两三钱,粮米与本营兵等。故老四旗之壮丁,以本营地
处海滨,每秋冬两季大风屡作,汹涛怒吼,视为畏途,且粮饷不忧,多半裹足不前。间有饬家丁冒充本名拨充者,名曰“奴才甲”。凡系奴才甲,只准充当兵额,不准升官。每年均有造册,将官兵及眷属操图等,送呈户部存案。此立营之始大概情形也
发表于 2005-11-21 15: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好体现在哪里呢?请举个例子。你这些文章好像都是引自黄曾成的《琴江志》吧,可不可以来些原创呢?
发表于 2005-11-25 13: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我没有楼主的好功底,看不懂这些劳什子
也没有溪上那么苛刻,不要楼主什么原创
我希望楼主能把发的这份帖子译成白话文
向我们这种没文化的俗人普及一下琴江史
发表于 2005-11-29 14: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琴江文化是长乐最好的文化”这是一个论题,既然你敢提出这样的论题,你就应该论证它是成立的,你不能随便拿来前人的一些文章就想敷衍过去。。。。[em5]

[本贴已被 溪上刘师禹 于 2005-11-30 12:29:04 修改过][/COLOR][/ALIGN]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18: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琴江树立很多的唯一
这个村有许多古遗存是中国或我国南方的“惟一”:我国至今惟一家家户户保存有“六离门”(以示“永不投降”)的村庄;我国惟一一个270多年间村民曾参加中国所有跨海作战的村庄。我国东南惟一保存完整的满族村,而且至今仍沿用满洲话,成为八闽惟一的“北方语言孤岛”;我国东南惟一保存着东北土炕的村子;我国东南惟一保存着东北特有抬搁戏和北方戏台的乡村。
众多的海军世家
琴江众多海军的世家至今仍留守在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大宅院,琴江满村遍布海军世家,其中以贾、黄、许三家最为有名。贾家连续九代有人参加海军,是中国目前已知的连续代数最多的海军世家,黄家连续八代,许家连续七代。
  黄中极家族出过四代三江口水师旗营的指挥官。黄中极是黄家出的第一位水兵,1786年11月,黄中极任三江口水师旗营佐领,四品。次年5月,他率领174名水师旗兵跨海前往台湾平乱,荣立一等军功。此后,黄中极的后人也有三位出任旗营指挥官:黄怀仁,黄中极长子;黄禹门,黄中极孙子,黄怀仁侄儿;黄恩禄,黄中极曾孙,黄禹门的儿子。此外,黄家还连续七代出了不少海军英才,其中最有名的是黄恩浩和黄廷枢。在中法马江海战中,黄恩浩虽为举人,但也随其弟黄恩禄驻守下塘寨,因其作战有功,被赏戴花翎,授抚州知府。黄廷枢,黄恩禄曾孙,抗战时出任海军布雷队中队长,率队在长江口布雷,阻击日寇西进。此举获得新四军军长陈毅的肯定和支持,并把心爱的一把左轮手枪和一支佩剑送给黄廷枢留念。解放后,黄廷枢任大连海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他首创我国海商法研究,是我国《海商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外交部法律顾问。
  贾、黄、许三个海军世家的大宅院至今保存完好,每个大宅院里必有表现中国水兵威武不屈精神的标志。像许家大院二进房屋两旁风火墙的墙头牌上,就塑有水师旗营士兵的形象,许家的门匾还是冯玉祥题写的。许家的后人许辉至今保留着与历次海战有关的文物:指挥水师旗营与敌作战的飞虎旗,皇帝的嘉奖令、功牌及清廷赏戴的蓝翎,乾隆年间跨海作战用的罗盘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