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图---长乐籍的越南国王--谢升卿

[复制链接]
楼主: 逸星飞扬
发表于 2008-5-22 13: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长乐了不起.
发表于 2008-5-22 23: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安阳来自: 中国河南安阳
没听过
发表于 2008-5-30 14: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遗憾是都没图片啊
发表于 2008-5-30 14: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逝去时代--越南华裔》  

--------------------------------------------------------------------------------
  垂帘听断风咽。枯坐抱膝,青灯照壁,围炉不忍孤眠。思绪断桥边。想老枝待雪,直指苍天。何事东君,不来收拾旧残年。  
◇ 孤独守望者  2007-3-7 1:47:00  
  越南是一个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东洋半岛的国家。也是一个具有四千年文献的国家。首都河内是其国家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时曾是汉、唐等朝代的附庸国的文化、政治中心。
  越南也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据调查,目前在本国领土境内共有54个民族共同生活。其中以京族占大多数,京族在越南境内占了83%人口以上。而越南华族居于本国人口的第四位,人口达140万以上。越南华人分布于全国各地,人口较为密稠的主要在南方各省以胡志明市(旧称西贡堤岸)和西南部地区为最。
在越南立国(986年)前,福建与交趾已有交往。据《后汉书·郑弘传》记载:“旧交趾七郡贡献,皆从东冶(今福州)泛海而至,风波险阻,沉溺相系。”
  在宋代的文献中,有一些关于福建海商和士人前往越南从事贸易等活动的记述。如《桂海虞衡志》中记载:“闽人附海舶往者,必厚遇之。因命之官,咨以决事。几文以诡乱,多自游客出。”(《文献通考》卷三○三,“交涉”条。)宋洪迈著《夷坚志》卷六中记载:“泉州人王元懋少时祗役僧寺,其师教以南蕃诸国书,尽能晓习。尝随海舶诣占城(中越)国,王喜其兼通蕃汉书,延为馆客,乃嫁以女,留十年而归,所蓄奁具百万缗,而贪利之心愈炽,遂主船舶贸易。”
  煚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瞿越国黎恒死后,“安南大乱,久无酋长,其后国人共立闽人李公蕴(泉州东石人)为主”,创立安南李氏王朝。(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五。)
  乾道三年(1167年)福建“纲首陈应等,昨至占城番。”(《宋会要辑稿》蕃夷七之四十九。)
  “乾道中(1165~1173年),占城与真腊战,双方皆乘大象,胜负不分。有福建人浮海往吉阳军(今海南省厓县境),为风浪所逐而抵占城,教占城习骑射,因得大胜。”(《宋史》卷四八九。)
  
  闽人于12世纪到会安开埠时,有六个姓氏的人,以后不断发展,“每年农历二月廿六日,有祀六姓王爷公仪式,盖追祀12世纪开埠先贤也。”(张文和:《越南华侨史话》,第32页。)
  福州府长乐县人谢升卿,因科场失意流落到广西邑州(今南宁市),在边界贸易集市上,被越南的官僚陈孝招赘为女婿,改名为陈承。陈承之子陈日煚,于1225年当了越南皇帝,建立陈朝。《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五“陈纪一”记载:“太宗皇帝,姓陈,讳煚,初,帝之先世闽人。”周密在《齐东野语》卷十八中也说:“安南国王陈日煚者,(父)本福州长乐邑人,姓名为谢升卿。”
  南宋末年,福建也有一些不堪异族蹂躏的义士,逃亡占城、交趾等地。郑思肖(连江县人)著《心史·大义略事》中说:“曾渊子等诸文武臣流离海外,或仕占城,或婿交趾,或别流远国。”
  明朝初年,闽粤人随郑和到占城居留的人增多,久之生聚繁衍,成为大族。开发会安的有朱、丁、伍、莫等10大姓,今会安明乡会馆尚有碑文记其事迹。明代中叶,闽粤人赴越经商的日众。起初,在北方以云屯为华船贸易港,后来因越南北南纷争,北朝郑氏开兴安宪铺,南朝阮氏辟会安为市。当时,福建商人乘“大眼鸡”帆船趁东北风南下,运货抵越;翌年春夏,载米乘西南风北归,此运粮船名艚船,华侨商人被称为艚人。(华侨志编纂委员会:《越南华侨志》,第33、36、40页,台北出版。)1577年,福建船有十三四艘到达顺化。1622年,有福建船抵达南越的藩朗、藩里。晋江安海《霞亭东房颜氏族谱》记载:“玺,字道节,号西泉,生正德乙亥年(1515年)六月二十日,隆庆丁卯(1565年)九月十三日卒于占城。”《有耕堂柯氏族谱》记载:“兆火晋,字心荣,号润予,乳名寅。生万历壬寅年(1602年)正月初五日寅时,卒顺治辛卯年(1651年)九月初七日辰时,公三十岁(1631年)往安南遂家焉,葬安南清夏。”

  明末清初,福建省有一些明朝的臣民不满清朝统治,逃亡到越南避难。如漳州府龙溪县二十八都回鄙玉洲上社人陈养纯“避难南来生理,衣服仍存明制”,流寓顺化。(陈元烁:《承天明乡社陈氏族谱》。)长乐县福湖乡人郑会,因“大清入中国,不堪变服剃头之令,留发南投,客寓边和。”(郑怀德:《艮斋诗集·自序》,第126页,香港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1962年。)漳州府海澄县人潘文彦和妻林氏,“义不事清”而流徙越南。
  清初,越南中部的会安,华侨社会已经形成。“盖会安各国客货码头,沿海直街,长三四里,名大唐街,夹道行肆比栉而居,悉闽人,仍先朝服饰,妇人贸易,凡客此者必娶一妇以便交易。”([清]大仙厂翁:《海外纪事》,卷四。) 

  在闽南侨乡族谱中,也记载有清初旅居越南的史实。晋江县《颜氏族谱》记载:“钟珍,生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五月,客安南(中圻),彼处娶妇。”又晋江县《陈氏族谱》记载:“立辉,志学公次子,……往安南求利,在是地娶妇。”厦门海沧《谢氏家乘》记载,谢应平,1728年生,于乾隆中死于安南;谢逢祥,1749年生,1773年卒,葬安南;谢宏栋,1707年生,1757年卒葬安南;谢世伟,1690年生,1739年卒,葬安南。同安县《马巷厅志》卷十六“烈女”载:“同安东沙人陈台宜,妻王六娘,经商海外,岁罕事归,后舟遇风,死于安南。”厦门新安《丘氏族谱》也记载不少人到越南,死于该地。

  清末民初,军阀割据,地方不靖,经济衰落,民生困苦。福建省有不少人前往越南谋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闽清县徐季卿在福州、新加坡各地招募400多名福州籍劳工到安南开垦农田。(郑林宽:《福建华侨汇款》,第8页,194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当局招募一批福州劳工前往越南。

  越南华侨以广东省籍人占多数,福建籍人数比较少。1938年南圻各邦华侨人口中,福建籍约4万人(台湾总督府编《南洋华侨情况》,1938年7月。)

  抗日战争期间,福建省与越南的海上交通受阻,有一些越南归侨由陆路前往越南。据1943年7月至1944年10月统计,永春县籍归侨76名取道长汀、赣州,经广东省曲江、防城、东兴(今属广西)前往越南。

  抗日战争胜利后,有大批避难归侨向厦门侨务局登记,申请重返越南。据1946年11月20日统计,当年申请往西贡的有606人。据厦门《星光日报》报道,1947年从厦门去越南的有2306人,从越南回国的有1637人;1948年出国去越南1272人,从越南回国的614人。二年出入国对抵,净出国1327人。
  1949年统计,堤岸华侨40万人,福建帮华侨占7.8%。(《堤岸华侨经济生活情况》,载《印支经济月报》(法文),1950年。)
  1955年北京“华侨问题研究会”编印的《亚非地区华侨情况》介绍,越南有150万华侨,其中福建籍30万人,占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1962年统计,越南共有华侨127万人,其中南越110万,福建籍占20%;北越17万人,福建籍占15%。
  1975年起越南政府推行反华排华政策,大规模驱赶华侨和华人,越南华侨人数锐减。据1980年统计,越南华侨、华人约70万人,其中福建籍约14万人,占20%。(《东南亚经济年鉴》。)

  1986年阮文灵接任越共总书记后,开始改变对华侨的政策,准许华侨自由选择国籍。1990年越南华侨约有100万人,其中南方90万人。福建籍华侨约20万人。
发表于 2008-5-30 15: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这么漂亮的女人.对上一首越南年度排行第一的歌曲.
发表于 2008-5-30 15: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来自: 加拿大
博大精深啊......历史咋都没学好呢

偶会懂点越南话!
发表于 2008-5-30 15: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原帖由 幸福摩天轮 于 2008-5-30 15:10 发表


偶会懂点越南话!


这几个帮我翻译下

Vầng Trăng Khóc
发表于 2008-5-30 15: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姓谢,江田漳坂的
发表于 2008-5-30 15: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来自: 加拿大
原帖由 senta 于 2008-5-30 15:15 发表


这几个帮我翻译下

Vầng Trăng Khóc

    这个好复杂呀   偶是懂点皮毛   比如动物(牛/鸡...)会说,还有一些谢谢/你好之类的.其他都不会哦!我没夸大其词呢
发表于 2008-5-30 15: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回复 17楼 的帖子

正好见过``这是一首歌是吧?听过``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