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历史名人

[复制链接]
查看: 3327|回复: 0
发表于 2005-9-2 00: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长乐历史名人

冰心

冰心的简历和主要著作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有冰心女士、男士等。1900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1914年入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学习,被选为学生会文书,参加了学生运动。在革命激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的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了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问题小说的创作,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姐姐》等都属于这类小说。诗集《繁星》、《春水》除表现母爱外,还记录了作者零星的感受和玄想,文笔隽逸,艺术精巧,但社会意义不大。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观点。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同时把在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在当时影响较大。但由于阶级的局限,作者未能面对黑暗的现实去寻求真正的光明所在,所以作品的题材仍多是母爱、童年生活、自然景物、异国风光等。在《超人》、《最后的安息》等小说中,描写歌颂了超阶级的“人类之爱”。1926年回国之后,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29年到1931年写有小说《分》、《南归》等,内容多是对童年、家庭往事的回忆、感想的随笔以及对母亲病逝的追忆,文章感情真挚,描写细腻。这时期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散文《关于女人》。抗战胜利后,随丈夫到日本,1949年到1951年春,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任教。1951年秋回国后,仍致力创作。1956年出版了《陶奇的暑假日记》、1958年《人民日报》刊登了她的《再寄小读者》,内容多是介绍国外见闻、歌颂友谊以及勉励小朋友们努力上进。这时期还出版有散文集《归国以后》、《樱花赞》、《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桔灯》、《拾穗小札》等。翻译作品有穆拉*安拉特的《印度童话集》、《印度民间故事》、太戈尔的《吉檀迦利》、《太戈尔剧作集》等。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满足外国朋友对她作品的索求,香港朝阳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散文集《樱花和友谊》、《我们这里没有冬天》。除写作外,她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曾十二次出访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埃及等国,为促进国际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同时还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并被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1978年,她的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桔灯》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还打算出版《冰心选集》。

郑振铎

     郑振铎,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县人,1898年12月出生于浙江温州。他家庭贫寒,父亲早逝,靠母亲作女红勉强维持生活。
      郑振铎勤奋好学,1916年毕业于浙江十中(温州一中),次年考进官费的国立铁路大学。1919年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是该校的学生代表和福建学生联合会的领导人之一。之后他与瞿秋白等创办了《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因传播社会改革的新思想而先后被北洋军阀查禁)。1920年,他和沈雁冰、许地山、谢冰心等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现代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并负责编辑会刊《文学旬刊》,他又与沈雁冰、欧阳予倩等组织了“民众戏剧社”,编出中国第一个现代戏剧刊物《戏剧》月刊。
      1921年初,郑振铎在铁路大学毕业。后经沈雁冰介绍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1923年起又负责《小说月报》工作。1925年“五卅”运动时期,他与沈雁冰、胡愈之等合编《公理日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暴行。1927年三月,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他与胡愈之等组织上海著作人公会,积极参加临时革命政权组织---上海市民代表会议的活动。大革命失败后,他被迫出国,游历欧洲一年,回国后继续编辑《小说月报》。

董奉

    董奉出生于长乐古槐镇董厝村,与华佗、张仲景都是后汉三国时代的名医,史称“建安三神医”。
    董奉从小钻研很多古代有关医药方面的知识,采集各种树木花草加以研究实验,根据药物的颜色、气味和产生的季节、地方等,分别种类、性质,再参考古书记载和经验,通过对家禽、牲畜的试验中获得丰富的医药知识,也发明了很多古代所没有的病源、医理。董奉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给人看病不收诊费,病家在医好后送他的礼物都被谢绝,对所治愈病人只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报答,重病者种五棵,轻病者种一棵。日久郁然成林,董氏每于杏熟时于树下作一草仓,如欲得杏者,可用谷子交换。然后又以所得之谷赈济穷苦人民,赈济地区并不限于本地或附近。一些地方的人民,为感谢这位善人,还建立了生祠,进行奉祀祭典。
    董奉年轻时经常到处云旅,行医施赈,特别是在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和越南等处往来。他所到地方除了治病赈济以外,还遍访名山大川,采集野生植物制成丹药给人治病。董奉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千秋流传。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唤中医为“杏林”。这些名垂千古的名医史迹,铸就了中华医药今日的辉煌。

百丈怀海

    长乐龙泉寺与鼓山涌泉寺、福清黄檗寺并称“闽中三大名寺”,有“弥勒五福袋”之称,是闻名江南的千年古寺。
    龙泉寺始建于六朝梁承圣三年(公元554年),距今已有1449年,原名西山寺,唐懿宗敇赐为“龙泉禅寺”,沿用至今,为长乐历史最悠久的佛寺。千百年来,龙泉寺之所以成为无数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的佛教圣地,除了历史上曾经鼎盛一时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是唐百丈怀海大智禅师坐禅圆寂之地。
    百丈怀海禅师俗名王木尊,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20年),长乐市鹤上镇沙京村人。二十岁时祝发出家于西山寺(龙泉寺),尊慧照和尚为师。后尊师命削发游方,至江西洪州新吴百丈山得遇马祖道一(佛教丛林的始建者),拜为师,法号怀海。自此潜心钻研禅宗南宗革新派的哲理,并于百丈山开山说法,世人尊称他为百丈禅师。百丈怀海禅师于晚所回到长乐故乡,重建西山寺,直到圆寂(公元814年),享年95岁。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诏谥大智禅师,后人称百丈怀海大智禅师。
    清规是中国禅宗丛林组织的规程和寺众日常行事的准则。所谓“马祖兴丛林,百丈立清规”。百丈怀海大智禅师之所以享誉佛学界,被尊为禅宗南宗的巨擘,主要贡献就在于他订立了被后人称为《百丈清规》的禅门规式。之后的几百年间,历代丛林均依百丈清规为蓝本,北宋真宗皇帝把“百丈清规”颁布天下,成为当时约束僧众的唯一法规,“清规戒律”和“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都出自龙泉寺,到元代至元年间(1335-1340),奉敇重修,称为敇修百丈清规,迄今六百多年,百丈清规一直作为历代寺院的基本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