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各乡镇地名的由来

[复制链接]
查看: 16042|回复: 14
发表于 2010-1-24 19: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一、 吴航镇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及三国时期孙吴都曾在此造船,因而得名。民国时期一度分为汾华、河金两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改称城关镇,1982年复称吴航镇。

二、 航城镇
1992年1月由乡改镇。地名由来同上。

三、 营前镇
《长乐六里志》有释:以浮峰山为主,环山有村曰营前,又称营田,又呼瀛洲。据载,明代戚继光入闽平倭,曾屯兵在营前。所谓营前,指地在戚参将军营之前。因为,军营前的地域,是一片田地,依靠闽江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一年稻有两熟,确保旱涝丰收。于是这片田被称为营田。在营前临江的地方,古有瀛洲寺。时因地名而立匾,而地名因寺而传布。

四、 玉田镇
原名白田、俗忌“白”字而改玉,取“玉种蓝田”之意。

附:白田渡、白田、玉田地名由来
  《榕城考古略》载:“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始置郡,太守严高狭视冶城规制,将移白田渡,嫌为南向……”究竟白田渡在哪里呢?《长乐六里志》释及,白田山在闽县钦仁里,即晋郡守严高欲徙郡治处。地产蕉草,可以为布。坑曰蕉坑,溪曰蕉溪。《闽都记》载,白田渡在白田山下,有马江之左次港,称上桐江,潮通龙门、坑田、琅尾、东渡、白田,接蕉溪、大溪二水。
  白田渡作为一个古渡口,舟人咸集候潮,30年代有小火轮,称“白田轮”,从福州过马尾,入营前港,顺上桐江直抵白田渡,每日依潮汐往返,上行福州,下行白田,各开一趟。40年代,还有“坑田轮”,方便水程交通。白田山和白田渡之间,村庄鳞次栉比,为白田村,民国23年(1934年)划归长乐,设第七区,据民国24年元旦户口普查统计,全区10614户,人口49382人,其中白田村300多户,一千余人。
  白田村俗称“白田”,至今仍在口头流布,而书面写的是“玉田”,显然属地名的雅称。《长乐六里志》有“玉田即白田”记载,便为佐证。
  玉田村,又是今玉田镇所在地,商市繁荣,交通便捷。当地人们口头仍称“白田”,而书面通用“玉田”,似已约定俗成了。

五、 首占镇
古称洲店,意讹为“酒店”。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名首占,意为出类拔萃。

六、 漳港镇
位于市境东部,因处港湾地带,原有漳江通此,故名。

七、 金峰镇
原名甘墩,别称炉峰。一百年前,境内古刹皇恩寺(已毁)有“鸦池通玉井,镜石照金峰”楹联,遂雅称金峰。

八、 梅花镇
唐武德年间(618~626年)因种植梅花而得名,称梅花坊新开里。明代称梅花所。

九、 湖南镇
境内土地多由泥沙冲积而成。旧时沙浪变迁,村无定居,多以原祖地或姓氏随迁为村名,称“涸”。(具体待考)

十、 潭头镇
因处在江水拍岸首当其冲的港湾,故名“潭头”。

十一、文武砂镇
境内原为荒漠沙滩地带,俗称“凤母沙”。1956年国家投资在此修筑堤坝,建立国营农场,取方言谐音为文武砂农场。1971年改农场为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1992年撤乡建镇。

十二、文岭镇
民国期间,取文美,岭兜两村首字而名。

十三、江田镇
俗称“康田”。宋为良田里,民国间叫松江镇。(具体待考)

十四、鹤上镇
原名鹤峰,宋为昌化乡,明代因筑一湖纵横两港道之间,登鹤峰山俯瞰,形如“上”字乃称鹤上。

十五、古槐镇
旧称古县,因槐树多,故称古槐。唐武德六年(623年)长乐设县时,这里为县治所在。

十六、松下镇
(具体待考)

十七、罗联乡
相传,唐贞观三年(629年)罗林两姓迁入定居联姻而得名。

十八、猴屿乡
据《长乐六里志》载:“猴屿又称侯封”。
  猴屿的地名来由,《闽海》复刊第109期有释:这个面临闽江,背负高山的乡村,昔日穷山缺水,是难以留人居住生息的。传说古时村后的屏山,栖息着一群猕猴,由于水源紧缺,溪涧干涸,不得不迁徙他山去了。有一只老猕猴不忍离开祖辈居住的山陬,独自呆在那里,早晚登高啼叫:“水啊,水啊!”万唤千呼,何曾见滴水滋润?老猕猴渴死了,屹立山顶,故山形似猴。这就是“猴屿”地名的来由。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收起 理由
小钟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4 19: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七、 金峰镇
原名甘墩,别称炉峰。一百年前,境内古刹皇恩寺(已毁)有“鸦池通王井,镜石照金峰”楹联,遂雅称金峰。
  是“鸦池通玉井”不是“王”井。
发表于 2010-1-24 19: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松下镇原隶属江田镇,后来(具体时间记不清)成立首址乡(乡政府设在首址村),前几年又改为松下镇,可能是政府考虑松下港名气比较响亮。
发表于 2010-1-24 19: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来自: 澳大利亚
九、 湖南镇
境内土地多由泥沙冲积而成。旧时沙浪变迁,村无定居,多以原祖地或姓氏随迁为村名,称“涸”。(具体待考)
发表于 2010-1-24 19: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来自: 中国上海
十一、文武砂镇
境内原为荒漠沙滩地带,俗称“凤母沙”。1956年国家投资在此修筑堤坝,建立国营农场,取方言谐音为文武砂农场。1971年改农场为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1992年撤乡建镇。

在家里的文武砂乡土历史里也看过。
发表于 2010-1-24 19: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吴航镇和航城镇是有城关镇分割开的。

吴  航  简  介
    吴航镇设于吴航旧址。现为长乐市辖镇、市人民政府驻地。唐肃宗李亨上元元年(760),长乐县治所由古县移置于六平吴航头。这是吴航为长乐县治署的起始。迄今虽历经朝代更迭,典制嬗变,吴航镇却一直保持着作为县治及全县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的地位。
    唐宋属善政乡德政里。宋元佑三年(1088)改宾贤里,元属西隅,明清仍旧。
    民国时期分区设署,划乡镇,编保甲,辖属变动频仍。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地。二十八年附城分设龙华、河金两镇,三十一年为太平镇,翌年设吴航镇,镇公所置太平桥。
    1949年8月16日长乐县解放,9月14日即于县城设立城关镇,为人民政府驻地。翌年镇属城关区。1951年更称第一区。1955年8月改属营前区。1956年4月复设城关镇。1958年6月撤区并乡,城关镇撤销后于同年9月划并于城关人民公社。1964年城关镇恢复后仍隶于城关公社。1982年9月城关镇复名吴航镇。

航  城  简  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先后属城关镇、城关区、第一区辖,1956年春改设城关镇。1958年9月成立城关人民公社。城关镇及所属西关、十洋、东关三个大队析出另设县直辖镇吴航镇后,1982年9月城关公社更名为航城公社,1984年9月撤社改乡,1992年1月改乡为镇,即航城镇。
发表于 2010-1-24 20: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松下镇原隶属江田镇,后来(具体时间记不清)成立首址乡(乡政府设在首址村),前几年又改为松下镇,可能是 ...
创造晴天 发表于 2010-1-24 19:17




    今松下镇前身是首祉镇,镇驻地在首祉村。该村原以溪流小沚名,后雅化为首祉。明清属昌化乡千龄里二十都。民国曾设松祉乡。1949年9月后属县二区、七区,1958年9月隶江田人民公社,1987年7月从江田镇析出设首祉乡,1992年建镇。1997年首祉镇改称松下,镇政府仍设首祉村不变,镇辖九村。
发表于 2010-1-24 20: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十一、文武砂镇
境内原为荒漠沙滩地带,俗称“凤母沙”。1956年国家投资在此修筑堤坝,建立国营农场,取方 ...
家在何方 发表于 2010-1-24 19:50



    是长乐南乡沿海后起的综合农业重镇。早期是一泓海湾。旧属昌化乡海滨里,崇化里,元为十八都,陈义境。统有汉坂、岐头、东山、壶井等村。东南部早先荒漠莽滩一派,俗称风母砂。风砂肆虐,海啸凌厉,所辖乡村及附近田洋常受其害。民国期间,这里便办有小农场。1956年国家投资筑堤建闸,围海造田。1957年7月工程竣工时,完成围垦面积一千一百三十二公顷,其中含可耕地七百三十三公顷,水域三百七十四公顷。同时又保护耕地七百三十二多公顷。1958年3月,创立国营文武砂农场,直属福建省农垦厅,为县级建制,下设三个作业区(站)。一站为原鹤上农场;二站壶井至沙尾垦区;三站近屿头,含东山、洋下垦区。此后又陆续增设四站、五站、六站、七站、八站。1970年农场体制下放,饼于邻近公社。1971年改立文武砂人民公社。到1973年扩大政社区域,原鹤上公社壶井大队、江田公社东山大队同时划属文武砂公社管辖。1979年10月农场复办,但仍为场社合一建制。性质属综合性国有农垦企业,实行场镇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组织与管理方式。1984年9月文武砂撤公社设乡。1992年乡改镇。
发表于 2010-1-24 20: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古时处滨海港湾地带。相传远祖从漳州一路跋涉,舟进漳江,见一派港湾,便定居下来,故乡名漳港。
发表于 2010-1-24 20: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湖    南    镇
1949年9月划属县第三区,1955年8月属金峰区,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隶金峰公社辖。1961年6月析出成立湖南公社。1989年9月撤社立乡。1991年改镇。驻地仙宅村。
    陆地面积三十二点八平方公里。西北部与文岭镇交汇区有著名的东湖,湖南之称由此起。土地多由泥沙冲积形成,沿海沙滩宽阔地带,因沙浪淤积变迁,沙丘游移不定,小墟落往往居无定所,先人便以迁入前祖居地或族姓加"涸"而取名,如"鹤上涸"、"江田涸"、"九陈涸"等等。故俗谓"湖南多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