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海防第一城——琴江

[复制链接]
查看: 6176|回复: 0
发表于 2005-4-25 22: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长乐海防第一城——琴江

李孝干
长乐是多城之都,境内曾有过六座城池,有筑于明代的吴航县城(周1730丈)、梅花城(周648丈)、蕉山城(周360丈)、松下城(周316丈)、垅下城(周187丈),有筑于清代的琴江城(周321丈)。除治城吴航,余为海防之城。本文要说的是被称为长乐海防第一城的琴江城。
  琴江城位于市区西门外4公里处闽江东岸,前面便是乌龙江、马江、琴江交汇处,俗称三江口。长乐人多称琴江城为“旗下”、“旗下里”,今名琴江村。琴江城论规模只有梅花城一半,在长乐五座海防古城中仅居第三,为何反而是海防第一城?
  原因之一,衙门品位高。了解琴江城的人都知道,该城中心本有一组粉墙黛瓦、肃穆庄严的古建筑,内有将军行辕、水师衙门,别致的花园,占地近2000平方米,统称“将军楼”。建造者也就是清雍正七年,主持建筑这座福州三江口水师营盘——琴江城之福州副将阿尔赛。
  副将是何官?即相当于清前之副总兵,品衔仅次于福州将军一级,为从二品,既是地方最高级将帅之直属军官,也是统辖本协之军官。“协”即副将辖下军事组织,故琴江水师首领叫“协领”,在佐领(四品)之上,副将之下,为正三品。以下还有防御(五品)、骁骑校(六品)。也就是说琴江城是三品武官衙门。
  翻开长乐《县志》就知道,梅花城当年的军事机构称“千户所”,长官为“千总”,千总之名起于明,相当于清制正六品。因此拿梅花“千户所”与琴江“将军楼”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梅花城尚且如此,蕉山、松下、垅下之城更不在话下了。这叫“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因此称琴江城为“长乐海防第一城”,不但当之无愧,倘若进一步考比,档次还要高。
大概就是这个原因,故眼下游人到琴江城游览,就格外注目“将军楼”。尽管那里建筑已不是原貌,然而不曾是当年的屋宇房基、廊石、围墙、照墙、古井等,还是重辟的军旅花园,院中一棵据称就是当年阿尔赛副将亲植,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高耸入云的“将军榕”,便足以令游人敬仰。特别是长乐人,此时此刻,谁不会为我们吴航大地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高级军事衙门而骄傲!
  原因之二,营盘有档次。可以这么说,当年为513名三江口水师官兵、3000余众眷属建造的1321间营房,是当时超一流的军事营盘,它不但是当年清政府直属的沿海四大水师兵营之一。同时据当地民俗专家介绍,由于这位阿尔赛副将与当时的协领,都极为精通军事与建筑,他们曾经请教过无数“风水”大师与建筑专家,经过深思熟虑,才最后决定按照“孔明八阵图”为蓝本,突出满人风格,而建造这座营盘。终因结构玄妙,名扬四方,其特色有三:
  一是营房结构清一色为单层两进木屋,中有天井、水井,前向一律分为四门、六门两种,中间另加一个矮门,当地人称“宽心门”。屋宇一样高,一样大,官兵只有间数多寡之分,无有好坏之别。这样的建筑,不但利于平衡士兵心理,刺客进去也不易分辨官兵之宅,无形中却平添了当官的安全感。
  二是整座营盘因是参照“八阵图”演变而布局,形成的十二条街道(一大十一小),看似平平淡淡,实则纵横交错、分合迂回,极具变化。故外人在未掌握其中规律之前,往往进得去出不来。据称早年曾有个自命不凡的盗者与人打赌,吹嘘无论天有多黑,他都能夜闯旗营来去自如。结果是夜地面还散着朦朦月光,盗者进去一条街尚未走透便被发现,那盗者拼命跑了好几条街道,见一出口处,以为可脱险了,谁知背后伸来一只手,就把他擒下,原来盗者跑的是冤枉路,又回到了原地。因此这种外人不识其妙,他们却进出自如的营盘结构,有人就称它是《水浒传》上说的“祝家庄”,妙!
  三是营盘的街头路口都建有神庙,有三官堂、玄坛庙、泗洲庙、五圣庙、炮神庙、大士殿、毓麟宫等,可谓在南方独一无二。而军营建这么多的神庙,这符合军人的心理与信仰,他们视此为“护身符”,觉得街头路口有神灵庇佑,遇上战事与险情,神灵可以帮助抵挡,而当地这样的传说也很多。
  琴江城古城墙今只剩一点点,也就是依着曹家花园百来米。十二街保存较完整的也只有首里街、马家街、帅正街及大街。大街上有一“孝友坊”,是眼下长乐保存最好的古坊。另有炮山、火药库、钟楼、阅兵台及许多名人故居,都极具历史文化价值,故琴江被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道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若要探寻长乐海防第一城——琴江城之古色古韵,还是亲临其境为妙!


春风一路访琴江
古  榕
清明刚过,我们沐浴着春风,再访琴江,这真是一次丰盛的文化之旅。
  曾几何时,琴江抗法烈士陵园的近旁又多了一座别致的琴江八旗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前的广场上耸立着八座旗杆。旗杆上各飘扬着昔日满清八旗的八面军旗。黄,白,红,蓝,黄、白、蓝镶红,红镶白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帜,迎着江风猎猎飞扬,似乎在告诉人们尘封的往事……
  想当初,这些骑着马来到南方的辽东汉子,都是一群旱鸭子,到了三江口扎下营盘,操船制桨,终于练就了一身水上功夫,他们在城墙上写上“海国屏藩”的大字,扼守闽江咽喉,密钥福州门户。人们对他们的到来,感动神秘,可能还有反感。然而,在光绪十年(1884年)的马尾一战,这些忠勇的水兵,硬是以鸡蛋碰石头,用小船攻击入侵的法寇大军舰,前仆后继,死伤惨烈,在青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让世人对他们刮目相看。
  琴江八旗文化是吴航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这是从北国的冰雪中移植在南方温宛土地上的一种文化,一个外国人说:有四个主要自然因素决定着人类的生活和命运,气候、食物、土壤、地形。除此之外,长期的文化基因传承和沉淀也极度大地影响着人们文化的差异。民国大学者刘申叔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土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东北的黑土地,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景色壮丽,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中,人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而闽江下游,特别是长乐,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气候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中,人的性情多柔婉、细腻、灵捷、浪漫、精明。几百年后的八旗后裔既保持了北方人的特质又融入了南方人的情性,这些可以从琴江人身上明显地感受到。
  八旬的兰先生是我的老朋友,听到我又来琴江非常高兴,他通文学,尤工撰写对联,琴江很多建筑物都留下他的手笔。他瞿铄、聪慧又透出一种豪爽、刚强之气。他给我们介绍琴江兵营十二条街,特别是每个街角的转弯处,都有一座不同的神庙,有罕见的“三官堂”、“玄天庙”,也有我们熟悉的“大士殿”、“毓麟宫”,还有“泗洲佛”。同行的民俗家李君解释道,这泗洲佛是专门撮合男女姻缘的月下老,还有独一无二的“五炮神庙”。从这些神庙我们大致可以了解琴江人的信仰,他们的信仰体现了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
  给我们当向导的小郑老师,他也是琴江历史的有心人,他不遗余力地搜集许多鲜为人知的琴江的史迹,热情而博学的小郑在引导我们参观时,反复地陈述他的一个观点:琴江人特别好学。的确,从琴江这个小小村落,走出了许多人才,有留美的,留日的,留英的,他们目光如炬,师夷所长,就海军人才而言,包括对岸台湾,说琴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是毫不过分的。
  我的同学曹君,温文尔雅,她是《琴江志》的编辑,我拜读过她的很多介绍琴江风物的文章。这次我们从“八旗军旅园”顺路到她家小憩,蒙她热情款待。特别是她拿出家里珍藏的一些老照片,其中“新四军四兄妹”的相片,实在有震撼力。老大曹维廉早年参加新四军,解放后曾是江主席的老上级,还有革命烈士曹维新,照片中的他们都是戴着圆眶眼镜的知识分子,文静的外表下都有一颗炽热而刚烈的心,这些人的经历给了我们鼓舞和启迪。从曹家、许家、贾家、赖家这些八旗水军的普通家庭,可以感受到琴江文化是多么的丰厚,琴江八旗文化丰富了吴航文化的内涵。
  虽然只是匆匆一过,但是春风中的琴江是这样的动人,琴江的春风是这样的醉人,“吹面不寒扬柳风”朋友,你不想来琴江吹风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