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走近你琴江“旗人街/

[复制链接]
查看: 3781|回复: 1
发表于 2005-4-25 22: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一  洁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在琴江“八旗军旅园”看到纳兰性德的这首《长相思》让人有别样的感觉,我不知是谁独具匠心,选用了这位才华横溢满清贵胄的诗文,在这充满八旗历史氛围的园林中。它一路牵引着我走进琴江旗下人家。
      走在琴江“旗人街”,你会觉得自己恍若走入一段历史、一册琴江旗人的故事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著名的老宅子、名人故居。琴江古屋的独特性、多元性、兼容性,缘自琴江的人文历史。在带有北京四合院风格的赖府,我们看到了这个世代为官的家族,出了极孝的赖通照,旗人街上有个“孝友坊”就是为他而建的。《琴江志》上记载:“赖封翁之孝友——赖封翁通照,护兵备道安之父也。家素贫,事亲尽孝,虽饔飧不给,而奉亲甘旨必备,对于戚族乡党恂恂如也。曾由本管官呈报封翁孝友淳笃,蒙将军奏请准立孝友坊。坊在乡之大街。”在赖府附近,有个中西合璧风格的李氏祖屋,据当地的曹老师介绍说,带有欧式风格的门柱是建于民国时期。在李宅有个特别的小井,这种具有琴江特色的小井,我们已经看到好几个了,觉得非常地好奇,小小的井口仅够水桶放下。当地人介绍说:这种水井就是初建八旗兵营时挖掘的,具有经济、方便的特点。每个官家大多都有这样的小井,官眷深入简出,用水就很方便,而它大多是一家人使用,所以挖小些比较经济。琴江还有几个很有特色的名宅,比如:许建廷故居,在许建廷故居花园内有个主体为木结构的慰慈亭,缘自“民国十五年(1926年)许建廷祖母蓝氏等由上海返乡,途中遇大雾轮船触礁,涉险获救,是年九月又正值蓝氏六十五大寿,许建延特建亭纪念,名曰:慰慈亭。” 以及著名的海军世家务本堂贾府、进士黄曾源故居和成长出中国民进创使人之一曹鸿翥、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曹维礼、皖南事变烈士曹维新等现代知名人士的友于曹堂……
      在琴江旗营里绕来转去,呈T型的十二条街巷和单层木结构的兵房古色古香,街道交叉处总有一座庙宇或教堂? 前留小空地,形成能攻能守的军事城堡。这种既是营房又兼民宅的房子,有两个天井,通风、采光都比较好。这些营房与东南民居明显不同的就是它的门。兵营临街设有三扇门,左右为单扇门,正中为双扇门。正中的门上还统一套一扇高4.7尺,宽3.6尺的方门,上端有几个镂空的小窗,这种门叫做“定心门”。这个“定心门”的作用也有历史根源,婚丧时才打开,平常都是大门紧闭,而开启那几个镂空的木格,作为旗人兵眷观看街景的小窗。
      走在琴江的古宅兵营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这里的八旗历史、忠孝节义。在这里有许多节烈牌坊。据同行的李老师介绍这种节烈牌坊,还分三种:一种是贞节牌坊、一种是节烈牌坊、一种是节孝牌坊。我的心不禁隐隐地痛起来。在琴江随处可见这种牌坊,“八旗军旅园”附近我们就看到一块断裂的牌坊倚在墙边,让人感觉那道裂缝好象是伤痕。在雍正皇帝实行从马背上的时代进入海疆时代的伟策时,官眷兵嫂跟随她们的夫君,背井离乡从北往南迁。我想到了那些兵营里的女人,那些在井边洗米掏菜、等待夫君归来的女人?那些从定心门小窗往外张望的女人的艰辛与痛苦。那条泪痕深深的马家巷就是最好的见证。史书载马江之战:“马江各军舰,所有将士人员,多系闽人。一闻失败,榕垣啼夫哭子者,惨不忍阅;无何,俱往马江认尸。孰知,马江捞起死尸身首异处,无一全者。尸亲皆认无可认,啼哭之声,满于岸上,旁观者为之心酸。马家巷一条街,所住皆马姓,皆於这场战役中阵亡。”而这些旗人后代至今谈及此事时仍谓:“当兵食禄,为国效力是当然的事”,其豪迈之气,与人们通常想像中提笼架鸟出入於梨园茶馆的“八旗子弟”,是大相径庭。这里的旗人孝友成风、重教惜字。从这里走出了海军中将、少将,留学精英……人才辈出。我想说:琴江的女人,你真的不易!你的坚忍、知礼,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慢慢地,我想走出,走出琴江“旗人街”,却再也走不出你注视的目光,那令人沉醉的幽光。



琴江印象
陈羽军
就在春光明媚的清明节过后,我随《吴航乡情》组织的几位作者,走访了闽江下游南岸的琴江村。
  宽阔平坦的公路,沿着江岸向前伸展,一路上满眼波光帆影,一派开阔的景象。这里,背靠郁郁苍苍的云门山,山上有享誉东南的千年云门古刹。面对着马江、乌龙江、闽江的交汇处,江面环列着9个形似船舰的小岛,扼守着闽江出海通道的咽喉;形势险要,风光宜人;是闽江南岸旅游景区中,一个风格独特的景点。而琴江又是第一批省级文化名村。
  琴江,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据资料记载,早在雍正七年(1729年),为了防御海上的倭寇和海盗的骚扰,保持社会的安定稳定。清廷从镶黄、正白、镶白、正蓝老四旗中,挑选513名官兵携眷进驻,创建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因而,琴江被称为营盘里,或称旗下里。是当时拱卫东南海疆的一个独特的军事城堡。
  入村,便见迎面矗立一座高大花岗石牌坊,甚为雄伟壮观。额题“孝友”二字,上头镶有青石浮雕,镂刻极为精美,是本村前贤为勉勖子弟孝敬父母,兄弟友爱,邻里和睦而建造的。在牌坊旁边,还有镌刻着一篇碑记。村中街道恬静而整洁,保留有不少文物古迹:如残存的100多米的古城墙,如位于村落中心的“将军行辕”遗址,衙门前树龄两百多年古榕——“将军榕”。以及村民所保存的先辈在中法马江战役中清廷颁发的奖旗、嘉奖令和奖品……所有这些都生动地,向人们诉说数百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处处使人感受到扑面而来浓郁的文化氛围。
  村中还保留许多完好的古建筑。这些水师营房严谨的布局和结构尚基本保持原貌,据说原先在营房四围建有高五米城墙,与城外隔开。城内有十二条街道,街道间又有许多小巷,迂回曲折,外地人进村如入迷宫,很难走得出。相传设计者是按八卦方位构建,又称是按诸葛亮的“八阵图”布置。并由于每个院落建筑形式及高低大小一律,很难辨认自已所在方位。这使人联想到《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和《三国演义》中的“孔明巧布八阵图”的故事。
  当初城里建有1321间房舍,作为水师旗营500多名官兵及其眷属的住所;都为二进六扇五间平房,有前后天井,采光良好。每座庭院都有水井,井口较小,呈圆形?以供各户饮用。院落中间开4扇大门,中间两扇,辅有相当人身高度的“定心门”,上有小格,妇女可在门内窥视街上动静。这种房屋结构既具有北方满族风格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南方汉族的地域特点;充分体现了兵民结合的实际需要,和军事活动上的实用价值。据称,清廷配置的四大水师驻地,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这个三江口旗营了。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参观了村中的博物馆,馆前高高竖着八根旗杆。显示出威风的气派。浏览了馆中的目不暇接的陈列品,使人惊奇地发现,这个不大的村庄,居然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物。据村中耆老称:清廷对军人条件要求甚高,名额又有严格的限制,因而琴江的旗人子弟多转向仕途,直到如今村民都极重视教育,而人才济济。在200多年中出过两名进士,105名举人,到近代更是人才辈出。我们还参观了村中的“官宦世家”、“海军世家”拜访退休的当今社会名流。他们的往处,无不陈设优雅,古色古香,显示一种书卷气息。使人感到这是一个尊重文化,尊重知识的乡村,无怪乎这里的村民为我们中华民族,为我们共和国做出了许多贡献。
  博物馆相邻的甲申马江海战烈士陵园,是各方游人的瞻仰胜地。在高大墓碑前,有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人们满怀着崇敬的感情,默念先烈们喋血海疆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自己为祖国的复兴,为枸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我肃立墓碑前,心潮涌动,感慨万千……



琴江行
郑质冰
琴江,位于闽江南岸,因流经这一段的闽江宛如一把古琴,故取名琴江,它是福建省惟一的一个满族聚居村,也是首批省级五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清朝雍正六年,镇闽将军阿尔赛奏请朝廷从老四旗中抽调513名官兵携眷进驻琴江,围地筑城,由此建立了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水师旗营布局依据太极八卦,故又称"旗人八卦城"。兵营有城墙包围,成椭圆形,坐南朝北,北临闽江。旗营内官兵一律同等待遇,每人都有一套一进房子,房屋建造得极其齐整,路网却很复杂,呈丁字状,每一个三叉路口都建着一座庙宇,以祈求抵制敌人入侵时能得到神灵的庇护。由于房屋都是相同的,就像一座迷宫一般,生人进去就很难再出来,这在当时是为巷战而备的。 辛亥革命后,水师旗营才逐渐成为一个居民小村。
  直到现在,这里还保留着一些清朝当时完整的房屋建筑,木头房子,木头地板,开着四扇或六扇的木板门,有精细的雕花镂空窗牖。而到了清末民国初期,房屋的格局才有所转变,像官宦世家、海军世家,已是四合院格局,古院深宅,分外庄严肃穆。以至如今琴江房屋风格,宜古宜今、宜中宜西,南北文化天然相融,令人目不暇接。还有孝友坊、十二街、七星井、庙宇、将军楼、古戏台……这里还曾是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出太平港口转舵出海之处,村附近有郑和修建的云门寺和妈祖庙。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散发着历史与文化光辉灿烂的魅力和光芒。
  琴江人爱琴江,一数落起它光辉的历史,便不绝滔滔,自豪之感满溢于言表。他们说三江口水师旗营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琴江是中国惟一全村皆为海军世家的村落。在那场著名的马江海战中,就有129位官兵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三江口水师营内有一马家巷,那场此巷男丁全部参加了惨烈的马江海战,全都壮烈牺牲,马家巷成了寡妇街,马姓在三江口水师营从此消失了。
  旗营随军女眷在丈夫壮烈牺牲毅然承起夫志,孝翁姑,抚遗孤,立节孝牌坊,将丈夫的遗志沿传至今。琴江人说,至今琴江家家有井,夜夜空巷,每家的窗后,皆有朗朗读书声。琴江已为祖国,培养出30多个博士生了。
  这的确是一个充满自己独特韵味的村庄,在21世纪繁华虚幻的都市之中,它依然坚守着属于自己的信仰与领地。这是英灵灵魂永恒的归宿,也是琴江人赖以生存和骄傲的精神依托,不得不让我们驻足流连、由衷感叹。
  这一路走过,就仿佛走进时光隧道,那苍苍古榕,斑驳的旧墙,还有那遗留的一段古城墙,经过几百年的风霜宿雨,早已是苔痕深深,轻抚它,就像轻抚历史的累累伤痕。而今,它依然坚实无比。
  望着村前静静流淌的闽江,心里感觉异常充实而舒畅。好客的琴江朋友一直送到村口,直到目送我们离开。我们很快又会回到城市中,可我们的心,却仍留在琴江,那块宁静而美丽的地方……


发表于 2005-4-27 09: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狭长的古街
漫长的岁月
悠长的故事
还在远方延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