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活着买不起房死了买不起墓

[复制链接]
查看: 1073|回复: 4
发表于 2009-4-4 13: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尊重逝者从来都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每逢清明,人们到逝者墓前祭奠,以寄托缅怀思念之情,更是清明节的重要人文传统。

  

  清明节就要到了,记者连日走访了呼和浩特市多家公墓发现,高档墓地动辄十几万甚至二十多万元,最低价位的墓地也需要 3000多元,3万元的墓地只能算是中档,但在2004年时,3000多元的墓地已经算是中高档了,相比之下,呼市墓地5年间已涨了10倍。在公墓设计上也出现了壁葬、植树葬、花坛葬等多种墓葬方式。  

  在2004年以前,呼和浩特市共有7家公墓,现在呼和浩特市共有9家公墓,但从2004年起,随着南方墓葬企业的入驻,公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价格战和恶性竞争现象。在2008年评选出的全国十大暴利行业中,墓葬行业高居榜单第三位。呼和浩特市墓价5年涨了10倍,十几万的天价墓地已屡见不鲜,多家公墓企业“暗战”此起彼伏,而在背后驱动这一切的正是墓葬行业的暴利和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在2009年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历数丧葬高收费种种“怪现象”:“骨灰盒比电视机贵”“坟墓比房子贵”“活得起,死不起”……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的墓地价格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市民已经把日常谈论的热点话题从房价扩大到墓价,而就在这短短的5年间,这三个城市的墓地价在不知不觉中已涨了10倍,涨幅早已超过了房价。

  活着买不起房,死了买不起墓

  广州市内几家陵园墓地价格偏高成为不少市民关注的话题。墓地均价在3万元上下,若是希望先人能够体面下葬则至少需要5万到6万元。

  殡葬暴利现象严重,“死不起”成为普遍性社会问题。据媒体报道:民革武汉市委就殡葬热点向武汉市政协提交调研报告,直指墓地资源匮乏、殡葬费用过高、生态环保葬变味等问题,称武汉墓地价格10年上涨5倍。

  “一块墓地就三万块。要是再过几年,这块墓地的价值就能翻几倍,一转手可以卖10万呐”,《非诚勿扰》中那位墓地推销员的话,想必让不少观众忍俊不禁。不过,电影中的戏谑,恐怕不仅来自生活,按照墓地价格“10年上涨5倍”的涨法,简直就是现实的写照。这也可以解释,何以在金融危机下,殡葬行业却能成为一枝奇葩,并广受大学毕业生乃至硕士博士们的追捧。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当然不能因为买不起墓便落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于是,除了发发“活着买不起房,死了买不起墓”的牢骚,这天价墓地和殡葬暴利的账单还得照单全收。

  不过,当墓地单价远超房价,当殡葬暴利成为不可撼动、愈演愈烈的潜规则,甚至已然有发展成为“死人产业”的趋势时,显然不能因为殡葬业客观上实现了刺激经济与拉动内需便大声叫好,相反,对于“殡葬产业化”倒是更有反思和警惕的必要。

  尊重逝者从来都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每逢清明,人们到逝者墓前祭奠,以寄托缅怀思念之情,更是清明节的重要人文传统。让每个逝者,无论其生前贫穷还是富有,显贵还是卑微,都有一片葬身之地,这也是敬畏生命、尊重逝者的题中应有之意。

  当然,对于中国而言,人多地少的确是不争的事实,资源的缺乏,也确实为墓地一地难求、价格高企创造了条件。不过,所有这些都不能成为天价墓地和殡葬暴利大行其道的充分理由。事实上,从尊重逝者、人权平等的角度出发,墓地与殡葬行业都更应公益化而非产业化。不让生命因为天价墓地和殡葬暴利而遭遇歧视和亵渎,理应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4-4 13: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郴州来自: 中国湖南郴州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4 13: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发表于 2009-4-4 13: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真是腐败的现象到出都是啊
发表于 2009-4-4 15: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腐败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