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特产录

[复制链接]
查看: 26052|回复: 31
发表于 2004-4-13 07: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摘自长乐古今谈--第一辑,第133页
http://www.changle.com.cn/changle/forum_view.asp?forum_id=6&view_id=762

荔枝:



    荔枝树高数丈,大可合抱,叶园而尖,枝繁而柔,如冬
青树,生青熟红,肉洁白如脂,昧清香。福建品种以兴化枫
亭所产为最有名。

    长乐在宋代盛产荔枝,尤以六都荔枝所产佳者名“胜
画”,肉丰液多,不让枫亭。南宋绍兴元年邵武李纲因主战
抗金,调居福州时寓居长乐,尝到“胜画”荔枝非常欣慰,
特意撰有“荔枝后赋”,并书写“荔支冈”三字摩崖于县西
天王寺溪畔岩石上,作为纪念。  “荔支冈”三字今尚完好,
成为我县著名的摩崖石到。

    明代我县荔枝尚远近驰名,特别外省人来福建都以能尝
到荔枝为口福。明邑人侍郎郑世威的荔枝歌有:胜画名果何处
来,六都殊品闽中希”诸句。郎中谢肇画盛赞荔支词亦有:
“异品出吴航”之咏。至明末地方官多以贱价索买,用来献
媚上司。人民不堪官府骚扰,遂不留心栽培,故多枯死。所
以至晚清时,我县的昔日名果几至绝产,实为可惜。

    我县近代书画家黄葆戊先生,寓居上海,回忆故乡特
产,绘有丹荔图并题七律一首诗云:
    侧生长乐非凡品,真箇朱颜白玉肤。
    姿色天然元胜画,祟龟何事写斯图。
并系有跋云:  “荔枝谱载:闽中荔枝品目甚多,有名胜画
者,产自吾县六都,为品中第一。宋刘祟龟以善画荔枝名于
时,胜画之目,所由来矣。”   

    我县昔日盛产荔枝情况到今日只能从文献记载中知道:
我县六都,八都均曾盛产胜画,又听说清季城关龙台郑某嫁
女,曾以天王寺旁所种的十七株荔枝树为赔嫁。由此可见我
县很多地方都可以栽培,并且气候也很适宜。古代名果至今
几乎绝产,岂不可惜。现在可以由政府扶植,组织技工,择
优选种,使古代“胜画”为长乐的经济繁荣焕发出新生的光
彩,岂独造福人民,亦荔枝史上又增添一段佳话。



[本贴已被 linova 于 2004-4-13 7:44:11 修改过][/COLOR][/ALIGN]
 楼主| 发表于 2004-4-13 07: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长乐特产录

摘自长乐古今谈--第一辑,第134页
http://www.changle.com.cn/changle/forum_view.asp?forum_id=6&view_id=762

海蚌:



    蚌,原作蜯,是多年生天然野生海产,属双贝壳类蛤蜊
科,穴居滨海的细沙中,出于闽江口以南至文武砂以北,
以色紫产于漳港海湾及石壁者尤佳。是长乐有名的特产。与
意大利之蚌齐名,驰誉中外。

    海蚌壳呈椭园形,面有轮线纹,有紫、黄、灰诸色,软
钵,有心、肝、胃、肠等多种器官,春夏之交产卵,系体外
受精,小蚌以海藻为食,至三、四年的老蚌,有大至一斤
的,色深紫,壳纹粗,浮游海面与海潮相映,能发光,所以
昔入咏蚌有:“蚌壳代灯渔火晚”之句。

    捕蚌由于受到潮水的限制,除夏季气候温暖时,渔民可
以下海外,其余季节只能在农历每月初三、十八两次大潮前
后的四、五天里趁大潮小退时在海滩上观察捕捉。有经验的
渔民见海滩上有凸出一些的沙层,俗称做“挺沙”。或天气
热时,海蚌深居,沙面上就凹下一些俗称做“蕊中窝”在附
近用足踩踏就见沙层上喷出很高的水花。所以九遇到“挺
沙”、“蕊中窝”沙地时,就知道沙下有蚌,就用短柄小锄
头掘下,大多数可以捉到海蚌。也有用一丈长柄的沙耙在沙
中寻找。水性好的可以拿蚌凿,泅进几丈深的海里去摸蚌。

    海蚌有很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自古以来就是酒席上的
珍品。清季列为贡品。又可以作菜用,性滋阴,可医治耳鸣、
鼻渊、肝热、痰嗽等诸症。

    古书记裁,蚌能生珠,在海中感月而珠胎,晋郭璞言蚌
珠:“与月盈亏,协气朔望”。农谚有:上已有风梨有.
蠢,中秋无月蚌无珠。古诗亦有:钻身双壳固,孕月一珠含。都
说明了这个道理。取蚌珠要在朔、望前后数日间,则所得蚌
珠园正。这些对蚌珠的生产,都具有研究的价值。

    蚌愈老而珠胎愈大,蚌珠药用于心、肝二经。明李时珍
本草载:有化痰消积、拔毒生肌、镇心安魄、明目清心的功
用。

    蚌在食谱上称珍品,其肉白带微黄色,有柱粘于壳上,
头尖身扁,脚上如舌,熟食之,味清脆无比,其余英蓉蚌、
蚌汤等均为席上的名菜,备受赞赏。清邑人名宦梁章钜有咏
蚌诗:“海错蚌为最,况是珠之母。养阴为恰宜,耳疾默已
去。十年欠口福,一见早眉舞。登盘不问价,入箸各无语。
何但压江珧,直冠加思簿”。这首诗很科学地叙述了海蚌的
价值。

    漳港海面盛产海蚌约有六百万亩以上的大面积,经科学
研究可用人工受精苗方法来养殖的。在1958—1959试验过两
次,取得很好效果。已正式成立漳港海蚌养殖场。它的产地
--福建省长乐县也将成为中外各方人土向往的好地方。



[本贴已被 linova 于 2004-4-13 7:53:14 修改过][/COLOR][/ALIGN]
 楼主| 发表于 2004-4-13 0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回复:长乐特产录

摘自长乐古今谈--第一辑,第135页
http://www.changle.com.cn/changle/forum_view.asp?forum_id=6&view_id=762

状鳗:



    状鳗又名河鳗俗叫做“流鳗”。因它的头部,皮肤和形
状都象海鳗,故长乐人把它叫做“状级”。但它的身象鳝
鱼,而它的身上只有脊骨一条,旁无其他刺骨,更没有海鳗
除脊骨外那些许多三叉的骨刺。海鳗大的可达三数十斤,而
状鳗见到的最大只有二三斤。由于它产于溪河淡水中,故曰
河鳗,又由于它性喜溯流而上游,故俗叫做“流鳗”。

    它性喜温恶寒,每年秋后必到闽江口咸淡水交界处孵卵
(海水温度比溪水高),必经我县洋屿、后安、高安会村的
江面。孵卵毕又溯游而上。故洋屿、高安、后安等村的渔民
在秋冬期间就是他们捕捞流鳗的季节。夏秋之时,又是捕捞
鳗苗的季节。捕捞鳗苗时,小舟如蚁拦江密布密网,其鱼网
每成为水面交通机动船螺旋浆的障碍物。捕到的鳗苗运销日
本及我省各县淡水养殖场,成鳗后大部份仍远销日本。

    状鲤味美油多,营养丰富,有强身补肾之功,是良好的
滋补品,是酒席上的珍品,市价比著名的鲥鱼、金蟳还要
高。每斤价约猪瘦肉的六倍。鳗苗则更贵,其价格与黄金相
伯仲。

    (陈和栋)

[本贴已被 linova 于 2004-4-13 7:55:25 修改过][/COLOR][/ALIGN]
 楼主| 发表于 2004-4-16 12: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摘自长乐古今谈--第2辑,第135页
http://www.changle.com.cn/changle/forum_view.asp?forum_id=6&view_id=763

    莱莉花



    莱莉花,盛产县沙京、岱岭诸村。
夏开花,白色,芳香扑鼻,昔水运至福州薰茶。
花蕊早到味香浓,故贵早,俗有“茉莉花赶头市”语。
近年引进台湾种,花特大,薰荼尤妙。

清玉田郑方坤太守茉莉诗云:
“清凉无汗掩窗纱,一串银丝压鬃斜。
  夜半发香勾梦醒,故应唤作女儿花
”。

又:
“冰肌玉骨颊凝酥,施粉将凝太真无。
  盘髻更添珠百琲,令人那不望如荼
。”


[本贴已被 linova 于 2004-4-16 13:45:09 修改过][/COLOR][/ALIGN]
发表于 2004-4-16 13: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emb2][emb2][emb2]
都是长乐的一些特产啊~~~
大家都认为我们处于闽江附近,应该有很多的海鲜吧
[emb12][emb12]
但是,偶都没吃过几种啊,真是可惜~~~
 楼主| 发表于 2004-4-16 13: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摘自长乐古今谈--第2辑,第136页
http://www.changle.com.cn/changle/forum_view.asp?forum_id=6&view_id=763

    鲥鱼



    鲥鱼,扁身,多刺,燕届,青脊,白鳞。春三月,目
未开为贵,产自漳港、梅花海湾尤佳。道光间,黄石林藩
举人寓京时,咏鲥鱼诗云:  
“有等韵书谢别创,笺名尔雅踞曾谙。
  辽东四月闻三月,食味随时妙义参。”
 楼主| 发表于 2004-4-16 13: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回复:长乐特产录

摘自长乐古今谈--第2辑,第137页
http://www.changle.com.cn/changle/forum_view.asp?forum_id=6&view_id=763

    蟛蜞酱



     昔农人以蟛蜞捣碎和酒糟制,曰蟛蜞酱。有红白之
分,封于瓮,久后启之,香气扑鼻。用以佐饭、馈送。今
不多见。清道光间,邑人吏部郎中王有树咏醉蟹云:
“自负横行意态雄,糟邱沉醉便懵懵。
  无肠也解耽红友,八跪瞒珊入瓮中。”


同治中,邑人学政林天龄,咏蟛蜞酱诗云:  
“受辛应许分齏臼,解甲都教入瓦缸。
  从此鹦哥苦饶舌,垂帘新剪小螯双。”


[本贴已被 linova 于 2004-4-16 13:44:38 修改过][/COLOR][/ALIGN]
 楼主| 发表于 2004-4-16 13: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回复:长乐特产录

摘自长乐古今谈--第2辑,第138页
http://www.changle.com.cn/changle/forum_view.asp?forum_id=6&view_id=763

    流蜞



    流蜞,又名禾虫。夏秋间,朔望大潮,近江被水淹及
之田或河下江旧车船道见之。状如蜈蚣,腹下有软脚,漉
取,油煎干可贮存至百天,性温,味美。近年来侨属多寄
给海外亲人。清江田梁茞林中丞有咏流蜞干诗云:  
“流蜞风味少人知,水稻菁英土脉滋。
  梦到乡关六月景,千畦潮退雨来时。”
发表于 2004-4-16 13: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emb2][emb2]
听说鱼有好多种啊
楼主可以多多介绍吗?以后请朋友吃鱼的话,也可以有些资料啊
 楼主| 发表于 2004-4-16 13: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回复:长乐特产录

摘自长乐古今谈--第2辑,第139页
http://www.changle.com.cn/changle/forum_view.asp?forum_id=6&view_id=763

    海蚌   



    海蚌,产漳港海湾,县特产,驰名中外。蚌浮海面与
海潮相映,能发光,昔人有“蚌壳代烛渔火晚”诗句。其
性滋阴,入药治耳鸣、肝热、痰咳、鼻渊诸疾,为海昧中
上品,清季曾列为贡品。清江田梁茞林中丞有咏蚌诗云:
“海错谁为最,况是珠之母。
  养阴我拾宜,耳疾默己去。
  十字欠口福,一见早眉舞。
  登盘不问价,入箸各无语。
  何但压江珧,直冠加思簿。”



[本贴已被 linova 于 2004-4-16 13:56:08 修改过][/COLOR][/ALIG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