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枫桥夜泊》今解

[复制链接]
查看: 7225|回复: 12
发表于 2008-12-9 06: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这个叫张继的诗人并不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甚至连出名都谈不上,但是他这首《枫桥夜泊》却是唐朝最出名的诗歌,所以说《枫桥夜泊》就成就了张继代名词,假使没有《枫桥夜泊》,时光流转千年以后,没有人会知道张继是谁。 这在浪漫的唐朝是一个特例,这对张继来说是他做作为诗人最大的不幸,也是最大的幸运,一个人,一辈子,一首诗,已经足以。

就因为心中藏有近二十几年如诗画般的梦境,才鬼使神差在早上去上海下午回南京路上时下火车已经是下午4,5,点钟,叫了辆车直奔寒山寺,一路在想着几十了梦境就要破土而出可想有多兴奋,当车速慢下来司机说到了,我就有不祥的欲感,我就问司机这寒山寺怎么没在山上,以为司机开错地方(其实是自己孤陋寡闻以为寒山寺是在寒山山上,后来才知到此寺其 中一任主持法号寒山而得名),当走到寺正大门前的十位置就是张老夫子所写的;夜半钟声到客船 意境,在我的意境中应该是夜半时分这钟声不说在山顶上传开来也只少应在半山上传出,这在十几米内的寺庙里传递声言也太没有这幽静夜间而来自远处古钟清幽韵味声,现在想来要是自己在十几米这么近听到这古钟声烦躁还来不及,哪还想什么夜半钟声到客船 的意境。不知唐诗宋词里还藏有多少所为的这种意境在里头?

所以今天我说张继是在百无聊赖的情感下无意中写下这二十八个字绝句,“做客他乡,无人理会,只得自己一人无趣地离开姑苏城,人到了城外,他还在望有朋友前来送别,一直盼到夜半,在漆黑的夜晚,望眼欲穿,还是没有人来,远处的古钟传来的钟声,他竟也不肯把船移一步,只是把音送到他的耳中,我在想,这个羁玈之人苦闷无聊到了何种地步。这千余年来张继没了知音。到了公元后2008年才遇到董某人知到他的苦恼,我看他应该知足了。
不过董某人也好不到那去,来时带来二十几年美妙的意境,回时也是夜幕时分带回的确是无限的失落感。虽然没有钟声做伴,但火车气鸣声伴我愁落到半夜疲倦拖着身躯到南京。

                              9/4/08/于纽約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风儿飘飘 + 10 原创内容,董兄好雅兴!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2-9 16: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2-9 18: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董兄《枫桥夜泊》今解
让九狮学习了!
发表于 2008-12-9 18: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楼上的东邪兄弟说的有点道理,一首好诗留给我们是诗人当时的所思所想,是虚拟的意境,而意境也在于人人品读时的自我解析。。。小女子觉得留住自己最美好的共鸣,诗就体现了最大的价值!胡言乱语,(*^__^*) 嘻嘻……
发表于 2008-12-11 05: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爱尔兰来自: 爱尔兰



董信众兄真有雅兴,其实风儿也有这样的冲动和期望,为了圆心中一个美好的意境,千里迢迢来到姑苏城外,
寻找当时的意境真谛。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灵感的产生和意境的塑造关键在于其对生活的认识以及文学素养,
而外在客观事物只是作品创作的参照物,参照物特有属性本身是客观的,但是诗人思维深处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却是主观,富于个人情感的,当这种情感和思维以隽永精炼的诗歌形式艺术化了,成为一种文学作品,那么,其本身就具备了普遍赏析的文学价值!

风儿浅见!问好董兄:圣诞愉快!    handshake:
发表于 2008-12-11 05: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爱尔兰来自: 爱尔兰
原帖由 莲心一缕 于 2008-12-9 18:46 发表
楼上的东邪兄弟说的有点道理,一首好诗留给我们是诗人当时的所思所想,是虚拟的意境,而意境也在于人人品读时的自我解析。。。小女子觉得留住自己最美好的共鸣,诗就体现了最大的价值!胡言乱语,(*^__^*) 嘻嘻……


赞同观点!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2: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原帖由 东邪醉桃花 于 2008-12-9 16:30 发表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已经生动的表达了做客他乡,无人理会,独自在漆黑的夜晚——还是很冷的深秋——估计也没有酒喝了——对江上点点渔火发愁失眠的孤单情景——
——不过古时候的寒山寺可能比现 ...

哈哈..东兄这番回贴也让这千余年来张老夫子也多了位知音了,也怪不得这段时间东兄在此坛酒诗可无人能比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2: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原帖由 九狮七条龙 于 2008-12-9 18:41 发表
董兄《枫桥夜泊》今解
让九狮学习了!

谢过九狮兄一起学!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2-12 12: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2: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原帖由 莲心一缕 于 2008-12-9 18:46 发表
楼上的东邪兄弟说的有点道理,一首好诗留给我们是诗人当时的所思所想,是虚拟的意境,而意境也在于人人品读时的自我解析。。。小女子觉得留住自己最美好的共鸣,诗就体现了最大的价值!胡言乱语,(*^__^*) 嘻嘻……


先谢过“莲心一缕”原来还是金峰老乡。
是啊!虚拟的意境也借一句这样的话来讲;朦朦胧胧也亦真,亦真亦幻亦真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