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千年历史名茶将重现福州

[复制链接]
查看: 6273|回复: 5
发表于 2004-11-22 22: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长乐千年历史名茶将重现福州

2006年春产出第一批方山露芽后将无偿献国家
  北京街头立碑介绍方山露芽

  有中国第一茶市之称的北京马建道茶城,门口立有茶圣陆羽塑像,塑像旁立有一碑,上有介绍方山露芽的段落,摘自陆羽所著的世界第一本茶学著作《茶经》:“岭南,福州,生闽方山山阴县也,往往得之,其味甚佳。”据《国史补》、《新唐书·地理志》等史书的记载,方山露芽从唐时至清朝晚期,一直是贡茶,清末失传。

  自本报在今春刊出独家新闻《千年贡茶产地在长乐》一文后,先后被海内外70多家文字和电子传媒转载,引起很大反响。今年5月首届世界闽商大会期间,曾有百多位闽商踏访方山露芽的老家———长乐市航城镇泮野村和研究发现方山露芽产地的长乐建筑工程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省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林建志先生,请求早日开发出“方山露芽”。日本、韩国茶商也多次踏访福州,求购第一泡的方山露芽。国内有一些地方甚至有些茶商想抢注方山露芽。

  古代百余诗人吟过方山露芽

  随着“方山露芽热”兴起,新近发现自唐至清有百多诗人吟咏过此茶,其中唐宋八大家中就有两位挥毫歌颂过方山露芽。苏东坡在《和子瞻煎茶》一诗中写道: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尤能谙。/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欧阳修在《唐代茶史》中写道:“福州长乐郡……土贡蕉布、海蛤、文扇、茶、橄榄。”

  唐代的李群玉对方山露芽感情甚深,留有:“白云凌烟露,采掇春山芽。顾渚与方山,谁人留品差?”顾渚也是当时名茶,产自浙江,后失传,1979年培植成功,重现浙江。福州成立方山露芽茶科所

  在长乐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曾在去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中国精品名茶评比会上荣获“小红袍”茶金奖的林建志,个人出资创办了福州(长乐)方山露芽茶科所。中国农科院茶科所出任技术顾问,长乐市指派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陈郁为林建志开发方山露芽排忧解难。前些天,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在北京为新生的方山露芽茶科所举办了“开发方山露芽研讨会”,会上中国著名的茶学家为林建志出谋划策。

  2006年将产出第一批方山露芽

  昨天上午,记者专门采访了林建志。他告诉记者,方山露芽的开发进展顺利。根据五代十国蜀毛文锡所著的《茶谱》记载:“方山之露芽,片大极硬,须汤浸之,方可碾,治头痛,江东老人多味之。”林建志查遍了目前中国农科院收藏的所有茶学著作,了解到了方山露芽的特性,在与中国农科院专家做了充分讨论之后,决定用明朝遗留下来的茶树进行方山露芽嫁接和培植。预计2006年春天能生产出第一批的方山露芽。

  虽然,要过两年第一批的方山露芽才能面世,但日本、韩国茶商已纷纷想抢购,且出的价码极高。林建志告诉记者,第一批方山露芽他将无偿贡献给国家。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农业展览馆也有意收藏、展出重出江湖的方山露芽。(刘琳)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2 22: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一位福州籍茶学家最新考证——“方山露芽”产地在长乐
  宋徽宗吟诗颂名茶

  记者在长乐泮野村采访时结识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林建志,得知他新近考证出失传一百多年的贡茶———“方山露芽”的产地,就是在今天的长乐市航城镇泮野村。此研究成果已得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认可。昨天,记者再赴长乐,采访了这位建筑工程师出身的茶学家。

  《唐国史补》、《新唐书·地理志》等史书记载:唐时贡茶地区计有十六郡,长乐郡所贡为方山露芽茶,出产于长乐郡闽县方山寺庙。史书记载,公元742年改福州为长乐郡,公元933年改福州为长乐府。

  自唐代始,历代帝王都喜好“方山露芽”,但要数宋徽宗最爱此茶。他在《大观茶论》序中说:“至若茶之为物,擅欧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禁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所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后来,这位皇帝还专门作诗吟之:“今岁闽中别贡茶,翔龙万寿占春芽。初开宝箧新香满,分赐师垣政府家。”

  “方山露芽”清末消失

  林建志今年40岁,建筑工程师,是1936年集体移民武夷山种茶的长乐人后代,在武夷山办有“夷仙茶业”,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有众多茶学茶艺论文见诸专业杂志,在去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中国精品名茶评比会上荣获“小红袍”茶金奖。

  据他考证,唐宋时“方山露芽”最盛,元代闽地管制甚严,农业田园荒废甚多,茶叶大量减少,但“方山露芽”仍是贡茶。到了明代,长乐一带常闹饥荒。明万历年间,长乐人陈振荣爱国心切,不顾禁令,从海外带回番薯种植,逐渐改茶园而种地瓜,出茶量锐减,但“方山露芽”还是贡茶。到了清末,“方山露芽”彻底消失。贡茶产地在泮野村

  福州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方山露芽”的寻找。清朝出版的《闽都别记》,记载着五虎山一名方山。此书虽没有记载此地产茶,但不少人据此认为闽侯的五虎山可能是“方山露芽”老家。可遍访五虎山周边,种茶历史极短且量少,大量史书也没有记载这里产贡茶,所以人们又不敢认定这里就是千年贡茶的故乡。因此,长期以来,“方山露芽”产于何处成了一个谜。

  林建志有一年自武夷山返乡,在村里一幢老房子中赫然发现挂着“闽侯县”的门牌。查史书得知,清朝时泮野村一直属于闽县,1912年后才与侯官县合并,归入闽侯县。1934年,包括泮野村在内的闽侯六里归入长乐。林建志在村中小住,发现村里人的口音与长乐其他绝大部分地方人的口音不同。再查《唐文粹》、《闽诗传》、《福州府志》、《长乐六里志》等,得知闽县光俗里浮峰山之五虎仑也称方山,建有方山寺。而浮峰山就在泮野村,泮野村老人怕后代记不清山头名,十几年前还在浮峰山麓墙上记下各山头名,其中就有“九龙聚会浮峰上(九头龙仑),五兽存窝金峰下(五头虎仑)”。

  林建志还在村里找到方山寺遗址,挖到一些唐代、宋代方砖,这些方砖上还留有“虎山”二字。

  再作调查,发现周边有独特茶文化。比如,今天长乐民间仍流传“闽蛮人煮苦菜”之说,至今还采“六角仙”、“只古菜”,煎水做凉茶。这与《诗经》所言的“堇茶如饴,皆苦菜也”,《说文解字》说的“茶,苦菜也”是一致的。长乐至今方言“茶”也代表“药”,老人现在“煎药”、“吃药”还是说“煎茶”、“吃茶”。唐代颜师古《匡谬正俗苦菜篇》有“引神农本草经中,苦菜名茶草,治疗病功效极多”。另外,中国的根雕茶具是明末长乐人孔氏利用被水冲刷的根发展而来的,民间的茶炉、茶碗、火钳、茶箩、茶摊、茶担、茶盘、茶壶、茶席等茶具历史相当悠久,还保留着大量茶诗、茶话。更重要的是,林建志还在长乐找到了明朝遗留的古茶树。

  唐宋贡茶为方山寺庙所种,《长乐市志》综述:南北朝时有方山寺等寺院12座,唐五代有72座,宋代有46座。这说明长乐寺庙多。

  这一切证明,千年贡茶“方山露芽”的产地就在长乐泮野村。本报记者刘琳实习生章原

  这幢明代院子里发现了1912年挂上的“闽侯县”门牌。廖丽娜摄


发表于 2004-11-23 13: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第一次听说。。。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1-23 13: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11-23 16: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emb6]
发表于 2004-11-23 19: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好消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