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市各乡镇寺庙宮庵堂

[复制链接]
楼主: 九狮七条龙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文殊菩薩,梵文Manjusri音譯為文殊師利、曼殊師利等,意譯為妙吉祥、妙首等,

亦稱為文殊師利童子、吉祥金剛、般若金剛等。相傳文殊生於古印度舍衛國一

戶婆羅門之家,後隨釋迦牟尼出家學道。曾立誓以卓越的智慧遍及宇內,引導

眾生探索自我,追求真實的本質。大乘佛教以文殊是智慧的化身,號「智慧第一」

,並位居諸菩薩之首。在佛教繪塑作品中,通常作為釋尊的左脅侍,與釋尊、右

脅侍普賢菩薩合稱「釋迦三尊」。紙幅中文殊的形像,頭戴寶冠,慈目朱唇,左

手執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Prajn~a^pa^ramita^)屈肘置於胸前,右手高舉著智

慧寶劍(Khad_ga),此二物為其重要、鮮明的標誌,寶劍比喻至高的智慧猶如

鋒利之劍,能斬除一切無明煩惱與無數邪魔外道,經書則象徵般若智慧浩瀚如書卷

,上身赤裸,佩掛天衣與各式瑰麗的瓔珞寶飾,下身穿著高貴雅緻的絲質裙裳,雙

足結跏趺坐於清淨無垢的蓮座上。
发表于 2009-1-18 19: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本来就是叫大象山文殊寺 ,因为当时山是黄石的.后来分点给东屿,好象是三分之一吧.
东屿人大多是姓林.都是从黄石搬去的,好几百年了,不过东屿人每年都要回黄石祠堂祭祖.况且,黄石的五灵公也是在文殊寺.每年正月24都从文殊寺请下来的.正月24,黄石游神很热闹吧,长乐人大多知道吧.
再这次修建黄石出的钱也是大份.每家都有出钱.照片上喝酒也大多是黄石人,怎么能说是东屿文殊寺呢?照片上也没写是东屿文殊寺吧.是大象山文殊寺吧.
这次要叫东屿文殊寺 黄石出动了好多老头,说不能叫东屿文殊寺 后来双方协商就是叫大象山文殊寺 ,大家是兄弟嘛.
楼主这下明白了吧.改发我发点东东给你们看就都明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9: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原帖由 ha118 于 2009-1-18 19:08 发表
本来就是叫大象山文殊寺 ,因为当时山是黄石的.后来分点给东屿,好象是三分之一吧.
东屿人大多是姓林.都是从黄石搬去的,好几百年了,不过东屿人每年都要回黄石祠堂祭祖.况且,黄石的五灵公也是在文殊寺.每年正月24都从文 ...

  朋友是黃石人 我朋友很多在黄石、也许认识你 等你上传。
发表于 2009-1-18 19: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说不定俺也认识
发表于 2009-1-18 19: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就这张,中间剪彩的是黄石村长林方钟同志,右边个位是黄石的林良忠.外号叫依噼(因为他是跛脚)黄石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别的我以后找找发点别的上来.
20090118_55cb6bb36b4d54268c01u12yfX9bdB0B.jpg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18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9 00: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楼主改了吧.改成大象山文殊寺.
发表于 2009-1-19 00: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龙津龙源寺
这个应该是龙门的龙源寺.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01: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长乐县志卷之三
  寺观(庵堂等附)
  光严禅寺在县治东十三都,晋建元年间建。先是乡人严光之子恭商贩扬州次江浒,

遇渔人鬻鼋,恭市五十枚放之。光在家忽见有披黑衣者五十人送缗钱五万曰:“君之

子恭扬州所附者也!”及恭回光询之,云未尝有所附也,惟于扬州放鼋五十枚,黑衣

附钱无乃是耶。于是舍宅为寺,因名“光严寺”,舍田为湖,因名严公湖。寺后有瀑

布泉、泽龙潭。○当阳寺在县治南七都三溪山。唐咸通六年僧常晓创其寺面东,故名。

有二堂曰“山月”、曰“雷音”。○天王禅寺在县治西北隅,唐大中七年建。相传其

时有檀木溯江潮而上,牧童异之,收归其家,夜中发光。里人林锜又梦其木谓之曰:

“我北方毗沙门天王也!”锜遂舍宅及山为寺。廉帅杨公奏请赐额曰“灵感天王寺”。

寺有烟萝寺、望江亭、清心亭、乐寿台、松石轩、枕流轩。今寺在而轩亭俱废。○西

峰寺在县治南六都。梁开平二年里人陈禔舍田宅及西山之地以成之。元至正九年重修。

○竹林寺在县治南十二都,唐大中十一年建。旧志作梁太清元年,有户曹林勣观者于

大历二年同释法照游衡州云峰寺,堂食之次,瓷钵中忽有五色云现,云中有寺,寺有

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勣观叹异,以其故居有修篁千亩,夹涧清晖,遂舍而为寺。

法堂之西藏经五百余函,内有一函乃宋乾德中信士得于海上以巨螺乘之发,函乃《妙

法莲华经》也!○灵峰寺在县治南十九都,唐大中七年建。初僧卓庵于溪潭上,尝见

龙乘云归石洞中,里人施志为创寺号曰“龙龛山灵峰寺”,八年赐额及图书,寺前有

香炉峰、归云洞、罗汉台、望海亭。○灵山寺在县治东北二十一都。唐咸通九年里人

任春募众缘创,十年赐额。至国朝成化间,僧道修同里人王志通、林广澄重修。○资

寿寺在县治南九都,宋太平兴国二年,僧传宗同乡人陈讷建。○皇恩禅寺在县治东北

二十三都。梁太清元年建。旧志作咸通八年置,至咸通九年赐额。○岩泉报恩寺在县

治东北二十一都,唐天复二年监军李柔建。○祥云寺在县治东北方安里,唐光化二年建。

去寺三里有潭,时有毒龙。僧彦希善咒术,日诵以降之。里人郑堙等为创寺曰“龙树”,

宋初改今名。○碁山寺在县治东北二十四都,唐咸通二年里人王俸建。寺后西峰顶有石台,

长老相传云:昔有二仙于此枰棋,因名碁山寺。○观音寺在县治东隅,唐咸通四年建。地

则唐大夫王想宅也。宅后有岩,岩中有观音像,尝夜放光,昼寻获焉。想因舍宅为寺,故

名观音寺。○崇信寺在县治东北大宏里,唐建隆二年里人陈皎创。(以上凡十四寺今俱存)南

山三峰塔在县治西隅,旧志名南山塔庵。宋崇宁间僧总持造小台讲经。后邑人林安上同僧景

休就台故址作庵居之,夜见石台上现莲灯。建炎间林氏舍财、僧景休募缘,累石造浮屠七级。

今庵废而塔存,知县潘府改名雁塔。泗明寺、资福寺、乾元寺、东庵寺、义泉寺、福安寺、

华藏寺、西崇福寺、龙泉寺、阮山寺、五云寺、龙宫寺、宝藏寺、新成寺、甘泉寺、幽林寺、

灵源寺、报先寺、地藏寺、鸿庆寺、灵台寺、灵瑞寺、双峰寺、广顺寺、资圣寺、三峰寺、

净林寺、新安寺、灵拙寺、秀峰寺、中峰寺、保福寺、灵鹫寺、瑞峰寺、极乐寺、小门寺、

灵隐寺、建林寺、兴国寺、法涧寺、光泽寺、灵光寺、南阳寺、宝林林、越峰寺、妙峰寺、

报恩寺、南崇福寺、延祥寺、县山寺、灵芝寺、灵山塔寺、龟石泗州寺、北观音寺、金砂尼

寺、大溪新丰寺、禅林尼寺、文殊尼寺、南崇信寺、南栖林寺、南观音寺、南甘泉寺、永寿

尼寺、栖林尼寺。(以上凡六十四寺,今俱废)○朝元观在县治南八都,元至正二十二年里人张

遵创。○贞元观在县治北十六都,宋至和元年里人陈秀芳创(以上二观今俱存)。○东华观(今废)。

○黄庭道院在县治东隅芝山之北。国朝永乐十一年里人施贤移创小庵于旧基之北,仍构小亭于

庵东溪潭之上,名曰“清心”。○万寿道院在县治北十七都。宋绍熙年间里人林中礼创,岁久

倾颓。永乐癸亥里人李荀等重修。(以上二院俱存)○龙华道院、佑胜道院(以上二院俱废)。天妃

行宫凡五处:一在县治西隅登南山上,国朝永乐间太监正使郑和同官军建;一在县治东北十五

都弦歌里仙岐境;一在县治南十八都;一在县治北二十三都;一在县治北二十四都。○玄应宫

在县治南二都,宋嘉熙四年里人高继昌创。○玄真宫在县治东隅六平山下,元泰定三年里人林

孟创。○显应宫在县治东北十五都,宋绍兴八年里人林弘范等创,淳熙间曹永福、胡宗道共舍

官田陆拾余亩,以资香灯。○崇真宫在县西南五都,宋淳祐元年里人林贵建。○医灵行宫在县

治东北十七都,元至正间里人谢克明创。(以上宫凡十所俱存)仙迹宫(今废)。○双涧庵在县治南

五都,元至正二十二年里人林贡创。前有双涧抱回故名“双涧”。○宝溪圆通庵在县治东十三

都,元天历元年僧本继创。○瑞应庵在县治东北十六都,宋绍熙四年里人尚书郑丙创。始创之

日祥光现瑞,故以祥应名之。永乐三年里人知县刘宽修。○龙门庵在县治东南九都。○宝林庵

在县治东北十四都。宋雍熙二年里人林密创。○西石庵在县治东北二十一都,元至正年间里人

陈仲文创。○龟石庵在县治东南十都,宋绍兴元年里人林徵创。前有石如龟,故名。○仁寿庵

在县治十四都。○仙源庵在县治十二都。(以上庵凡八所今俱存)○普照庵(今废)。○妙音堂在县

治东隅丰泰桥北溪畔,元至正十五年尼道净创。○宝林堂在县治十九都沙坊。洪武初陈伯康改

为双桂堂,开义塾于此。○朝元堂在县治东北二十三都,元皇庆二年里人陈岳创,永乐六年里

人高文茂修,今改为梅华驻节亭。○海云堂在县治南七都,元至顺间创,始名为普明堂。至正

间山东石达道侨寓于此,易今名。○泗州堂在县治南十九都古楼前西北,唐开元六年建,宋绍

兴年间陈公荣舍地一倍增广前基。○兴济堂在县治二都,成化间里人吴义生建。○观音堂在县

治南三都,元至正二十五年里人陈子建创。○麟应堂在县治东北十四都西丘境,大元间创。○

龙珠堂在县治东北二十三都。○龙云堂在县治东南胡松岭。○胜会堂在县治西南隅,宋元祐戊

辰县令袁正规创。○一事堂在县治西隅,始名为佑圣宫。弘治庚戌知县潘府因奎桥坏而修之,

因改今名。○报恩堂在县治东北十七都。○大明堂在县治东北十五都。○凤山堂在县东北方安里。

○正觉堂在县治东北十七都。○佑圣堂在县治东十六都。○普光堂在县治十五都。(以上堂九十八

所,今俱存)。滔泉堂、聚魁堂、崇福堂、定光堂、龙济堂、普化堂、宝光堂、宝莲堂、殊胜堂。

(以上堂凡九所,今俱废)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01: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长乐县志卷之三
  寺观(庵堂等附)
  光严禅寺在县治东十三都,晋建元年间建。先是乡人严光之子恭商贩扬州次江浒,

遇渔人鬻鼋,恭市五十枚放之。光在家忽见有披黑衣者五十人送缗钱五万曰:“君之

子恭扬州所附者也!”及恭回光询之,云未尝有所附也,惟于扬州放鼋五十枚,黑衣

附钱无乃是耶。于是舍宅为寺,因名“光严寺”,舍田为湖,因名严公湖。寺后有瀑

布泉、泽龙潭。○当阳寺在县治南七都三溪山。唐咸通六年僧常晓创其寺面东,故名。

有二堂曰“山月”、曰“雷音”。○天王禅寺在县治西北隅,唐大中七年建。相传其

时有檀木溯江潮而上,牧童异之,收归其家,夜中发光。里人林锜又梦其木谓之曰:

“我北方毗沙门天王也!”锜遂舍宅及山为寺。廉帅杨公奏请赐额曰“灵感天王寺”。

寺有烟萝寺、望江亭、清心亭、乐寿台、松石轩、枕流轩。今寺在而轩亭俱废。○西

峰寺在县治南六都。梁开平二年里人陈禔舍田宅及西山之地以成之。元至正九年重修。

○竹林寺在县治南十二都,唐大中十一年建。旧志作梁太清元年,有户曹林勣观者于

大历二年同释法照游衡州云峰寺,堂食之次,瓷钵中忽有五色云现,云中有寺,寺有

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勣观叹异,以其故居有修篁千亩,夹涧清晖,遂舍而为寺。

法堂之西藏经五百余函,内有一函乃宋乾德中信士得于海上以巨螺乘之发,函乃《妙

法莲华经》也!○灵峰寺在县治南十九都,唐大中七年建。初僧卓庵于溪潭上,尝见

龙乘云归石洞中,里人施志为创寺号曰“龙龛山灵峰寺”,八年赐额及图书,寺前有

香炉峰、归云洞、罗汉台、望海亭。○灵山寺在县治东北二十一都。唐咸通九年里人

任春募众缘创,十年赐额。至国朝成化间,僧道修同里人王志通、林广澄重修。○资

寿寺在县治南九都,宋太平兴国二年,僧传宗同乡人陈讷建。○皇恩禅寺在县治东北

二十三都。梁太清元年建。旧志作咸通八年置,至咸通九年赐额。○岩泉报恩寺在县

治东北二十一都,唐天复二年监军李柔建。○祥云寺在县治东北方安里,唐光化二年建。

去寺三里有潭,时有毒龙。僧彦希善咒术,日诵以降之。里人郑堙等为创寺曰“龙树”,

宋初改今名。○碁山寺在县治东北二十四都,唐咸通二年里人王俸建。寺后西峰顶有石台,

长老相传云:昔有二仙于此枰棋,因名碁山寺。○观音寺在县治东隅,唐咸通四年建。地

则唐大夫王想宅也。宅后有岩,岩中有观音像,尝夜放光,昼寻获焉。想因舍宅为寺,故

名观音寺。○崇信寺在县治东北大宏里,唐建隆二年里人陈皎创。(以上凡十四寺今俱存)南

山三峰塔在县治西隅,旧志名南山塔庵。宋崇宁间僧总持造小台讲经。后邑人林安上同僧景

休就台故址作庵居之,夜见石台上现莲灯。建炎间林氏舍财、僧景休募缘,累石造浮屠七级。

今庵废而塔存,知县潘府改名雁塔。泗明寺、资福寺、乾元寺、东庵寺、义泉寺、福安寺、

华藏寺、西崇福寺、龙泉寺、阮山寺、五云寺、龙宫寺、宝藏寺、新成寺、甘泉寺、幽林寺、

灵源寺、报先寺、地藏寺、鸿庆寺、灵台寺、灵瑞寺、双峰寺、广顺寺、资圣寺、三峰寺、

净林寺、新安寺、灵拙寺、秀峰寺、中峰寺、保福寺、灵鹫寺、瑞峰寺、极乐寺、小门寺、

灵隐寺、建林寺、兴国寺、法涧寺、光泽寺、灵光寺、南阳寺、宝林林、越峰寺、妙峰寺、

报恩寺、南崇福寺、延祥寺、县山寺、灵芝寺、灵山塔寺、龟石泗州寺、北观音寺、金砂尼

寺、大溪新丰寺、禅林尼寺、文殊尼寺、南崇信寺、南栖林寺、南观音寺、南甘泉寺、永寿

尼寺、栖林尼寺。(以上凡六十四寺,今俱废)○朝元观在县治南八都,元至正二十二年里人张

遵创。○贞元观在县治北十六都,宋至和元年里人陈秀芳创(以上二观今俱存)。○东华观(今废)。

○黄庭道院在县治东隅芝山之北。国朝永乐十一年里人施贤移创小庵于旧基之北,仍构小亭于

庵东溪潭之上,名曰“清心”。○万寿道院在县治北十七都。宋绍熙年间里人林中礼创,岁久

倾颓。永乐癸亥里人李荀等重修。(以上二院俱存)○龙华道院、佑胜道院(以上二院俱废)。天妃

行宫凡五处:一在县治西隅登南山上,国朝永乐间太监正使郑和同官军建;一在县治东北十五

都弦歌里仙岐境;一在县治南十八都;一在县治北二十三都;一在县治北二十四都。○玄应宫

在县治南二都,宋嘉熙四年里人高继昌创。○玄真宫在县治东隅六平山下,元泰定三年里人林

孟创。○显应宫在县治东北十五都,宋绍兴八年里人林弘范等创,淳熙间曹永福、胡宗道共舍

官田陆拾余亩,以资香灯。○崇真宫在县西南五都,宋淳祐元年里人林贵建。○医灵行宫在县

治东北十七都,元至正间里人谢克明创。(以上宫凡十所俱存)仙迹宫(今废)。○双涧庵在县治南

五都,元至正二十二年里人林贡创。前有双涧抱回故名“双涧”。○宝溪圆通庵在县治东十三

都,元天历元年僧本继创。○瑞应庵在县治东北十六都,宋绍熙四年里人尚书郑丙创。始创之

日祥光现瑞,故以祥应名之。永乐三年里人知县刘宽修。○龙门庵在县治东南九都。○宝林庵

在县治东北十四都。宋雍熙二年里人林密创。○西石庵在县治东北二十一都,元至正年间里人

陈仲文创。○龟石庵在县治东南十都,宋绍兴元年里人林徵创。前有石如龟,故名。○仁寿庵

在县治十四都。○仙源庵在县治十二都。(以上庵凡八所今俱存)○普照庵(今废)。○妙音堂在县

治东隅丰泰桥北溪畔,元至正十五年尼道净创。○宝林堂在县治十九都沙坊。洪武初陈伯康改

为双桂堂,开义塾于此。○朝元堂在县治东北二十三都,元皇庆二年里人陈岳创,永乐六年里

人高文茂修,今改为梅华驻节亭。○海云堂在县治南七都,元至顺间创,始名为普明堂。至正

间山东石达道侨寓于此,易今名。○泗州堂在县治南十九都古楼前西北,唐开元六年建,宋绍

兴年间陈公荣舍地一倍增广前基。○兴济堂在县治二都,成化间里人吴义生建。○观音堂在县

治南三都,元至正二十五年里人陈子建创。○麟应堂在县治东北十四都西丘境,大元间创。○

龙珠堂在县治东北二十三都。○龙云堂在县治东南胡松岭。○胜会堂在县治西南隅,宋元祐戊

辰县令袁正规创。○一事堂在县治西隅,始名为佑圣宫。弘治庚戌知县潘府因奎桥坏而修之,

因改今名。○报恩堂在县治东北十七都。○大明堂在县治东北十五都。○凤山堂在县东北方安里。

○正觉堂在县治东北十七都。○佑圣堂在县治东十六都。○普光堂在县治十五都。(以上堂九十八

所,今俱存)。滔泉堂、聚魁堂、崇福堂、定光堂、龙济堂、普化堂、宝光堂、宝莲堂、殊胜堂。

(以上堂凡九所,今俱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