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明朝版本長樂曾氏族譜

[复制链接]
查看: 20718|回复: 10
发表于 2008-8-10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长乐曾氏家族规定:“一宗祠内外,不准私放畜类,以及不准夏秋晒谷,至于乘凉寝睡等事。违者罚钱一千文,充祠公有;若再抗罚,族房齐集,呈官究治。一祠堂内外,凡有安囤家私柴草,即在祠前焚化示众。”(长乐《感恩村曾氏族谱》宗祠规条)




发表于 2008-8-10 12: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长乐每个姓氏族谱都记载辉煌一页
发表于 2009-2-5 20: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梧州来自: 中国广西梧州
版主,能不能详细的介绍下长乐姓曾的情况
发表于 2009-3-1 10: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来自: 德国
原帖由 无情公子 于 2009-2-5 20:50 发表
版主,能不能详细的介绍下长乐姓曾的情况
发表于 2009-3-1 10: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让九狮补充答以上网友需求
曾:

    曾姓是北宋传入宁化的《曾氏总谱客家曾氏源流》中有:[曾洪立子纡椁……宋政和壬辰年(公元1112年)由南丰秆福建宁化石碧下居焉,生子仲辉桢孙、佑孙、因宋元兵扰,由宁化秆广东长乐县家焉。现居兴宁、梅县、平远、镇平、五华、龙川、惠州、河源、和平、广州、新宁等县之曾姓,皆为此祖之后]根据这个记载,曾纡椁在宁化只传了二世,其孙就迁往广东了。

    曾姓的先祖是曾子(曾参),他是山东武城人,宁化的这支曾姓是由山东而湖南,而江西人宁化的,曾纡椁是曾子的四十世后裔。万流归宗,普天下曾姓都是宗圣曾子的后裔。
发表于 2009-3-1 10: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曾姓起源与大万先祖之迁徙

  中国之姓氏,始自五千多年前乃至远古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先有姓,后有氏;姓为氏之本,氏自姓而出;一为主干,一为分枝。自西汉始,姓氏合为同用,但在不同的语境下也有所区别。




  当今我们的国家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而汉族(中华民族)人口在全民族中占了百分之九十四,所以,通常中华民族就是指代中国。中华民族古今姓氏有5000多个(其中有许多已经消亡),曾姓是这个姓氏大家庭中的一员。曾氏是黄帝的后代之一,而不是唯一。早在五千多年前的部落时代,许许多多的部落都各自有自己的姓氏。如炎帝姓姜,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随着社会历史的嬗变,各个姓氏又派生出许多新的姓氏,其中黄帝姬姓与其元妃姒姓派生出来的姓氏最多,由炎帝姜姓派生出来的姓氏亦不在少数。这样,中华民族古今5000多个姓氏中是黄帝炎帝后代的就不计其数了。部落之间的互相争夺,结果黄帝打败了其它所有部落,炎帝归服黄帝,结成大联盟,统一了中原(中国)。后来不同祖先姓氏的中华民族的后代都通称是“炎黄子孙”(因炎帝先于黄帝,故世称“炎黄”)。中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是空前伟大的精神凝聚!

  姓氏的起源、变化很复杂,以国名、地名、朝代名、历史演变等定姓的多见。如夏朝,从夏禹起沿用先代黄帝元妃娰姓,后来,夏为商所灭,夏桀的子孙有的用原“夏”的朝代名作为自己新的姓。曾姓亦出自娰姓。至约公元前2000年,夏王少康封次子曲烈于鄫地(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北)。曲烈立鄫国,以鄫为姓。“鄫”和“夏”及其他许多的姓均出自母姓,大概与母系氏族因缘有关。以国为姓,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到了公元前567年,鄫国为莒国所灭,王太子巫逃奔鲁国(今山东曲阜),为鲁国大夫,后定居武城(在今山东嘉祥县内)。巫公叹曰:“国亡矣!邑宜除去!”(邑指都城,代表国家),遂于公元前585年,去“邑”(“鄫”的右偏旁),定“曾”为姓,族史称巫公为曾氏定姓始祖。巫公五世孙曾参(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年),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学说,被后世尊为一派祖和宗圣。武城因此成为曾氏的发祥地。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民族大迁徙,客家人大迁徙则有五次。曾氏族人的迁徙又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迁徙途径。如果说,曾族的迁徙是一条长河,那么,大万曾氏先祖的迁徙则是万千分支中的一根涓涓细流。

  据称,从曾子的第三代起就陆续有人迁出武城。至西汉末,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政。72代15派曾据“不忍国耻,不仕新莽”,于公元10年率领族人千余人从山东武城南下渡江至江西庐陵(今吉安)吉阳乡开基立业。公元15年,据公联络诸侯,讨莽复汉有功,被加封关内侯。此后,据公后裔在江西庐陵一带衍播发展,成为“庐陵旺族”,据公被称为“南迁始祖”,庐陵为中华民族曾氏第二发祥地。传至91代34派,曾珪、曾旧、曾略为三兄弟。曾珪居庐陵吉阳,后徙居永丰县,为“永丰房系”;曾旧,唐代进士,累官,由吉阳移居乐安云盖乡,其后人成为福建“宁化房系”;曾略,唐代官至节度使等职,从吉阳徙抚州(今江西临川)西城。其后人成为“南丰房系”。珪、旧、略世称“老三房”;略公是大万曾氏先祖,其后裔衍居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海南、台湾、香港及海外各地。95代38派游立、洪立、宏立三兄弟,从抚州徙南丰,合称“南丰三祖”,其中洪立公是大万曾氏先祖。南丰是继武城曾子之后曾氏人文又一发祥之地。大万曾氏南迁先祖在此历经十四代(派),历代有能人。旧谱载:“南丰之曾称盛”,“人才出类拔萃,可谓如日之中天。”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曾巩便是南丰人。大万世居祠堂上厅镌刻着一副楹联:“一部孝经贻世业,八家文蕴绍宗风。”这副对联揭示的便是这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底蕴。洪立公在南丰任过县令、做过修史官等职。收入本谱的曾氏“堂联”中有近半嵌入了“东鲁”、“南丰”字样,活灵活现了“东鲁传经,南丰修史”这一文脉。北宋末,南宋初,元兵入侵频仍,宋高宗南渡,客家人不得已进行第三次迁徙,这一时期,曾氏迁移的起止地点主要是:江西南丰至闽东至粤东……这跟南宋几代王朝南逃方向是一致的。108代51派曾惇,官封宋鲁国公,于公元1112年由江西南丰翻越武夷山,移徙至福建宁化石壁乡,是曾氏南迁福建宁化开基祖,又称“宁化房系”,亦为大万曾氏福建之始祖。111代54派广新,南宋进士,官封光禄大夫。宋末随父(佑孙公,曾氏粤东开基祖)母从福建宁化徙粤东海阳(今潮阳),旋又迁粤东长乐县(今五华)华城,继又移居兴宁县,为南下客家人曾族开基祖之一。112代55派,广新公第九子良甫,由兴宁徙五华七都斗米岭九龙岗,繁育16子,枝繁叶茂。从佑孙到广新到良甫,又跨越了多少个地域和时空,其裔孙衍播大江南北,四海五洲,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分布在广东的河源、五华、紫金、兴宁、梅县、蕉岭、龙川、揭西、澄海、惠阳、惠东、陆丰、平远、连平、和平、曲江、南雄、乳源、翁源、英德、大埔、博罗、增城、龙门、宝安(深圳)、东莞、番禺、台山、鹤山、中山、广州、罗定、阳江、茂名等市县的部分地区乃至全境,外省的广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海南一些市县的部分地区,香港、台湾的部分地区,海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有分布。125代68派简辉,1703年从长乐徙惠阳坪山(今属深圳市)龙背,为曾氏坪山开基祖。126代69派元恭徙坪山三洋湖开基,生四子。127代70派,元恭公二子传周,于清代乾隆中期(约1763年前后)从坪山三洋湖村迁今大万世居开基立业。

  曾氏族人从春秋末期巫公开姓至今,演绎了两千多年漫长的繁衍史,其悠远在各姓氏中是屈指可数的。

  从曾据至曾传周,历经五十六代(派),大小迁徙十余次,曲折坎坷,繁衍子孙千千万万,遍布五洲四海,为传播中华及客家文化立下不朽的丰碑。曾传周几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营造大万世居,成为今日学人研究古建筑文化的宝库。从传周公至今,大万先后世居十二代人。大万的子孙,正遵循先祖的遗训,沐浴着祖国改革开放、和谐温煦的阳光继续开拓前进!


  宗圣曾子第七十七代孙大万曾氏八世孙曾观来
发表于 2009-3-1 10: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曾姓
主要聚居地有: 鲁国, 庐陵, 武城, 长沙, 扶风, 冀州, 青州, 吉阳, 南丰, 韶州, 虔州, 交州, 会稽, 蜀郡, 豫章, 吴郡, 河内, 南阳, 江夏, 襄阳, 宁化, 长乐, 梅县, 平远, 镇平, 五华, 龙川, 惠州, 河源, 和平, 广州, 新宁等。
发表于 2009-3-1 11: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我村有个80多岁  辈分全村最大...
发表于 2009-3-1 11: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原帖由 ‖尛子真傲‖ 于 2009-3-1 11:25 发表
我村有个80多岁  辈分全村最大...


是称族长公。
发表于 2011-2-10 11: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版主哪来的明朝版本長樂曾氏族譜
本人是曾氏后裔
烦请告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