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铁观音的品评过程【偶个人经验】

[复制链接]
查看: 7799|回复: 18
发表于 2008-7-16 22: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作为一个茶商我这几年摸爬滚打渐渐的理出一些关于铁观音收购的品评心得,秀出来给广大的品茶爱好者同参!
   
1.干看条索
主要是形状、紧结、嫩度、匀整度、沉重度
用手抓一把,细看条索形状,用手拈一拈,感觉茶叶的轻重,嗅一嗅干茶香味,放入盘中,细听茶叶碰击声,以茶叶沉重、声音清脆实结为好!
近看茶叶整体色泽,铁观音茶各季的色泽有所不同、各有特色,制艺工艺水平也使茶叶呈现不同色泽。所以要注意季节还应留意品种色,如铁观音的“砂绿”,本山的“三节色”,黄金桂的有光泽的黄绿色!
注:砂绿中的砂指茶叶表面呈现砂粒状凹凸。
具体可以参考铁观音分级标准!
2.个人状态
为了正确评味,品饮前不宜吃有强烈刺激性食物、饮料、抽烟等等以保持味觉的灵敏度,品饮之前也不应有心情烦躁、身体疲惫等等出现,尽量保持身心轻松的状态!

3.冲泡
取茶样7克,泡后用杯盖刮沫后盖好,倒出茶汤,如此进行三次,时间标准为第一次30秒、第二次1分钟、第三次2分钟。当然自己泡茶要适当减少时间,一般第一次为20秒,第二次为40秒,第三次为一分钟。
4.嗅香气,先闻盖香,出水后再轻嗅叶底气味,分别出茶叶发酵程度,是拖酸,正味,还是轻发酵{俗称消青}等等等。。
  划分香气程度:
(1)浓郁高强度
(2)纯正度
(3)鲜度
(4)持久性
(5)品种特征
(6)异杂气味
除了正常嗅茶汤香,还应该嗅叶底香,叶底香能深入体现茶叶品质,第一次主要判别浓强度、香型、异杂味。第二次嗅香主要是辨别浓淡强度、品种纯正度、鲜嫩度。第三次判明持久性。
5.看色
茶汤的颜色也很主要,好的茶汤汤色清亮透明,品质逊色的茶汤感觉混浊,颜色发色不灵活,个中感受日久自知了。。
6。尝滋味
茶汤倒出后,不宜急品,可让其适当降温至60度左右,入口茶汤以5毫升左右。入口时让茶汤在口中鼓荡,细心分辩滋味,第一次品尝主要判别浓醇度、香型、异杂味、地域味;第二主要判明品种、类型、音韵、鲜爽度;第三次主要判明持久性、耐泡性。还应留意茶叶的季节特征、整体气候条件,地域特征、品种特征、农残度是否超标、是否含有添加剂!{有些茶农急于上市不等农药失效就制茶,故而茶叶里有淡淡的农药气味,此类茶万万不可饮用,呵呵!}
附注:舌头对味道的感觉!舌尖主甜味、舌中主鲜爽、舌的两侧主酸咸,舌根主苦味及回甘度!故而茶汤须在口中鼓荡可以全面感觉气味。许多人觉得这样喝茶啧啧做响不雅观,其实这样才能真正的品茶。

7.叶底
(1)闻香:叶底有余香一般再次冲泡用有香气!
(2)看叶:将冲泡后的茶叶倒入盘中,看叶底色泽、嫩度,用手压揉,判别柔软性。
(3)洗茶:在盘中添水冲洗叶底,认真观察!叶子的变色程度、红边红点、匀整度、品种纯度等等!
最后还是强调一句,品茶须量力而为,不必盲目追求好茶,喝茶本就是闲情逸致的事,好茶固然好,一般茶也罢,心情好时一切都好。喝茶。。其实不过是一种习惯一种心情而已。。。。不说咯。有空了,邀三五知己喝喝茶,聊聊天,也许是冬日暖阳,也许夏木凉荫,春风微雨也好,秋高气爽也不错,喝茶。。。只是喝茶。。仅此而已。。。
发表于 2008-7-16 22: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为了正确评味,品饮前不宜吃有强烈刺激性食物、饮料、抽烟等等以保持味觉的灵敏度,...”
这点估计很多人都做不到,特别是烟!
发表于 2008-7-16 22: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品茶关键是心情,不同的心情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22: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友情提醒!

从业以来,发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现在我要提醒长乐的铁观音爱好者,包括目前很多铁观音门外汉商家以及一部分安溪人在长乐市场用普通安溪茶(本山、毛蟹、黄金桂、梅占、色种等乌龙茶)或其他地区乌龙茶来充当低价位铁观音,这严重的扰乱了市场秩序,骗取了消费者,降低了安溪铁观音的品饮层次,天长日久必将自毁铁观音的品质形象。我希望茶客擦亮眼睛,认真鉴别茶叶,我也希望商家对安溪铁观音要有保护意识并坚持对铁观音真材实料的销售,我本人的一点小看法,不要求所有人都同意,谢谢大家的赞同!
发表于 2008-7-16 22: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凤兄见解
发表于 2008-7-16 23: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高手
发表于 2008-7-16 23: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好详细哦,果然是高手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23: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原帖由 zhchenh 于 2008-7-16 23:22 发表
好详细哦,果然是高手啊

一家两口啊,卖茶维生啊,战战兢兢买茶,仔仔细细卖茶。逼出来滴啊。。呵呵
发表于 2008-7-16 23: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原帖由 凤池闲人 于 2008-7-16 23:26 发表

一家两口啊,卖茶维生啊,战战兢兢买茶,仔仔细细卖茶。逼出来滴啊。。呵呵

所谓的经验就是这样得来的啊....姜还是老的辣
发表于 2008-7-16 23: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申请加精!支持原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