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宋诗人多钓客。【转帖】

[复制链接]
查看: 4722|回复: 0
发表于 2008-6-28 10: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提起唐宋诗人,那真是多如牛毛,仅名垂青史的就有数十人之多。现代人只知道他们是流芳千古的诗词大家,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还是不折不扣地钓鱼人。而且其中还不乏钓鱼高手。

  在这些钓鱼诗人当中最有气魄,最有胆量的非李白莫属了。这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大诗人曾以“海上钓鳖客”自称,而且用的钩、线、饵更是空前绝后,无人能比。

  有一次李白到宰相府做客时报号为“海上钓鳖客”,宰相感到很好奇,便问道:先生在东海钓巨鳖,用什么做鱼钩、又用什么做钓线能把它钓起来呢?李白胸有成竹的回答道:用天上的彩虹做钓线,用弯弯的月亮做鱼钩。宰相不悦地追问道:可你拿什么做钓饵呢?李白答凛然答道:用世上不讲道义的奸孽小人做钓饵。顿时举座皆惊,无不为李白的一身正气所慑服。

  李白钓鱼是因位不满于在官场中的地位,才掺杂着浓烈的政治色彩。而杜甫则不同了,他为了躲避战乱才隐居到成都的浣花溪畔,无可奈何才开始了“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为钓钩”的田园生活。在垂钓中他逐渐上瘾成迷,才有了“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春钓风采。为了垂钓起来方便,还自己动手修建了一座钓鱼亭,彻底解决了风吹日晒之苦,有诗为证:“新添水褴供垂钓,故作橹搓潜入舟”,到此,杜甫大诗人成了地地道道的钓鱼人了。

  张志和的“斜风细雨不须归”早已家喻户晓,可他的其他钓鱼诗也依然楚楚动人,如“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饮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还有“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仅仅二十七个字,就把一个痴迷山水的钓徒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被贬江洲后也沉沦水边,用垂钓来驱赶精神的苦闷,用碧水来抚平心灵的创伤。那首如泣如诉的《垂钓》诗,让人看后荡气回肠,诗中写道:“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不但唐代的诗人与鱼有缘,宋代的文人也不甘落后,他们不但迷恋钓鱼,还挖空心思的琢磨如何吃鱼。其中在钓鱼生涯中最有成就也最有口福的应该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了。

  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年少时行文如流水,才气冲云霄。在官场浪迹多年,又命运坎坷。多次被罢官贬职,生活颠沛流离。曾受张志和《渔歌子》影响,慢慢把自己也演绎成渔人。苏东坡初贬黄州时便写下了钓鱼宣言《初到黄州》一诗:“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他已明确的告诉世人,他就要成为钓鱼人了。

  当他再度遭贬惠州时已是个十足的钓鱼人了,它不以放逐的颠沛流离生活为苦,在垂钓中寻找快乐,他不但钓鱼技术纯熟,还学会了养鱼和捕鱼,所作的《划鱼歌》就是他在此生活的真实写照,“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鹈鹕、岂知白挺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已疏。”

  苏东坡不但喜欢钓鱼更喜欢吃鱼。他刚到黄州时,发现这里的鱼很多,但当地人不懂做鱼之法,做出的鱼口感很差,所以也没人愿意吃鱼。苏东坡觉得很可惜,就经常研究做鱼的方法,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发明了一种做鱼的新方法。他总结为:“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用这种方法烧制出来的的鱼味美可口,这种做鱼方法在黄州推广后,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从此,黄州人结束了不吃鱼的历史。黄州人为了纪念他,把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鱼称为“东坡鱼”。

  如今,“东坡鱼”不但成了传统美味的象征,也承载着诗人沧桑的历史
2005081018272582.jpg
200704042106391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