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词:鹧鸪天(悟道)

  [复制链接]
查看: 10917|回复: 8
发表于 2021-2-14 20: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本帖最后由 九狮七条龙 于 2021-2-15 22:07 编辑

道.jpg
福州市长乐区文联书记,副主席李德建在微信群引导并讲解道德经知识受到启发创作了这阙词。

道1.jpg
词:鹧鸪天(悟道)
文\九狮七条龙

道德经源于自然,

道名论欲必开先。
凡尘贪念莫超越,

心静无常学圣贤。
修本性,戒狂言,

海江潮汐乃随缘。
前身今世归根迹,

礼德分明才见圆。




 楼主| 发表于 2021-2-14 22: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本帖最后由 九狮七条龙 于 2021-2-15 22:10 编辑

道.png
词:鹧鸪天(缘道)
文/风清扬(福州)

万物循环本自然,
当知致远道为先。
世间善性莫如水,
千古高风是圣贤。
花不语,道无言,
人生似客拾尘缘。
中天皓月参心地,
恪守初衷太极圆。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09: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道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1: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学习道德经体会
张载有: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李德建书记把这四句话拓展、创新为八句话:
为中华续道统,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物明大道,
为百姓立真心,
为科学辟新路,
为宗教育道魂,
为万世开太平,
为宇宙臻和谐。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1: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注释]
1、孔:甚,大。
2、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德”。
3、容:运作、形态。
4、恍惚:仿佛、不清楚。
5、象:形象、具象。
6、窈兮冥兮:窈,深远,微不可见。冥,暗昧,深不可测。
7、精:最微小的原质,极细微的物质性的实体。微小中之最微小。
8、甚真:是很真实的。
9、信:信实、信验,真实可信。
10、自今及古:一本作“自古及今”。
11、众甫:甫与父通,引伸为始。
12、以此:此指道。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孔,空也。唯以空为德,然后乃能动作从道。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恍惚无形,不系之叹。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以无形始物,不系成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也。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窈冥,深远之叹。深远不可得而见,然而万物由之,其可得见,以定其真。故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也。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信,信验也。物反窈冥,则真精之极得,万物之性定。故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至真之极,不可得名,无名则是其名也,自古及今,无不由此而成。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也。

    以阅众甫。

    众甫,物之始也。以无名说万物始也。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於无哉,以此知之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無形也,及其叨鵀榈拢瑒t有容矣,故德者道之見也。自是推之,則杏兄荩缘乐婌段镎咭病!
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
    道非有無,故以恍惚言之。然及其叨上螅晌铮从胁怀鲮躲被姓咭病!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方有無之未定,惚恍而不可見。及夫有無之交,則見其窈冥深眇,雖未成形,而精存乎其中矣。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物至於成形,則真偽雜矣,方其有精,不容偽也。真偽既雜,自一而為二,自二而為三,紛然錯出,不可復信矣。方其有精,不吾欺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懈Α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1: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注释]
1、枉:屈、弯曲。
2、敝:凋敝。
3、抱一:抱,守。一,即道。此意为守道。
4、式:法式,范式。
5、见:音xian,同现。
6、明:彰明。
7、伐:夸。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曲则全,
    不自见,则其明全也。

    枉则直,

    不自是,则其是彰也。

    洼则盈,

    不自伐,则其功有也。

    弊则新,

    不自矜,则其德长也。

    少则得,多则惑。

    自然之道,亦犹树也。转多转远其根,转少转得其本。多则远其真,故曰惑也;少则得其本,故曰得也。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一,少之极也。式,犹则之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曲則全,
        聖人動必循理,理之所在,或直或曲,要於通而已。通故與物不迕,不迕故全也。
枉則直,
        直而非理,則非直也。循理雖枉,而天下之至直也。
窪則盈,
兄鶜w者,下也,雖欲不盈,不可得矣。
弊則新,
昭昭察察,非道也。悶悶,若將弊矣,而日新之所自出也。
少則得,
道一而已,得一則無不得矣。
多則惑矣。
    多學而無以一之,則惑矣。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抱一者,復性者也。蓋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皆抱一之餘也,故以抱一終之。
不自見,故明;
目不自見,故能見物;鏡不自照,故能照物。如使自見自照,則自為之不暇,而何暇及物哉。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皆不爭之餘也,故以不爭終之。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杖鴼w之。
世以直為是,以曲為非,將循理而行於世,則有不免於曲者矣,故終篇復言之曰:此豈虛言哉,杖鴼w之。夫所謂全者,非獨全身也,內以全身,外以全物,物我兼全,而歸復於性,則其為直也大矣。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1: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①。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④;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⑤。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注释]
1、希言:字面意思是少说话。此处指统治者少施加政令、不扰民的意思。
2、飘风:大风、强风。
3、骤雨:大雨、暴雨。
4、从事于道者:按道办事的人。此处指统治者按道施政。
5、失:指失道或失德。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希言自然。
    听之不闻名曰希。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然则无味不足听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言暴疾美兴不长也。

    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

    从事,谓举动从事於道者也。道以无形无为,成济万物,故从事於道者,以无为为君,不言为教,绵绵若存。而物得其真,与道同体,故曰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得,少也,少则得,故曰得也。行得则与得同体,故曰同於得也。

    失者同於失。

    失,累多也,累多则失,故曰失也。行失则与失同体,故曰同於失也。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

    言随行其所,故同而应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忠信不足於下焉,有不信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希言自然。
    言出於自然,則簡而中;非其自然而強言之,則煩而俳信矣。故曰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此所謂希言矣。
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陰陽不爭,風雨時至,不疾不徐,盡其勢之所至而後止。若夫陽亢於上,陰伏於下,否而不得洩,於是為飄風暴雨,若將不勝,然其勢不能以終日。古之聖人言出於希,行出於夷,皆因其自然,故久而不窮。世或厭之,以為不若詭辮之悅耳,怪行之驚世,不知其不能久也。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孔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故曰仁者之過易辭。志於仁猶若此,而況志於道者乎?夫苟從事於道矣,則其所為合於道者得道,合於德者得德,不幸而失,雖失於所為,然必有得於道德矣。
信不足,有不信。
    不知道者,信道不篤,因其失而疑之,於是益以不信。失惟知道,然後不以得失疑道也。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1: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注释]
1、企:一本作“支”,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
2、跨:跃、越过,阔步而行。
3、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肉。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跂者不立,
    物尚进则失安,故曰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其唯於道而论之,若却至之行,盛馔之余也。本虽美更可秽也,本虽有功而自伐之,故更为疣赘者也。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人未有不能立且行者也,苟以立為未足而加之以跂,以行為未足而加之以跨,未有不喪失其行立者。彼其自見、自是、自伐、自矜者,亦若是矣。
其於道也,日餘食贅行。
譬如飲食,適飽則已,有餘則病。譬如四體,適完則已,有贅則累。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1: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①,先天地生。寂兮寥兮②,独立而不改③,周行而不殆④,可以为天地母⑤。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⑥,强为之名曰:大⑦。大曰逝⑧,逝曰远,远曰反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⑩。域中⑾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⑿。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注释]
1、物:指“道”。混成:混然而成,指浑朴的状态。
2、寂兮寥兮:没有声音,没有形体。
3、独立而不改:形容“道”的独立性和永恒性,它不靠任何外力而具有绝对性。
4、周行:循环运行。不殆:不息之意。
5、天地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万物由“道”而产生,故称“母”。
6、强字之曰道:勉强命名它叫“道”。
7、大:形容“道”是无边无际的、力量无穷的。
8、逝: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状态。
9、反:另一本作“返”。意为返回到原点,返回到原状。
10、人亦大:一本作“王亦大”,意为人乃万物之灵,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即天大、地大、人亦大。
11、域中:即空间之中,宇宙之间。
12、道法自然:“道”纯任自然,本来如此。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寂寞无形体也。无物之匹,故曰独立也。返化终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周行无所不至而免殆,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为天下母也。

    吾不知其名,

    名以定形,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

    字之曰道,

    夫名以定形,字以称可言。道取於无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称最大也。

    强为之名曰大,

    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责其字定之所由,则系於大,大有系则必有分,有分则失其极矣。故曰强之为名曰大。

    大曰逝,

    逝,行也,不守一大体而已,周行无所不至,故曰逝也。

    逝曰远,远曰反。

    远,极也,周无所不穷极,不偏於一逝,故曰远也。不随於所适,其体独立,故曰反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天地之性人为贵,而王是人之主也。虽不职大,亦复为大。与三匹,故曰王亦大也。

    域中有四大,

    四大,道、天、地、王也。凡物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言道则有所由,有所由然后谓之为道。然则是道称中之大也,不若无称之大也。无称不可得而名曰域也,道、天、地、王皆在乎无称之内,
    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

    而王居其一焉。

    处人主之大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於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用智不及无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仪不及无仪,故转相法也。道顺自然,天故资焉;天法於道,地故则焉;地法於天,人故象焉。所以为主其一之者,主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夫道,非清非濁,非高非下,非去非來,非善非惡,混然而成體,其於人為性,故曰有物混成。此未有知其生者,蓋湛然常存,而天地生於其中耳。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寂兮無聲,寥兮無形,獨立無匹而未嘗變,行於群有而未嘗殆,俯以化育萬物,則皆其母矣。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道本無名,聖人見萬物之無不由也,故字之曰道。見萬物之莫能加也,故強為之名曰大。然其實則無得而稱之也。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則遠不及矣。雖逝雖遠,然反而求之,一心足矣。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道言之,則雖天地與王,皆不足大也。然世之人習知三者之大,而不信道之大也。故以實告之,人不若地,地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自然。然使人一日復性,則此三者人皆足以盡之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