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七旬老人法庭自爆身亡.......

[复制链接]
查看: 1288|回复: 0
发表于 2004-7-18 14: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七旬老人法庭自爆身亡.......

江西老人在法庭自杀内幕


老人只想让儿子回家


  


  7月12日,江西省进贤县一位七旬老人在法庭里实施了自杀性爆炸,老人当场死亡,这一悲剧也被人们称为“赡养第一爆”。老人为什么要自杀,自杀地点为什么会选择法院?事发后,本报记者来到事发地———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对该案进行了详细调查,试图揭开老人的“自杀之谜”。

  七旬老人法庭自爆

  事发当天为晏忠民调解的文港法庭副庭长桂诗兴给法院汇报的情况是:12日上午8点多,晏忠民在两个村民的陪同下坐了一辆三轮车来到法庭,他在对老人做了10多分钟的思想工作后,又到楼上接待了另外两名来访者。过了10多分钟,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在楼下响起,接着一股浓烟充满了整个楼。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由于烟太大,无法向楼下逃生,于是冲向二楼走廊的一角,心想如果楼塌了就可以往下跳。桂万万没有想到这是晏忠民在法庭引爆炸药自杀引起的。

  事发后的当天下午2点半,进贤县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将该事件被定性为自杀性爆炸事件。

  公开说法爆炸源于赡养纠纷

  7月14日,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这里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晏殊的故里,素有“中国笔都”之美称。实施此次自杀的是该镇晏殊村76岁的老人晏忠民。据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这是一起赡养纠纷,当时文港法庭考虑晏忠民生活困难,以法律援助的形式义务为其调解,并达成初步的调解协议:其子女负担每月300元生活费,另给他每年两三千元的零用钱。但是,由于晏的儿子远在云南经商,未能及时赶回履行承诺,因而引发了上述爆炸事件。

  但该说法却仍然存在许多疑问:儿子未及时履行承诺就自杀,这于情理不符。为了调查事情真相,记者首先找到了进贤县人民法院政治处,希望能联系上当天为晏忠民调解的文港法庭副庭长桂诗兴。但多次联系,桂诗兴的手机都无法接通。据了解,事发后,桂诗兴就再没有上班了,也不知道其去向。

  起诉内幕老人只想让儿回家

  晏忠民老人心中到底埋藏着什么?记者在进贤县法律援助中心找到了当时为晏忠民提供法律援助的一位法律工作者。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工作者对晏忠民的行为也颇感震惊。在交谈中,他为记者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晏忠民可能是因为孤独才选择了这条路。

  他告诉记者,今年5月,晏忠民找到他,说想告自己的儿子。“我开始还以为他儿子没有给他赡养费,觉得这个事情很简单,向法院起诉就行,最后才了解,他起诉并不是想要儿子的钱,而是希望儿子回来看他,实际上也是他想看看儿子孙子。我就告诉他,法律没有强制要求子女必须和父母住在一起,也没有强制要求儿女必须每月回来看望父母。如果起诉法院肯定要驳回。他当时很失望。6月份,他又来了,说儿子如果不回来,他就增加赡养费,于是我就帮他写了诉状。”

  在此后的两个月里,老人四次来到文港法庭。其中一次达成初步的调解,儿子每个月交300元的赡养费,两个女儿轮流每人照顾半个月。但是老人对此并不满意,此后又向儿子提出要6万元的治疗费用,每个月还要增加到600元的请人护理费用。

  但是老人的起诉根本没有“要”回儿子,每次调解时,儿子都没有到场,都是通过法官转述。

  老人生活每天在家看电视

  晏忠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他为什么要通过起诉要儿子回家?昨日记者来到了文港镇晏殊村。

  记者首先找到了村委书记晏国仁。晏国仁告诉记者,晏忠民有两女一子,两个女儿50多岁,家离父亲家也有10多里的距离。而其儿子晏西金带着一家6口在昆明做文具生意,因为和老人关系搞不好,已经将近3年没回家。

  晏国仁透露,晏忠民的火爆脾气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女儿嫁出去后,留在家中照顾他的是其儿媳。两年前,脾气怪异的晏忠民用秤砣将儿媳打跑了。儿媳走后,晏的儿子就每月给晏忠民寄生活费,还给父亲请了一个保姆。

  在村里,村民们对晏忠民的评价是:脾气暴躁,蛮横不讲理,几乎没人喜欢和他交往。“我们一般不会主动和他打招呼,他也不跟大家来往,每天他一个人蹲在家里看电视。他脾气暴躁,谁也惹不起他。”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还是很可怜的,大家不理他,他一个人就肯定很孤独。那样的日子谁也受不了。”

  起床后就看全家照片

  护理晏忠民的吴园刚肯定地告诉记者,晏忠民是因为孤独想不通走上了死亡之路的。他说,晏忠民自从儿子孙子不回家后,脾气就变得更暴躁,只要话不对劲,有时连他都打。由于和村里人关系不好,晏忠民几乎每天都待在家里,除开看电视就是睡觉。他还经常抱怨养儿子没用,曾多次说,他要炸死儿子和媳妇。

  吴园刚告诉记者一个细节,在每天早晨起床后,晏忠民总会在堂屋里的墙边站一会儿,墙上贴着他的妻子、母亲、儿子、两个女儿和三个孙子的照片。他还告诉记者,出事那天早晨,他陪晏忠民去法庭时,晏忠民并不反常。

  据了解,晏忠民在实施爆炸之前,先以买包子的名义支走了同他一起去的吴园刚,随后又赶走了在门口买西瓜的一位农妇。吴园刚对此深有感触:“实际上他并无害人之心,也许是感到绝望了。”

  但曾对晏忠民老人家庭问题作过多次调解的晏国仁认为,这可能也与晏忠民认为法庭调解不力,导致不满有关。但晏西金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能力付出这么多的钱。因此在法庭也一直没有达成调解。

  儿子忏悔“换回父亲什么都愿放弃”

  在离写有“晏殊故里”的晏村祠堂只有几十米远就是晏忠民的家,门口仍摆放着花圈。和周边的漂亮小楼房相比,他家显得特别寒碜。破旧的瓦房屋顶“亮了天”。村民们说,这房子大约有100多年历史了。

  记者找到了晏忠民惟一的儿子晏西金。他是12日上午接到父亲爆炸去世的噩耗后于13日赶回家的。和他一同回家的还有妻子和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在灵堂里,晏西金抚摸着父亲的遗像,对父亲的死感到非常愧疚,他哽咽着说:“我这一两天晚上都在流泪,他为什么会走这条路,为什么会这样呢?”

  晏西金说,自小父亲的脾气就暴躁,说得不对,拳头就会落下来。他从1999年就到云南做毛笔生意去了,中间只回来过一次。他也曾经请过老人到昆明去住,但是由于搞不好关系,他就回来了。后来他就每月给父亲300元钱生活费,同时他还叫父亲在村里请了保姆照料他。

  晏西金说,按道理,父亲是不缺钱的,案发后,警察还从父亲的枕头下搜出了2000多元现金。晏西金还说,父亲曾经多次打电话叫他们和孙子搬回老家住,“但我拒绝了,我说我要养家糊口,现在想来,如果父亲要这样,我回来即使天天陪着父亲我也愿意,毕竟他是我的父亲呀!”在听到父亲去世的噩耗后,晏西金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我叫老婆孩子都回来看看老人最后一眼,可惜晚了,看到父亲被炸得支离破碎,我心中就像刀在绞。现在我也在分析,也许是父亲太孤独了,需要亲情吧,我们没有想到这一点,以为老人不缺吃少穿就行了。如果父亲现在还在的话,我什么都可以放弃。”

  据记者了解,晏忠民32岁时妻子就去世了,到去世时一直单身。

  记者手记老人更需要精神赡养

  一位76岁的孤独老人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暮年。在引爆自己前,他支开了身边的所有人。

  上诉,不过是他“逼”儿子回家的一种近乎绝望的方式;自爆,也许代表着垂暮老人对亲情的绝望。

  老人走了,儿子孙子媳妇全回来了。他的儿子在灵堂里泪流满面,问死去的老父为何会走这条路。“也许是父亲太孤独了,我们以为老人不缺吃少穿就行了。如果父亲现在还在的话,我什么都可以放弃。”“如果父亲要这样,我回来即使天天陪着父亲我也愿意,毕竟他是我的父亲呀!”相信老人听到这样的忏悔,也该含笑九泉了。他也许会想:不管怎样,他们毕竟还是回来了……

  在摆放老人骨灰盒的地方,仍然挂着那张充满温馨的全家福,这是他天天驻足期盼的地方。在老人的枕头下,还放着2000元现金。

  其实,老人真正需要的并不是———钱,可惜作为儿女,我们往往错误地以为,给了老人物质的丰裕,就能完全弥补他们精神的孤独。

  在记者采访结束离开村庄时,忽然想起了那首唱红大江南北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作为父母,他们最需要的也许只是儿女的一声问候、一次看望。作为儿女,我们有太多的“客观”,但任何客观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回家的理由。没有亲情,就算站在世界的顶端———又怎样?(据《成都商报》报道)

  
[emb3][emb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