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于长乐并区的一些消息

[复制链接]
查看: 1829|回复: 9
发表于 2008-2-23 00: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关于构建福州大都市区的若干建议  
刘安迪委员代表民建福州市委会的发言  
[ 2007-02-06 ]  
福州市**十一届一次会议
大会发言材料之三

    福州临海、临台,对接长三角、珠三角。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城市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随着对台关系的改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福州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为此,我们要顺势而为,认真总结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努力构建福州大都市区格局,使之成为海西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一、充分认识大都市区化的发展趋势
    都市区的概念源于美国。都市区是指一个聚集了大量人口的核心区域,并与其毗邻的周边社区经济和社会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随着城市和城市化地区的不断集聚,都市区的雏形形成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及其迅速成长的周边地区,分别发展成为都市区。目前,全美人口的80%生活在仅占全美土地1/5的都市区面积上。如今,美国都市区贡献了全国GDP的85%,提供了全国就业机会的84%和工作收入的88%,美国十大都市区的总产值超过31个州的总产值之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也开始以都市区化带动城市化的新城市时代。上海、北京、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率先进行“撤县并区”,建立大都市区。进入21世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些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也进行了“撤县(市)并区”的区划调整。如2001年,杭州将萧山、余杭两市撤市并区,市区面积由原来的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广东的佛山市,撤销顺德市(县级)、南海市(县级)、三水市(县级)、高明市(县级),建立佛山市的顺德区、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使佛山市成为珠江三角洲堪与深圳、广州相媲美的城市。大都市区化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二、构建福州大都市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作为省会城市来讲,目前福州中心城市规模不够大,发展特色不明显,集聚、辐射能力不够强、缺乏强中心的培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整合。城市发展突破中心城区不够,难以带动城市延伸拓展,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大都市区来解决这些问题。
    1、构建大都市区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对台工作、服务祖国统一的需要。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正不断融入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加以实施,特别是正在组织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已把海峡西岸城镇群列为全国八大城镇群之一。省委、省政府提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对外开放、服务全局”的海峡西岸发展态势,以及“准确定位、主动融入,整合优势、合理布局,外延拓展、内涵深化,互动联动、统筹协调”的基本格局,并制定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和“中心城市发展纲要”等纲领性文件。按照上述要求福州要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承担起构建闽江口城市圈、壮大闽东北一翼的重任。同时构建福州大都市区,从而带动闽江口城市群发展,逐步形成与台北城市群相互对应的发展格局,将有利于服务对台工作,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
    2、构建大都市区是扩大资源调配范围,加快我市城市产业转移与功能升级的需要。扩大中心城市的管治范围有利于从更广阔的行政区域调配资源和解决福州中心城面临的产业发展空间的“拓展无地”,以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我市辖区面积占市域面积不到10%,福州市区建成区的用地规模及人口规模,已提前达到福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10年市区建设目标。不仅市区建成区发展速度大于城市总体规划预计的速度,而且大学高教区、软件园、高新区、产业园也已跨越总体规划的用地规划范围。县里有许多发展潜质,市里缺乏发展空间,因此要通过产业转移,将福州中心城主城区内的工业产业整合外迁至中心城的外围区域,同时强化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大力发展金融、贸易、会展、会计、法律以及房地产等现代化服务业,努力培育区域性的商务中心职能。利用人才、教育、科研资源优势,培育区域性的技术创新职能。
    3、构建大都市区是提升城市在区域层面的整体竞争力的需要。在经历了“撤县设市”的分权发展,郊县(区)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而中心城市在腹地的地位则逐渐减弱,形成了中心城市、各郊县(区)之间各自为政,激烈竞争的局面。伴随全球化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为对跨国企业、流动资金和市场份额的争夺。在区域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完善之前,利用行政力量整合中心城市与各郊县(区)的资源,提升城市在区域层面的整体竞争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从市辖区经济总量位次动态变化分析,1995年、2000年、2003年福州市辖区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分别为20、23、29位,位次逐渐下滑。
    以市辖区经济总量差距动态变化分析,福州市与沿海城市的地位差距在拉大,与内地城市的差距在缩小。1995年滞后于福州市辖区发展的苏州、无锡、宁波、东莞、佛山、厦门、长春,目前都已赶超福州市。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表明福州市中心城市与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相比相对滞后;另一方面,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福州市辖区未实施“撤县(市)并区”,增强自身发展后劲也有关系,在此期间,长三角及珠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城市已实现“撤县(市)并区”,建立大都市区。
    4、构建大都市区是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目前已经建成或正在修建的公路、铁路网如三环路环城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放射干道以及沿海高速铁路、向莆铁路福州段等,客观上为城乡一体化奠定雏形。福州市域的城市化已达52.3%.考察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乡一体化是在区域城市化“量变”到一定程度(50%)后产生“质变”的结果。在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是城市化的转折点,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保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在空间关系上,打破传统的以城镇为中心的规划方式,促进城乡之间整体协调,统筹城乡发展。
    三、构建福州大都市区的策略建议
    1、建立大都市区建设推进机制,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一是成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大都市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和设立常设机构,会同有关专家,研究制定大都市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一体化经济政策,对相关县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筹,在区划还未进行整合之前进行统筹协调,协同解决跨界基础设施建设、关联项目布局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问题。通过规划引导,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有关研究、议事机构要进行相关专题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设的措施,提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二是在编制规划中要准确把握大都市区与城市市区的空间结构差异,准确把握多中心区域管理主体与多中心空间结构体系的关系,准确把握城市发展的功能目标与主导方向,准确把握近期城市发展的重点。同时制定的规划应确定其法律地位,对市、区(县)、乡(镇)都具有权威性,不致因领导调动而规划改动。三是科学界定都市区范围。要尽快调整福州城市总体规划,打破行政区界限,在市域及市区之间增加大都市区规划层次及内容,为行政区划的调整提供依据。参照南京都市区的确定方法,都市区范围界定的主要依据是通勤时间和距中心城的距离两大指标,同时要考虑到都市区的范围不超过整个市域范围的50%,都市区的区内连续性、乡镇界限完整性的定性原则。南京建议的通勤时间为不超过半小时,距离主城不超过30公里。参照以上原则,闽侯县的大部分区域、长乐市的大部分区域以及连江县的部分区域可划入都市区范围。福州大都市区范围土地面积可控制在3000平方公里以内。
    2、形成协同机制,推动开发区、工业园资源整合。开发区、工业园作为体制创新平台、招商引资窗口、产业集聚载体和高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大都市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我市在加快建设江阴、罗源湾两大临港工业区的同时,要对大都市区内开发区、工业园等进行整合,在产业定位、招商引资、政策和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有效协同的渠道和机制。要明确各开发区、工业园区各具特色的产业方向和功能定位,形成统筹布局、合理分工。围绕大都市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在保持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加强大都市区开发区、工业园的总体规划和相互协调,分工不分家。要理顺财政体系,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政策、信息、管理服务等公共资源的共享,构建开发区、工业园统一的招商平台,共用一个项目库和一本招商手册,除土地价格因区位而不同外,实行同一的优惠政策。大都市区开发区、工业园在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坚持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方向,避免与其它开发区的水平竞争。
    3、建立区域管治机制,推行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都市区区域管治机制,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都市区空间管治的重点在于“统筹”,内容包括基础设施统筹、城市统筹等。其中城市统筹就是打破原有行政分治界限,统筹都市区内城市各功能片区的职能、规模、空间结构和主要用地布局。明确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保护自然及人文资源。在统筹中要处理好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关系,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严格控制中心城区高强度再开发,加大郊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开发的力度,引导中心城区居民和外来劳动力,向郊区新城市转移。要处理好福州大都市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长江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关系。突出大都市区连结外省市的重要区位和功能,综合考虑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整体发展,实现互动、互补、互助、互利。同时在推行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中要从以往的工业化“单引擎”推动经济发展转化为工业化、城市化“双引擎”推动。实施沿江向海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实施“东扩”,福州城市的拓展应跳出“闽江口”,走向“海湾”。加快城市化步伐,构建福建东北部以福州为中心城市的“福—宁—莆”经济圈。
    4、强化公共投入机制,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市级财政每年新增的教育、文化、卫生支出预算安排,重点用于改善大都市区内社会事业落后的地区,尤其对支农资金支出予以优先增长。以“双百工程”为载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农村公路建设等发展领域 。加大对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速建立农村及进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强化对交通、通信、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积极争取省的支持,强化省市共建机制,争取更多的省财政安排的各种专项资金补助,积极配合省在我市建设大型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项目,推进都市区各项事业发展,提升中心城区窗口形象。
    5、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着力保护生态环境。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集约用地,切实纠正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作法,实现全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变规划跟着项目走的状况,制定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我市土地利用的长远规划,对超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作法予以坚决纠正,为子孙后代留下尽可能多的发展空间;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参照先进国家的作法,注重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制定使用土地与产出的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以此从根本上纠正浪费、圈占土地的行为;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工业进园区,农民居住进小区,逐步消除零散用地的状况,实现资源共享;建新改造旧,对迁村并镇、产业调整等腾出的土地实行整理再造,统一规划使用;划定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树立保护也是开发的观念,实现保护与开发的统一,杜绝任何以破坏资源为代价换取暂时、局部利益的行为,避免再走先开发破坏后治理保护的老路。
    6、建设大交通网络,加强都市区内外的交通联系。从我市目前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看,我市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铁路、公路、港口亟需建设完善,“尽端”交通格局有待改变。因此要大力建设区域大交通网络,加强都市区内外的交通联系。 在未来的一定时间里,我市应抓住机遇,建立全市的轨道交通网络。 轨道交通以方便、快捷、经济的优势,成为许多发达国家远距离公共交通的重要选择,因此要尽快实施轻轨、城际列车建设项目,辅以便捷的快速公交系统,构建便利的半小时都市经济圈,为都市区的形成提供强有力基础支撑。

总之长乐并区只是时间问题,长乐区政府大楼已经在建设中
发表于 2008-2-23 00: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长乐市的大部分区域。。。

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覆揪养。。。
发表于 2008-2-23 10: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长乐区政府大楼已经在建设中
在哪里,怎么都不知道呢?
发表于 2008-2-23 10: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如果绝大多数人民反对的话,这还进行的下去么??
发表于 2008-2-23 12: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市民心声不代表政府心声
发表于 2008-2-23 12: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雷声打那么久了,还没有下雨
发表于 2008-2-23 13: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并入福州有啥不好,只要对人民有利的,支持。谁管我们不都一样
发表于 2008-2-23 14: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雷声大雨点小,这么久了也没见什么动静.
发表于 2008-2-23 17: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原帖由 长乐abcd 于 2008-2-23 13:44 发表
并入福州有啥不好,只要对人民有利的,支持。谁管我们不都一样

支持!
发表于 2008-2-23 19: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