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郎朗在白宫演奏 钢琴曲-我的祖国

[复制链接]
查看: 1992|回复: 1
发表于 2011-11-2 08: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西班牙来自: 西班牙

抗美援朝,抗的真是美国,保的真是朝鲜吗?

“不过,*屏蔽字眼*在军事上没有必胜把握的极其不利的条件下,仍然坚决主张派兵赴朝作战,并非是慑于斯大林的压力,而主要是出于对国家安全和主权的考虑。……除了从地缘政治角度对安全利益的担心外,*屏蔽字眼*很可能还有对中国主权完整受到威胁的更深层的忧虑。问题在于,如果朝鲜按照苏联的计划在东北建立流亡gov-ern-ment,并将其残余部队撤到东北休整,那么,因此而将战火引致中国境内,斯大林便极有可能根据中苏同盟条约,派几十万苏联远东军进入东北,援助中国作战。*屏蔽字眼*不会忘记,1945年斯大林就是借口对日作战,出兵东北,从而迫使蒋介石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的城下之盟。*屏蔽字眼*更不会忘记,新中国领导人在东北问题上与苏联进行了艰苦谈判,才迫使斯大林接受了限期归还长春铁路和旅顺、大连的协定。很有可能,“东北王”高岗与莫斯科的特殊关系也是*屏蔽字眼*在考虑东北命运时的心腹之患。因此,一旦让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而苏联再次出兵东北,那么其结果必然是:无论战争胜败如何,中国都无法保证对东北的主权不受损害。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做法,当然是把战争阻止在国门之外了。”
——沈志华:《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屏蔽字眼*、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之“余论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志愿军是靠“人海战术”,全靠人多才打赢的吗?

“(第二次战役时)与这30万中国军队以及为数不详的北朝鲜军队相对垒,联合国军司令部集结了7个美军师,6个南朝鲜师,2个英联邦旅,1个土耳其旅,以及来自菲律宾和泰国的几个营,外加一个英国突击连。所有部队加起来,联合国军有相当于14个师的兵力。然而,这些师的平均人数事实上超过了中共师,这样,人数的悬殊并没有乍一看起来那么大。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师有大约12.4万人(包括大约1.8万南朝鲜人),南朝鲜师大约有8.2万人,其他联合国部队总计有1.2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约2.9万人的美军独立战斗部队,主要是坦克和炮兵特遣队。因此,联合国军的战斗部队总计有24.7万人,这还不算空军作战人员。”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42章“突入险境”
(简评:也就是说,当志愿军彻底扭转朝鲜战局的时候,志愿军论人数只比对手多了不到四分之一,其实并无特别大的优势。所谓的“人力优势”能起多大作用很成问题。)

“当美国的报纸里充斥着关于中国“人浪”攻击的夸张报道时,在前线的事实却完全是另一回事。……中国军队令人敬畏,不是因为他们人数众多,而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欺骗战术和达成攻击的突然性。”
——[美]莫里斯。艾泽曼 著:《战争中的美国从书。朝鲜战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2月版,78、79页

“尽管有许多关于中国人采取“人海战术”,用“大批军队”猛攻美军阵地的说法,但使人望而生畏的不是中国人的集中进攻,而是他们的佯攻、奇袭或夜间的悄悄渗透。中国人确实采用成排成连的人海战术,以优势兵力占领精心挑选的战术阵地,以便进行决定性的穿插,但这些通常是为了牵制敌人防御部队,与此同时,其他中国部队从侧翼发动进攻,并在敌后设置路障。官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史中引用了一位陆战队队员戏谑的评论:“天知道一个中国排中到底会有多少群士兵?””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42章

“西方国家的媒体想象中国士兵冲进战场,并肩作战,以大规模的‘人海战术’发动进攻。事实恰恰相反!中国军队确实是很少利用重炮和装甲车,而且他们也确实是依赖大量的人发起进攻——有时候是听军号声——但他们都是善战的勇士。进入战斗后,积极主动也善于用脑。彭德怀元帅和他的副手们都完全相信他们能打下整个朝鲜半岛,正如几个月前朝鲜人民军差点做到的那样。事实证明,他们确实差一点就达到目标了。他们给了美国士兵及美国人民重重一击。如果他们拥有空中力量,如果制空权不是掌握在联军手里,那他们就会取得全胜了。”
——[美]沃尔特·J·搏伊恩 主编:《阿尔法美国军事指南丛书》之[美]罗伯特·F·多尔 著:《美国陆军》,王洪浩、周正 译,南京出版社2004年7月版,208,209页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08: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西班牙来自: 西班牙

以色列建国《独立宣言》中写着:最大限度地吸收和保护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不惜代价解救每一个被俘士兵、长途奔袭穿越敌国解救人质、为外裔犹太人提供庇护,直至全球抓捕纳粹战犯、暗杀威胁国民的恐怖分子。建国63年,以色列一直全力守护这一承诺。


犹太人曾经在地中海东南岸生活了千年。在经历繁荣后,犹太文明逐渐衰落,犹太人也遭到驱逐。由于政治地位的缺乏和宗教文化上的不兼容,散居各国的犹太人一直受到排犹、反犹活动的威胁。在希特勒执政的纳粹德国,欧洲反犹主义浪潮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施行种族清洗,近600万犹太人遭到屠杀。图为二战时期被关押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犹太人。


数个世纪以来,诸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以色列。1944至1948年之间,约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回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聚集了60万犹太居民。1948年,以色列在战火中宣布独立建国,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面对阿拉伯世界的包围,以色列将保护每一个犹太人的生命立为国家的核心价值。图为1946年5月1日,一批犹太人乘坐法国运输船抵达巴勒斯坦海法市,开始新的生活。


以色列将自己视为世界犹太人的保护者和代言人,认为任何国家的犹太人,无论何时何地遇到何种困难,也不管需要花多大代价,以色列gov-ern-ment都有责任和义务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根据《回归法》,犹太人以及有犹太父母或祖父母者,以及他们的配偶,均有权定居以色列并获得公民身份。目前,大约有超过12万的埃塞俄比亚犹太人(法拉沙人,来到埃塞俄比亚的以色列支派的后裔)定居以色列。图为2007年3月,从家乡村庄来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等候获得迁往以色列资格的法拉沙人


1990年前后,受苏联解体影响,大批苏联裔犹太人向以色列移民。以色列再次派出专机迎接前来定居的犹太人。大量的法拉沙移民和前苏联犹太移民的到来,使得以色列人口在短短3年间增加了10%。
与法拉沙人不同,1989年以后移居以色列的苏联犹太人中,有近万名科学家和5万名工程师,其中许多人立即在以色列找到了能发挥专长的工作。大量的外裔移民并没有成为以色列gov-ern-ment的负担,相反,以色列的人均消费率和GNP的增长率分别从1982-1986年的2.4% 和3.0%增长到1993-1997年的3.7%和4.9%。


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和强敌四立的外部环境,使以色列人不得不采取全民义务兵役制。凡18—29岁的男性公民,无特殊情况均应服兵役。同时,以色列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妇女必须服兵役的国家,犹太女性满18岁后必须服役21个月。图为2010年12月14日,一名以色列女性士兵在以色列埃及边境执行任务。

在过去30年,以色列为换回16名被扣押的战俘,已经释放大约7000名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战俘。2006年6月25日,在巴勒斯坦军队的一次越界突袭中,年仅19岁的以色列国防军装甲兵团下士沙利特被俘。沙利特被俘后,其父母曾在*屏蔽字眼*府门口搭起帐篷住了1年多,称只要儿子没回家,他们就不会离开。数万志愿者向路人分发呼吁解救沙利特的贴纸,以及象征“平安回家”的黄色丝带。
在埃及和德国等多方的斡旋下,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就交换战俘问题进行了多次间接谈判。最后,经过艰苦的谈判,2011年10月11日哈马斯与以色列终于就释放战俘问题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以色列将释放1027名关押在以监狱内的巴勒斯坦人,以换取被哈马斯俘获的以军士兵沙利特。图为2011年10月18日,沙利特在被俘5年后终于回到以色列,与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本尼·甘茨拥抱,以色列*屏蔽字眼*内塔尼亚胡(右一)也到场迎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