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重建八旗水师城请大家提一提建议

[复制链接]
楼主: udb318319
 楼主| 发表于 2004-8-26 13: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大家对于八旗水师城有什么好的意见不妨提出
发表于 2004-8-26 13: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满清八旗。







能不能介绍一下琴江都是哪八旗?


王姓是哪一旗的??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4-8-26 13:27:29 修改过][/COLOR][/ALIGN]
发表于 2004-9-1 00: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琴江村还有多少人会讲满族话??
 楼主| 发表于 2004-8-29 13: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琴江姓王有的是镶红旗,有的是正白旗,比如我姐夫是正白旗。
 楼主| 发表于 2004-8-29 14: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琴江满族村的村口便是宽阔的闽江水域,村里处处蕴含着历史气息。走进琴江满族村,扑面而来的是古朴的风情:清代留下的军营散落在村中的各个角落,泥土剥落的围墙、木构建筑的皲裂外表记录着它的年龄。
  该村专门从事琴江满族村文化搜集与研究工作的蓝锡麟老先生说,琴江村与中国近代海疆史息息相关。
  琴江位于马江南岸,扼守乌龙江、白龙江与马江,与大海、与省城福州均不远,是军事要冲。清雍正皇帝为巩固海疆,雍正六年(1727年)福州驻防副都统阿尔赛上奏朝廷在琴江设立三江口水师旗营,同年建衙署兵房1321间,驻扎省城福州旗讯口与蒙古营—带的旗兵与海坛、闽安的官兵移驻于此,三江口水师旗营由此成立。
  琴江最悲壮的一页写在1884年的中法马江之战上。是年8月23日中午,法舰向没有任何准备的中国水师开炮,不到半小时,清廷苦心经营的马尾海军舰队毁于—旦。随后三江口水师旗营官兵投入战斗,他们驾驭的八桨与铁甲敌舰作战,犹如鸡蛋碰石头。这战下来,三江口水师旗营损失惨重,清朝输掉了这场战争,但没有输掉士气。
  120年前的硝烟散尽,琴江村的历史印记并没有消磨。当年官兵伤亡最为惨重的马家巷军营面貌依然,清洗干净的大门依旧敞开。今天,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能叫得出它的另一个名字——寡妇街,当时该巷的壮丁多阵亡,留下家家寡妇、户户哭声。
  琴江村的边缘还留下清代城墙,或倾颓或成断壁。老人们回忆说,以前整个水师旗营都由城墙护着。
  时代的变迁,当年的营盘已消失大半,但留下的部分风采依旧。营盘的设计十分巧妙,街巷的配置、街巷间空地的安排、山冈的利用、水井的开凿、下水道的设置,处处从军事需要着眼。它既适应冷兵器时代的需要,又可利用附近的炮台,远控琴江面和营盘后的十里平川。
  蓝锡麟说,这里的街巷如棋盘—样,陌生的人难以摸清它的脉络,当地水师依此开展巷战。下水道则分阳沟与阴沟,阳沟的水排入与闽江水直接相通的阴沟,下水道时时刻刻干净异常,对兵营的整洁起到重要的作用。
  琴江村在中国近代海军史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这里诞生了两位将军级的海军统领;于2001年4月病故的“中山舰最后一位幸存者”——张嵩龄也诞生于这个村;这里还有—大批的海军世家,有的甚至是九代海军世家。
 楼主| 发表于 2004-8-29 14: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三江口水师营”后人、“三江口水师旗营”研究者张熙、许辉、林茂玉今日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长乐市航城街道琴江满族自治村,是中国第一个水师营官兵居住、生活和训练的地方,其构造并非“八卦阵”格局,而是一座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立足于巷战、军事设施完善的军事城堡。


    “三江口水师营”建于闽江和长乐的上洞江、琴江汇合处,占地不足一万平方米,一七二八年由清雍正皇帝下诏修建。旗营内各种设施完备,衙门、轮操公所、炮台、教场等一应俱全。


   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一直认为该旗营是按八卦形状而建的。近年来,中山舰幸存电务官张嵩龄之子张熙和学者许辉、林茂玉三位旗营后人,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后发现,琴江村并非以往所说的“八卦形”。


    张熙告诉记者,旗营是按照“最大程度地保卫自己,最大程度消灭敌人”的军事城堡理论所建,它四通八达的街巷、遍布村中的机关、完善齐全的军事设施等都体现了这一建筑思想。


    据介绍,琴江村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了当时军事建筑格局,村里还保存着多段古城墙和一座城门。同时,琴江村还有许多古代遗存,是中国或中国南方的“唯一”:中国至今唯一家家户户保存有“六离门”,以示“永不投降”的村庄;中国唯一一个两百七十多年间村民曾参加中国所有跨海作战的村庄;中国东南唯一保存完整的满族村,至今仍沿用满洲话,成为福建唯一的“北方语言孤岛”。(完)

 楼主| 发表于 2004-8-29 14: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三江口水师旗营”后人、“三江口水师旗营”研究者张熙、许辉、林茂玉最新研究发现:长乐市航城街道琴江满族自治村,是当年中国第一个水师营———“三江口水师旗营”官兵居住、生活和训练的地方,其建造构造并非如长期以来专家所认为的“八卦阵”格局,而是一座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立足于巷战、军事设施较完善的军事城堡。
  “三江口水师旗营”占地不足1万平方米,是1728年由清雍正皇帝下诏修建的,建于闽江和长乐的上洞江、琴江汇合处。旗营四面有墙,形成围城,城内建有将军衙门和协领衙门各1座,左右翼佐领衙门各1座,公衙21间,轮操公所30间,还建有炮台、火药库、钟楼、教场、演武场等。城内最大量的房舍是兵房,当时有1321间,这些兵房住着水师营官兵和家眷。当时兵房是按官阶大小分配的,协领一人可分15间,佐领一人12间,防御一人8间,骁骑校一人6间,领催、旗兵及教习兵一人2间。对旗营的建筑,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一直认为是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八卦形状而建。近年来,福建师大中文系副教授张熙(中山舰幸存电务官张嵩龄之子)和许辉、林茂玉三位旗营后人,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琴江村格局并非以往所说的“八卦阵”型。理由是:倘若是“八卦阵”型,必有中心点,且建筑必围绕中心成圆形或扇形展开;而“三江口水师旗营”,则是依左翼、右翼设了12条街和众多小巷。

  他们认为,旗营是按照“最大程度地保卫自己,最大程度消灭敌人”的军事城堡理论所建,体现了“全民皆兵”、“每一座建筑都是抗击敌人武器”的建筑思想。其建筑表现为:一是村中有12条街,每条街中又分出许多小巷,各巷之间四通八达,条条通往城外,有的直接通到江里,有的直接通到山上,但外人进城就难走出来,既有利“瓮中捉鳖”,又便于歼敌后迅速隐蔽或撤退。二是村中设了许多机关,外人进入摸不着头脑。比如,在马家巷快到尽头处建了一座“三观堂”,把与其相邻的首里街挡住了,使入侵者不知往哪里拐才能进到首里街。三是每一条街的最前面都留有2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作为与进城敌人肉搏之所。四是村中有炮台,炮台下有地道,有弹药库,以防一旦炮台被敌人占领,可以迅速将弹药分散,继续与敌战斗。五是村中许多建筑能满足在被敌人包围时村里人能继续生存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04-8-29 14: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琴江村的未来怎么样是政府来开发还是投资商人来,也可能是任意它发展,最近我所得到的消息是省政府开始重视琴江村,觉得它是船政文化必不可少的东西,致使长乐政府开始着手开发分为六大步骤。
发表于 2004-8-30 13: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姓张的是什么旗??[emb10][emb10][emb6]
 楼主| 发表于 2004-8-31 15: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希望琴江村的后人可以加入到我们队伍中让八旗水师城成为现实那一定正是很好的事。马尾的船政文化行动非常快值得我们长乐学习如果我们再这样对它不闻不管损失是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