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琴江:战舟炮火犹入梦

[复制链接]
查看: 3031|回复: 0
发表于 2006-1-27 12: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蓝先生



N本报记者 秦戈/文 肖杰/图




诗意琴江
  问起当地人关于“琴江”的由来,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流经到这一段的闽江,像一把古琴。而长乐市的县志里也有关于琴江的古诗记载:“一片清辉月满舟,水天相映夜光浮。耳边似觉琴音奏,韵出空江听水流。”琴江,最早就以诗意的名字,让两百多年前的那些迁居而来的北方军人驻防栖息。
  虽然是“最后一个满族村”,但我们并没有在村子里看到一位穿着宽袍大袖旗人装的女人———事实上,当地人虽为旗人的后代,但在生活方式上,早已融入了福州地区。他们除了说一口很溜的福州方言外,普通话也不错,而传说中的“旗下话”(满族语)我们只在很大年纪的老一辈人那儿才能听到。
  清雍正初年,清政府沿中国海疆设立第一批四个满族水师营,其中一个就是驻屯在长乐琴江的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清雍正七年(1729),福州老四旗513名官兵奉旨携家眷进驻琴江,围地筑城建了500多座兵营,全城分设12条街4条直巷,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整个营地建设呈“回”字形。这是福建最早的八旗水师,比马尾的福建水师早150年。
  1884年农历七月初三,中法马江海战爆发,驻防三江口的水师旗营官兵以火枪、土炮、木帆船抵抗法军的坚船利炮。在整个战事中,琴江守兵牺牲惨重,其中琴江城内马家巷的男丁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当天,整条江水都被鲜血染红。五百多具烈士遗体,当年葬于江畔西山,后人在山顶建起忠烈祠。此后,为了纪念先烈,每年农历七月初三,琴江村人自发来到江边,放漂水莲灯超度忠魂。年复一年,这成了琴江人的一个特定习俗。
六离门
  穿行在那些当年兵营组成的街道中,我们第一个感觉就是干净。
  琴江村还保存着275年前建营时的格局。村里的街道排列立刻让人理解了琴江为什么被称为“八卦城”:每条街都极其相似,两排房屋相对而列,小街尽头宛如死胡同,尽头的两边却有小街横过。当年专为清驻闽福州将军视察水师操演用的大将军行辕成了现在的村委会。
  现任村支书陈钦玉,一问也是旗人的后代。见我们对他的姓氏疑惑不解,他笑了:现在全村没有一个旗人后代是满族姓的,在辛亥革命后,这里的水师旗人后代就没有了皇粮供应,村人又怕因为自己的旗人后代身份而被当时的政府法办,不是外出谋生就是改名换姓,这样,在普通人眼里,这里就成了一个寻常的居民小镇……
  特殊情景下掩名埋姓当然是当年作为旗人后代的无奈之举,这种尴尬,并没有在当时影响他们的内心深处对于祖先保留着的所有敬仰,甚至,包括他们使用着的东北方言及娱乐活动。村里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一个毓麟宫,宫内的古戏台据称与故宫里慈禧看戏的台子一个模样,只是场地小了一些。现在,每逢节日,戏台上除了演闽剧外,还要上演一种叫“台阁”的满戏。
  首里街是琴江保存得最完好的“旗人街”。
  冬天的阳光洒在首里街的那些木质结构上,可以让人恍若摸到一种远古的暖意。街上最有特色的是家家户户的房门。那些木结构房子最独到的是临街的三扇门。中间的那扇是门上套门,在一人高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小窗孔。陈支书介绍说,这道门是整座房子的脸面,称作“喜第门”,非婚丧喜庆不开此门。而最奇的是这扇门在当地人心中的珍贵程度:就是卖了房子也要把门带走。要是有人踢了这扇门,会被认为是奇耻大辱,非同他拼命不可。门上还有一孔,据说是当年满族女儿相亲用的。
  除了“喜第门”,琴江村每户人家都有一扇“定心门”(又称“六离门”)。《六离门》是一出著名的古戏,剧情是:明末蓟辽总督洪承畴兵败降清,后委任高官,衣锦还乡,其母耻其没有气节,不准儿子进屋相见,只让他在屋前的矮门外隔门听训诀别。这座门就是“六离门”。村中人说,从前琴江村是兵营,气节教育非常重要,因此户户都有“永不投降”的家训。家家置一扇“六离门”就是为了随时教育家人宁死不降!
海军世家
  两百多年了,琴江出过众多的军事人才,尤其海军世家居多。
  那些世家的光芒,至今仍映照在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大宅院里。
  在琴江众多的海军世家中,以贾、黄、许三家最为有名。贾家连续九代都有人在海军中供职,是中国目前已知的连续代数最多的海军世家,而黄家连续八代,许家连续七代。
  黄家的高头大院里,至今还住着几户人家。据陈支书介绍,黄家家族中出过四代三江口水师旗营的指挥官。黄中极是黄家出的第一位水兵,1786年11月,黄中极任三江口水师旗营佐领,四品。次年5月,他率领174名水师旗兵跨海前往台湾平乱,荣立一等军功。在黄家后人中,黄恩禄(黄中极曾孙)在中法马江海战中,作战有功,被赏戴花翎,授抚州知府。而黄廷枢,黄恩禄曾孙,抗战时出任海军布雷队中队长,率队在长江口布雷,阻击日寇西进。解放后,黄廷枢任大连海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他首创我国海商法研究,是我国《海商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外交部法律顾问。
  在许家大院的风火墙的墙头牌上,还塑有水师旗营士兵的形象,许家的门匾还是冯玉祥题写的。许辉老人是琴江旗人的第十代,他的曾祖父就是曾在马江海战中立过战功的骁骑校哨官许国昌。许老家中还珍藏着水师旗营的飞虎旗、螺号、清廷赏戴的蓝翎、功牌和战船上的罗盘、妇女的头饰等古董。
  遗憾的是,记者在琴江未能访着这些世家后人;有幸的是,我们遇到了另一海军世家后人———82岁的蓝锡麟先生。这是一位身体结实的热心老人。说起当年的陈年往事,他脸上就浮出一种复杂的神情。他说他这个满族后裔一直都没有回过自己的故土,至今还是很遗憾。老蓝喜欢弹风琴,前几年特地从福州南后街买了一部放在家里弹奏,那些中外歌曲总是不期然从蓝家飘荡出来……
琴江印记
●交通 从福州出发,至长乐市区,再往琴江方向15分钟可到。全程1个小时左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