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读你千遍——“七夕征文”随想(2)

[复制链接]
查看: 6905|回复: 12
发表于 2010-9-7 13: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本帖最后由 挑灯看剑 于 2010-9-8 13:56 编辑

读你千遍——“七夕征文”随想(2)
   
    显然,现代诗歌也就是新体诗的自由化与抒情性,更适合我们的思维与心理,一直得到广泛的传播。新体诗毕竟还是诗,诗歌的本质特征依然不变,新的不过是自由的形式与多样的手法。就这次征文作品中,新诗共有10篇作品,应该说,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显示出了新诗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故而得到朋友们的普遍喜爱。
    默默品读着这些诗作,心情也同作者一样,或喜或悲,在回望与畅想,欣慰与叹息中,跟随作者进行一次次的情绪波折的心灵旅游,仿佛作者一勺在应征作品《读你一夜的声音……》里所引用的那句歌词“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确,读你千遍,读出了韵味,读出了诗意,读出了美好。

    9、第3篇作品:季末寂寞《回忆终究只是回忆》。
    作品摘录:“很多人都活的那么的累,很多人都有很深的伤痕,很多人都在假装着微笑,很多人都故意活的不像个人。有谁知道我们这年龄,有很多的人有太多的伤,无处安放的悲哀,无力承担的悲伤……曾经真实的存在着  只是都过去了  剩下狠狠的怀念……时过境迁/曲终人散,把心放凉。回首应该微笑,现在 ,麻木的过下去,也是一种美。”

    诗作直抒胸臆,在面对“七夕”,面对情感时,思绪喷发,把对过去的恋恋难忘和今天的苍凉觉醒,做了一次真诚的袒露。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其实,一切的“累、伤痕、微笑、不像个人”都是曾经美好“过去”的经历中留给今天的阴影。作者反复吟咏青春岁月的伤痕与无奈,也许是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状态,但即便是如此,这是青春的一份礼物。“人生若只如初见”毕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人生都得不断地走下去。哪怕是“麻木的过下去”也是一种选择。因此,让诗作有了一定的价值与韵味。
    但是,从诗美的角度看,反复中有情绪的宣泄,但总体上诗歌过于直白,少了形象的依托与情绪的铺垫。

    10、第5篇作品:季末寂寞《最后谱写这一曲悲伤,不需要谁懂》。
    作品摘录:“总是在想.想着自己是否还有梦想,总是在想.想着自己能否还有未来。……只不过是面对失败后一次又一次得自欺欺人,原来我早已经忘了微笑时嘴角上扬该有的弧度。……曾经以为自己有多伤,现在知道,那都是给自己肮脏的灵魂找个堕落的借口。许下最后一个愿望,愿所有想我的人.不要哭泣,愿那曾经爱过的人,别带着恨,请不要为我送行.我不会走远,因为上帝.那温柔的微笑。那一刻才明白,原来梦中的天使,我们曾经相遇。”

    颇有才气的作者在诗作末尾还特意加上一段流利的英文,其中文的意思大概是:“这个故事是完全捏造的。如果悲痛,请告诉我。由于我,永远存在。”
    一个虚构的感伤故事,应该作者的心灵独白。在“现实与理想的路口”,为“自己肮脏的灵魂找个堕落的借口。”一切的演绎似乎有了指向,与美好的相遇,于现实的失落,在希望与失望中的徘徊与挣扎。
    不需要读懂的悲伤,不应该只是恋情,而是青春面对现实的自我剖析与无奈抗争。
    我们又一次清醒地明白了作者的呓语,“由于我,永远存在。”这是一种残酷的现实与无奈的感伤。

    11、第6篇作品:冰之龙《梧桐花谢雨,君以花独语》。
    作品摘录:“梧桐花前谢君语 花开花落谁人知?几时相伴几时休。欲取丹心照芳心,奈得天涯何处寻?……身在楚中心在汉,千里明月相思苦。愿,相依相伴,从一而终。”

    在“何处寻,亦难忘,相思苦”的心理摹写中,那种相思,期盼真爱的情感流淌开来。只言片语,也能触动人心,“相依相伴,从一而终”也让人在检视易逝青春的同时,触摸到执着的真情。
    但是,过多地化用人们熟稔的诗句,多少弱化了情感的营造与抒发,让诗作流于浅显。

    12、第11篇作品:林锦《七夕鹊桥情相约》。
    作品摘录:“七夕相约银河缀,夕下月皓河山翠。鹊儿归巢逐相思,桥下溪流意点醉。情天荡海寄梦回,相见恨晚衷心会。约盟终生情无暇,七夕相约银河缀。”

      这无疑是最有特色的征文作品了。音、诗、图的立体展示,让作品宛如一部精心雕琢的交响音画。作者的文字功力、艺术修养委实令人赞叹。
    规则的排列,缤纷的色彩,悦耳的声响,都让我不敢轻易触碰。

    13、第12篇作品:林锦《鹊桥相约,崇尚爱的真谛》。
    作品摘录:“七夕,七夕,崇尚爱的真缔(真谛)。沧海桑田,传颂着几多可歌可泣。天方夜谭,月下抒吟,爱河流淌过多少足迹,潮起潮落,正在考验情感的真挚。要想探寻神秘的银河,让心飞扬,追梦寰宇搭乘神七……鹊桥相约,一定会润茁款款妙笔。”

    “人间天桥的故事,缘源不断一直在钟情地延续。望断秋水,远眺爱的彼岸,期盼的是,心中澎湃的潮汐。”诗句很美,感情很真,只不过最后让“神七”来承载这份美妙的情感,让人多少有点啼笑皆非。
    “要想探寻神秘的银河,让心飞扬。”毕竟爱的传说与情的抒发,并不是科学探秘。况且越来越发达的科学,已经让许多古老的传说正渐渐失去美妙的光彩,就像《神话之远》的作者写的那样,我们都太现实了,“神话正离我越来越远”。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话题,就是反复说的关于文学的独特与科学的同一性问题。举个例子说,假如10位科学家研究出的某组数据,结论不一样,那么,这次的科学实验是失败的,这项科学研究是没有价值的。相反,假如10位诗人都写榕树,描写出来的形象和内在感受都是一样的,那么这次创作笔会就没有意义的。同样是梅花,林逋唱的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冷艳清丽;陆游咏的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意争春;而(屏蔽字眼)敞开的是“梅花欢喜漫天雪”的乐观情怀。犹如都是面对“黄昏”,李商隐叹的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遗憾;朱自清晚年点化出的是“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闲适;而叶帅歌唱出的则是“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豪迈。这些诗句,无论寂寞还是感奋,诗歌的形象都显得鲜明而突出,因内在情感的丰富而让诗句都富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感染力。
    因此,在七夕对月抒怀的时候,我们借助古老的美丽传说,表达出每个人不一样的情感与思绪。这种感染人的力量并不是要激发我们将宇宙万象探个究竟。近年来,科学家对3个航天器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月球表面存在的不过是水或羟基物质等等。
    假如把科学的结论告诉每位诗人,让他们把真实的月亮情形,写进诗歌作品中,那么,浓郁而美妙的诗意将荡然无存。

    14、第13篇作品:月寒飘渺《思念》。
    作品摘录:“晚霞去,千里故人居;折扇续,何处寻往昔。群山隐去青寻无痕迹,昨夜落花今日晴。残月起,孤魂泪欲滴。倦鸟停,凝望自伤情。风声起,再见重相聚,何处觅,此生独追忆。

      诗意如其名,“月寒飘渺”中诉说着凄美的思念之情。
    曾经的故事宛如昨日落花,在今天的晴天里一切似乎都成往事,但沉淀在心中的是不变的真情,伤情的回忆和重回美好的期盼。
    诗作很美,也很着意的渲染,以致哪怕是美好的七夕也便只是残月下孤魂冷风。唯“再见重相聚”过于直白,容易造成情绪的泄漏。
    抒情诗,往往更要注重情绪的渲染与情感的节制,内在情绪的制约,保持情感的逐渐饱和,是要花费一番功夫的。弄不好,只一声“啊!”就极有可能导致整首诗歌的感情破裂。

    15、第14篇作品:月寒飘渺《情缘》。
    作品摘录:“天上一瞬望人间已百年,青丝寄青鸾,暮笛悠悠,等盼人回纱轩。沧桑暮云叹,钩月微寒,几时人月两圆,空留一纸闲。……离歌一曲声声怜,梦醒欢笑如云烟,瑶琴弦断起心涟。相思成泪逝华年,来世看今生情缘。轮回千百年,此情终不变。”

    “相思成泪逝华年,来世看今生情缘。”与前首诗歌一样,作者袒露的依然是浓浓的相思情感,所不同的是,这首诗更将情绪推到极致,以致发出“轮回千百年, 此情终不变”的呼喊。
    七夕凝望月空中,涌起的是阵阵令人心醉的爱叹情愁,那“万年不变的爱恋,剑刻诗篇”。在反复的联想与表露中,诗里的人物形象也趋于丰满。
    倘若能更多得梳理下布局、节奏与韵律,诗作无疑会更让人欣赏。

    16、第18篇作品:一勺《我们不再回到尘世》。   
    作品摘录:“我所爱的人啊,一定是在银河里睡着了:是酣声,还是风声,还是你千年不变的屈喊声,我都愿意听。……因为一句诺言,在彩虹桥上等待了千年,只为今夜欢歌。……我们不再回到尘世,不再饥饿。我们胴体闪光,成为一对永恒恋人。”
      再三默读这首意境悠远、情感浓烈的诗作,心情似乎已不在俗世。
    无论是开篇的“是酣声,还是风声,还是你千年不变的屈喊声,我都愿意听”的真情告白,还是中间“因为一句诺言,在彩虹桥上等待了千年,只为今夜欢歌”的情感抒发,抑或结尾的“我们胴体闪光,成为一对永恒恋人”的大胆想象。在真情的流露与美好的向往间,诗歌的抒情形象相当动情地显现出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作在叙述与抒情中,都有着主观色彩十分浓厚的诗化效果,既不乏形象的展示与铺垫,又注重情感的蓄积与抒发。

    17、第19篇作品:一勺《读你一夜的声音……》。
作品摘录:“看,谁在回望;听,谁在叨念,读你一夜的声音……风在今夜为我朗诵一首诗给你听,一弯月明照我心……哦,这条美丽的银河,远在天边。而多年以后,谁再为你举起满天的星火,读你千篇也不厌倦疲。天上人间,让我沉浸在七夕的夜晚中。”

    寄托七夕,把满腔的深情铺展在月空中,万般柔情与不尽思念,都化着那一弯明月照我心……
诗意很美,把对七夕,对恋人的怀想抒发得晶莹剔透,从而让美丽的爱情与美丽的传说交织起来,升华出“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无限深情”。
    唯后面对银河的遥望,可以再贴近些,亲切些,不应只是那么遥远,倘若能流淌在心间,可能更有咀嚼的余地。再者,抒情形象能更饱满些可能更好,只有一句“你闪烁的眼眸盈含着泪花”,显然单薄了点。

    18、第24篇作品:山中清泉《用我的爱,温暖你一生》。
    作品摘录:“遥远的距离,没有阻隔你我的真情。心与心的相通,早于融入彼此的心灵深处……距离产生美,我们的爱变得更加浓烈,思念的臆想中,是你最美的倩影,其实你,一直都在我身边。爱,可以超越时空,爱,可以超越所有的距离路线。爱的心理感应,不就在那一瞬间?用我的爱,温暖你一生,用我的真情,感动你此生中的每一时每一刻。……因为爱的深入,因为爱的彻底。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我爱你!”
   
    这是一篇爱的宣言——直白,坦诚,还执着。
    “遥远的距离,没有阻隔你我的真情。心与心的相通,早于融入彼此的心灵深处……”爱的表白与爱的感受,都很感人。接下来,围绕“没有阻隔”与“融入心灵”做了大量的直截了当的叙说。让人感慨的同时,可惜缺乏了诗的形象构思,使得诗句过于直白而近乎声嘶力竭的叫喊。假如能把“爱的深入,因为爱的彻底。没有理由,没有原因”以形象的手法与含蓄的表达,可能诗作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了。
    毕竟,诗歌是重在形象的。比如,一般人感觉热可以直接说热,但是诗就不行,它必须通过具体的形象与独特的视角表达出热的情形与感觉。太过直白不是诗,最多是口号。
    写到这里,还想重提两句。其实,诗歌就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其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强烈的感情色彩是诗歌的显著特征,并通过联想、想象等多种手法,塑造生动鲜明的形象,还必须注重语言的精炼、含蓄与音乐美。诗歌意象是主客观的交融契合,而意境则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多写多揣摩,应该是唯一的捷径。这么唠叨半天,希望对作者不会形成一种挫伤。

    真情如诗,总是在不经意间嵌如人心的。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120 收起 理由
文心雕龙 + 50
pan3 + 30
紫@竹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9-7 14: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先生又来此地,真是高兴,问好先生!
你的精彩评点令人回味无穷,小辈无限敬佩!
发表于 2010-9-7 15: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很精彩
发表于 2010-9-7 17: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来自: 中国福建
本帖最后由 文心雕龙 于 2010-9-7 22:03 编辑

谢谢!
发表于 2010-9-7 22: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来自: 中国福建
所有作品的评判,无外乎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入手:

内容方面的构成要素是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环境等。符合这些要求是最基本的前提。有个别征文偏离了这个要求,我们之前已作为非征文处理了。因此,入选的这些征文在这方面都没问题。

形式方面则包含语言、结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等要素。有的语言自然流畅、有的牵强附会;有的诗歌含蓄隽永、有的仅仅堆砌意象而内涵苍白或直白散乱;有的情节感人至深,有的过于简单……凡此种种……于是就有了评分上的差距。

当然,对同一个作品,各人评判的角度、尺度也会有所不同,于是分数的差异就在所难免。这点我想大家都是理解的。我们可能不是最好的评委,但我们可能是最公正的评委。就像楼主说的“能力与水平尽可以质疑,但真诚与公平是不可以怀疑的”。

感谢楼主与风儿飘飘的大力支持!

感谢所有的参与者!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问好青红酒小弟,你的近作,我读过几个,真的很好。对于你关于筹峰山的有关诗文,更是喜欢。
希望你继续努力,有更多的好作品让我们品读。
谢谢紫竹,谢谢文心版主。
发表于 2010-9-8 07: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来自: 加拿大
叹服精彩的点评。
发表于 2010-9-8 13: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揭阳来自: 中国广东揭阳
楼主厉害啊!点评真的是恰到好处!受益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9-8 18: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8 19: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问好先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