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壶世泽

[复制链接]
查看: 3409|回复: 1
发表于 2010-8-30 14: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明嘉靖年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犯闽,两乡渔民在闽江口协同戚继光之部属抵抗倭寇,用鲜血和生命护海御边,结下生死情义。
清康熙年间,两乡共辟马祖定置渔场,梅花定位"福沃",壶江择地"山垅",渔汛丰获季节,两乡祭神联庆,是夜突遇外患袭扰,双方以“依舅”作为哨语联络,合力击退外寇,从此,两地渔民互称“依舅”相沿成习。
前世纪中叶,福州沦陷后,敌舰横戈江面,壶江岛粮食中断,此时,梅花乡人不顾危险,冒死送粮过江解壶江之危难;解放前夕,有不轨者骚扰梅花,壶江乡民得悉,连夜召集几百强壮乡丁驾舟驰援,使梅花乡化险为夷。
解放后,新一代的梅壶人倍加珍惜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传统友谊,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两乡渔船在海上作业时,相互照应,资源共让;有难必帮,亲如一家;从来没有发生过海上作业纠纷,即使在生产中两船相碰、两网相绞,只要一句“依舅”,再大的事情都可化解,损失的再多,谁都不愿开口要赔,认为自己一方承受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谁都不愿做破坏舅舅相称关系的千古罪人。特别是近20年来,友谊之情不断升温。有一次,壶江渔船在海上作业时,机器发生故障,无法返航,梅花渔业信息站接到呼叫信号后,十几艘渔船赶往现场,将遇险渔船及船上渔民救回。在前年一次台风袭击长乐市时,梅花的一艘铁壳船,来不及回港被狂风抛上岸,船体严重受损,壶江村民得知后,立即带上拖具,不顾半夜风大浪急,把搁浅船只拖回船厂修理。
时至今日每年遇到重大节日时,两地老人会都组织互访,规模最大的是2002年春节,壶江村4000多村民中有1100多人到梅花过春节,梅花百姓将最好的房子、最好的床、最好的食品拿出来,招待远方来的朋友,并举行声势浩大的“接亲”踩街活动。千余人的男男女女,以依舅依妗外甥女的身份在梅花镇吃住玩三天,梅花依舅以最高的礼仪招待壶江依舅,梅花镇所属的梅东、梅西、梅南、梅北、梅城、梅星等6个村的16000多个老老少少,家家敞开大门喜迎宾客.300多桌的酒席,3000多人的聚会,不再是为了满足诱人的食欲,而是演绎着几百年来的欢歌笑语;叙述着祖祖辈辈赶海人的历史诗篇;品尝着岁月沧桑酿成的美酒佳肴;流露出对未来美好事业,希望和憧憬;酒杯里闪耀的是民族传统生生不息的气节和光芒;这就是梅壶舅缘文化永久的魅力!
发表于 2010-8-30 14: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梅壶友谊万古长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