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壶友谊楼情思

[复制链接]
查看: 2970|回复: 0
发表于 2005-9-12 14: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踏进梅花将军山公园入口处的大坊门,穿过600余米宽敞的水泥道,然后登上宽25米、共35层全套花岗岩石阶,呈现面前的就是闻名遐迩、巍峨壮观的梅壶友谊楼。
  梅壶,一指我市的梅花,一指闽江口北岸的连江王官头镇壶江村。梅壶友谊楼是由壶江村的村民献资80多万元,在梅花协建小组的密切配合下,历时七个多月建成,成为将军山公园一道亮丽的主体风景。这座楼高21米,宽15米,阁楼式古建筑风格,座北朝南,上下三层,呈六角形。一层为敞开式休闲大厅;二层为封闭式,可供文物收展;三层为观景楼,可远眺马祖列岛、琅岐及壶江等大小岛屿,近瞰梅花城全景。由二层东西两侧大门伸出的悬空扶梯,分别穿越楼前左右两座象征“梅”与“壶”的假山鱼池后,稳健落地。两假山鱼池虽相距数十米,但却水脉相通,寓同心同德、情义交融之意。友谊楼前两尊青石细雕的大雄狮分列左右,似是友谊楼忠实的守护者。在阁楼北侧还竖立着一块《梅壶友谊楼记》青石碑,该碑文系福州市文联主席陈章汉先生所撰。友谊楼内共有24副楹联分别镌刻在三层圆型大石柱上,这些楹联是从梅壶两乡楹联爱好者及省市楹联专家公开征集的136副楹联中,精心评选出来的。友谊楼的底座镶嵌着12块青石浮雕,记载着梅壶两乡几百年以来的友谊历史。
  梅花、壶江两乡相距遥远,两地村民为何如此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呢?原来早在五百年前,两乡先人曾联手协同戚继光之部属抵抗倭寇,护海御边,结下生死友谊。清康熙年间,两乡共辟马祖定置渔场,有一次遇外患袭扰,双方以“依舅”为哨语联络,合力击退外寇,从此,两地村民互称“依舅”相沿成习。前世纪中叶,福州沦陷后,敌舰横戈江面,壶江岛粮食中断,此时,梅花乡人不顾危险,送粮过江救急。解放前夕,有不轨者骚扰梅花,壶江乡民得悉,立马驰援,化险为夷。解放后,两地来往更为密切,特别是近20年来,友谊之情不断升温。有一次,壶江渔船在海上作业时,机器发生故障,无法返航,梅花渔业信息站接到呼叫信号后,十几艘渔船赶往现场,将遇险渔船及船上渔民救回。在前年一次台风袭击我市时,梅花的一艘铁壳船,来不及回港被狂风抛上岸,船体严重受损,壶江村民得知后,立即带上拖具,不顾半夜风大浪急,把搁浅船只拖回船厂修理。每年遇到重大节日时,两地老人会都组织互访,规模最大的是2002年春节,壶江村4000多村民中有1000多人到梅花过春节,梅花百姓将最好的房子、最好的床、最好的食品拿出来,招待远方来的朋友,并举行声势浩大的“接亲”踩街活动。梅花中心小学与壶江小学还开展“手拉手”办学活动,旨在把父辈的友谊接力捧代代相传。1997年,梅花村自发捐资在壶江村建了一座“壶梅友谊牌坊”;2002年,壶江村民也捐资在梅花将军山花园,盖起了这座“梅壶友谊楼”,让后人抚今追昔,以赋实物见证友谊。
  百代交情情同手足,两江璧合岁岁不渝。梅壶两乡人民独特的兄弟般亲情,伴随着历史的车轮,经久不衰,与日俱增。如今,这种友谊已演绎为坚如磐石的大爱精神,两地村民“依舅”互称的亲情呼唤,已化为大爱的音符,响彻八闽乃至异国他邦。图为梅壶友谊楼全景。
  ?王宪政
林财官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