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惨烈、悲壮的老父悼儿诗

[复制链接]
查看: 4115|回复: 0
发表于 2005-8-2 10: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惨烈、悲壮的老父悼儿诗

高焕新,字复斋,福州长乐人(1877-1949年),早年就读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首届生),毕业后留学日本,因母病父衰,出于孝心而放弃,陈宝琛将他留校任学监主文史讲席。他潜心培育桃李,为福建早期推行新式教育贡献良多。高老先生既是良师更是慈父、严父,对子女教育尤为成功,其后人功成名就者甚多,遍布各领域,邓拓就是他儿子高光远的学生。对高老先生,对高家,最为惨烈而悲壮的是,抗战期间,他的三个男儿在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最危急时刻,先后勇赴疆场,两儿先后战死,为国殉难,可歌可泣。

  高老三子:光佑、光渠、光暄均投身海军。光佑留学英、德,抗战时期为中权舰舰长,与日寇鏖战于长江、上海、宜昌、巫峡之间,屡立功勋,三斗坪一役,舰被敌机炸毁,同舰战友均遇难,惟光佑被炸昏迷于水中,凭一杖而浮于水,遇救,一小时后方醒,死里逃生。光渠、光暄均毕业于福州马尾海校,光渠毕业后在平海舰见习,参加了陈绍宽将军指挥的著名的江阴阻击战,奋不顾身,先于光暄三年英勇牺牲。光暄留学英国海军大学,因抗战形势紧急,回国参战,立志为国立功,为弟报仇,在贵阳任防空教官,率学生入重庆实习,遭敌机大轰炸,殉难于海棠溪。高氏可谓满门忠烈,一世英魂!

  高老连失两爱子,可谓泣血锥心,他将悲愤倾诉于笔端,在《闻渠儿殉难》中写道:

  生少聪明嗜读书,与兄同校历居诸;海军招考双入选,马渎辛勤五载余。

  五年学业素称优,未送留英命不犹;从此弟兄分手去,兄归觅弟见无由。

  假期一月暂还家,畅叙天伦乐不差;讵意此行成永诀,于今回忆泪交加。

  戚公祠宇共登临,民族英雄素所钦;纵论丈夫当若是,内争虽胜耻犹深。

  舷上临分尚有言,月余儿可还家门;讵知暂别成永别,今日空留此语存。

  芦沟星火竟燎原,封锁江阴固本根;旗舰目标招敌忌,环攻集弹丧其元。

  埋骨成灰恨未灰,却从何处认坟台;残碑断碣都无有,寒食谁为奠一杯。

  卧起呼儿儿不应,梦中似己见儿曹,如何相对都无语,双泪阑干哭不胜。

  在《奎甥携暄儿骨灰归里感赋》中,老人忍悲写道:

  六年成绩考最优,选送升学英国留。无端倭寇肆侵略,弟死江阴心焦灼。

  公私仇恨愤填膺,报国惟虞力不胜。冒险不辞陪都入,大江南岸海棠溪。

  可怜七尺昂藏躯,粉身碎骨在须叟。仅余一臂与一足,掩埋了却此身局。


  我至翌年始得知,欲哭无泪徒悲思。

  八年抗战,在华夏大地上,像高老这样,“父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英雄之家不知有多少啊!他们无愧为中华之国魂!1945年,老人在庆祝福州光复一诗中写道:三子从军一子还,两子埋骨在他乡……

  高老之后人高雅老夫人,年已八旬之上,居住福州,其女与我同事,系医刊编辑。去年高雅老人曾手抄其先人诗篇送我,夜晚灯下捧读,深为所动,不禁泪湿案牍。今年是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期盼福州弟子切切毋忘故乡的这些救国忠魂。○潘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